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七匹狼去年关店505家:国内男装企业进入大洗牌阶段    

七匹狼去年关店505家:国内男装企业进入大洗牌阶段

  服装业将迎来深度调整

  “八项规定”致男装消费疲软

  安踏、匹克、361度等运动品牌触底反弹

  近一个月来,福建男装企业诺奇(01353.HK)因老板丁辉失联而拖垮公司,揭开了服装企业遭遇寒潮的冰山一角。业内普遍认为,男装企业已继运动、休闲品牌之后进入大洗牌阶段,整个服装行业也将迎来一轮深度调整。

  运动品牌触底反弹:三大品牌业绩亮眼

  继丁辉失联后,同样位于泉州的“快时尚”品牌霍普莱斯所属公司红瑞兴纺织有限公司,员工也找不到董事长张瑞表了。早在今年2月,泉州一家已经经营25年的老牌企业精益服装公司先后在加拿大、泰国冲击上市未成,其后靠民间借贷维持,终因欠债欠薪被以2500万元拍卖,老板不知所终。

  不只闽派服装企业老板“失联”。今年5月,浙江温州,被称为“商界奇女子”的滕旭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云旭和母亲被传失联。8月,警方以“骗取出口退税金额巨大”为由悬赏通缉二人。一时间,“泉州服装遇滑铁卢”、“温州服装业倒塌”的报道纷至沓来,闽浙重镇接连遇挫,甚至有人认为,中国服装业正经历一场大衰退。

  老板失联后企业就会垮掉吗?中国服装协会(下称“中服协”)产业部一位负责人表示,这些企业出事是由于资金联断裂,而非产品问题。服装品牌的成功之处在于动辄拥有几百家渠道,如果明天有人拿20亿接盘诺奇,品牌不一定会倒下。老板失联是企业个别现象,对整个服装行业没有太大影响。

  事实上,随着上市公司中报相继发布,各家服装企业业绩并非一片暗淡。上半年,安踏体育(02020.HK)营业额同比增加22.4%,净利润同比增长28.3%。匹克体育(01968.HK)上半年营业额同比增加10.1%,净利润同比增加34.64%。361度(01361.HK)上半年营业额同比增长4.6%,净利润同比增长28.3%。

  而它们正是2013年国内六大体育运动品牌关店潮中遭受猛烈洗礼的三家。2013年,361度成人运动服装零售店较2012年减少783家,匹克授权网点减少471家,安踏则关掉店面318家。

  知名服装业咨询专家、中研国际传媒事业部总监李梅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运动品牌是整个服装行业中集中度最高的一块,上市公司差不多已占市场50%以上的份额。2008年奥运会前后运动品牌大肆扩张,目前历经数轮洗牌,已经淘汰掉一批,正在从谷底往上走。而男装品牌市场则开始新一轮洗牌调整。

  男装消费疲软不振:“八项规定”是主因

  男装企业表现确实不佳。九牧王(601566.SH)上半年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16.56%,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24.8%。中国利郎(01234.HK)上半年营业额比去年同期下降0.2%,净利润同比微增2.4%。山东品牌希努尔(002485.SZ)业绩更是大幅跳水,营业收入下降24.75%,净利润下跌135.26%。

  同时,男装品牌也掀起了一股“关店潮”,今年上半年,九牧王关闭店面73家,中国利郎关掉140家。截至记者发稿时尚未发布中报的七匹狼(002029.SZ)去年关掉505家店面。

  东方证券研报指出,男装企业整体调整晚于全行业。经过2013年的去库存及渠道调整措施,库存压力有所减轻,但主动调整与经营转型成效尚不明显,预计2014年男装行业去库存及渠道调整的过程仍将继续,最快也要到2015年开始好转。

