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电视的力量—中国电视影响力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电视的力量—中国电视影响力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10月15日,由中央电视台联合湖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和云南等多家电视媒体共同举办的 “电视的力量--中国电视影响力发展论坛” 在京召开,来自中央电视台与主流省级卫视的相关负责人、业内专家、媒体记者等上百人参加了此次活动。论坛由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主持。

  今年是中央电视台建台五十五周年,也是中国电视发展五十五周年。在这个发展节点,中国电视界的同仁们相聚在一起,总结过去,分析现状,探讨合作,共创未来,是对中国电视行业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也是中国电视界的一次集体发声,交流电视行业最前沿的思想,传达着电视媒体最新动态。
  本届论坛通过“电视聚合社会大众”,“电视助推经济发展”,“电视定义流行时尚”以及“电视创造精神主菜”四个板块来阐述“电视的力量”,共同探讨了电视作为第一传播平台所独有的价值。
  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管理中心主任何海明博士在发言中说,今天的聚会,是为了中国电视55周年的发展来一起探讨电视的发展,现在可能又有了更深的意义。中央电视台与湖南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安徽卫视、云南卫视等中国最优秀的几家卫视第一次站在一起,我们想告诉大家的是,电视始终是中国的第一媒体,电视的力量强大,电视肩负重任,过去是,现在是,未来更是。

何海明:央视助推行业发展和品牌崛起

  何海明在发言中说,三十多年来,央视助推了行业发展和品牌崛起。197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第一支商业广告,1994年开始进行黄金资源广告招标,时至今日,央视的平台见证了众多行业的崛起,成就了无数品牌的传奇故事。
  何海明说,食品饮料作为刚性需求产业,一直与国民经济发展同步,多品类已处国际领先地位。娃哈哈、农夫山泉这样的超级饮料帮助中国成为世界饮料生产第二大国,加多宝凉茶的单品销量在中国市场早已超过可口可乐,雨润、双汇支撑起中国肉制品产量世界第一的旗号,还有做酱油做到“中国A市酱油第一股”的加加,伊利、蒙牛这样舍我其谁的民族乳业巨头。30年前,中国食品市场的全国性品牌屈指可数。30年来,通过电视屏幕,众多品牌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家电行业的收入规模过万亿,国产品牌纷纷打入国际市场。我们既有海尔、美的、格力这样加入“千亿俱乐部”的行业中流砥柱,也有TCL、创维、长虹这样的“百亿级”企业在细分行业各有建树,更有老板、方太、苏泊尔这样迅速崛起的小家电大企业奠定了行业坚定的基石。这些家电企业之所如此成功,离不开央视的舞台,离不开电视的传播。
  中国的日化企业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改写了外商独大的局面,国内外品牌平分天下。在众多细分品类中,洗衣粉第一名是立白,肥皂第一名是纳爱斯,洗衣液第一名是蓝月亮。宝洁、联合利华这样外资日化不可战胜的神话没了,本土企业的信心有了。这些企业成功的秘诀,就是对中国电视、对央视的信心与坚持。
  白酒行业作为中国为数不多拥有定价权的领先行业,具有意义深远的文化背景和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从中低端到高端的差异化全产业链发展是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茅台、五粮液、洋河、郎酒、泸州老窖这样的名酒企业不仅承担着自身发展追求商业价值的责任,还担负着传承和宣扬中国文化的重要使命。这些老名酒焕发新活力,从小作坊成长为现代化管理的大企业,央视的传播功不可没。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跻身世界旅游大国,旅游行业已成消费热点,成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2012年我国国内旅游总收入突破两万亿,近20年的时间翻了20倍;2013年中国的世界遗产达到45处,跃居世界第二位。山东省率先开始打造自身品牌,成为区域旅游品牌整合的榜样,2005-2012年,实现了本省旅游收入的三个千亿大跨越,并且带动了重庆、江西、福建等省市打造区域旅游品牌的热潮,实现集群式增长。贵州省围绕着“多彩贵州”品牌的运作,其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近几年以年均近30%的高速增长,领先全国旅游业增速。这个行业找到了通向成功的钥匙,就是集中火力占领品牌传播的最高平台。
  何海明说,行业的崛起离不开企业的成功,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品牌的建设。而电视正是帮助品牌建设、企业成功、行业崛起的至高平台。这些品牌从发展起步开始,一天也没有离开过电视屏幕,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央视屏幕。央视帮助这些企业跨出全国市场的第一步,见证这些企业品牌传奇的每一步。

每年有12.82亿中国人看电视
每天看电视的人数是上网人数的3倍多

  12.8亿,是中国电视的受众规模,80.7%,是每天在家看电视的受众比例,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维东在“电视主导大众传播”的主题发言中提及的这两个令人震撼的数据表明,今天的电视依然是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媒体类型。
  郑维东介绍,从每年来看,电视受众的规模高达12.82亿,接近100%,这么大的规模,是任何其他媒体不能比拟的。截至2012年底,互联网的受众规模只有5.38亿,只有电视受众规模的42%,不到一半。在互联网受众中,网络视频用户只有3.89亿,只有电视受众的30%,不到三分之一。

  而从每天来看,索福瑞媒介研究的调查显示,每天在家看电视的人数占人口总数的80.7%,超过10亿人;而每天在家上网的人数只占23%,只有2亿多人。每天上网的人不到每天看电视人数的三分之一。

十年来电视开机率稳步上升,
“北京开机率从70%下降至30%”说法系谣言

  郑维东还在论坛上发布了2001年至2012年全国电视的开机率数据,数据显示2001年开机率为21.17%,2009年为23.65%,2012年为23.74%。电视开机率一直呈稳步上升态势。
  今年6月,有媒体报道说“调查显示:受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冲击,北京地区电视机开机率从三年前的70%下降至30%。”
  数月来,这一说法和数据,被许多媒体和行业人士广泛引用、转发、评论和演绎,种种言论,在行业内和社会上形成了一股电视媒体正在急速下滑的舆论氛围,营造出“电视业走入穷途末路”的假象。
  郑维东表示,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CSM)的调查显示,无论是北京地区还是全国范围,电视开机率一直保持在20%-30%之间,从未高达过70%,也从未大幅下降过。“北京地区电视机开机率从三年前的70%下降至30%”这一数据严重不实。
  事实上,早在2012年这一错误的数据就被媒体误报过,但很快艾瑞传播就专门发出声明予以澄清:“近几日有媒体误传艾瑞发布北京电视日开机率三年前从70%降至30%,实际艾瑞从未发布过电视机开机率数据。”

