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李开复:我的成功梦    

李开复:我的成功梦

 

  2005年9月,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一书出版,此书一上架就被看好,成为各大书店的畅销书。
  李开复曾是美国苹果公司、微软公司的全球副总裁,在许多中国人看来,是他改变了微软在中国人心中的霸主形象。比尔 盖茨当年曾赞扬李开复,说他太出色,创建了世界上最好的研究院。2005年7月,李开复放弃了7年的微软生涯,跳槽到新兴的互联网公司Google公司,很多人为之吃惊。积极主动寻求改变,寻找机会,这是李开复的成才观,也是他一路成功走到今天的实践法宝。
  华人血统、美国教育、科学家背景,充分成就了李开复的个人魅力。作为世界级的科学家,在加入苹果公司之前,李开复是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助理教授,他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该系统在1988年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当年最重要的科学发明。在校期间,李开复还研制出“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1988年击败了人类的奥赛罗世界冠军,名噪一时。
  近年来,在频繁往来中国大陆的同时,李开复开始关注中国教育,在国内青年学生中影响巨大。他再三诱导学生:相对于格式化的“功成名就”,成功更是超越自我,每一天都让自己比昨天更好。他欣赏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话:“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强。”
  “做最好的自己”,代表了李开复对人生、对成功的看法。

 

  将心比心 尊敬他人
  几年前,李开复与一位大学领导一同参加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录制过程中,李开复将“人品”列于人才所有素质的首位,超过了智慧、创新、情商等,而这位领导却把人品放在后面,认为“教导人品是家长的责任,而淘汰人品不好的人是社会的责任,学校和老师不用负责”。这种观点让李开复为之心动,并确信,这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的教育制度和中国人对教育的看法”。
  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喜爱古代汉语,从小在美国长大的李开复,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中穿行。他曾经说过:“我不会因为你是比尔 盖茨就什么话都不敢讲,也不会因为我是老板就命令员工做任何事。”
  已经功成名就的李开复把在国内的空闲时间花在了大大小小的讲座上,站在讲台上直接与学生交流,让他感到“很有成就感”。也因此,“开复老师”成了他叫得最响的头衔。
  曾经有一位名牌大学的中国学生问李开复:“我希望自己能像您一样成功。成功就是管人,管人这件事很过瘾——尤其是在每次发薪水时,管理者一定有大权在握的感觉。我该怎么做才能走上管理岗位呢?”
  李开复给他的回答是:“做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服务的意识。好的管理不在于驾驭别人,而在于有足够的管理智慧。”
  “那么,该如何得到这种智慧呢?”学生迷茫地问。
  “首先要得到下属的尊敬和信任。”
  “我又该如何得到他们的信任呢?”
  “学会为下属着想,只有将心比心,才能赢得信任。”
  李开复一直信奉三个做事原则: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可以克服的挑战、有足够的度量接受不可克服的挑战、有足够的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如果你什么事都要求完美,那你一定常常烦恼。如果你什么事都坚持己见地拼命,那只是‘匹夫之勇’。真正的勇气是要能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事实;真正的度量是能自我控制地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情,而不为它们烦恼;真正的智慧是能够分辨自己有没有能力改变一件事情,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可解的问题上。”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李开复的回答是:“人生只有一次,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最大的影响力,能够帮助自己、帮助家庭、帮助国家、帮助世界、帮助后人,能够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好、更有效率,能够为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

 

  中西合璧 勤勉自信
  1961年,李开复出生于台北,父亲原是国民党军官,后潜心研究历史与政治,在大学做过教授。在一个集东方传统和西方文化精华为一体的家庭里,李开复很早就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与主动意识。
  一次在数学课上,老师问1/7换成小数是多少。虽然当时李开复英语不太懂,但认得黑板上的1/7,于是高高举起手,朗声回答0.142857142857……。当时,同学们都瞪大眼睛,美国老师也十分惊讶,几乎认为他是‘数学天才’。老师鼓励李开复加入数学夏令营,帮助同学学习数学,还送他参加数学竞赛。在这种鼓励的环境下,李开复的数学成绩一直非常出色,参加田纳西州的数学比赛还得过全州第一名。
  美国以表扬和鼓励为主的教育方式,让李开复信心十足,凭借着自信和努力,李开复很快克服了语言障碍。在高中升大学时,他选择了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希望将来成为一名律师或一位政治家。大学二年级,李开复逐渐发现自己并不真正喜欢政治,与此同时,他接触并喜欢上了计算机,每天疯狂地编程,很快引起注意。大二的一天,他做了一个重大的人生决定:放弃全美前三名的哥伦比亚法律系已经修成的学分,转入该校默默无闻的计算机系。
  “若不是那天的决定,今天我就不会拥有在计算机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很可能只是在美国某个小镇上做一个既不成功又不快乐的律师。”李开复实现了自己,他在自己选择的专业领域一路走来,成为计算机领域的顶级专家之一。

