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国企自主品牌应单独考核    

国企自主品牌应单独考核

  最近,有两个话题被炒得沸沸扬扬,而且各方意见相左,甚至对立。其中一个是关于自主品牌的发展前途。由于2013年以来,自主品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市场份额出现下滑,许多人发出自主品牌危机论;另外一个话题仍然与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有关。在前一段时期的全球汽车论坛上,汽车合资企业的股比是否放开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一部分认为合资公司的股比应该放开,甚至应该取消合资公司;但是另外一部分人则持有对立的观点,甚至有人认为谁主张放开合资公司股比,谁是汉奸。
  共存关系非因果关系
  两个话题都与自主品牌相关,因此我想在这里就自主品牌与合资公司的关系做一些分析,也希望能够给目前的争论增加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并希望能够推动中国国有汽车企业的改革、改善、发展。
  对于合资公司的股比是否放开的问题,我一直很奇怪一种观点。为什么会有人认为合资公司的存在竟然会阻挠自主品牌的发展?这好像完全是两个不相关的问题,竟然也被扯到了一起。
  确实存在的一个现象是,一家国有汽车企业既有自主品牌,同时还有合资公司生产的外资品牌。两种不同品牌属性的汽车在一个集团内共存,并不能就一定能够证明合资公司阻挠了自主品牌的发展。
  历史因素
  中国合资公司是怎么出现的?是因为当时中国要进行改革开放,是中国要将弱小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壮大。而总体的结果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汽车产业已经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那些相对成功的自主品牌今天的成就也有着合资公司奠定的中国汽车产业基础的贡献,比如中国汽车零配件配套体系。
  上海大众作为一家中外合资公司,在当时不仅仅是上海汽车一家企业的事情,而是上海市政府的事情,甚至也是中国政府的重大项目。
  上海汽车的“上海牌”的退出历史,不仅仅是上海汽车自己的决定。在当时中国汽车产业界普遍缺乏品牌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应该是一种特定条件下的必然。
  而之后越来越多的合资公司的出现,虽然让外资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中的份额不断增加,但是也让迟迟不能发展的那些国有汽车企业重新生机与活力,否则今天工信部特别公示的48家汽车企业名单中就可能会有数量与名称上的差异。
  市场换技术没有失败
  以合资公司为载体的市场换技术的失败,是合资公司被诟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是一种完全将技术的发展只能或者主要来源于自主品牌外部观点的延伸。事实上,任何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那些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命运与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只能通过自己之手来研发。
  合资公司给予中国自主品牌的技术的支援已经很多,只是这种支援的技术与自主品牌所期望的核心技术有很大的距离。
  然而这不是合资公司的错误,而是自主品牌在很长时间内将企业的命运更多地栓到了技术身上。在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阶段,技术虽然很重要,但是中国自主品牌提高竞争力与品牌形象最需要补课的不是技术,或者说不仅仅是技术,而是产品品质与市场需求的把握。
  在很长的时间内,自主品牌只是顺势利用了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而忽视了市场需求的调研与忠诚用户的维护。
  合资帮助了自主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合资公司是自主品牌障碍的是在于拥有合资公司的那些国有汽车企业帮助合资公司开拓了中国市场。如果不是中国国有汽车企业的帮助,合资公司的发展不会那么顺利,特别是在政府公关方面。
  合资公司作为一家汽车企业,中方付出努力去实现业绩的最大化无可非议。但是即使如此,合资公司市场业绩的贡献更多来自于外资的品牌、产品与技术。许多人都在讲,合资公司中方对于市场与销售,以及产品的适应中国消费者需求方面比外方人员要更具优势。这是一种想当然。
  如果真的这样,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国有汽车企业不能利用在市场、产品的市场适应性等方面的天然优势来发展自主品牌呢?
  其实,外方对于市场的理解远远强于中国方面,他们对于销售技术的熟练更是合资公司的中方所不能比拟的。
  合资公司本质上就是一家代工厂而已,中方的作用是比纯粹的代工增加了许多职能,但是这些职能是在合资公司所生产的外资品牌以及产品的基础之上才能发挥作用。
  今天自主品牌所倡导的正向研发,不正是来自于外方跨国公司的基本理念吗?
  改革考核机制
  还有一种观点是认为中国的国有汽车企业过于依赖于合资公司的良好业绩,甚至沉溺其中,丧失了发展自主品牌的积极性。
  如果真的有这样的结果发生,也不应该说这是合资公司的错误,而是一家中国汽车企业在自主品牌发展上的落后来源于很多原因。最重要的是,国有汽车企业的考核机制使得这些企业能够通过更好地发展合资公司来完成规定目标。
  而不管是合资公司,还是自主品牌,都是属于考核的范畴之内。
  其实,合资公司不仅仅不是自主品牌发展的障碍,而且应该是自主品牌发展的“提款机”、“黄埔军校”。合资公司中一半甚至更多的利润分红有力地支持了自主品牌的产品研发,也为自主品牌的企业输送了大量的管理人才。
  如果完全放开合资公司的股比,或者允许外资公司建立独资公司以生产整车,那将使得自主品牌每年减少了大量的现金流,而这些现金流对于当前的自主品牌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放开股比不是支持了自主品牌,反而立即就让自主品牌处于危险的境地。特别是资金供应上马上就会出现严重紧张的局面。没有资金,又拿什么来发展自主品牌呢?
  而且,这还不算外资公司建立独资以后,可能制定出更加激进的产品与市场策略,从而对于自主品牌形成更大的市场冲击。
  不过,合资公司的存在可能增加一些中国汽车企业发展自主品牌的惰性,但是这可以通过改革考核机制的办法来纠正。
  目前拥有合资公司的中国汽车企业的考核是将合资公司与自主品牌放到一起来考核。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将合资公司的考核与自主品牌的考核分开呢?合资公司的市场业绩不计算在中国汽车企业的考核范围之内,其意义就是让合资公司回归到一个代工厂的本位。同时,将自主品牌的业绩作为中国汽车企业的全部或者主要考核内容,这样就将中国汽车企业管理层的奖惩与自主品牌的发展好坏紧密联系到了一起。
  这样,合资公司带给中国汽车企业的那些惰性将会荡然无存。
  不论是放开股比还是不放开股比,合资公司或者外资独资公司生产的外资品牌的产品都会对自主品牌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而且独资公司的形式带来的压力只会更大不会更小。
  而如果合资公司存在,就能够给中国的汽车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也即是自主品牌发展的资金支持。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放弃合资公司这样的一种形式呢?
  自主品牌的发展强弱,关键的是要看自己。而内生发展自主的动力来源,一个是资本的归属,一个是考核机制的制约。只要国有汽车企业的考核机制获得改变,合资公司对于自主的发展就会有利无害。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