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假艺术节背后的真戏剧人    

假艺术节背后的真戏剧人

  我知道橘子是通过一个微信好友的朋友圈。她分享了一个叫Fake Festival假艺术节的微信文章,里面形容这个艺术节的气质是:好玩、聪明、有冒险精神和发人深省。

假艺术1.jpg

  水瓶座如我,显然非常感兴趣并翻看了该微信号的其他文章,发现都是这样酷。

  我想我爱上了这个女生。人都是有缘的。然后我就跑到我认识的好友那里留言说求介绍,于是就认识了,然后我就采访了她。

  橘子来自江苏无锡,目前家在上海。对于从小就是走读的橘子来说,英国留学可以说是第一次长时间离开父母的视线。本科橘子选了新闻系,在离我不远的谢菲尔德。被问及专业选择,她说“自己的义务教育已经完成义务了,该去追寻一些所谓的梦想了”。

  采访写稿她一直没放下,还访问过她的(以及很多人的)男神本喵——别激动,在这之前我们先来聊聊橘子和戏剧的那些事儿。

  腐国、伦敦和她的戏剧启蒙

  英国大家都有所了解,除了腐和二逼,还是个话剧王国,于是橘子的小宇宙就被激发了。

  特别搞笑,橘子的新闻系有报道练习这样的作业,比如社会新闻报道,哪里有人犯罪、社会新闻、自然灾害等等,这些是老师比较喜欢的话题。但是橘子觉得这些太无聊了,便利用写作业的借口去剧院看戏,每次的作业也都是戏剧相关。到最后老师忍无可忍:你不觉得无聊吗?橘子直肠子地脱口而出:不啊!后来才后知后觉是对自己作业选题的隐晦批评。

  谢菲尔德是个小城镇,演出很少,一来就几个月不走。满足不了的橘子就跑去伦敦看,研究生的时候就干脆去了伦敦,在KingsCollege读文化创意产业专业。学校的地理位置特别好,就在National Theatre对面,并且离莎士比亚剧院也不远,橘子的夜间活动不是过个滑铁卢桥去看戏,就是随便登上一辆地铁满伦敦跑着看戏。

  为啥回来可能是每个留学生都被问到的问题。上学期间橘子在BBC有断断续续实习过一年,但是正好赶上留学后可以留下的签证政策PSW被取消,待到签证最后一天,缺乏经验只好回国。

假艺术2.jpg

  在中国推广海外戏剧

  回国后橘子在奥美广告上了3个月班,觉得虽然好玩儿但是不适合。之后她去了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艺术部,做了一年中英文化交流年。文化教育处的职能分类有很多,她主要负责宣传和内容生产,和媒体和相关文化艺术机构接触的机会比较多。

  巧合的是,负责挑项目的艺术总监是戏剧出身,所以做了几个比较大的有影响力的戏剧项目,比如森林艺穗节Forest Fringe.这个以行为艺术为主的表演之前是以非常奇特的方式存在,没有政府资助,到后来逐渐受到了认可,如今几乎每年都会在爱丁堡艺术节期间亮相。去年他们把这个表演的迷你版本搬到了上海1933、北京UCCA和广州时代美术馆。

  在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的工作还让橘子接触到了英国国家剧院现场这个项目。这是由英国国家剧院发起的项目,起因是剧院发现很多人很想看他们的戏,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很难到达现场。于是剧院就投资对热点剧目进行现场录制,使得剧院当天演的作品能通过卫星直播让更多英国和欧洲的观众看到。而海外可以通过DCP制式的放映实现,比如想当初闹得北京万人空巷的卷福和米福飚戏的《弗兰肯斯坦》。