郑维东:“网络视频对电视冲击有限,
网络互动反而扩大了电视节目的受众规模,
电视收视率被低估了”

  郑维东在发言中表示,调查显示:网络视频对电视冲击非常有限,而网络收看及社交化发展,在碎片化、多样化的受众圈子中反而发展和扩大了电视的规模化传播,有的节目借助网络等其他媒体增加了高达15%的受众。
  郑维东说,电视节目带动微博活跃度,微博延续节目播后热度,产生“多屏增量”效应。以《我是歌手》为例,其微博讨论变化与电视收视相关,微博讨论量的峰值在电视首播次日出现,社交媒体的发展增进了电视节目收视。
  郑维东介绍,传统的电视收视率调查方式,已经不能全面反映电视收视,可以说电视的收视率被低估了。新的收视率调查方式将结合传统收视调查与大数据分析,围绕跨平台、多终端传播全面反映电视收视,关注电视的社交化发展,积极建立电视与消费者的直接联系。

社科院调查显示:
电视和报纸是中国人最信任的两种媒体

  论坛上还公布了社科院的一项调查。今年3月至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舆情调查实验室开展了第一次全国范围的城市居民舆情调查。调查显示,当重大事件发生时,电视是城市居民获取新闻的第一媒体,也是信任度最高的媒体。部分调查结果如下:
  民众对电视的信任度最高。“非常信任”和“比较信任”的比例共达81%;对报纸的信任程度大于70%,属第二梯队;对网络和广播的信任度分别为55.1%和53.3%。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电视媒体是首选。调查发现,国内外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43.1%的人首选电视获取信息,相关政府机构网站排名第二。


数据来源:  社科院

从全球来看,电视广告份额占所有媒体的59%,
电视是第一广告媒体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教授在主题演讲中介绍了全球媒体发展的状况,2013年7月26日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Nielsen)发布了最新一季《全球广告视野》(Global AdView Pulse)报告。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各媒介的广告支出和发展趋势与之前的预估基本一致:电视广告依然是广告发布商的首选平台,其全球份额高达59%,同比增长3.5%,从2005年到2012年的广告主媒体资金分配比例中,电视的份额始终占全部媒介投资的一半以上。短期内,其霸主地位将无可替代。
  在美国,根据市场调查公司统计的数据显示,有线和卫星电视运营商在2012年的订阅费收入达到970亿美元,约为Netflix流媒体营收的44倍。
  市场研究公司SNL Kagan的数据显示,付费电视提供商去年向迪士尼、维亚康姆和CBS等内容所有者支付了430亿美元的费用。
  而根据市场研究公司Magna Global的统计,广告主去年在美国购买的电视广告达到创纪录的630亿美元。平均来看,相当于每个美国家庭贡献545美元,每月约为45美元。

美国每个家庭每天收看电视3小时22分钟
中国广电产业将发展成规模上万亿的产业

  黄升民介绍,2012年,在美国全天所有家庭平均收视时长总计为3小时22分钟,电视还依然保持雄厚的观众基础。美国2013年第一季度针对2岁以上观众统计的媒介使用情况显示,无论是网络视频还是手机视频,目前观众的平均日收视时长都还无法与电视媒体相比,电视依旧是满足视频观看需求的主要媒体平台。
  从国内来看,黄升民介绍,根据尼尔森的统计数据显示,从北京、广州、成都三个主要的代表城市十年来的收视时长趋势上观察,每人平均每日收视时长并无太大变化,三个城市人均每日收视时长也是在3小时左右。
  黄升民认为,电视的实力尚未真正展现,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广电网络将形成一张世界顶级的大网,其产业规模将达到上万亿。

田涛:电视是时尚梦工厂,
从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CTR市场研究公司副总裁田涛在发言中认为,随着电视时代的来临, 流行文化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们既是一种娱乐的来源,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资讯来源。电视创造流行时尚与传播流行时尚,电视激发百姓的品牌意识,电视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田涛认为,央视春晚就是最大的流行发源地,最大的娱乐事件。而电视选秀十年,则改写了娱乐形态,助推娱乐产业。一部《舌尖上的中国》,激活了美食文化,带动纪录流行。可以说,电视创造和传播的流行时尚,方方面面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陈刚:电视这样的大公共传播平台,
正在成为稀缺资源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刚教授在发言中表示,电视作为一个最大的公共平台,正在渐渐成为稀缺资源。
  陈刚说,互联网最大的不足,也是它最大的优势--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圈层化和互动性。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个人价值观也呈现碎片化。互联网个人沟通看似方便,其实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拉远,大家的注意力分散,形成了“信息茧房”,而企业进行商业传播,要想逐个攻破信息茧房的成本很高,正面的商业信息很难产生关注。
  陈刚认为,信息茧房会为个人带来满足,但当他们作为社会人生活时,必须了解共同关注的话题和内容,才能适应工作和交流的需要。个人需要大的公共传播平台接触作为社会人应该了解的内容。商业传播也更需要有强制性、公信力、广覆盖、易接触、内容优的大公共传播平台。而电视明显地具有大公共传播平台的特点,覆盖广,易接触,内容丰富,影响力深远。
  陈刚建议,企业在营销传播方面,要充分借助电视这样具有大公共传播特色的传统媒体,建立影响,释放话题,在更大范围带动数字生活空间的传播和扩散。


论坛相关观点文章分享

  观点文章一:

电视生猛的“六缸”驱动力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 黄升民

  众所周知,气缸是汽车发动机的动力基础,缸数越多,动力就越强劲。
  在全媒体竞争的时代中,电视媒体的发展动力越来越强劲,活得生猛且坚强,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令新媒体心存敬畏。电视媒体得以生猛、得以坚强,主要来自于以下“六缸”驱动力。
  l驱动力一:电视收视率始终表现优异
  收视率是电视生猛的第一大驱动力,长年稳定的高收视率是电视深厚功力的结果,是其能在媒体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重要原因之一。
  CSM监测数据显示,自2002年以来,中国电视受众的开机率一直稳定维持在20-30%左右,保持着向上增长的状态。同时,根据尼尔森的统计数据显示,从北京、广州、成都三个主要的代表城市十年来的收视时长趋势上观察,每人平均每日收视时长并无太大变化,三个城市人均每日收视时长在3小时左右。人均收视时长是收视深度的保障,可以体现大众对电视的粘性程度。
  另一项可参考的数据是更早受到新媒体冲击的美国电视市场。2012年,在美国全天所有家庭平均收视时长总计为3小时22分钟,电视还依然保持雄厚的观众基础。美国2013年第一季度针对2岁以上观众统计的媒介使用情况显示,无论是网络视频还是手机视频,目前观众的平均日收视时长都还无法与电视媒体相比,电视依旧是满足视频观看需求的主要媒体平台。
  纵观海内外,电视的收视率表现都非常强劲、未显颓势。高收视率意味着大量的试听人群,意味着电视内容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传播效果,电视的整体价值都在逐步上升。
  l驱动力二:电视是广告市场中的绝对王者
  电视用户往往是以家庭为单位,通常更具有消费能力,电视广告更能打动消费者,引发其直接的消费行为,而这正是广告主所需要的。此外,电视诞生于1926年,伴随人们走过了87年的历史,历史沉淀下来的不仅是一大群忠实的用户,更是电视难以撼动的平台效应。
  电视在广告市场上的王者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实际的广告市场份额。先看国外市场,根据市场研究公司Magna Global的统计,广告主去年在美国购买的电视广告达到创纪录的630亿美元。平均来看,相当于每个美国家庭贡献545美元,每月约为45美元。2013年7月26日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Nielsen)发布了最新一季《全球广告视野》(Global AdView Pulse)报告。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各媒介的广告支出和发展趋势与之前的预估基本一致:电视广告依然是广告发布商的首选平台,其全球份额高达59%,同比增长3.5%,其霸主地位无可替代。值得一提的是,电视广告并未受到欧洲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在该区域逆市增长2.9%。再看国内的数据情况: 2012年中国广告市场上,电视媒体在广告资源量缩减10.3%的前提下刊例花费仍然增长6.4%,在总体广告市场上的份额高达76%;互联网媒体虽然增速达到24%,但是总体份额占比仅为5%。
  我们应当能从数据中注意到一个问题,即电视媒体虽然增速缓慢,但是由于整体基数极大,所以即便是很小的增长,其增长的绝对值仍然相当可观。而互联网媒体由于底盘较小,所以虽然增速很快,但是绝对值仍然并不高。增速当然是能够反映出媒体发展与成长的势头,但是整体的量级也应当考虑进去,这样来评价、判断媒体的广告价值才更加客观一些。而且,作为电视媒体的直接竞争对手,网络视频本身的增速也出现了一定的下降:2011年,优酷收入近9亿人民币,土豆5亿左右,加起来14亿人民币,合并后,优土获得不小的品牌溢价,广告主投视频网站的首选就是优土,但优土双平台广告收入在去年也就是1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不到30%,今年Q1的收入是5亿多人民币,同比增长21%。从最初每年70%到80%的增长跌落到20%,视频网站也已经走过了早期飞速上升的成长阶段,逐步迈入平稳。这么看来的话,虽然我们必须承认电视增长放缓,互联网相对更有冲劲,但是短期内,互联网媒体在广告市场上是无法替代电视媒体的。
  其次是实际媒体购买者的观点。笔者采访的大部分媒介代理公司的统一意见是,媒体属性的不同,带来了不同的传播价值和传播强势面,所以广告主和专业广告代理机构都是更倾向于组合使用不同的媒体,只有份额的流入流出,并不存在完全使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取代电视的现象。同时,受访者也表达这样几个值得我们参考与深思的观点--
  其一,视频网站的核心用户以青少年及学生居多,整体消费能力不如电视观众;其二,广告主的核心决策层基本上还是电视的受众,所以也仍然保留了对这个媒体的认可;其三,电视媒体会带来聚合与放大的传播效应,与互联网的分散性效应不同,所以影响力犹在,具有不可替代的效果;其四,电视观众用遥控器来避开硬广,所以有了植入广告,这些营销内容即便在网络平台转播电视内容时也无法屏蔽,相当于变相提升了电视媒体的广告价值,而且,网络视频开发的各种弹窗、中插、悬浮式广告也越来越被观众所排斥,也面临着广告产品优化的问题;最后,广告主投广告,也非常看重承载广告的内容的质量和类型,在这个方面,电视媒体仍然拥有绝对优势。
  第三,电视仍然是广告品牌建设的最高平台。虽然此前有广告主公开表示将削减电视投放预算,但是最近,我们也发现这种削减又开始回流,并承认电视广告的削减对于品牌建设是有负面影响的。同时,互联网类企业成为电视广告投放的重点行业,说明互联网企业对电视媒体传播效应的重视。所以,其实这些新媒体机构也是意识到了在自身品牌建设的过程中,电视媒体的广告传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总体而言电视媒体目前仍然是建立品牌形象的最高平台。
  l驱动力三:电视主导优质内容
  虽然现在认为渠道为王、终端为王或者平台为王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我们不能回避的是,即便有了强大的平台、强大的终端、强大的渠道,没有内容,这些都会是空谈。那么,优质的视频内容来源何方?大家号称可以在互联网上“能看到一切”的“一切”又来自何方?答案还是电视。
  基本上,电视媒体的内容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新闻资讯、新闻评论。虽然UGC的新闻消息内容为网络媒体的视频新闻版块做了很多补充,但毕竟不是主流,对于各大重点新闻事件和新闻报道的视频,仍然是来自电视媒体的。打开任何一家互联网新闻网站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头版要闻中,视频内容基本来自电视台,评论内容基本转载自大报大刊。电视媒体在新闻内容中的实力和影响力不容抹杀。
  再看第二类,是娱乐性较强的综艺娱乐节目和电视剧。虽然近两年国内视频网站一直在加大对自制剧、自制栏目的投入,但也还只是刚刚起步。真正能够引起社会大众广泛讨论、传播、关注的综艺节目和电视剧,基本都来自电视台播出的内容。纯粹原创也好,购买模式也罢,从早期的《正大综艺》到今天的《中国好声音》,电视台在综艺娱乐节目方面的实力其实是相当强大的。此外,虽然电视剧已经实现了全面的社会化生产,民营力量正逐步成为电视剧生产阵营中的中坚力量,电视台和视频网站都可以从这些制作机构受众竞购影视剧集,但是与综艺节目相类似的是,真正能够获得广泛关注的剧集,仍然是在电视台播出的部分。
  第三类,是大型晚会、赛事等直播性节目。在这一点上,电视媒体同样具备绝对竞争力。去年《中国好声音》的决赛直播让很多人感叹,两相对比之下才发现央视在大型晚会直播上的强大实力,而视频网站在这个方面的资源和实力更无法与央视、强势省级卫视相比。这也是为什么每逢大型节庆、重大赛事出现时,社会大众仍然会守在电视机前,或者是用其他的终端去收看同样的电视内容。