  前述中服协产业部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男装企业业绩集体跳水受大环境影响颇深。2009年,中央4万亿投资计划出台后,许多地方政府找到本地服装企业,给出许多优惠条件鼓励企业贷款。而到服装企业手中的这部分资金,却并没有用来改善服装本身的产业结构或渠道建设。在2008年、2009年,很多企业主感到服装业向前发展乏力,转而将资金投向房地产及其他行业。及至败局初现,资金已经全部被占用了,只能进行民间借贷,最终资金链断裂,导致多位企业主跑路。

  温州市服装商会会长郑晨爱就曾对媒体表示:“服装业转型升级中,地方政府制定的政策是存在一定问题的。诸如转型去做清洁能源和造船业这些项目,很多都是行政性的硬性规定,最终干扰了市场。企业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不计风险地转型。”2012年底,温州高端男装品牌庄吉,就是因为造了“温州最大的船”陷入债务危机差点倒闭,最终温州市政府找来山东如意集团,对其服装业务进行了拆分重组。

  “另一方面,很多男装品牌主要做高端正装,受‘八项规定’影响,无论是团体还是个体消费都出现疲软,也是企业业绩下滑的重要原因。”前述中服协产业部负责人说。主攻正装的希努尔在其中报中陈述业绩变动的原因之一便是:“因部分大客户业务减少,导致团体定制业务比预计减少。”

  “跨界”遭致恶果

  “最近服装圈没有好消息,天天都是坏消息。”李梅对《中国经济周刊》说,一看到某个品牌在跑马圈地的消息,圈内人便会忍不住琢磨,这家过两年会不会也要垮掉?

  就连时装大鳄绫致集团也在不断打折撤店。这家最早进入中国的丹麦时装集团旗下有四大品牌ONLY、VERO MODA、JACK&JONES、SELECTED,其中前三个连续多年占据全国百货女装和男装销售业绩榜前三的位置,业内甚至有“无绫致,不商场”之说。现在,在许多商场都能看到三个品牌打折清货的场景,而蜂拥而上的消费者却不见了。

  前述中服协产业部负责人表示,服装业正在经历深度调整期,但没有到最坏的时候。许多企业经营困难,最大的原因是跨界。如果只是做主业,保持良性销售,即便是利润萎缩或哪怕是没利润,挺几年也没问题。

  “比如美特斯•邦威,前几年有超过30亿元库存,但这几年去库存做得也不错,对于这么大的企业来说,有十几亿的库存都是正常的,不会影响到现金流,盈利可能降低,但毕竟是在赚钱。”该负责人表示,当前服装品牌困难的根本性原因在于产品同质化、产能过剩、消费疲软。而“中国的消费者对品牌原本就没什么忠诚度,80后、90后消费主体更加理性,优先考虑性价比,ZARA、H&M、优衣库等快时尚品牌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因而很成功。”

  ■相关链接:行业整体疲弱 中国利郎上半年关店140家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上海)

  中国利郎(01234.HK)昨日公布上半年业绩,营业额为10.905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0.2%,净利润为2.481亿元人民币,同比微增2.4%。

  去年以来,男装行业整体疲弱,男装品牌业绩呈现普遍下滑迹象,中国利郎也受到影响。

  中华全国商业资讯中心统计资料显示,全国百家重点零售企业零售额于上半年下降0.2%,服装类商品零售额虽然略微增长1.2%,但零售销量下降。

  截至今年6月30日,中国利郎在全国有3315家门店,与今年1月1日的3455家相比,净减少140家。

  在山西省,由于当地经济放缓,中国利郎在该省关店达18家,是上半年中国利郎关店比例最多的省份。

  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服装企业业绩从去年开始下滑,今年更甚。长三角地区为品牌服装企业做代工的工厂,今年接单量和接单价格大幅跳水。一家服装企业,往年的下单量在100万件左右,今年只安排了6万件的订单,因为去年的库存太多,至今还在消化。

