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大英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是如何开发设计的?    

故宫博物馆自从开了淘宝店,画风就彻底脱离了肃穆庄重,各类故宫周边产品一年就卖出十亿,稳坐文创界NO.1。然而,从去年7月开始,故宫淘宝遇上了史上最强劲敌——大英博物馆,开淘宝店、上线官方中文网、牵手各大品牌推出联名款,一时风头无二!


大英博物馆作为文创界“萌新”,在部分产品上与故宫有异曲同工之处的同时,又带着浓浓的英伦风情。今天小编就给各位介绍一下大英博物馆在文创产品开发和经营方面的做法~




自2001年底起,大英博物馆向观众免费开放。没有了门票收入,取而代之的是博物馆自身经营及衍生品的收入,而这项收入逐步成为了如今大英博物馆的主要收入来源。


大英博物馆商业负责人布坎南(Roderick Buchanan)曾说过,“博物馆也要改变,要让官员们意识到博物馆也需要赚钱,有着巨大学术价值的藏品,同时也可以作为创造利润的资源。”以及“人们喜欢听故事,而我们的每一个藏品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故事。我们所做的授权,就是用一种新的方式来讲述我们的故事。”


大英博物馆商业负责人布坎南(Roderick Buchanan)


首先,大英博物馆里都有哪些火到爆的文创产品系列呢?让我们一起一探究竟吧!


“法老和他的朋友们”胶带


埃及元素雨伞

神秘祭司书签


当我们走进博物馆内,这些纪念品商店一般都会设在进入博物馆大门的显眼位置。在大英博物馆等大型场馆中,类似的商店、书店往往不止一处,有大有小,但都货品丰富,以利于满足沿不同路线参观的观众的购买需要。


这些文创产品以其最著名的藏品为主轴,制作各式价位各有区隔的纪念品。从复制品、精品、收藏品,到老少咸宜的日用文具、配饰、不能免俗的钥匙圈,也有食品,可让游客带回与家人共用。


看到这些让人爱不释手、广受欢迎的文创商品,大家不禁会问这些文创商品大英博物馆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


大英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由9名全球采办组成的部门负责设计或寻求设计并联系生产;另一种是直接从固定厂家进货。其中大部分商品是采取直接购入的方式,也有些产品是博物馆向世界著名设计师提供内容,由设计师设计,再由厂家生产,最后进入大英博物馆销售,同时开辟了网络商店进行全球销售。那么这些文化商品又是如何被创造和经营的呢?

将“明星藏品”进行一条龙式系统开发

因为大英博物馆收藏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藏品,因此文创产品的样式也令人眼花缭乱,故大英博物馆会选取文化认同度高的,或是异国风情特点的一些重点文物、明星藏品进行一条龙式的系统开发,让游客在选择之间同时增加不同品种、风格的收集欲望,提高购买数量。


比如在大英博物馆官网商店中搜索“罗塞塔石碑”关键字,可以看到其以罗塞塔石碑为原型,开发了60多种不同的衍生产品。其中除了较传统的资料书、复制品摆件,还包括各种服装、文具、首饰、杯子,以及充电宝、U盘、镇纸、镜头布、巧克力、布偶玩具等。


罗塞塔石碑马克杯


罗塞塔石碑护照


罗塞塔石碑鼠标垫

从单“IP”到双“IP”

从单“IP”到双“IP”是将具有英国特色的“IP”与本馆馆藏“IP”相结合,开发出大众喜闻乐见的产品。


单“IP”是根据地域文化形成的设计主题,凸显特色。地域文化是以自然环境、城市景观、风俗人情为标志所形成的特色文化,这种地域文化彰显着人们独特的生活式、思想观念和审美趣味,成为本土化的特色标志。伦敦这个既有国际化特征又具有鲜明个性化特征的城市,伦敦塔桥、大笨钟、红色巴士、国旗等标志自然成为产品设计的重要元素,大英博物馆和V&A都推出了伦敦系列,突显出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地域性与纪念性的特征。


