热门频道

人民日报多次痛批!继片酬后,刷点击量将迎来整治?    

  无论是数据造假、流量明星,还是流量为王,人民日报对“流量问题”向来零容忍,“流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更多关注,意味着潜在商业价值;但一味追求流量,甚至不惜违规突破底线,就会陷入‘流量陷阱’、不可自拔。”

  8月11日三大平台+六大影视公司针对天价片酬发表联合声明后,人民日报微博评论称:设置片酬红线,就是为了提高演技上限,打破流量光环的局限。用实力说话,才能对得起观众,经得起琢磨。此前人民日报也曾刊文评论,“流量本无原罪,问题在于今天的诸多流量明星只有流量,没有演技。”

  8月12日中午,人民日报微博转发第一财经文章《全球人口不足一部剧点击量,刷1万流量费用不过百元》,将箭头指向影视剧播放量造假。

  2017年影视剧播放量破百万的共有12部,而最高年内播放量《楚乔传》甚至高达457.9亿,第二位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也有450.8亿。第一财经指出,尽管点击量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刷流量,但商业利益驱使下的流量造假行为确实存在,甚至已经成为行业潜规则。

  近年来,网剧市场愈发繁荣,其播放量在各大平台动辄几十亿、几百亿屡破纪录,早已让人不再大惊小怪。虽然剧集的播放量中包含了各种预告片、花絮、片花等产生的所有播放量,但是中国14亿人口中只有7亿网民,400亿全网播放量意味着每个网民看了近60次《楚乔传》。

  这庞大的点击量从何而来?

  2017年,央视电影频道《中国电影报道》栏目播出了一期名为《记者调查:点击率大数据背后的“假娱乐圈”》的专题节目,曝光了影视行业播放数据造假的现状,并深度挖掘了数据造假背后的利益产业链。

  报道指出,水军刷流量服务已经成为影视剧营销环节的一项标配,穿影视剧前期宣传、上映到播出结束的全过程。许多热播剧的播放量和评分明显是刷出来的。

  所谓“刷流量”,就是通过人工干预的手段(俗称“水军”)有偿增加对网站、网页、视频、社交媒体信息等各种对象的访问量、浏览量、点击量、回复量等。当前,“水军”分成技术型和人工型两种,其中人工型水军因较难被技术手段识别,特别受雇主青睐。

  《人民日报》引用第三方机构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年初某网剧前台点击量数字高达153亿次,但真实点击量仅有17亿次,注水近九成。针对2017年1、2月上线的20部剧集抽样调查,总体注水量高达六成。业内人士表示:点击量造假已成为行业潜规则,一些看似火爆的网播剧,实际观看人次远小于播出平台公开数字。

  “刷量”之风为何会盛行呢?

  《人民日报》曾发文痛批点击量造假,称网播剧点击量造假目的是通过好看的数据吸引广告商和真实用户。第一财经的调查中也指出,一位从事影视综艺内容“网络数据优化”的公司负责人承认:“我们会给很多影视剧进行数据优化,也就是帮助点击量提升,客户有制片方、宣发方也有影视剧赞助商等。”

  资本进入影视行业后,要求以数据支撑,进行评估后才会投资。那么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造假就成投机取巧者的捷径。当“流量”成为资本追逐对象后,“流量至上”的原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明星的天价片酬。

  “刷流量”不仅直接影响了公众对网络视听作品的判断能力,也让市场充满泡沫且变得浮躁,更直接打击了原本优秀的作品。何况水军刷出来的虚假流量,在很大程度上会误导观众,久而久之数据就没有了可信度,失去了参考的价值。

  对于刷流量行为,视频播出平台同样表示抵制,2017年8月,爱奇艺因认为杭州某信息科技公司的“刷流量”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构成不正当竞争,向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其经济损失500万元。这是国内首例因视频网站“刷流量”而引发的不正当竞争案件。

  企鹅影视天璇工作室总经理方芳也曾在公开演讲中指出,前几年大家批假收视率现象,现在大量片方制作方为了使这部剧有些声量就刷流量,“我们有一些后台技术是防止大家花钱刷流量的,因为你们刷的每一个流量都会增加平台运营带宽成本。所以在这里也劝制作公司的人踏踏实实做剧情不要刷流量,也不要买假数据。”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