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求新求变渐成风 印度报业:痛并快乐着    

求新求变渐成风 印度报业:痛并快乐着

 
  印度报纸从由厚变薄,再由薄变厚,从中折射出印度传媒业充满阴霾的天空中还有一丝阳光,那就是这个市场的成长潜力。
 


图为报纸头版半遮盖广告的新颖样式。

 
  全球经济危机之下,世界各国报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读者数量和广告收入大幅下降使得许多报纸面临生存危机,即使像《洛衫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这样的传统大报也陷入财政困难。去年12月,论坛集团旗下的美国老牌报纸《巴尔的摩太阳报》终于在重压之下申请破产保护。欧洲许多报纸媒体的日子也不好过。那么,作为亚洲的报业大国,印度情况又怎么样呢?
  印度报业从去年到现在经历了一个从厚变薄、又逐渐转厚的过程。经济危机发生后,印度很多报纸开始削减一些不必要的版面,像《印度时报》的新德里城市版最多时可达20多页,到12月份最少时只有4页。如果说印度传媒业充满阴霾的天空中还有一丝阳光,那就是这个市场的成长潜力。据统计,虽然受到经济危机影响,2009年印度媒体的增长幅度也有望达到两位数。
  由于工作需要,常驻新德里的本报记者 订阅了10份日报和5份杂志。在去年12月份金融危机正是风声鹤唳的时候,能够明显感到每天早上拿在手里的报纸的厚度在不断变薄。从版面上也看得出来:原来整版的广告几乎很少,一些大公司的广告也仅剩四分之一版到半版左右。只有政府广告依然如故,但需要有“关系”才能拿到这样的肥肉。为了节约成本,很多报纸开始削减一些不必要的版面。像《印度时报》原来的新德里城市版最多的时候可达20多页,到12月份最少的时候只有4页。其他如《印度斯坦时报》、《教徒报》、《印度快报》等主要英文报纸也出现类似情况。
  进入今年一季度以来,情况似乎出现一些回暖的迹象。原因很简单:每天早上的一叠报纸开始变得越来越厚。首先是广告开始多起来。随着金融危机第一波冲击过去,一些日用消费品、家用电器、食品等行业的印度企业财务状况有所好转,很快又加大了广告投入。其次,印度的财政年度在每年的3月31日结束,因此在第一季度结束之前政府和企业都有一些年度预算需要花出去。这期间政府广告投放明显增加,也可能是救助经济计划的一部分。第三,4月份开始的持续一个月的全国大选为媒体的广告收入带来了新的机会。例如新德里发行量排第一的《印度斯坦时报》每版广告收费为40万卢比(约1万美元)左右,在选举中获胜的国大党在竞选期间连续投放了相当数量的整版广告
 
  阴云未散尽
 
  有一个故事说:在经济危机中,一个公司的老板面临年底无法给员工发奖金的困境。经过反复思考,老板想出一个办法。先在公司中放风说由于经济危机公司需要裁员,结果搞得人人自危,到了新年之前又突然宣布今年不裁员了,结果员工皆大欢喜,当然也忘记了年底分红的事。
  印度报业的情况也差不多。从去年年底开始,记者同一些媒体同行朋友交流时说的最多的就是“你们报纸怎么样?”“有没有人吃‘粉色辞退条’?”坐在记者俱乐部的咖啡厅里,明显能感觉到一种担心忧郁的气氛在弥散。到了今年一季度,记者认识的印度朋友没有一个被“裁”,大家心里都松了一口气。悄悄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不少媒体在这种人人自危的情绪出现之后突然宣布,公司不裁员,但需要“作出一些牺牲”,所有员工削减工资10%。
  金融危机对印度传媒业的冲击也是显而易见的。印度第二大英文周刊的国际问题记者说,他们杂志的广告收入在去年最后一季度下降了20%左右,虽然到目前为止尚未裁员,但杂志的财务状况仍比较紧张,从总编以下所有人员都减了薪。印度主要的财经类报纸《经济时报》的一位朋友告诉记者,他们报纸的经营状况仍不理想。去年年底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报社已裁减了一些发行人员。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未裁减编辑记者,但人人都感到前途很不确定。
  当地一些媒体同行认为,最坏的日子也许过去,让人担心的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现真正的转机。无论如何,2009年内重现前几年那样印度报业“烈火烹油、繁花簇锦”的日子恐怕是不太可能了。在去年金融危机甚嚣尘上时,印度媒体协会甚至向印度政府提出行业救助的请求,包括减少进口新闻纸张的税率、进一步提高外资参与比例、降低内资门槛等一系列要求。
 