  所以,我们看到,一方面不管用的是什么终端,受众仍然会收看大量的、产自电视台的媒体内容;另一方面,国内所有视频网站,都还在大量的从电视媒体购买内容。在国外,这种现象也非常明显。在美国,根据市场调查公司统计的数据显示,有线和卫星电视运营商在2012年的订阅费收入达到970亿美元,约为Netflix流媒体营收的44倍。根据SNL Kagan的统计,全美在今年第一季度的有线电视收购交易总额大约为49亿美元,买方平均为每个订户支付了4934美元的费用,创2000年以来的最高值。此外,电视内容的价值也创历史新高。市场研究公司SNL Kagan的数据显示,付费电视提供商去年向迪士尼、维亚康姆和CBS等内容所有者支付了430亿美元的费用。总体来看,美国电视生态系统去年的产值达到创纪录的1600亿美元。而且事实上,成日里将内容创新挂在嘴边的反而是各个电视台,央视、湖南广播电视总台、上海广播电视台、安徽广播电视台等等电视媒体的创新节目层出不穷,即便是电视阵营中较弱小的地方电视台,拥有能够拿得出手、区域内闻名遐迩的节目内容的机构也不在少数,但是优土、搜狐、腾讯、爱奇艺等领军视频网站的自制内容才刚刚起步。
  l驱动力四:电视对舆论具有强大影响力
  在我们评价某一媒体的影响力时,一方面必须考虑这一媒体对于公众舆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另一方面也需要仔细斟酌,这种影响到底是负面的还是正面--如果是负面影响,恐怕并不值得骄傲。电视媒体与其他新媒体相比,在公众、社会影响力方面的优势就在于其聚合效应,以及正面引导力。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影响力的定义。一般来说,我们将影响力认为是用一种为别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用在媒体上时,表现为形成某一种消息,并对信息加工之后传播出去,然后较为迅速的或增强者改变了人们的某些观念和看法,不同的媒体因其传播方式和特质不同,因此也有不同的影响力建构方法,会在不同的层面来体现出自己的影响力。
  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电视的影响力是聚合性的,并通过两个基本步骤来完成影响力的构建。首先是对各类信息进行专业的搜集、整理、加工,形成一个个完整的信息产品,并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信息把关人的角色和作用,免除了人们在信息海洋中筛选信息、辨别真伪的过程,成为社会大众中的意见领袖。第二步通过一对多、广播式的传播方式,将这些信息产品传递给受众。这是广电媒体、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形成方法。在信息管道稀缺的时候,电视媒体的聚合性影响力也发挥至最大。
  而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这种信息渠道稀缺的、单一传播的、较为封闭的传播环境,并且体现出自身分散性的影响力。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媒体推动社会上新的意见领袖出现,推崇自由的、自主的信息获取方法,形成新的审美价值,并让所有人都有可能参与到信息的生产、传播和扩散的过程当中。
  一来,电视媒体和新媒体的影响力层面是有区别的,前者是聚合效应,后者是扩散效应,两者并没有完全重叠,是一种各有侧重、各有分工的状态,所以并不存在后者完全替代前者的现象。而且,在唱衰者质疑电视媒体因为是国家与政府的喉舌,容易受到特定阶层操控,从而控制社会舆论的时候,我们发现其实网络新媒体走到了今天也同样会存在被人操控、操控舆论的可能性--秦火火是草根群体通过网络左右舆论的代表,而棱镜门事件则是政府机构通过网络控制信息的典型。
  其二,由于国家层面对于各类媒体的管控程度不同,互联网中往往会通过一些猎奇的、大尺度的内容产品来打造“内容热点”和“话题热点”,而这些内容产品是绝对不会在电视媒体平台上出现的。试想一下,如果这些内容也出现在电视媒体上,又会有怎样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所以,其实评判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大小,至少应该是基于同样内容来进行的。
  l驱动力五:电视创新技术层出不穷
  技术永远是第一生产力,对于媒体而言,这条定律也未曾被打破。事实上,单论内容生产环节的话,可以说电视台的设备永远是最先进的,永远是技术手段最强的,所以无论是直播技术、高清技术、3D技术还是4K电视,电视台永远是强有力的实践者。也许确实是终端厂商最先对这些技术手段进行了探索,进行了推广,可是如果没有可播放的内容,受众要如何体验这些技术,如何使用这些新终端?多少消费者早年间买回了高清电视机和3D电视机,却只能让这些功能睡大觉,看的仍然是标清的视频内容。唯有主流视频内容生产机构生产了足够多的、能够与这些终端适配的内容,才给了终端推广和普及的空间与机会。
  当然,最为集中和突出表现广电派技术力量的,NGB战略是一个重要代表。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以有线电视网数字化整体转换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的成果为基础,以自主创新的“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核心技术为支撑,构建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三网融合”的、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全程全网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是以“三网融合”为特征的新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GB的核心传输带宽将超过每秒1千千兆比特、保证每户接入带宽超过每秒40兆比特,可以提供高清晰度电视、数字视音频节目、高速数据接入和话音等“三网融合”的“一站式”服务,使电视机成为最基本、最便捷的信息终端,使宽带互动数字信息消费如同水、电、暖、气等基础性消费一样遍及千家万户。
  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表示,广电体系一直以来都在尝试对新技术标准的研发,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有线数字电视技术体系、卫星数字电视技术体系、地面数字电视技术体系、CMMB技术体系、智能电视操作系统等。所有所谓新媒体才能实现的点播、时移、互动、在线购物、游戏等功能,在广电网和双向很多那个机顶盒的支撑下全都能实现。
  只是,目前为止能够真正意识到电视媒体技术创新能力之人还较少。我们希冀在不远的将来,NGB战略之下广电内部的三网融合能够让电视媒体从技术创新之火中涅槃重生。
  驱动六力:电视是媒体产业中的黄埔军校
  近年来,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无论国内还是海外,新媒体机构都在从传统媒体挖角,许许多多的新媒体行业的领军者正是出身于传统媒体。对于视频内容行业来说,电视媒体是当之无愧的黄埔军校。
  一方面,我国主流电视媒体机构,尤其是强势媒体机构在当前的团队建设中都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高薪聘用、奖惩分明、权力下放、外包合作等方式都在电视媒体的团队建设和维系方面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从这个层面来看,电视媒体的团队建设和人员管理已经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相差无几。
  另一方面,作为视频行业中事实上的老大,电视媒体精良的视频生产、制作、播出等一系列过程是一个庞大的体系,绝非个人所能完成。精良的设备也许只要投入金钱就能购买,但是体系化的训练过程却并不是哪里都可以得到。电视台中老中青相结合的人员构成可以成为很好的年轻人学习的土壤,完善而专业的作业流程也为各类媒体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条件,严谨认真的内容生产理念与编辑思路则帮助新进入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点,从互联网机构频繁从电视媒体中挖角内容创作、运营、管理人才的案例就可见一斑。当年的蒋为民,今天的刘春、马东等都是电视台出身,进入互联网企业之后均被委任与内容相关的重要职务。国外的谷歌、英特尔等机构在OTTTV领域的探索时,也纷纷从传统电视媒体挖角,引入优秀人才。2011年时,就有媒体报道称搜狐视频投资1亿元从各大电视媒体疯狂挖人。
  当然,广电人需要意识到的是,唯有建立更好的体制机制,才能留住优质人才,而不是白白流失甚至“为他人做嫁衣”。