从博物馆本身的特色中寻找主题灵感。例如:大英博物馆的伦敦变色雨伞,就是以博物馆的主体建筑特征为设计灵感来源,将建筑结构应用于雨伞面料的图案设计。


双“IP”则产生了融合多变的效果。例如,承载着许多英国人童年记忆的符号——小黄鸭。1970年,歌手吉姆·汉森创作了流行歌曲《小黄鸭》,小黄鸭从此成为了一种流行文化元素。这个几乎每个小朋友都曾玩过的小黄鸭,就被大英博物馆按照馆中藏品:古罗马战士、维京海盗、狮身人面的模样,改造成多个萌萌的版本,一下子爆红网络。



而“妈妈再打我一次”的路易斯象棋子(the Lewis Chessmen)去年也在中国大英百物展上亮过相,网友将捂脸的王后做成表情包,更是乐翻了众人。日本画家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也被如法炮制。这种方式同时间接展示了大英博物馆包罗万象的收藏品。


当然,仅有几个网红产品并不能成为它让人爱上的理由,不歧视任何一个国家的展品,找设计名家用现代的视觉重新演绎、做成伴手礼向人们推广,才是它致胜的关键。


比如大英博物馆珍藏了中国明清时代大量的瓷器,所以它的一款茶壶纪念品就以福建茶具为原型,找来了英国女瓷艺家Alison Appleton设计,茶壶本身的颜色介于绿松石色和青瓷釉之间,却配了个金色盖子,令整体风格更加的Chinoiserie(由绝代艳后玛丽·安托瓦内塔首开先河、风靡18世纪巴黎贵族圈的法式中国风)锦鲤、荷花作为饰边出现在壶身,带来好运的同时,又摆脱了它们过往老土的风貌,内附的不锈钢过滤器令茶壶更加实用。如此伴手礼,谁敢小觑?


再比如大英博物馆与毕业于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的普鲁墩士·马克(Prudence Mark)及品牌巧克力雨(Chocolate Rain)合作开发的伦敦系列,与艺术家格雷森·派丽(Grayson Perry)合作设计的博物馆地图丝巾等。


大英博物馆负责创意产品开发的工作人员约翰·罗伯特表示,“我们遵循的原则是,避免因为新潮设计而使衍生品带有廉价的消费质感、丧失文化的本性品格。


由此可见,大英博物馆衍生品的开发虽然追求创新,但通常保持对文物、艺术品严谨、审慎的态度,不会过于卖弄和天马行空。从“符号直译”的表皮式到“功能转换”的骨架式,再到“意境诠释”的整合式,通过知名设计者的品牌效应,上承经典下接地气。

特殊时机提供特殊产品

配合节庆、节日开发文创产品,例如复活节、圣诞节等,这种相关节日主题的产品,可以让到访游客结合特别日子的特别参观体验,从而提高销售量。而且这种产品在特别的时节下也显得非常实用(例如圣诞装饰品在西方家庭中是每年重复使用的,已经成为传统)。


配合特展,比如2013年大英博物馆的特展《庞贝和赫库拉内恩的生与死》的展厅边可以看到大量的壁画复制品、饰品复制品、文具、手表、装饰品、城市模型、书籍等100多种文创产品。


此外,针对一些著名的政治文化艺术事件与活动,以此为内容同样可以成为产品设计的主题。比如2012年为庆祝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登基60周年,大英博物馆与V&A联合推出了有关这个“钻石禧年”(Diamond Jubilee)的纪念品系列等。



大英博物馆这些栩栩如生的纪念品能够如此畅销,主要还是因为设计的良苦用心,把旧有的标志性元素进行提取,又加入当今的时代元素,为文创商品赋予新的灵韵。

无论是“明星藏品”的系列开发、不断附能加值,还是从单“IP”的有效利用再到双“IP”的有机结合,大英博物馆的开发方式可谓“层出不穷”。不时的热点话题与特殊的节庆日更是为大英博物馆造势、为文创产品提供创意来源,让观众无时无刻不对大英博物馆保持着新鲜感与期待。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