  中国利郎原预计其主品牌LILANZ在2014年关闭店铺与开店数目相若,然而其上半年销售为9.917亿元,同比下跌2.1%,零售店数目净减少158家,开店步伐落后预期。至于副品牌L2,销售为9530万元,同比上升20.2%,但是副品牌L2的销售占总营业额仅为8.7%,副品牌L2的业绩增长无法对利郎整体营业额造成决定性影响。

  中国利郎已经决定以“提质不提价”的策略提升产品的性价比,今年下半年,对于LILANZ和L2采取不同的门店布局方案。LILANZ品牌方面,进一步整合低效益的门店,并维持保守的开店计划,提升经营效益,今年全年整改门店数预计达到700——800家;L2方面,该公司计划继续扩充店铺网络,全年预计净开店20——30家。

  中国利郎预计,今年下半年零售门店将可以维持低至中单位数的同店销售增长。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利郎等服装企业虽然现在的业绩不理想,但是实力还在,目前的困难是暂时的,扛过这一段时间后情况会逐渐好转。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胡军华 陈佳怡 责任编辑:NF051 、

  ■相关链接:老牌服装内地陷关店潮:班尼路388家佐丹奴54家

  来源: 京华时报(北京)

  美邦、佐丹奴、班尼路等净利下滑频频关店

  优衣库、H&M、ZARA等门庭若市加速扩张

  近日,美邦服饰发布公告称,将以原始投资额6600万元转让其持有的长安基金33%的股权。业内有说法称,主营业务持续下滑的美邦目前正在积极推动互联网化创新转型;而这种转型,需要资金做后盾,哪怕只有区区6600万元。转型的背后,是曾经“不走寻常路”的美邦正面临着的困境。而佐丹奴、班尼路、艾格、真维斯、Esprit等众多老牌休闲服装品牌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净利润持续下滑,大规模关店。这些曾经备受80后青睐的休闲品牌,未来该何去何从?

  案例:美邦面临“不寻常”的压力

  曾经风光一时的美特斯邦威因业绩下滑不得不大量关闭门店,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其市值已经缩水两百多亿,不得不谋求转型。

  市场全场打折也少有问津

  北京繁华的西单大街上,有美特斯邦威在北京仅剩下的旗舰店,但如今偌大的4层楼里,已找不到过去辉煌的印记。整个店里尽管打出了1件6折、两件5折等各种优惠,但顾客寥寥。

  美邦旗舰店南面的西单大悦城,临街的H&M和ZARA里则是另一番景象:尽管没有任何折扣,但试衣间排队的顾客排出了数米之外。位于三层的优衣库试衣间也有顾客在排队等候。H&M收银台的墙上,还贴有一张温馨提示,建议消费者为节省时间,可以先购买、回家试穿,H&M30天内提供退换货服务。

  不论工作日还是周末,美邦旗舰店里的产品品类都没什么明显区别,周末顾客比平时多了些,不过也是稀稀疏疏。店里从一层到地下一层的电梯停用,工作人员说,下面没有通电。

  市值不到三年缩水256亿

  在国内已上市的家族企业中,美邦的股权结构极其少见,公司上市前,实际股东只有公司董事长周成建及其女儿胡佳佳,共拥有600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90%。

  2008年8月,美邦在深交所挂牌交易。2009年3月,美邦表示,将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5股,由此周成建和胡佳佳的总股份达到90000万股份。

  美邦服饰挂牌上市当天,美邦还高调推出全新品牌ME&CITY,并沿用了美邦一贯的代言人策略,其代言人是好莱坞一线男星米勒。

  2013年和2014年,美邦服饰大股东两次减持总共5055万股,减持后,周成建和胡佳佳合计84945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84.02%。