  观点文章二:

谁借用了谁的肩膀!?--传统电视媒体和新媒体

  云南电视台广告中心 张小云  魏玮

  打开微博,热门话题排行中“疯狂综艺季”赫然在列,超级减肥王、快乐男声、中国好声音牢牢占据综艺话题榜前三位。可想本周五晚,好声音和快男将继续攻占微博、微信、人人、百度……
  似乎自网络视频、微博、微信诞生以来,新媒体将取代传统媒体的说法就扶摇直上,网民人数和移动电话用户的不断增加更让许多人觉得传统媒体即将迟暮,我不时在微博或论坛中看见“传统媒体一潭死水”“传统媒体哀嚎片野,何去何从” “传统媒体轰然倒下”等论断,言之凿凿宛若作者亲身经历。但就目前而言,传统电视媒体的表现仍然扛鼎优异。据9月24日开幕的全国电视新闻年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全国人均日收看电视新闻时长是25.8分钟,比上年增长了2.8分钟。网络及自媒体的发展,并未简单地使电视新闻“被看”得少了。
  在这个全媒体发展的时代,锐不可当的新媒体们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随着数字化电视时代的到来,电视已经不再是55年前的概念了 ,但电视人的梦想和责任并未随着科技的进步而钝化。无论从观众喜好数据分析还是对节目适应的反馈,电视依然是现在中国传媒中最精准和可靠的媒体。他们拥有成熟的商业操作模式,专业的造星能力以及过硬的软硬件设施,他们强调中国文化,表达中国情感,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力量。从“超女”到“非诚勿扰”再到“中国好声音”,正是因为专业优秀的电视人,一档档优秀栏目走红荧屏, 引导舆论和话题。作为中国最优质内容的生产者,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电视媒体拥有最核心的内容优势,排除电视媒体创造的大众传播内容,原本网络媒体多渠道、多形式、灵活多变的传播优势只会化为愈加凸显其小众媒体的本质和劣势。电视媒体只需牢牢抓住发展重点,凝聚现代化发展的共识,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充分发挥电视媒体“大众化”“专精深”的特长,服务群众与社会发展,电视媒体将在权威、大众、主流面前焕发出不一样的光芒.
  另外,进入全媒体发展的时代后,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网络和手机等终端迅速被大众接受,电视媒体人凭借着敏锐的市场嗅觉和独到的发展眼光,大胆尝试媒体跨界传播,发挥新媒体开放、互动的特点,调动各个传播媒介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实现播出内容的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新媒体的产生源于时代和观众的需要,但电视人更懂得新技术的意义和价值,可以说,新媒体的进步和发展,电视媒体人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最后,回到老生常谈的话题。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谁借了谁的力。新媒体时代广阔的平台和信息传递途径的多元化,使得传统电视媒体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传统媒体可以通过发布节目视频、建立微博等方式开发和利用网络平台,有效提高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另外,传统媒体也可以通过网络积极探索电视媒体与观众的互动,将节目、观众、网友紧密结合。有效的跨媒体播出也逐渐形成了网络-电视-网络的独特传播形式。可以说,在节目的传播中,新媒体运用其自身特点很好的完成了对电视播出过程中的补充,弥补了电视媒体播出节目中的一次性消费模式,提升了节目资源的利用率和竞争力。
  借用一句老话:人人都会做菜,但还是得有厨师这个行当。大传播、权威、影响力大、及时、推动社会政治与经济发展是电视媒体最大的不可取代处。生产大众内容的传统电视媒体,针对细分小众市场的新媒体,谁站在别人肩膀?传媒的技术优势逐渐消除后,媒体又将如何争鸣?

  观点文章三:

内容为王-视频为王-电视为王

  杨正良

  媒介的快速发展让信息泛滥,大家每天接触到的信息多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其中80%以上是垃圾信息。在这种背景下,传媒、广告业界人士经过多年探索,逐步达成了以下共识:
  共识一:对媒体来说,内容为王。在媒介渠道和终端的拓展达到一定程度后,“内容为王”成为各种新旧媒体的共识,只要有好内容,就可以打通各种渠道进行传播,借助各种终端让人接收。也只有好的内容才能形成有效传播,不好的内容只会成为噪音,人们避之唯恐不及。
  共识二:对内容来说,视频为王。视频这种媒介形态融图像、文字、声音于一体,功能非常齐全,而且传播速度可以快到现场直播,因此一经出现,就迅速超越之前的其它所有媒介,成为最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媒介载体。如今,最好的内容不是简单的文字、图片、影像和声音,而是它们的综合体--视频。可以说,视频的诞生,是人类媒介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突破。
  共识三:对视频来说,电视为王。
  一方面,对视频接收终端来说,电视机为王。如今,视频可以在电视机、个人电脑、掌上电脑、智能手机、户外显示屏等多种终端出现,因此视频已经无处不在。但对人们来说,手机屏幕太小,户外环境太嘈杂,电脑视频不够流畅清晰……只有电视机才是王,电视机的清晰度、流畅性、大尺寸、所处环境都超越了其他一切终端,成为视频的最佳接收载体。
  另一方面,对视频版权所有来说,电视台为王。首先,电视台拥有最丰厚的视频素材,五十五年来,中国的电视台制作播出了多少视频,这个资源是海量的,绝大部分的版权都在电视台手里;其次,电视台自身视频创作能力最强,拥有最顶尖的视频创作的人才和设备,新闻报道、电视剧、综艺栏目、体育赛事、真人秀、大型晚会、纪录片等各种类型化、精品化的视频创作,电视台都拥有非常成熟的人才团队,也有着最好的设备和技术手段;第三,电视台整合视频资源的能力也是最强的,电视台的号召力可以征集到大量个人创作的视频,其雄厚的资金又可以采购到最好的影视剧与纪录片视频,而且电视台多年来推行制播分离,与许多视频制作机构合作良好,这方面的片源也很广;第四,从现状来看,当前的网络视频和手机视频内容,主要来源于电视。不管是视频新闻、电视剧、综艺栏目还是其他视频内容,都主要是电视台提供的。如果电视台不向互联网提供视频,电脑和手机上基本没什么视频可看。
  正是因为电视台拥有最好的视频资源,近年有学者建议广播电视机构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是“内容银行”,整合最好的视频、音频资源,控制版权,发展前景将不可估量。

