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电视不老,未来可期    

  2018年,一个颇有意义性和仪式感的年份。它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新中国电视事业诞生60周年。

  第12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 第29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颁奖晚会刚刚落下帷幕。总导演王琴曾透露,本次晚会精心设计了“坚持篇”和“初心篇”,主要就是为了展示中国电视人努力拼搏的奋斗岁月,以及不忘初心、坚持梦想的点点滴滴。

  在这个舞台上,确实曾发生了太多与电视这个行业有关的故事了。或许你曾看到过青涩的周迅、孙俪上台获奖时激动的热泪,或亲历了如唐国强、王刚、陈道明、陈宝国、李保田、李雪健、王姬等优秀演员对初心和梦想的坚持,对电视剧行业心存的那份敬畏之感。

  作为电视行业中坚力量的一代,也是今年金鹰节开幕式的总导演张丹丹,在她看来,虽然也曾怀疑电视是否真的老了,但现在她可以很自信地说,只要不断创新,让电视变得生动、有趣、年轻,它就永远不会变老。

  而作为一个有着32年从业经验的电视人,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副书记、副台长、总编辑张华立,他经历了中国电视发展的黄金时代,如今又时常感受着电视影响力急剧下降的残酷现实,虽然有五味杂陈之感。

  但他认为,电视本质特征在于仪式感的场景消费,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关乎着一场“仪式”大革命,并且始终坚信“电视不老,未来可期。”

  接下来,笔者将复盘与金鹰节有关的重要时间节点或记忆点,去见证激情燃烧的电视岁月。

  回顾“金鹰节”历史

  1、中国电视界最高奖项

  时间退回到十八年前,2000年10月,第一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简称金鹰节)永久落户湖南长沙。而由湖南广电举办的此次行业“盛会”,一时间令电视人为之振奋,观众为之欣喜。

  当时,还被评为“2000年中国十大电视事件”之首,并创下“观众最多”“投票最多”“主体活动最多”等“六项”之最,堪称一种奇观现象,也意味着中国电视文化进入到新一轮的飞速发展阶段。

  2002年12月,增加了新秀晚会,新设了节目展示交流会,为电视行业提供了节目交流平台。

  2、电视黄金时代,好内容依旧为王

  敢为人先,不断求索,一向是电视湘军和电视人最为明显的精神特质。

  2006年,按照中国文联、中国视协“两年一届”调整原则后,湖南卫视举办了全新一届金鹰节,首次设置了“金鹰女神”,随后这一直成为开幕式最大的亮点之一。同时,还首度增设了影视剧本交易暨高峰论坛,不仅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影视剧本,还展现了业内剧本市场化交易的新形态。

  2010年9月,此次金鹰节以“礼赞十年、金鹰高飞”为主题,回顾了2000年至2010年中国电视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也被看作是对做中国电视产业生态发展的一次大复盘。

  在闭幕式上,第一届金鹰奖优秀女演员获得者王馥荔,与此届入围新人郑爽一起深情地朗诵了《新人的心声》,于她们而言,这或许是入行多年后的深刻感悟,同时也侧面反映出金鹰节十载发展的历程,更是中国电视发展的时代缩影。要知道此时的电视早已成为拉动国民快乐指数追赶GDP曲线的第一大众媒体。

  3、技术变革与电视湘军

  此时,金鹰节已然成为一场与电视、电视人关系密切的盛会,可谓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012年,金鹰节新增了“主持人颁奖晚会”,30多名老中青名嘴,同台竞技,好不热闹。当时,还增设了“最受欢迎的港台演员奖”,香港演员钟汉良凭借电视剧《一触即发》首度获此殊荣。

  2014年,从不保守的湖南卫视,积极进军互联网领域,以“互联盛典”为主题举办了第十届金鹰节,不仅尝试了当时大热的直播技术,还打通了电视端、手机端、PC端,实现了真正的“三屏合一”,跨屏互动。与此同时,也见证了传统电视如何实现跨界融合的一大步。

  2016年10月,金鹰节回归电视,现场和十八洞村连线,首次举办中日韩三国电视制作者论坛,积极促进电视行业良性长远发展。

  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几年,随着视频网站和视听内容的迅速崛起,唱衰电视的声音此起彼伏,有批判、有失望,亦有警醒、有思考。三问未来电视的发展,我们可以有更明晰的判断。

  电视会不会老?