  2010年11月30日,美邦股价触及39.57元的最高点,当天收报38.75元,公司总市值达到389.4亿元。

  然而自那以后,美邦股价就走上了下坡路,上周五,其价格收报于9.22元,总市值仅为92.66亿元。不到三年时间,美邦市值缩水256.1亿元。

  门店去年关店200多家

  周成建号称美邦要成为“全球裁缝”,但起初品牌的定位并不明确,之后,美邦开始先后起用周杰伦、花儿乐队、郭富城、张韶涵、潘玮柏等作为形象代言人,并朝“快时尚”方向发展。

  高价签约当时最热门的明星,意图获得更高的市场回报,然而与股价呈抛物线走势一样,美邦的店铺数量也从去年开始大幅缩减。根据公告,截至2012年底,美邦拥有店铺总数5220家,较上年末净增加427家。2013年,美邦的年报干脆没有具体的店铺数量信息,只是称:“截至2013年底,本公司在全国拥有直营店和加盟店将近5000家。”以此推算,2013年美邦关店最起码有220家以上。

  与此同时,开在一线城市黄金地段的多家美邦旗舰店也黯然关张,美邦在一线市场的版图越来越小。

  美邦的业绩自2012年也开始大幅下挫,当年营收95.09亿元,下滑4.38%;净利润8.5亿元,下滑29.55%;2013年,营收更是下滑至78.9亿元;净利润跌幅则高达52.27%。寒冬还在继续,今年一季度,美邦营收和净利润仍是大幅下跌,降幅分别为17.2%和15.3%。

  说法行业竞争及电商冲击

  也就在业绩出现下滑的2012年年报中,美邦自上市以来首次给出了“重大风险提示”,2013年亦如此。

  连续两年的年报中关于重大风险提示除了提及“宏观经济风险”外,另外一条就是行业竞争风险。两份年报中关于“行业竞争风险”的表述一字不差。

  美邦称,公司所在的休闲服行业竞争激烈,来自国内外竞争品牌的竞争压力仍将持续甚至加大,可能导致公司的产品售价降低或销量减少,从而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另外,伴随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终端的普及,人们服装消费的习惯也在逐渐改变,网上销售成为服装业一大趋势。公司也在探索利用电子商务进行销售,但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电子商务销售模式的发展将可能对实体门店的传统模式产生冲击,并带来一定风险。

  救市开启O2O转型救市

  2013年10月19日,美邦发布公告,确定了公司要全面融合实体店铺及互联网业务运营的创新转型。公告称,美邦将两年前剥离出去独立运营的电商平台邦购网收回到上市公司体内。

  10月28日,美邦正式宣布启动O2O战略。周成建当时表示,美邦服饰用更大的力气投入在后台的互联网化,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精准高效地锁定目标消费者,而线下门店则可以成为消费者的“试衣间”和“取件场”。

  位于杭州市繁华地段的延庆旗舰店成为美邦全国首家O2O模式的体验店。该体验店里摆放的IPAD可供顾客随意浏览,顾客可一边喝着咖啡一边选购商品,点击预约试衣。如果消费者不想拎衣服逛街,也可快递到家。周成建说,未来一年,美邦服饰将复制100家这样的体验店。

  延展:老牌休闲服装齐陷关店潮 班尼路2014财年内地关店388家

  根据拥有班尼路品牌的德永佳集团发布的截至2014年3月31日的年报显示,公司报告期内营收98.6亿港元,同比下滑12.4%;净利润为6.68亿港元,下滑9%。

  在中国内地,班尼路的门店数量从上一财年的3820家缩减了388家,至3432家。中国港澳地区店铺数字也是大幅下降。

  班尼路表示,零售业务继续受压于中国疲弱的消费情绪。由于更多的国际品牌在中国扩张,令业务竞争激烈。同时,许多本地竞争者继续大幅降价。

  艾格今年上半年内地关店88家

  法国服装零售商艾格集团近日发布截至6月30日的二季度经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财年,其实现营收5.98亿欧元,同比下滑1.6%。其中欧洲市场同比增长4.8%至4.117亿欧元,中国市场却拖了后腿,同比大幅下滑6.1%至仅1.868亿欧元。