  自己的艺术节

  橘子未来的职业规划是拥有自己的艺术节。目前由于时间、资源都不是很充分所以暂时搁置着这个想法。

  创业是一回事,自己弄个平台还是可以有的。“假艺术节”是因为橘子看到很多艺术家都非常看好中国市场,希望来中国演出,并且受国外艺术节尤其是LIFT(London Internaitonal Festivalof Theatre伦敦国际戏剧节)和伦敦默剧节的启发而做的。LIFT的节目策划可以看出策展团队的逻辑方向,每年都有不同主题。而伦敦默剧节是一个戏迷出身但是自身工作和戏剧完全不沾边的老爷爷做的。他在中年时期发现没人做默剧相关的艺术节,然后这一做就做了40年。

假艺术3.jpg

  之所以叫假艺术节呢,也是因为这就是假的艺术节~橘子能做到的是内容的共享和对过往演过作品的回顾,但是真的剧团她还带不过来(以后保不准呢)。

  每天3万2千人会进剧场看演出

  伦敦800万人,相对于欧洲来说是个大城市,但跟国内还不能比。不过伦敦每年共有200多个大大小小的各种文化艺术节,每天有3万2千人会进剧场看演出。国外戏剧节都有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尽管这两年的扶持有一定的缩减,但总体是比国内好的太多了。橘子有些担心脱欧之后在英国的戏剧小伙伴们怎么办。

  当问到橘子最喜欢的戏剧的时候,她说第一个冒出的是白俄罗斯自由剧团,他们是一群流亡的艺术家,作品充满无法复刻的力量。

  目前橘子最想去比利时看看,因为她曾经有机会接触到不少比利时艺术家,觉得他们的艺术创作工底非常扎实。英国戏剧通常是演员和编剧主导,德国戏剧则有点导演主导,而比利时和荷兰以集体创作为主,工作权力分配平均,整体性非常强。这样的戏剧作品传递的信息更加直接,因为各个环节在创作过程中已经达成了一致。英国对文本编剧非常注重,而荷兰和比利时虽然对经典也非常尊重,但是更倾向于改编当代小说和电影。

  对于时下流行的“浸没式戏剧”和“互动”等概念,橘子觉得它们有点变成了营销词汇,或者为了研究作为学术定义存在。橘子引用了在上海做“Sleep No More”的主创的一番话:好多人把我们说成是浸没式戏剧,但我们只是现代剧场的一个形式,更希望的用词是experiential体验式。我们不希望跟约定俗成的戏剧分类挂钩。我们的作品从存在意义上来说是自由的,可以让观众随意发挥想象,达到肢体和精神的自由。

  附:橘子和本喵的故事(粉丝的最高境界)

  从007里出来的Q博士本韦肖,其实一直是一个文艺青年,而橘子形容他是一个“很仙的人,有仙气”。

  第一次偶遇本喵本人是橘子在上课时买水出来碰到,她就跑过去打招呼,本喵也大大方方承认说“我是”。那会儿007还没出来,本喵正经一个“十八线演员”。橘子就说我喜欢你很久啦,他竟然捂脸害羞!后来特别有缘,经常碰到,也就认识了,知道了橘子叫Orange,还会问她念书的怎么样?

  橘子冒起采访的念头的时候,觉得nothingtolose,就去问了一下。没想到的是本喵秒答应,但是更没想到的是经纪人直接拒绝了。不过后来本喵自己搞定了经纪人,约橘子一起吃了一顿饭。所以那个餐厅是橘子最喜欢的餐厅没有之一!

  整个采访的过程呢,就是非常舒爽非常值得。两个人就是聊天的形式,时间到了本喵也说没有关系等她问完。因为读很多书,所以本喵对人生有着自己的理解,像导师一样,让橘子觉得花的时间有质量。去年夏天她去伦敦看戏的时候,把刊登了文章的杂志亲手给了他。

  就在大家羡慕之余,橘子轻描淡写加了一句:伦敦就是这样啦,比较小,什么奇妙的事情都能遇到,比如走一走就碰到裘花了(。。。什么!)。

  对了,其实橘子的全称是橘子大象OrangeElephant,为什么呢?因为她第一次写文章给一个时尚杂志的时候,橘子已经有一个人叫了,主编就说,你随便再在后面加一个你喜欢的东西咯!就这样,random的随机的,就是橘子大象了。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