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注水剧”花招层出不穷!“拧干”剧集水分,怎样才能治标又治本?    

  如今电视剧的集数不断突破记录,但精品长剧却越来越少,“注水剧”反倒愈演愈烈,常见的支线人物注水、台词注水、剪辑注水已然无法满足注水需求,注水界又出哪些奇招?注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应对注水剧,“二倍速”“只看TA”“关键剧情提醒”等方式够用吗?

  起底注水花招:

  人物台词剪辑配乐……无一幸免?

  台词注水

  台词最能直观体现剧集是否注水,同时也是电视剧注水的“重灾区”。台词注水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复读机式注水,最重要的案例莫过于“琼瑶台词”:

  这种毕竟是个案,台词注水的另一种方式——是“绕弯子句式”,最典型的例子是《隋唐英雄传5》中的“饶舌”台词,同样的镜头和情节,无营养的台词不断插科打诨,让观众“欲哭无”。

  比起复读机台词、饶舌式台词,更魔性的台词注水方式是——口播广告,有些剧中人物戏份不多,还要肩负口播广告的重任。

  不少品牌都随剧情植入到台词中,演员轮番上阵口播广告,有些作品曾被吐槽“5分钟不念广告台词就演不下去”。

  如果说台词注水是病在“肌理”,尚且有药可治,那么电视剧演员说话语速越来越慢,恐怕是病在骨髓了吧?背后的原因,到底是快节奏的工作、生活让观众失去了“细嚼慢咽”的耐心,还是有人故意为之?

  播放方式注水

  配角注水、台词注水,是从剧本层面的注水,涉及多个部门和环节,而播放方式的注水,一般是平台的“锅”,由于网络受众上掌握着自主权,“前情回顾”和“下集预告”注水对他们来说影响很小,不看即可。

  但对于没有快进功能的电视观众来说,就不得不默默忍受之,某剧热播时,“前情回顾”足足放了18分钟;更有甚者,每晚三集变成:第一集回顾前情、第二集正常播出、第三集明日预告,如此前后交错的播出方式让观众一段情节看了两三遍。

  镜头(剪辑)注水

  电视剧作为一种视觉艺术,依靠视听媒介传递信息,空镜是一种视觉语言,起到介绍环境背景、交代时空、抒发人物情绪、起承转合等作用,但现实是,诸多电视剧常通过插入大量自然环境镜头、空镜头来填充时长。这种方式不需要改剧本,只需要摄影师取景、剪辑师剪进去,方便又省事。

  还有一种被“注水”严重侵蚀的镜头语言,叫闪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回忆杀”,有时候,闪回是一种艺术需要,它帮助主人公回顾“前尘往事”,让观众“温故知新”,更好地理解剧情,但更多的时候,闪回成了剪辑注水的“心头好”。

  慢镜头注水,常出现在古装、武侠、奇幻剧中,尤其是比试武功、男女主浪漫邂逅等桥段尤为青睐慢镜头,过多无效的镜头语言,成为注水的“通病”。

  配乐、花絮注水

  26年前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已成一代人的烙印,剧中演着演着就开唱的形式的确新颖,对于电视剧来说,BGM本来只是辅助,但现在不少剧集却以此来注水,一集45分钟放三次BGM,大大拖延了剧集的节奏。

  把拍摄花絮当正片用?听上去如此不可思议的注水方式却发生在10多年前,《汉武大帝》只有58集,因为平台与广告商签订了60集的合同,于是把花絮剪成两集播放,这样的操作目前虽少,但很多电视剧花絮比正片好看,这不恰恰佐证了正片“水”吗?

  “注水”的N个理由:

  剧集质量让路资本?剧本不过关?为捧新人越铺越长?

  国产剧为什么“注水”?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资本与剧集质量的角逐的过程中,资本总能胜出,按照目前的制播行业规则来看,电视剧是按集数来计算价格,剧集越多剧方卖给播出平台的价格就越多,这就涉及到制片方、平台、广告商三方的博弈。

  就制片方而言,没有人愿意赔本赚吆喝,当下的影视圈,电视剧的投资额度越来越大,动辄几个亿,在这样的情况下,制片方必须考虑多少集才能回本。主角档期有限且成本高,而支线角色的演员档期充裕片酬低,这样做不仅整体上拉长了总集数可以增加收入,客观上摊薄了成本。

  对于播出平台来说,由于电视剧时段的广告招标,早在开播前就已完成,收视率和口碑不能直接影响平台的广告收入,相比起电视剧的质量,电视剧的集数长短,才是影响其收购价的最大因素,平台的收益来自于广告商,集数越多放的广告也越多。

  从广告商的角度来考虑,几百万甚至上亿的广告费砸出去,总不能一点儿水花也没有吧?于是乎,从平台的贴片广告,到制作方的软广植入,硬广、软广齐上阵,口播广告层出不穷,“金主爸爸”要完成品牌推广也不易。

  由此可见,多方利益的博弈导致国产剧在“注水”的道路上“义无反顾”,被资本牵着鼻走的“注水剧”,“拧干”任重道远。

  除了资本,剧本体量太小导致的注水现象同样不容小觑,这一点主要表现在IP改编的故事上,从体量上看,很多故事难以支撑起几十集的电视剧,所以影视化过程不得不“扩容”;很多作品在立意上千篇一律,情节上大同小异,也不得不强行注水。

  资本、剧本,牵一发而动全身,但人物注水不仅为拉长剧集,更为了捧新人,这是万能资本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人情社会的镜像体现,很多“大艺人”不仅是剧集投资出品方,也有新人要培养,在剧集里塞自家艺人更是家常便饭。

  “拧干”剧集,治标也要治本

  纵观目前的在播剧和待播剧,集数越来越长,观众对“注水”的担忧随着集数的长度成正比,但有一个概念必须厘清:长剧≠注水剧,但注水剧一定又臭又长。

  我们也有非常优秀的长剧,如1994年的《三国演义》,长达84集;2012年的《甄嬛传》,共有76集,但它们都是成功的长剧范本。一旦电视剧的内容与体量无法相称,“注水”随之而来。

  如何应对注水剧?作为观众来说,遥控器时代虽无能为力,但随着视频网站的崛起,“倍速播放”如已成为众多年轻观众追看国产剧的“首选”,除了“加速度”,视频网站也推出了其他的“拧干”服务。例如“只看TA” ;再如“听剧”;还有“关键剧情提醒” ……

  归根结底,创作者始终是改变“注水剧”现状中主动权较小的一方,在资本操控市场,演员肆意改戏的面前,人为刀俎,编剧为鱼肉,各方利益争执不休。“倍速播放”、“只看TA”等方式只能治标,只有制片方、平台等多方合力而为,才能“治本”。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