  观点文章四:

电视导弹式传播:既“规模”又“精准”

  翟鹏

  电视的传播力如何已经毋需多言: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一块屏就可以视觉化地呈现一个地球村的“拟态环境”,形象生动且信息丰盈;透过电视,小伙伴们很快就会喝着同一个红色罐子的饮料,哼着那个披着头的甲壳虫的曲儿,谈论着什么时候也可以登陆月球上漫步一番。
  电视塑造社会形态就像核弹改造地貌一样,直接、准确、杀伤力大。即使是在光怪陆离的大媒体时代,电视仍然牢牢把握着传媒江湖的头把交椅。
  现在大家在探讨有效传播的时候经常会提到两个词:精准、互动。这是从消费者认知心理衍生出来的概念。很多人会发问,电视是不是具备呢?电视在精准与互动方面有哪些表现呢?
  l首先要问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传播才真正有效?
  一百年种一棵树,算不算有效?不算。
  一棵树给一个人乘凉,算不算有效?不算。
  一个人乘完凉,空虚寂寞冷,走了,算不算有效?不算。
  有人可能等不及要抢着回答了:要是一年种一百棵数,一棵树下围坐几十号人,最好再聊点什么,那才够劲!
  这个比喻虽然粗暴了些,却也说明了有效的传播模式应该是怎样的,那就是:用最短的时间,到达最多的目标人群,让他们产生震撼的、正面的集体反应。
  删繁就简一句话:在“规模化”基础上的“精准化”才最有效!
  而这只有电视才能实现--既“规模”又“精准”,圈地准确,制导精确,杀伤力大。这也是电视导弹式传播的逻辑和价值所在。
  l电视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
  我们先从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倾斜点》(the Tipping Point,又译作《引爆流行》)一书中看一个很有见地的判断:任何流行的制造是突发式的而不是渐进式的,在群体中一旦口碑达到一个关键性的“倾斜点”,就能自然实现爆发性增长,而在大众印象中它就是突发式的,很容易被接受。著名的“荷花效应”也有同样的见解,荷花会在某一日忽然开满池塘,而之前只是星零的,不成气势的几朵而已,这一日就是所谓的“临界点”。因此,要实现有效的传播,就是要尽快地跨越“临界点”和“倾斜点”,从而实现爆发式的扩散。这就要求所依托的传播武器足够有力,到达的人群足够广,用时足够短。电视具有广泛深远的覆盖率(12亿受众),无所不及的到达率(日到达率为67.61%,年到达率为99.90%),有口皆碑的影响力(有80%受众选择信任和依赖电视),毫无争辩的解决了这个“量”的基础指标。
  “规模化”是基础,在此前提下的“精准化”才是真正的精准,这也恰是电视导弹式传播的独到之处。
  受众对电视节目内容的收看是偏向性的,这不难解释为什么遥控器在一家三口之间往往是轮转不息,互不相让。财经频道的受众不大可能每周会准时守候《开门大吉》,《星光大道》的拥趸也不会兴致勃勃地看完一整集《冰冻星球》,更不要指望看《熊出没》的那帮“熊孩子”去关注钓鱼岛有没有“鬼子出没”了。
  电视受众不仅仅可以按内容类型来圈定,在地域上也有明显的区隔,很容易被“成群”捕捉,描述出轮廓来,这对广告主的市场活动,渠道铺货就有最直观的价值。
  互联网标榜自己通过技术革新来实现精准互动,而技术革新这个坎儿早被电视轻松跨越了。如果说目前传统电视还主要依靠诸如索福瑞、尼尔森等第三方数据监测的话,未来的数字电视和智能电视的全面升级即可以建立完善的双向互动的家庭信息平台,同时也解决了数据库的问题,家庭用户行为信息和业务信息实时采集,且可管可控,精准化营销也变得易如反掌。
  值得一提的是,电视的精准除了“规模”上的优势外,也先天的剔除了互联网定位混乱、干扰芜杂、判断不准、聚合不力等缺点。互联网声称的“精准互动”实质上局限性很大、水分很大,看看互联网企业一直以来不懈的想挤入电视屏领域的努力就可以明白,大家在追求“精准”和“整合”力量时的路径和方向了。
  综上所述,就传播效力而言,互联网的传播渠道好比点射的子弹,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入肉浅、不连贯,杀伤力又能强到哪儿去呢?而电视是成名已久的重武器,并一直在改良中优化着自己的优势,制导愈加精确,打击面更广,杀伤力更深,面对任何目标消费者、经销商、政府都能给出有的放矢、一击即中的表现。

  观点文章五:

一张图看懂中国媒体格局

  吴天丹

  时至今日,尽管新媒体的发展突飞猛进,但依然未能撼动传统电视的主导地位。有调查显示,面对新媒体的强势冲击,电视的生命力依然旺盛,仍然是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媒体。

  就目前来看,电视业赖以发展的观众资源存量基本保持稳定,甚至略有增长。截至2012年,电视媒体的观众规模已达12.8亿,普及率高达98.28%,受众群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同时,与其他媒体不同,电视往往是联系家庭生活的纽带,电视传播多方面、深层次地影响着每一个家庭,可以说是影响家庭的媒体。

  2012年,中国电视观众人均日收视分钟数已达247分钟,也就是说,看电视的人平均每天有超过4个小时的时间是在电视机前度过的。电视依然牢牢占据着人们日常休闲生活中的大量时间。

  2012年,电视广告的营业额为1132亿元,占传统媒体广告收入的59%。电视媒体作为最大众化的媒体,在广告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品牌化优势进一步凸显,受关注度和吸金能力依旧是其他媒体无可匹敌的。
  电视媒体在内容的包装制作和表现形式上都有扎实的基础和独特的优势。在当今媒体逐步市场化和传播技术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随着媒体之间的相互融合,规模庞大的电视产业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

  观点文章六:

电视影响意见领袖

  自20世纪40年代“意见领袖”概念被提出以来,意见领袖在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
  在纷繁复杂的传播环境中,意见领袖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l大众传播通过意见领袖影响社会大众
  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人民的选择》一书中提出,大众传播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意见领袖作为媒介信息和影响的中继和过滤环节,对大众传播效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l意见领袖引导舆论导向
  意见领袖是舆论的风向标,他们的言论、观点能够引导社会舆论走向。
  意见领袖潘石屹转发了美国驻华大使馆对北京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使得PM2.5、PM10这两个极其专业的环保领域的术语迅速为老百姓所熟知。“微博女王”姚晨在“7·23”特大动车事故发生后,发布关于司机潘师傅的相关信息,对事故是否系火车司机疲劳驾驶所致,起到了舆论引导作用。
  l意见领袖引领消费市场
  意见领袖是消费市场的主力,他们不仅有着强大的消费实力,更因其处于金字塔顶端的示范作用而能够引领社会风潮,对消费市场起着主导作用。
  一些白酒经销商在挖掘潜力消费者时,开始使用新招:面向“意见领袖”举办“一桌式品鉴会”、赠送免费品尝酒卡,希望一方面籍此培养“意见领袖”的消费习惯,另一方面通过“意见领袖”带着酒出入各种消费场所,产生带动效应。
  意见领袖是商家必争人群!商家应致力在意见领袖中形成深度影响,通过影响意见领袖去进一步辐射社会大众,使自己的产品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一种独特的品牌魅力。
  在浩如烟海的社会大众中,如何识别意见领袖?
  相比一般受众,意见领袖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更高,他们通常是我们所说的高端人士,是普通民众眼中的社会精英。
  意见领袖接触媒体的频率更高,他们通过向他人提供信息,传达观点,影响那些媒介接触度、知识水平比较低的受众。
  意见领袖兴趣爱好更加广泛,在媒介的选择、资讯的筛选等方面有着更强的鉴别力。
  社会知名人士、技术专家、各类名人和明星、教师和有生活经验的普通老百姓等等都可以充当意见领袖,他们在社会群体中有相当高的权威和影响力,能够获得普通消费者的信任。
  在众说纷纭的碎片化时代,如何接近并影响意见领袖?
  l电视是意见领袖获取信息的首选渠道
  内容海量化、媒体多样化和受众碎片化带来了人人皆媒体、事事皆传播的媒介环境。意见领袖是新生事物的拥趸者,一些意见领袖甚至扮演了网络大V的角色,他们借助微博、微信发表观点,聚拢大量粉丝。意见领袖更是电视媒体的忠诚观众,他们通过电视媒体了解重大事件,获取权威信息。如浙商立下的22条“军规”,第一条就是坚持看《新闻联播》,他们认为《新闻联播》能够帮助他们把握经济命脉,了解政局,是中国商人的最佳晴雨表。
  l电视的舆论领袖地位吸引意见领袖,发出主流声音
  电视在媒体中具有舆论领袖地位,在重大事件发生时,意见领袖会关注电视发布的权威声音,而非在网络上道听途说。电视热衷传播正能量,其正面、积极的观点,也吸引并影响着充满正能量的意见领袖。电视能够通过影响意见领袖,快速引爆热点话题。《新闻联播》播出的“你幸福吗?”报道,CCTV-1播出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伊始便成为热点话题。《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今年8月在中央台科教频道一经亮相,迅速掀起了全民关注汉字听写的热潮。
  l意见领袖偏爱“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电视节目
  意见领袖对有深度、有品位的节目亲睐有加,高度聚焦新闻、财经、体育、纪录类节目。CTR发布的2013年中国商务人士调查显示,电视在高端商务人士的日到达率高达85.4%,尤为偏爱中央台新闻、财经频道。CSM数据显示,中央电视台新闻、财经、体育、纪录频道在大学以上学历、月收入4000元以上、干部/管理人员中的集中度均在130%以上(注:集中度超过100%即表明该类人群更倾向收看该频道)。其中,CCTV-纪录频道在干部/管理人员中的集中度高达228%。

2013年上半年CCTV-新闻、财经、体育、纪录频道观众集中度(%)情况


数据来源:CSM全国测量仪

  意见领袖是社会的中坚力量,电视是媒体的中流砥柱。电视影响着意见领袖,并通过影响这群有影响力的人,强有力地引导着社会舆论与市场走向。在硝烟弥漫的商战中,企业如何脱颖而出?瞄准意见领袖,借助能够影响意见领袖的电视力量,终将决胜市场!

