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2016年阵亡的报纸    

2016年阵亡的报纸

1.jpg

媒体内容,所有人都知道它必然会走向数字化,可是因为版权、盈利以及既得利益者的犹疑,它一直是通往数字化的路上最跌跌撞撞的一个。


尽管大多数网友现在依然不太愿意为其在线内容收费,但这一趋势在逐渐打破。在美国,超过50%的新闻发布机构在某种程度上为其部分/所有在线内容收费。总部位于伦敦的发布商《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则表示,2016年上半年其数字订阅收入增长了30%。不过如果全球媒体品牌和商业性报纸能够早日建立“付费墙”,这一趋势会让小报和大众报纸长期受益。


还有《金融时报》被日本企业收购一周年,如今依然独立运营,并且其数字版盈利大增,付费订阅总增长率达到13%。《金融时报》(The Financial Times)的数字版盈利已经正式超过了纸质版,这无疑是他们在数字化进程中取得的重大突破,如今终于可以被称作是第一家实现“内容数字商业化”的英国主流报纸了。


此前就有报道称,《金融时报》的内容收入已经超过了广告收入,目前内容收入已经占了总收入的60%,付费订阅收效明显。其所有付费发行总量(包含数字和纸质)达到84.3万,年增长75000份,增长率13%。其中,数字版订阅占到总量的四分之三。


这也是得益于互联网快速发展。自从提出互联网+数字化的概念以后,所有的传统媒体都为此感到焦虑,他们都想披上互联网的外衣。例如,有的媒体认为给自己的品牌开个网店珊上传新闻就能互联网+了;还有些媒体认为只要使用了一些互联网营销的手段来传播品牌,那也是互联网+了;也有些很难互联网+的传统媒体,比如一些户外媒体则采取资本化的手段去并购一些和自己毫不相关的公司,来试图实现互联网+,但其实这只是个资本概念,而不是一个数字化的概念。这些现象实际上是在说明,互联网确实是带来了新的商业成长的土壤,但是并非讲个概念就是真正的互联网+。数字商业的本质是在于信息的发布和接收,商品的供应和消费,品牌与消费者的互动这几层关系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互联网数字化时代的新商业的核心是“人”,一切不以用户为核心的模式,都很难赢得消费者。因此,消费者的洞察以及基于技术去捕捉消费者的行为,实时响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重要。真正的互联网媒体商业它是来自于整个的体系化的建设,比如说,你的媒体的线上和线下如何去打通,你的媒体形象如何去覆盖更多的互联网用户,你的内容如何让更多的用户去参与到生产和研发的创新环节,如何去借助更多元化更具有冲击力的方式去让用户体验你的品牌,这些才是我们在谈媒体数字商业时候真正需要考虑的点,而不是披着张互联网的皮,就认为自己是新时代的产物。


最近《金融时报》数字版盈利超过纸质版。这说明优质内容的读者不会消失,更愿意欣赏优质内容的人,也会产生付费意识。一些最优秀的作品和报告正越来越多地以书籍和Kindle电子读物的形式出现,读者们乐于为高质量的信息和娱乐享受付费。


传统的商业中,思维方式更集中在Business Model和Business Process上,而在数字商业中,思维的起点首先是从Business Moment,即商业时刻开始的。企业会发现,找到消费者和媒体之间相关的一些“关键时刻”,进而透视这个商业时刻之后潜在的“人-数字化-优质内容“之间的机会,会发现更多创造新的商业价值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机会。


本文章部分来源于营销头条、肖明超-趋势观察等并表示感谢。由中国广告网整理发布。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