  发展功臣与治国利器保不老

  从电视作为一门艺术的价值来看,新中国电视事业诞生60年的发展史,就是中国亿万家庭文化生活的纪录史,它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成就,更纪录了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变迁。

  电视文艺创作出的大量精品佳作,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众文化重要的标识,其对提升中国亿万百姓的文化生活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始终奉行“内容为王”也是电视不老的最重要核心竞争力,金鹰节与金鹰奖、上海电视节与白玉兰颁奖等国内重要电视领域盛会始终对电视内容生产投放了极大的关注。

  从我国电视媒体的进化角度来看,新中国电视事业诞生60周年见证了中央到省级多家电视媒体的诞生与成长、辉煌与改革。电视作为体制内广电媒体主要的业务范围,从事企分离到公司化、集团化经营的顶层设计不断调整,频道制仍然在全国各级各地区全面铺开,上星频道在全国保有广泛的受众和根深蒂固的权威影响力。国家支持和多年用户累积维持了电视台生存下去的希望,也力促电视平台不断锐意改革,谋求新的动能。

  从电视服务国家、社会与人民的功能来看,经济收入增长不是电视最重要的追求。公益为大是其体制内身份的特殊性所在,更是履行社会责任、高举导向意识的自身要求所在。中国电视的党媒属性要求它必须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鼓与呼。在大灾大难来临时发挥应急响应机制,进行预警信息传播;在社会舆情事件发生时发挥监督与引导功能,稳定民心维护国家发展大局;在国家发展大计的推动与民生问题的解决上,发挥扶贫济困、对口支援、教育医疗等方针政策的宣传报道,服务地区均衡发展和民心向背。

  能否抵住互联网冲击?

  竞争刺激主动融入升级换代

  互联网媒体的崛起被认为是当前电视面临的最大危机。但是,任何一种媒介都不断面临新媒介的挑战。90年代广播被电视替代的言论一直存在,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提升,今天的广播、音频平台仍然被资本市场看好,仍在寻找知识付费、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业务打通。电视也不例外,在唱衰声中,电视一直在努力摆脱当前的困境,寻找新的机会入口,向新型媒体集团迈进。

  外部互联网媒体的竞争刺激对激活电视发展活力不是坏事。没有这种刺激,媒体融合不会实现今天的成果,新型媒体集团建设不会迈出一大步。电视开启“媒体融合”的迈步动作就是拥抱互联网的姿态,以三网融合作为技术铺垫,立足权威优质内容的生产优势,在上级政策与资金的扶持下,主流媒体基本实现了互联网平台端口的建设,实现了用户入口的打通和受众迁移,也实现了中央厨房为核心的内容把控与多终端高效率分发,实现了业务流程的更新换代。

  电视自身的业务水平升级是适应变化的革新举措,巩固原有的优势也是电视应对越来越激烈竞争的必由之路。在内容创作上,重大题材影视作品、热门大剧、优质纪录片生产与播出仍然是电视保有的优势,围绕创作电视台与制作公司的合作紧密长久,不管播出方式怎么变,先网后台还是台网同步,很多作品还是会把优质卫视平台考虑作为市场投播不可缺少的影响力标的。电视作品造就的文化现象仍然层出不穷,《舌尖上的中国》《等着我》《朗读者》等节目引发全社会广泛关注与文化或情感共鸣。

  电视会有怎样的未来?

  打通产业化的更多机会入口

  电视一直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重要的引擎。电视媒体集团越来越综合,业务范围早已超越广电层面,产业化经营项目很多。从已公开的信息来看,资本市场关注较多的湖南芒果、上海文广的对外投资合作动向在过去两年比较频繁,芒果入股了唱吧、网易云音乐,上海文广入股了虚拟现实领域的VR,央广、江苏广电入股了音频平台蜻蜓FM,种种投资行为都在为电视平台的发展不断赋能。

  今年芒果超媒的整合上市也给业态带来新的激活,各级广电机构整合与分拆动作频频,内部调整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协同升级,应对各种挑战。

  电视媒体机构在产业化思维下,朝着综合性文化产业集团迈进。唱衰电视的无非也只是狭隘的聚焦了电视业务,对于电视产业的拓展性努力少有关注,知之甚少,摆在电视面前的困境的确存在,新拓展做得好但是主营业务颓势仍然是麻烦棘手的问题。广告营收降幅明显、地面频道收视低迷、开机率下降等问题困扰着经营者,更难的是在难以挽回的一些事态面前,落后产能不能及时淘汰还要负重前行。改革的力度能不能再大一些考验顶层设计,而这也是电视机构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

  电视存在一天就有活下去的希望。有强大的国家支持,电视就不会老,电视生存下去的希望在功德与民心。稳定的内容输出与不变的公益追求巩固了电视的主流地位,但辉煌能否再来需要时间沉淀,更需要不断的改革赋能。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