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淘宝退款崩了:双11每一个促销背后都有套路    

根据11月12日0点统计,2018年天猫双11的销售额是2135亿。销售额破1000亿比2017年双11早了7小时。

这里面有一些冲动的消费者,看到双11大家都买,自己没有忍住。买了发现很多订单只是为了凑单而买的,所以想退款。这时发现退款页面竟然崩溃了。


部分消费者调侃抢的时候都没崩溃这时候居然崩溃了。



另外的消费者说道不好意思,凌晨选择退款,居然发货了。不是说快递爆仓吗?


巧合的是11月12日,“双十一成交额2135亿”和“淘宝退款崩了”同时出现在微博热搜,且后者热度趁到第3。11月13号百度热度第8,可见消费者十分关注这个话题。


每年的双11,网友抱怨四处都是广告。上班的路上有地铁、公交车广告,做电梯有电梯广告,甚至写个文件都有双11的广告弹出来。

天猫的2135亿,很多消费者是冲着满减、促销来的。消费者在广告的诱惑下,买了大量平时不怎么用的商品,有的甚至刷爆了信用卡。这种过度消费,很可能产生铺张浪费。消费者购买时,可能产生一种购物的畅快感,能给消费者带来一些心理慰藉和幻觉。但是这种外界刺激随着刺激的消失,消费者会感到更加精神空虚。

对于电商平台来说,在双11投入了巨大的广告营销费用。不同平台在电视、地铁、户外、互联网等广告渠道投放的广告,真正起作用的有多少。消费者一天接触到10-20次广告就已经知道这个活动,硬要处处刷屏,浪费广告资源。所以我们鼓励适当的双11,过犹就不及。

这次的双11,很多消费者说被品牌套路了。那我们看看品牌有什么样的套路来套消费者。

先涨后降

双11很多消费者是冲着便宜去的。网购时,看到品牌标着原价、出厂价、参考价,然后是双11的价格。表面上消费者一看,跟原价对比打了7折甚至是5折。这种对比,强烈的刺激着消费者,产生一种捡便宜的心理,促使马上购买。后来看看以前的商品标价,才发现品牌是先涨价后降价,其实优惠没有消费者想的那么多。


预售更便宜

为了提前锁定消费者,品牌会推出预售。就是提前买会比双11还便宜一些。事实是这样的吗?消费者反应某知名手机品牌,预售价格是3188元,其双11的到手价则为3088元。双11的价格却比预售价格便宜100元。让消费者大呼伤不起。


红包名目繁多

随着红包深入人心,商家在双11开始大打红包促销。一打开红包,什么限时红包、火炬红包、口令红包、满减红包等等,消费者调侃第一次才发现红包有这么多分类。为了抢红包,消费者设置了闹钟,叫自己的伴侣打电话提醒自己,提前更新了电脑系统。最后终于抢到红包了,正当想高兴一下,发现红包使用还有限制或者太复杂自己不会用。


秒杀价格有名堂

双11最刺激的是凌晨0:00秒杀以及整点秒杀。这些秒杀价格,往往比原价低很多,有时还有1元的秒杀。这些秒杀,都是限定时间和数量。给消费者制造了一种机不可失,只有一次的感觉。在这种紧迫感下,消费者很难克制自己。

秒杀完商品以后,消费者才发现部分秒杀商品是先涨价后参加秒杀的。有的即使秒杀到商品,却被商家以缺货为由,取消订单。


电商专供在捣鬼

双11购物时,仔细的消费者会发现,有的商品会标电商专供。这些电商专供商品比实体店要便宜一些。一些家电商品,外观差不多,型号只是差一个数字或者字母,价格却相差千元。

在购物平台的商品写着电商专供,部分商品外观可能和实体店一模一样。但消费者仔细看一下,会发现颜色、功能、配件上面有些差别。


复杂的价格术语

消费者打开双11的活动页面,一大波价格术语扑面而来。抢购价、预售价、到手价、销售价、狂欢价、尾款价等等。面对这些复杂的价格术语,消费者往往觉得即使奥数冠军来了,也得绕晕。商家为什么设置这些价格术语呢?这些价格术语可以让消费者产生捡便宜的感觉。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
创意宝典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