  根据财报,上半年艾格在中国内地关闭88家门店,比2012年高峰时期减少了275家。为提升业绩,艾格将针对欧洲市场推出彩妆系列,这种大跨界转型营销模式业内并不看好。

  佐丹奴今年一季度内地关店54家

  佐丹奴2014年第一季度销售额为13.8亿元,同比下滑9%,其中中国内地销售额同比减少11%。

  在今年第一季度,佐丹奴全球总共关闭了75家门店,其中在中国内地关闭了54家门店。值得注意的是,从2012年二季度至今,内地市场的销售额均呈下滑趋势。对此,佐丹奴公告指出,一方面,中国内地的消费持续疲软且产品过剩;另一方面,佐丹奴正在中国内地实施品牌大幅重新定位计划,同时关闭了形象不佳的门店。

  真维斯去年全年内地关店253家

  根据真维斯所属的旭日集团2013年财报,集团2013年零售总额为60.78亿港元,同比下降4.06%;其中中国零售总额下滑幅度最大,从49.59亿港元下滑至46.82亿港元,减少5.59%。

  对此,真维斯表示,中央严打官场及国企贪腐奢侈之风,使高端消费场所变得冷清,贵重的时节礼品也告滞销,连带整个零售市道亦受影响。报告期内,真维斯主要策略是以薄利多销来解决经营成本及库存日益上升等问题,为使存货能保持在健康水平,不得不减价促销,因此公司净利润受损。

  截至去年底,中国内地店铺缩减253家,其中关闭直营店194家。

  Esprit去年全年内地关店38家

  香港思捷环球控股有限公司拥有Esprit和edc品牌,根据其截至今年3月31日为止的2013/2014年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公司在该财年内的前三季度销售额同比下跌7%。

  截至2013年12月31日,香港思捷环球控股直接管理的零售店铺为963家,而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其店铺有1060家,全球共关闭了97家门店,其中中国内地关闭38家门店。

  反差:国际大牌不断加速扩张

  美邦、班尼路等品牌日渐没落并不断关闭门店之际,拥有优衣库的亚太地区最大服饰零售巨头迅销集团却加速在华发展。2013年9月,优衣库在上海开出了全球最大的旗舰店。今年3月,迅销集团通过预托证券,以介绍上市形式在港交所主板进行第二上市,不发行新股不募资。迅销集团还表示,每年在中国内地及港台市场新设约80至100间门店。

  业绩方面,优衣库2013年在中国的销售额达1250亿日元(约人民币75.75亿元),营收和营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超过6成。

  再看看来自瑞典的连锁服饰店、国际时装零售连锁巨头H&M,其于2007年率先进入上海,2009年4月在前门大街开出北京首家旗舰店,2013年其在中国的销售额已达到66.55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64.07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全球“快时尚”风向标的国际巨头,ZARA、H&M、GAP等品牌历年却在中国屡陷质量门,作为工商、质检部门黑名单上的常客,有媒体不完全统计,ZARA自2006年入华以来,至今至少15次登上质量黑榜,单是今年3月份就已经被两度点名。而就在本月初,北京工商局也发布消息,包括H&M女式休闲裤在内的7批服装不合格。抽检不合格产品涉及无印良品、H&M、VEROMODA、ZARA这些“快时尚”品牌

  然而,这些质量问题并未阻挡消费者趋之若鹜的脚步。这些国际大牌仍在以惊人的速度开店,数据显示,2013年H&M、优衣库、GAP、ZARA的新开店数分别为60家、77家、34家和20家。

  其实,美邦目前面临的困境只是众多老牌休闲时尚品牌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班尼路、真维斯、佐丹奴、Esprit等,同样如此。