电视是品牌传播的第一媒体

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管理中心主任   何海明

  今天的聚会,是为了中国电视55周年的发展来一起探讨电视的发展,现在可能又有了更深的意义。中央电视台与湖南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安徽卫视、云南卫视等中国最优秀的几家卫视第一次站在一起,我们想告诉大家的是,电视始终是中国的第一媒体,电视的力量强大,电视肩负重任,过去是,现在是,未来更是。
  一、电视是品牌传播的第一平台
  中国经济进入发展的第二季,建设品牌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品牌的传播和建设需要媒介支持,而电视正是品牌传播的第一媒体。
  1、电视“第一媒体”地位牢固
  CSM数据显示,在中国,每天有67.71%的人看过电视,电视的年到达率高达99.9%。也就是说,每1000个中国人中,有且仅有1个人在一年之内没有看过电视。人们收看电视的总时间也在变长,2012年,全国观众的人均收看时间为164分钟,创五年来新高。同时,电视媒体在权威发布重大事件、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媒体无法取代的。社科院的调查显示,民众对电视的信任度最高,大事发生时人们首选电视获取信息。
  2、电视大片主导内容产业
  中国电视已经进入“大片时代”,主导着整个内容产业。
  新闻大片为观众打开第一时间洞察世界的窗口:24小时直播不间断的新闻资讯给老百姓提供了最快捷、最权威、最全面、最丰富的新闻视听;《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以及各家电视台的王牌新闻栏目是社会舆论的引导者,关注国计民生,不遗余力地发挥着舆论监督的作用。
  多种形式的综艺大片引爆欢乐,与观众共筑幸福生活:2013年的夏季是电视娱乐大片的盛会。无论是央视的《舞出我人生》、《开门大吉》、《星光大道》等,还是优质卫视的品牌节目《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中国梦之声》等,都为观众提供了不断升级的视听体验。春晚更是中国最大的娱乐事件,一场晚会每年都受到长达半年多的高度关注,是全球华语观众的年夜饭,今年因为冯小刚的加入将会引起更高的期待。
  电视剧大片使观众们在模拟的人生中体会生活:题材有吸引力、故事有趣、拥有强大演员阵容的电视剧“叫好”又“叫座”,各电视台纷纷对电视剧加大投入,制作出不少引人关注的优质“大片”。
  精彩刺激的体育大片唤起全民激情:以央视体育频道为例,每年直播赛事超过1800场,直播量位居世界第一,崭新的CCTV-5+频道为观众提供了更新鲜更丰富的赛事选择。2012年,有93%的观众通过电视收看体育节目。
  财经大片时事把握国民经济发展命脉:除了提供第一手的财经资讯和深度的财经分析,“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等大型活动成为中国企业家的至高荣誉平台,“3.15”晚会已经成为中国消费者维权和行业监管的利器,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
  精致的电视文化大片展现了国家的精神影像:经典的纪录片通过生动的纪实、因果的揭秘、案例的剖析和历史的溯源为观众拓宽认知的世界。如《舌尖上的中国》引爆了全民的“舌尖文化”热潮,《汉字听写大会》唤回了全民的书写热情,《开讲啦》更是开启了中国首档全民欢乐共享的电视公开课。
  公益大片用正能量助推中国梦:最美系列的探求,关爱老人的呼吁,回家过年的共鸣……全都成为直击人心的催泪弹,指引人们用行动改变未来。
  二、央视助推行业发展和品牌崛起
  197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第一支商业广告,1994年开始进行黄金资源广告招标,时至今日,央视的平台见证了众多行业的崛起,成就了无数品牌的传奇故事。
  食品饮料作为刚性需求产业,一直与国民经济发展同步,多品类已处国际领先地位。娃哈哈、农夫山泉这样的超级饮料帮助中国成为世界饮料生产第二大国,加多宝凉茶的单品销量在中国市场早已超过可口可乐,雨润、双汇支撑起中国肉制品产量世界第一的旗号,还有做酱油做到“中国A市酱油第一股”的加加,伊利、蒙牛这样舍我其谁的民族乳业巨头。30年前,中国食品市场的全国性品牌屈指可数。30年来,通过电视屏幕,众多品牌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家电行业的收入规模过万亿,国产品牌纷纷打入国际市场。我们既有海尔、美的、格力这样加入“千亿俱乐部”的行业中流砥柱,也有TCL、创维、长虹这样的“百亿级”企业在细分行业各有建树,更有老板、方太、苏泊尔这样迅速崛起的小家电大企业奠定了行业坚定的基石。这些家电企业之所如此成功,离不开央视的舞台,离不开电视的传播。
  中国的日化企业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改写了外商独大的局面,国内外品牌平分天下。在众多细分品类中,洗衣粉第一名是礼拜,肥皂第一名是纳爱斯,洗衣液第一名是蓝月亮。宝洁、联合利华这样外资日化不可战胜的神话没了,本土企业的信心有了。这些企业成功的秘诀,就是对中国电视、对央视的信心与坚持。
  白酒行业作为中国为数不多拥有定价权的领先行业,具有意义深远的文化背景和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从中低端到高端的差异化全产业链发展是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茅台、五粮液、洋河、郎酒、泸州老窖这样的名酒企业不仅承担着自身发展追求商业价值的责任,还担负着传承和宣扬中国文化的重要使命。这些老名酒焕发新活力,从小作坊成长为现代化管理的大企业,央视的传播功不可没。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跻身世界旅游大国,旅游行业已成消费热点,成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2012年我国国内旅游总收入突破两万亿,近20年的时间翻了20倍;2013年中国的世界遗产达到45处,跃居世界第二位。山东省率先开始打造自身品牌,成为区域旅游品牌整合的榜样,2005-2012年,实现了本省旅游收入的三个千亿大跨越,并且带动了重庆、江西、福建等省市打造区域旅游品牌的热潮,实现集群式增长。贵州省围绕着“多彩贵州”品牌的运作,其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近几年以年均近30%的高速增长,领先全国旅游业增速。这个行业找到了通向成功的钥匙,就是集中火力占领品牌传播的最高平台。
  行业的崛起离不开企业的成功,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品牌的建设。而电视正是帮助品牌建设、企业成功、行业崛起的至高平台。这些品牌从发展起步开始,一天也没有离开过电视屏幕,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央视屏幕。央视帮助这些企业跨出全国市场的第一步,见证这些企业品牌传奇的每一步。
  三、央视招标是中国市场的晴雨表
  广告招标是每年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管理工作最重要的部分,过去是为了解决广告资源供不应求的问题,而现在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1、央视广告招标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央视广告招标情况直接反映着中国经济的活跃程度。从数据来看,中国GDP增幅高的一年,也正是央视广告招标增幅高的一年;当中国经济增速进入平稳增长期时,央视广告招标也步入平稳增长期。
  2、央视广告招标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近些年的央视招标预售,新兴行业、新兴品类都有很亮眼的表现,他们代表着国家优化经济结构的发展新方向。
  如:新能源产业作为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太阳雨、四季沐歌等新能源企业集中投放央视黄金资源;
  中国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了汽车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二、三线城市的汽车市场正在并成为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新兴市场,国际汽车品牌和民族汽车品牌均纷纷抢占央视招标资源;
  随着金融行业整体品牌意识的不断加强,中国银行等四大国有银行、交通银行等各大商业银行、浙商银行等区域性银行以及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各大保险龙头等企业均发力央视黄金资源。
  3、央视广告招标是市场波动的信心指数。
  企业对品牌的投资折射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企业对招标的坚持彰显出对自身实力的信心。每一年11月8日,各行各业的领军企业和怀有雄心壮志的新兴企业,都会主动汇聚到央视,为央视投出信任的一票,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投出信心的一票。
  央视广告招标的发展,也带动了电视广告业的发展。目前,排行前列的各大卫视也都加入了广告招标的行列。能够举办招标,证明了媒体的实力与信心。我们从来都没有用行政力量强制企业来参加招标,这是市场的选择,是市场的力量。
  中国市场的特殊性,使得电视选择了不收费、卖广告的发展模式。广告是电视生存与发展的血脉,广告发展得好,电视的节目才有资本做得好,而好的电视节目又会反哺广告,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繁荣的广告市场,是电视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品牌成长的有力保障,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助推力量。
  因此,作为中国品牌传播的第一媒体,电视台一定会努力地做好,规范经营,把好广告审查关,净化荧屏。我们也希望社会和媒体给予我们正确的理解和支持。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大做强电视产业!
  谢谢大家!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