  增长有潜力
 
  如果说印度传媒业充满阴霾的天空中还有一丝耀眼的阳光,那就是这个市场本身的成长潜力。据统计,从2004年以来,印度传媒业连年以超过18%的速度增长,2007年和2008年均达到20%的年增长率,其中报纸、电视稳定居于行业前两名的位置,分别占媒体总营业收入的48%和38%。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印度媒体的增长幅度也有望达到两位数。
  印度在全球报业一片萧条中之所以能够显得一枝独秀,一个重要背景是印度正处于经济起飞的发展阶段。有美国学者指出,西方发达社会的印刷媒体在过去20年中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目前的金融危机只是加快了其衰落速度而已。相比之下,印度从1991年开始的经济改革到21世纪初开始显现出后劲,国民经济以连续超过8%的速度增长,企业的广告支出连年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为印传媒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外部环境。
  经济收入增加、识字率提高、放松政策管制是印度媒体尤其是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具体因素。印度中产阶级的数量从20年前的100万人增加到目前大约2亿人左右,对于那些“晋升”中产阶级的家庭来说,表明身份的第一件事就是订一份英文报纸。6年前记者刚来印度时,一位朋友家中只有印地语版的《新印度日报》,现在则增加了一份英文版的《印度时报》。
  居民识字率的提高也促进了报纸媒体得以迅速发展。印度权威的“全国读者情况调查”显示,2008年印度的报纸读者数量继续稳定增长,其中占据发行量前五位的印地语报纸的读者数量增长速度很快,最高增幅达25%。随着居民识字率提高,过去30年间,印度的报纸读者数量扩大了三倍以上。
  从1991年开始的印度经济改革放松了对媒体的许多限制,例如废除原来限制私人办电视台、规定外资不准参与媒体领域等,这给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2002年印度首次允许外资进入印刷媒体,最高投资比例为26%,到2005年又将非新闻报纸和杂志的外资比例放宽到100%。仅在2004至2005年的一年半时间里,印度媒体就吸收了3亿美元的外国资金,另外还有2.5亿美元即将到位。
  根据最新数字,印度全国报纸的数量达到创纪录的6万种,发行量突破1亿份,读者数量达2亿人。新的报纸不断涌现,仅在2006年就诞生了2100个品种。媒体领域的外资和内资都十分活跃,报业的平均投资回报率超过25%,一些领先的大报实现40%的年度增长。有预测称,印度报纸的发行量最高可达到3.5亿份,报业未来仍有10年到15年的发展机遇期。
 
  劲吹四股风
 
  重新恢复一些元气的印度报业在寻求变革,探索巩固其媒体业“半壁江山”地位的新途径。在这样的思路之下,根据印度孟买一个咨询公司的调查报告,2008年以来印度报纸出现了“四股风潮”,并将在可预见的未来持续下去。
  变革风。以求新、求变为宗旨,口号是“颠覆传统的头版”。继5年前印度报纸兴起“彩色风”变革之后,素以领先潮流著称的印度全国第一大英文报纸《印度时报》从去年开始又率先推出了头版半遮盖广告的新颖做法。从实际效果看,广告商十分青睐这一形式,其他报纸迅速仿效是一个证明。另外,像谷歌公司那样对报头作卡通夸张处理、根据市场需求和读者反馈变化版次的顺序等也是追求变化的一些新尝试。
  小报风。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以八卦新闻为主的“小报”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冒头,二是报纸的纸型本身“小型化”。例如去年推出的《今日邮报》和《城市报》两种小报均以社会新闻、大图片为主要特点,在年轻人和新兴中产阶级中非常受欢迎,很快取得了不俗的发行成绩。前年由《印度斯坦时报》和《华尔街时报》联合推出的《铸造》日报虽然定位是严肃的财经报纸,却采用了小型的版式,为的是看起来更抢眼。
  方言风。这里只是为了小标题统一而称为“方言”,其实在印度有23种官方语言,因此更准确地说是“地方语言风”,指的是印度主要媒体集团打破传统观念,如财经类报纸一般仅限于英文,转而向其他语种开拓。《经济时报》从2007年开始分别在古邦和新德里用古吉拉特语和印地语发行财经报纸,《标准商业周刊》也即将在新德里和孟买发行其印地语版。
  副刊风。随报发行相对独立的、质地精美、内容专一的各种副刊已成为当前印媒体的通常做法。副刊的内容从时尚、旅游、就业到娱乐、教育、科技等无所不包,一般在每周相对固定的日子出刊,铜版彩印,针对一些具体的读者人群,在特定时期也可能加大某一专题的报道力度,例如在金融危机刚刚爆发时,几乎所有报纸的“职业生涯”版都是厚厚的一叠。
  (本报新德里6月23日专电 作者:王耀东)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