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广电传媒未来发展存在的六大瓶颈    

广电传媒未来发展存在的六大瓶颈

  对于广播电视台的改革,我们有过许多次、历经近十年的尝试。也就是说不只是形式上,所有的做法更无一不是在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因此我们首先需要认清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瓶颈1:信息管理
  
  我们的信息意识严重滞后。已有的数据和信息没有系统储存记录,需要时抓瞎,更不善于调查统计更新数据。
  
  每个栏目、节目除了内部评价之外,市场效果究竟如何?我们完全不了解,有的栏目创办初期很出色,但之后有所下降,而我们不仅不能及时了解从而应对调整,甚至一年两年没有一个有效的调查,长期重复固定的套路。
  
  我们的节目播出后有多大比例,多少内容被有效收看?观众群结构如何?忠实度如何?我们的编采队伍在新闻一线的职业形象美誉度如何?广告市场回报率与客户满意度如何?这些举不胜举的问题亟需由专门机构长期不间断进行调查,并以程序化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处理,然后提供给决策层或相关单位参考调用。
  
  许多知名电视台长期注重自身形象的宣传,甚至每天的播出过程中,大时段、多篇幅的反复播出自己的宣传片和节目预告片花;利用多种手段炒作自身,将广播电视经营动态等信息以各种方式进行自我包装;通过强大视听信息量的视、听传播手段,具有感召力强的独特优势,在极短时间内让观者被动而注意力集中的接受大量信息。
  
  而我们,几乎还在沿用十几年前已陈旧不堪的宣传片翻来覆去的放,实际是对自我形象的一种摧残。同时,各个栏目也鲜有自我预告、自我宣传。很难想象,自己都不重视自己,怎能期待别人的重视。
  
  瓶颈2:制度管理
  
  广播电视台现在共有多少时效上仍有效的制度?其中之间有无冲突、矛盾?该废止的是否已废止,该有效的执行情况如何?制度管理的现状如此下去,必然继续成为制约未来发展的瓶颈。
  
  制度是企业的法律,制度建设就是企业的法治建设。古人云:法败则国乱。
  
  海尔公司张瑞敏提出的斜坡球理论认为,企业是处于斜坡上的球,向下滑是它的天然惯性,没有力来支撑不会停滞不前,而是会下滑,要有一个由上而来的牵引力(即企业文化)和一个由下而来的推动力(即企业制度),才能向上运动。牵引力过大、推动力不足会出现管理泡沫,而牵引力不足、推动力过大则内部缺乏空间。
  
  可见,这两种力是不可互替的。因此,即使强调企业文化,强调业绩,也不能以损害制度为代价。制度管理亟待加强,制度应当按照类似“基本法”、“行业法”的规律分类,对于约束范围广泛的基础性制度,要确保形式和实质上在日常工作中有所显现。
  
  瓶颈3:考核评估
  
  考核是专业性非常强的一项工作,通过初期任务下达和末期业绩评估,有效激励和督导中期执行者的工作行为。
  
  平衡计分卡就是国外企业界比较先进的考核工具,但在中国鲜有成功的实践者,可见其专业性之强。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定性、定量思维。任何一项完整的工作安排都应当可以判断做了没有做,完成质量如何。
  
  事实上,没有什么工作不可以量化,而我们以往的工作计划常常是什么都难以量化。这就是下达量化指标的水平不强,需要进行考核方面的专业培训。试想,已然量化的工作指标,都常常未能有效执行考核,更何况只有原则要求而没有量化指标的工作任务,注定落不到实处。
  
  不能有效考核,就像一场足球赛,不仅规则不科学不便于遵守,而且没人监督犯规,或者最终的比分都没人关心,这样的球赛踢球的没劲踢,看球的也没劲看,只有裁判能使之扭转。
  
  瓶颈4:分配机制
  
  分配法则是业绩与利益之间的传导链,分配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公有制条件下的特殊矛盾。因此,在事业单位比较凸显,而且复杂;国有企业的此种矛盾相对较小,私营企业分配方式就更加简单、有效。
  
  可以说,利益分配对生产力起着决定性作用,相对于信息管理、制度管理、考核评估之类技术问题来说,利益分配直接影响员工态度,而态度绝对支配技术。一个态度积极的基层骨干创造的价值虽然有限,但一个态度消极的高级人才创造的价值则可以是零,甚至负数。
  
  反观我们,作为电视事业发展的主导——一线编采人员,似乎通过多次的提高薪水,表面上增强了动力,但如果不拉大一线与二线之间的差距,不真正拉大干多与干少的差距,不拉大干好与干差之间的差距,这种形式上的提高,不会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在事业单位的特殊体制下,升职被当作了嘉奖。很多优秀的一线记者并不善于搞管理,出于对他们找不到合适的奖励方式,草率的提拔为管理人员。结果,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被进一步稀释,基层优秀干将损失了,这实在是一举两失的下策,但这种观念的根还扎得很深,员工们削尖脑袋想当官,而不甘于经营好或寻找自己擅长的业务。
  
  因此,一方面在争取建立更符合价值规律、市场规律的分配体制的同时,设立薪酬体系之外的机动灵活的分配、奖励机制作为补充似有必要。例如:台长奖励基金;立以名目和获奖规则的“创新奖”、“进步奖”、“劳动奖”、“贡献奖”等。
  
  瓶颈5:人事关系
  
  因岗用人、能上能下的原则已提出了许多年,但事业单位基本还是做不到,主要是因为“不好下”。如何合理规避体制对人事任免的负面制约,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扬弃潜在的不适应市场的用人观念,或许是我们可能突破的瓶颈中最困难的环节。
  
  华商报发行队伍中有条纪律是,不允许聘用报社内部人员亲属,这一条铁律背后包涵了十分丰富的含义;坚持这一条,也规避了很多复杂的问题。我们的人脉关系远比华商报复杂得多。人,是超越上述四项的独特因素。人的表现优则各方面矛盾皆不显现,人的表现不佳则再好的架构也虚弱无力。
  
  杭州日报集团李建国社长的“事生企”理论是一个极大的创新,从机制上规避了难以逾越的人事身份矛盾,保留、冻结事业身份不再接收新人,将现有事业身份人员派出到新生企业,与原职务脱钩实行岗位聘任,与新的岗位效益挂钩,淡化事业身份而不是完全割断。这样相对矛盾要少很多,可帮助我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量材授职。
  
  瓶颈6:办台内容
  
  如何办台是我们主营的核心业务,节目作为终端产品是我们一切劳动价值的体现,观众就是我们所创造的价值的消费者。
  
  因此,节目好不好?观众买不买账?这是我们全局产业最本质的提问,我们的事业大厦就建立在这个问题之上。如果公信力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资产,各台的首要业绩应当确保此项资产的不断升值。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