 

  做最好的自己
  从1998年到2000年,李开复成功组建了微软中国研究院,后被提格为亚洲研究院,他从海内外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来中国研究院工作,并通过一系列的公关活动,改变了微软在国人心中的霸权形象,被称为微软的“亲善大使”。
  因为要为微软招募人才,李开复经常要去各高校进行演讲。在近距离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他发现用自己的观点来影响学生,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一种精神上的帮助,是一种很有成就感的事情。2000年,因为工作变动,李开复被调回美国总部。离中国学生远了,但是和中国学生交流的愿望却变得更加强烈。从2000年到2004年,李开复给中国学生写了四封信,谈人生,谈成才,谈择业等。他的信和观点在网上大量流传,由此,李开复想到可以做一个“开复学生网”的公益网站,借此与中国学生交流。
  为什么要倾力做这类事情?李开复的回答是:“作为跨中西方文化的代表人物,我觉得我有责任有义务帮助现在的年轻人。今天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上,它所面临的问题同美国150年前一样,就是必须做出选择,是最后成为世界的工厂呢,还是世界的研发基地?很显然,科研是竞争延续的惟一优势,但关键还是要有创造性人才,那种融合了中西方精神的人才。”
  2004年7月,“开复学生网” 开通,李开复梦想着这个网上天地可以革除空间的局限,和大家一起交流。“开复学生网”的页面很简单,使用起来却很方便。截至2005年11月11日止,这块小小的天地共吸引了62000多名注册会员,发帖数多达22万篇。最受欢迎的是“论坛社区”,在那里,学生可以与李开复进行推心置腹地交流。论坛目前共有10个讨论区,每个讨论区都遍布李开复的足迹,居住于美国西雅图的李开复总是尽量在第一时间回答学生的提问。
  总结到成功者获得成功的内因,几乎可以用李开复发明的概念“成功同心圆”来解释。在这个同心圆中,其内核是:正确的价值观。第二层是态度。对于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积极、自信、自省、勇气、胸怀等。最后还要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应用到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等六种最基本的行为方式中,这构成了同心圆最外面一层。李开复的新书《做最好的自己》按照由内向外的顺序,对成功同心圆的每一个要素进行了深入探讨。
  与市场上普遍存在的励志图书不同,《做最好的自己》打破了我们长期存有的“成功”概念,否定了传统世俗观念中的“一元化成功”模式,认为“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书中,李开复用了大约上百个案例,来阐述如何运用“成功同心圆”的法则选择自己的价值观,阐述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选择做一个融会中西的国际化人才”,最终说明“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希望中国青年读了此书,能够成为:
  一个运用“成功同心圆”法则均衡自己的价值观、态度、行为的人。一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
  一个既有勇气又有胸怀,既有理智又有激情,既自信又谦逊,既聪慧又善于表达的人;
  一个追寻理想和兴趣、终身学习和执行、深谙与人相处之道的人;
  一个能够从思考中认识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计划中把握时间、从表达中锻炼开采、从交友中品位成熟,从实践中赢得价值、从兴趣中攫取快乐、从追求中获得力量的人;
  “也许是我的天真或乐观吧,我希望离开人世前,人们问我:你觉得人生最有影响力的事情是什么,我的回答不是我在微软的事业,而是我对年轻人的影响力。” 李开复如是说。
  前国务委员宋健这样评价李开复:若干年后,人们尊敬的不仅是他的科学贡献、事业成就,更有他对青年一代的热忱、爱心和奉献。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