  名词解释

  快时, 尚:ZARA是“快时尚”服装的首创者。快时尚以“快、狠、准”为主要特征,带动了全球的时尚潮流。

  “快”是指快时尚服饰始终追随当季潮流,新品到店的速度奇快,橱窗陈列的变换频率更是一周两次,让追求时髦的人趋之若鹜,扎堆采购。

  “狠”是指品牌间竞争激烈,而消费者购买快时尚服饰的速度能与品牌竞争相媲美,每月都做“月光族”属寻常事。

  “准”是指眼光准。设计师能预知近段时间潮流趋势,在短时间内设计出各式新潮服装;消费者挑选商品时,看准了就买,绝不迟疑。

  分析:老牌休闲品牌的硬伤 不重研发难去库存

  “美邦、班尼路、佐丹奴等只能算是休闲品牌,算不上快时尚品牌”,知名服装行业专家马岗认为,这些品牌只不过朝着快时尚的方向在走,但与H&M、ZARA等还有很大差距。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认为,美邦所谓的“快时尚”,只是其在委托生产和铺货上做到了快,但在追逐快时尚的拥趸们所热衷的流行前沿、紧贴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快速更换样式设计等方面,美邦却因国内服装企业的固有传统而并未快得彻底、时尚得领先。

  “不仅仅服装业,国内一些时尚企业,大多不重视市场潜在需求的挖掘和分析,不重视技术或设计的研发投入,往往是凭对市场货品的畅销程度来决定自家的生产计划。依据这个逻辑发展,企业永远是跟在市场变化的后面,结果只能是走下坡路。”沈萌表示,另一方面在分工合作、委托生产的模式下,委托方每次必须采购数量不菲的货品,可同时,中国休闲时尚企业通常仅仅局限在国内,因此大量货品全部需要在国内市场消化,但其所面对的消费群体的需求会经常性快速变化,如果不能短时间内销售掉所有订单货品,势必造成巨大的库存。

  “包括美特斯邦威等国内休闲时尚企业,现在的困境恰恰是因为巨大的库存损失所引发。”沈萌说。

  国际快时尚品牌的秘笈

  低价多款少量

  ZARA、H&M为何能成功?马岗认为,这些品牌针对的是“对时尚的高度敏感度并具备一定消费能力,但又不具备经常消费高档奢侈品牌的能力”的消费群体,因此他们的营销策略就是:低价、多款、少量。

  这些品牌相比Esprit价格更亲民,平均价格低于后者10%到20%。此外,由于实行少量产品出单策略,库存少,消费者如不在第一时间购买,就存在着再也买不到的可能,只会剩下少量不受欢迎的产品留在季末或岁末打折。据统计,两者的打折商品数量平均约占它所有产品总数量的15%至18%左右,约只有竞争者的一半。

  两者都打破传统服装业一季一换的限定,同一季也会不断推出新品。这样必然会吸引消费者逛店欲望。

  “此外,ZARA、H&M等市场信息系统无比强大,甚至每个门店某一货品的实时库存数据都可以同步显示在总部的市场分析部门”,沈萌认为,在根据实时销售数据,快速调拨各门店相关货品的数量,使其达到最大程度降低库存积压、资金占用的状况,同时,这些实时销售数据,还可以进行顾客消费习惯与偏好的分析,并迅速与受托生产企业进行生产安排或调整,使得它们的整个业务链条始终处于实时动态调整的状态,避免了货品滞销等无谓成本对企业经营健康的损害。

  对老牌服装的翻身建议

  提供全渠道零售服务

  “其实国际 快时尚 品牌也有关店的,譬如MANGO就关了几十家”,马岗表示,关店潮是渠道优胜劣汰的结果。

  对于翻身计划,马岗认为,这些老牌服装品牌应该给消费者提供全渠道的零售服务,O2O就是销售的新商业模式,每家企业都以此为目标进行演化升级,商品上也就迎合消费者行为的变化而变。譬如老品牌品牌老化,就是因为在产品和营销上与新兴消费者脱节,而O2O能更贴近消费者、更全方位地分析数据、拥有更先进的商业理念。

