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上海家化、伽蓝、上美为何都有一位医药背景出身的高管?    

上海家化、伽蓝、上美为何都有一位医药背景出身的高管?

  近日,上美CEO吕义雄发布一条公告称,原国药CFO(首席财务官)冯一峰,于7月1日加入上美,任上美CFO。

  值得一提的是,现任上海家化董事长兼总经理谢文坚、伽蓝集团执行总裁刘玉亮都有着深厚的医药行业从业背景。

  譬如,谢文坚曾任强生医疗中国区总裁,刘玉亮本人是医学博士学位, 曾是上海家化下属全资子公司的上海汉殷药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董事长。

  事实上,除了“药”与“妆”同源,医药和化妆品在产品、渠道、营销方式和资本运作上也呈现出异曲同工之处。

  1

  “隔行如隔山”这句俗语放之四海皆为真理,但可能在医药与化妆品这两个行业,稍有例外。

  众所周知,资生堂是日本第一大、全球第五大化妆品公司,2015年度销售额达7631亿日元(按当前汇率约合人民币495.8亿元),产品行销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其雏形却是当时年仅23岁的药剂师福原有信于1872年在东京银座创立的一家不起眼的小药店。创业25年之后,尝试开发名为红色蜜露(EUDERMINE)的化妆水,45年之后正式转型化妆品领域。

  此外,作为德国日化巨头的拜尔斯道夫集团,其创始人拜尔斯道夫也是一名药剂师。而且,拜尔斯道夫现仍保留医疗用品事业部,主营创可贴、绷带、足部护理等医药产品,整个医疗用品事业部约占整个公司业绩的21%。

  而毋庸赘言,在“药”与“妆”之间游刃有余的典范当属强生了。

  2

  恐怕没有哪两个行业如医药与化妆品这般,如此相通,两者在产品、渠道、营销方式、资本运作上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性。

  先从产品来看。其新品上市流程基本类似,都会经历市场分析、定位、研发、测试、生产、投入市场这一基本过程。此外,从世界知名制药企业和日化巨头来考量其共性,很容易发现,他们都注重对新产品的研发,在此阶段投入了巨额资金。

  在零售渠道上,医药与化妆品大多采用以代理为主的分销模式,设有总代理、地区代理、终端经销商等分销环节。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这两个行业的零售渠道都已经下沉,医药与化妆品企业纷纷将战场转移至极具发展潜力的三、四级市场。

  此外,营销方式也基本相通。两者的基本营销战略都绕不开价格战、广告战、技术战。当下,品牌声誉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产品的主要理由。

  化妆品业的广告战打的火热,动辄上亿元冠名一档娱乐节目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一直以来都是广告大户医药行业更不消说,数据显示,2015年上海医药、白云山、人福医药、云南白药等的广告营销费用都超过2亿元。

  最后,两者的资本运作方式如出一辙,并购、控股联姻、风投融资、IPO,都遵循着相似的套路。

  3

  事实上,在过去几十年里,强生、葛兰史素克、辉瑞等均插足过化妆品行业;国内类似的案例也不少,一些医药企业利用其研发、产品和渠道等资源优势,进军化妆品市场。

  云南白药、马应龙、片仔癀、三九、同仁堂、滇虹药业、盘龙云海等早已着手化妆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竞相布局化妆品市场。这其中,云南白药牙膏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云南白药牙膏于2005年上市,公开数据显示,上市三年后其全国销售已接近6亿元,到2015年,10年时间,累积销售已达121亿元,云南白药牙膏也因此发展成为云南白药健康品事业部业绩增长主要驱动力。

  另外,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已有300家以上的药企兼营化妆品业务。

  不得不说的是,由于先天条件限制,药企跨界化妆品行业往往要容易得多,特别是在具有快消性质的日化领域。

  但是就化妆品来说,在产品的定位、市场动态的把握及营销推广方面,专注于化妆品的企业比药企出身的企业更敏锐。因为你很难指望一个药企在强调严谨性的同时,还能时尚起来。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