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这些营销广告雷区,千万不要触碰!    

  追求创意、追求噱头,其实并不算是一件坏事。因为这能留住受众的注意力。

  但是,如今却有不少广告人因过度追求创意和噱头而不幸踏入广告创作的雷区,从而引发一场场的品牌危机。这到底值不值?

  那么,广告创作中又有着怎么样的雷区呢?一起来看一看。

  1、物化女性

  女性可以成为广告中的主角,但物化女性的行为却只会被大众刻上污名。

  就像之前奥迪官方二手车的广告,竟然把结婚的女性比作是“二手车”,并且将准婆婆对儿媳近乎羞辱的“身体检查”比作对二手车的“官方认证”。

  广告中如此明目张胆的奴化女性,引起了众怒。于是,奥迪官方二手车连夜就把广告给撤了。这个“物化女性”的广告策略,不但令品牌损失了一笔广告预算,还在一定程度上毁了品牌的声誉。

  而相反的,同样是以“女性”为主题,泰国的某则超市广告就显得聪明多了。

  广告中讲述了一个在外奔波,省吃俭用为了儿子的出租车司机遭遇打劫的故事。而最后发现,这个看似男人的司机原来是一个默默支撑家庭的母亲。最后引出广告语:“this woman can do anything”。

  泰国感人母亲节广告

  这个广告讲女性上升到一个“英雄”的地位,而不是处于社会弱势的“物品”,这也正是社会价值观所呼吁,社会所希望看到的。

  2、种族歧视

  在广告创作中,种族歧视这个问题一直被强调,但却一直有人在犯错,似乎大家爱排着队跳进这个坑里一样。

  去年10月,duofen才刚领略到走进这个雷区的痛。在duofen的这则广告中,一名黑人女子在脱下棕色外套之后,就像脱胎换骨一样,变成了一名彻头彻尾的白人女性。

  我们都很明白,duofen是在很迫切的表达自己的清洁力有多强。但如果把黑人皮肤比喻成污渍,更多的是不是种族歧视的意味呢?

  而今年1月,H&M也同样被指广告有种族歧视。这是因为H&M的广告中,邀请了一名黑人小孩穿着印有“森林里最酷猴子”字样的衣服,而白人小孩却穿上了印有“生存专家”字样的衣服。

  为什么白人小孩是生存专家、而黑人小孩是猴子,这样的对比难免会引起众怒。尤其是黑人小孩衣服中“森林里最酷猴子”这句话,可能有点种族歧视。

  在广告创作中,我们可以抓住人性的弱点来一波走心广告,但要切记利弱势群体或者人的弱势来凸出广告的卖点和创意点。

  3、色情营销

  一直以来,开黄腔、打擦边球、玩脱衣秀......这些似乎成为了品牌们玩噱头的重要手段。

  就像某品牌,竟然雇了一帮女孩在地铁上拿安全套当面膜来敷。虽然这安全套的确是真的面膜精华,但这种营销行为却被指十分低俗,并且还多次上了新闻。

  这种低俗的色情营销,噱头是有了,可是品牌的美誉度还能在吗?顾客又能留得住吗?社会的价值观是不允许我们传播这般低俗的广告营销的。

  如果大家还记得2017年时的绝味鸭脖,还有“叫了个鸡”这两个品牌涉黄被罚款的事,相信就会明白色情营销所带来的负面代价。

  4、不适时的

  对于“热点”这个东西,每个品牌都想奋力追。但有时候追错了负面或不适时的热点,也会惹火上身。

  记得新加坡的一条公益广告,借了世界杯的势,本意很好,但却放错了时候。

  广告中写道:“我希望德国赢,因为我爸把所有家当押他们赢了”。本来是想借助押上全副身家赌博的惨状来反赌博,但最后出来的效果却变成了鼓励赌博。

  因为当年的世界杯,德国真的赢了。如此成功的将反赌广告做成像赌博的宣传广告,真的是没谁了。难道在做这个公益广告时,就没有想过德国会赢吗?

  所以说,借势之前也要考虑周全才行。

  纵观这些踩中这些广告创作的雷区的品牌广告,都有什么后果?是一场场品牌危机,是受众不断的谩骂,是相关部门无情的“约谈”和“光顾”......

  然而,被迫撤广告—道歉,这一连串的动作似乎可以很简单的解决整个危机,但却使品牌永远印上了污名。因此,这些广告创作上的雷区千万不能碰!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