  “不过O2O见效慢,大家都在边学边干”,马岗认为,像美邦启动的O2O转型计划,除了面临资金压力,还有线上线下如何协同的问题,这将考量企业人力资源、供应料、综合管理等各方面的协作能力。

  “ZARA、H&M等品牌全直营,美邦等休闲服饰以加盟为主;前者店大、多品类、超市模式;后者小、休闲品类、导购顾问模式”,马岗认为,双方资源不同,所以不可复制,“但是能借鉴,譬如商品、供应链管理等方面,不过即便是模仿、借鉴,企业未来的转型之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相关链接:绫致时装旗下多个门店关店盘整 加码线上做O2O

  来源: 南方日报(广州)

  服装业的高库存和经营惨淡已经开始从运动服饰行业蔓延到更多的服饰行业。拥有ONLY、JACK&JONES、VERO MODA和SELECTED等品牌军团的绫致时装曾经在业内诞下了“无绫致,不商场”的奇迹,密集在全国300多个城市开设了6000多家门店。然而近日,绫致时装旗下多个品牌相继从部分商场撤柜。有传闻称,绫致时装内部下达命令:今年不开新店,月销售低于10万元的店都得关。

  对于这一传闻,绫致时装的相关负责人并未做出正面回应。不过,近来绫致时装在线上方面的布局相当频密,不仅开出JACK&JONES杰克琼斯官方网上商城,丰富旗下品牌在O2O领域布局,还斥巨资收购英国网上时装商店Mand M Direct,以增加公司在网络服装销售方面的经验。收缩线下,加码线上,能否让这个服装业巨头从低迷中走出,业内专家有着不同的观点。

  绫致时装旗下多个门店关店盘整

  凭借欧美时尚范儿和质优价廉等特点,丹麦时装集团绫致在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后,迅速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追捧。由于那时快时尚品牌在中国尚未兴起,ONLY、JACK&JONES、VERO MODA和SELECTED快速聚集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并成为百货商场争相拉拢的对象。几大品牌在中国市场迅速攻城略地。最新的公开数据显示,绫致时装旗下系列品牌已覆盖中国300多个城市,门店数量已逾6000家,业内甚至有“无绫致,不商场”的说法。

  然而,花无百日红,随着本土服装品牌的兴起和H&M等快时尚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崛起,前期扩张过猛的绫致时装开始对旗下门店进行盘整,不少品牌相继传出结伴儿撤柜的消息。

  据媒体报道,6月底,绫致时装在杭州衣之家西面临庆春路的一个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的店铺关闭,ONLY、JACK&JONES、VERO MODA和SELECTED四个品牌均撤出。几个月前,这些品牌也集体从万象城的三楼撤走。另据业内人士透露,在温州等地,绫致时装从部分商场陆续撤柜的情形也不少见。与此同时,在品牌的非折扣季,一些品牌也一反常态地进行打折促销和特卖活动。

  记者走访广州市场的多家ONLY、JACK&JONES、VERO MODA和SELECTED门店,并未发现品牌传出关店的迹象。不过记者看到,即便是晚上逛街高峰期,相关门店的人流量也并不多。

  不过据每日商报消息,有业内传闻称,绫致时装内部已下达命令,对杭州地区的门店扩张踩了刹车:一方面,今年不再开新店;另一方面,月销售额低于10万元的店铺,都将被关闭。

  对于关店调整和相关传闻,南方日报记者向绫致时装相关公关人士求证,截至记者发稿时,并未收到相关回复。

  加码电商业务,走O2O之路

  不过记者了解到,与线下门店调整并存的是,绫致时装近来开始加速在电商领域的布局。

  今年年初,VEROMODA低调尝试微信O2O。今年2月,绫致时装旗下杰克琼斯JACK&JONES在其天猫旗舰店之外,又正式上线官网B2C商城,该商城商品涵盖鞋履、服饰、箱包等核心类目,同时流行趋势、搭配指南等服务型导购专区。杰克琼斯官网还特别强调社交功能,鼓励用户将选购的商品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和新浪微博中。记者登录jackjones.com.cn官方网上商城看到,该商城的促销功能已经完善,目前5折专区已经有196个搜索结果。

