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中国逼婚广告引发抗议 新一代单身人士渴望理解    

中国逼婚广告引发抗议 新一代单身人士渴望理解

  英国经济学人网站近日发表了题为《负罪感》的文章。文章称,百合网的逼婚广告引发了单身人士的大规模抗议,而中国的女性则是希望可以摆脱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并且得到人们的理解。
  全文摘编如下:
  


  近日,一个讲述了一位年轻女子因对自己临终的祖母感到内疚进而结婚的争议广告被迫在中国叫停。在几家电视台相继播出并在在线平台一直播放到情人节的这一商业广告,展示了一位老妇人在多年来不停地问她漂亮的孙女:“你结婚了吗?”而这位孙女对此则是做出了有关孝道教科书般的回应,她决定“不能再这么挑剔了”,并且身着婚纱,并拖着新丈夫来到了自己临终的奶奶面前。
  显然是为了令人们深受感动而设计的这一30秒的短片,还伴随着自作多情的音乐。而在这一广告背后的一个很受欢迎的相亲网站——“百合网”,则是希望借此推动其网站的流量,并鼓励人们来到它们的新实体店。不过,与之相反,该公司却得到了更多并非出自其本意的关注。
  在情人节当天,一个名为“Bcome”的女权主义团体来到了百合网在北京的总部,并且演唱了抗议歌曲。这一广告还吸引到了来自网络的尖锐批评。在中国优酷网站的评论员们将广告比作是“道德绑架”。他们嘲笑百合网推销的是“强迫婚姻”,而它们所兜售的人生理想则是被禁锢在了“清朝”。同时,在新浪微博上的一个话题标签为“#万人抵制百合网”的话题也在微博网站上迅速传播开来。据新浪微博的一项调查显示,共有47000名用户投票赞成同百合网“过时的婚姻观念”进行“斗争”。而在最初对自己的活动予以辩护后,百合网最终做出了让步,撤下了这一广告并且在一封写给抗议者们的信中“深深地”对“这一商业广告对单身人士们造成的压力”予以道歉。
  这一广告所引发的公众愤怒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它所发布的敏感时间。今年的情人节刚好在中国两周标志性春节的末尾阶段,而春节则是一个在传统上,家人会对拜年的孩子们不断唠叨他们婚姻前景的时期。而像是百合网这样提供相亲服务的公司虽然常年都会受到欢迎,但是在中国的春节期间,一些网站的流量会达到正常时期的两倍。对于今天独生子女的一代人来说,来自于父母要求其结婚的压力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一些年轻女性甚至会在中国的春节期间采取雇佣假男朋友的方法。而在百合网的广告播出时,许多年轻人都和自己的父母围在电视机前。而在微博上的一些评论也证明了一些家庭就这一商业广告产生了争吵。
  “Bcome”组织的一位领导者艾柯(音译)表示,人们对于百合网广告的强烈抗议凸显了几代人在今天中国婚姻中的争斗。对于那些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人来说,爱情和亲密关系是很重要的。但是对于他们父母的一代人来说,婚姻更重要的就是可以继续传宗接代。而身为家人,他们觉得自己自然就应该参与到帮助孩子们找到完美配偶的过程中。
  艾小姐表示:“家人希望我们快点结婚,因为他们关于婚姻的看法仍是依据着“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这种传统说法的意思就是“找一个男人结婚,这样你就可以有衣服穿,并且能够有吃的养活自己”。而对于中国越来越多成功的年轻职业女性来说,这句话看上去就是无可救药的一句话。而现在,如果有女性坚持要找到自己的真命天子,或者因为追求自己的事业而等到将近30岁或是30多岁的时候才准备结婚,那么她们就会有被加上“剩女”标签的风险。这是一个有点贬义的术语,并在2007年由教育部添加为了正式的词汇,而对于这些女性继续保持单身的解释则是由于“她们对婚姻伴侣拥有着过高的期望”。
  不过,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正在等待着结婚。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调查结果显示,有11%的中国女性在30岁时仍然未婚。这一数字虽然与像是西方或是类似日本这样的发达亚洲国家相比并不是一个巨大的比例,但是却代表了自2000年以来的一个显著的提高——在当时,仅仅有1.2%的女性在30岁时还未结婚。虽然中国的“剩女们”可以选择不再保持单身,但她们却越来越倾向于表达出家庭和社会施加给自己的压力。如果百合网决定停播这一广告是其中的一个例子的话,也许社会就应该开始听一听(这些女性的声音了)。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