  据杰克琼斯官方透露,绫致集团旗下其余三个品牌ONLY、VERO MODA、SELECTED也将推出官方商城。

  日前,又有消息称,绫致时装已同意以13亿丹麦克朗(约合2.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英国网上时装商店M and M Direct。绫致公司负责人表示,此次收购有助于增加公司在网络服装销售方面的经验。

  事实上,绫致时装已经从电商业务中尝到甜头。2009年起,JACK&JONES参与天猫每年开展的“双十一”大型促销,并且屡次创造单店最高销售记录。例如,在第一年,JACK&JONES就一日完成了500万元的销售,在2013年,更是创造了1.72亿元的业绩,成为服饰类排名第一。

  此外,ONLY和VERO MODA,也每年都位列电商女装促销排名的前列。亿邦动力网根据淘宝方面公布的天猫626大促的相关资料统计排名发现,6月26日当天,女装方面,Vero Moda以4153万元的成交额排名女装第一,OLNY以2723万元的销量位居第二名。男装销售方面,杰克琼斯也以1785万元的销售额位居第二名。

  分析

  流通转型的关键在于供应链的转型

  鞋服行业独立评论人、零售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观察者马岗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关闭线下门店,发展线上通道其实已经成为服装行业的一个大趋势。

  他分析,就绫致而言,其在全国的门店总量来说是比较大的,6000多家店,加盟店也是非常少的,这意味着所有店的亏损由绫致来承担。加盟店的情况也是一样,加盟商根据店的业绩来看,赚不到钱的话也会自己选择关店。

  此外,从行业渠道的覆盖上来看,消费者既可以到单纯的实体店购买,也可以到网上购买,线上部分分流了购物群体,会加剧实体店过剩。

  “现在是选择面小的店和业绩比较少的店会关店,业绩贡献大的店会保留,以后这种关店潮还会加剧,以后可能会关20万元以下或30万以下的店。”

  对于绫致时装所做的大力发展线上业务,推动O2O转型的方法,马岗认为是服装行业转型的一个出路,但是这个做法能不能做成还有待考验。

  “流通的转型有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供应链的转型,供应链转型包括线上线下的系统全部打通,而目前国内的企业很少能做到这个,供应链的转型是需要两到三年时间来做,包括我们看到的美特斯邦威等都没有完成这个事情。线上线下一体化,线上的库存和门店的库存其实是可以共享的,现在很多企业是做不到的,真正形成线上线下的合理,现在还是停留在想法层面,讲到和做到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要走。”

  与之观点相似,O2O分析专家亿欧网CEO黄渊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传统服装企业的管理人员仍然没有认识到线上的重要性,仍然不具备互联网思维,企业管理者要么过于轻视O2O,要么过于重视,急于求成,管理者仍然没有找准方向。O2O是未来趋势,但不能因为这股浪潮而盲目跟进,必须突破自身经验和知识体系的束缚,吸纳更多的精兵强将,转变思维、找准方向。

  更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移动终端购物是新的潮流,不仅为电商企业也为线下服装品牌发展电商提供新的思路和渠道。不可避免的,线上线下冲突是每个传统零售商在电子商务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直营店的利益分配相对简单,但线上线下的模式很容易牵扯到不同渠道的利益分配问题,即使加盟商愿意统一价格,线上下单利益归属都成为阻碍企业转型的因素。O2O需要打通线上线下,合理进行利益分配都是摆在企业转型路上的难点,能否合理处理是关系到企业转型O2O能否成功的要点。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