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利郎(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王良星    

利郎(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王良星

  这是一个企业老板,掌控至少数亿资产的运作,但他说自己的事情很少,就做一件事:思考。

  企业最忙的时候,他往往不在现场,但仍在思考。

  近期,他不惜花费150多万元带领企业高管70多人赴清华大学集中培训两周,成为轰动一时的话题。与此同时,早报记者了解到他正在筹划与省内一家高校合作,投资创办商学院。

  当我们感叹他经商“悠闲”的同时,不由得像他一样思考:也许,他的做法正在开启一个新的时代!由此,企业老板关注企业战略多于具体事务;由此,职业经理人得以迅速成长,独当一面。

  他,就是利郎(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王良星。业内业外凡熟悉他的人都直呼他“王良”。

  人物名片王良星

  中共晋江利郎(福建)时装有限公司党支书

  利郎(中国)有限公司总裁

  人物·创业故事

  王良星,如今中国服饰业的一位知名人物。上周,早报记者通过在晋江的一次深入采访中,了解到其曲折的创业之路,也见证了一个由电焊工成长为民企巨子的传奇经历。

  经历曾经营建材做电焊工

  很少有人知道,王良星初中毕业后,经营过建材,做过电焊工,刚刚迈入社会的经历并不比多数人起点高。

  1989年,他加入二哥王冬星创建的晋江市青阳陈村鞋帽服装三厂,进入服装行业。后来,他以七台家用缝纫机、三万元的投入,低门槛,开始了“利郎”的创业之路。

  在服装业,他成长较快。1990年3月创办的中外合资企业晋江晓升服装实业有限公司,由他担任总经理;1995年4月,利郎(福建)时装有限公司成立,他出任董事长;利郎(中国)有限公司2005年创办,他担任总裁。

  困顿面临倒闭想关门大吉

  回想创业初期,王良星从香港引入资金和设备,在产品的款式、面料上独树一帜,通过石狮批发市场销往全省各地,很快便打开了省内的市场。

  从1990年到1995年,西服畅销使利郎成为省内知名服装品牌,产品供不应求。“有时来不及包装就被拉走”,一位公司职员回忆道。

  但后来,随着同质化竞争的加剧,利郎先前的优势被极大地削弱。新派服装势力的崛起也带动各地形成自己的批发市场,许多人议论说“坐商时代已经结束了,经商时代正在中兴”。

  在多种力量的作用下,当时“从没有迈出过福建本土”的利郎服装市场销量一再下滑,几乎沦为三四线品牌

  人们还记得,那时的利郎面临倒闭,王良星甚至有了“关门大吉”的想法。上世纪90年代后期,泉州众多民营企业成长的黄金时间,却在严酷考验着利郎的生死存亡。

  求索

  南下北上多方请教


  面对企业前进过程遭遇的重大挫折,怎样让濒临绝境的利郎焕发光彩?王良星南下北上,向专家求教,向同行学习,到处寻找“高人”支招。

  其间,当然吃了不少闭门羹,但他就是凭着那股谦虚好学的韧劲,不断学习、总结,终于艰难地实现由批发走向连锁经营的市场战略转型!同时也树立起一个二次创业的目标———“重新整合,打过长江,拓展全国”。

  频繁拜访高人,让王良星增长不少见识:当时服装行业同质化非常严重,利郎的西服已失去市场优势,继续做西服也是行不通的,利郎必须走出一条差异化竞争道路,并且,光从产品质量上宣传、提高也不够,得从更高层面上着手,带给消费者一种全新理念。

  破局

  著名的“商务通灵感”

  经过百般思索,当时非常畅销的商务通让王良星找到灵感:“商务就是差异化!既然一个商务通都能实现上百万的销量,说明这个群体消费潜力巨大,拥有较强的购买力。倘若把目标群体锁定在这上面,肯定会得到发展。”

  “商务休闲”几个字从王良星的脑海中脱颖而出。

  2000年,利郎确立了自己的市场细分定位,在全国率先推出“商务休闲男装”的概念。

  光有概念还不够,还需要有效的传播。王良星认为,要让消费者认同一个品牌的独特价值,必须下两方面功夫,一是内涵,二是强势媒体的传播。

  经过高层反复研究,决定聘请一位形象代言人来演绎产品本身的内涵。层层筛选之后,目标最终锁定在陈道明身上。

  2004年3月,服装行业公认的广告投放淡季。利郎的形象广告却开始登场。王良星认为:竞争对手没有动静的时候,往往是切入的最好时机!

  三个月后,利郎的销售额增长三倍,加盟者络绎不绝,也造就了后来业界津津乐道的“商务通灵感”。

  突进

  借奥运阐述“第一论”


  热身效果明显,时机也差不多成熟了。王良星随后借奥运会又点了一把火,将利郎的“水”烧到了100度。

  2004年8、9月份,利郎投入巨资,借奥运期间的高频率广告,塑造全国品牌,形成“有品位的高档男装”印象。

  随后,“地面部队”蜂拥而上。王良星一声令下,在2003年就已经着手准备的、数百名利郎培训专员倾巢出动,奔赴各地开辟“革命根据地”——品牌专卖店。

  这期间,主帅王良星也频频出动,利用奥运效应大做营销文章。

  每到一地,王良星都会对那些存在疑惑、放不开手脚的人来上一番精神鼓动:“奥运会上110米栏的冠军是谁?”众口一词:“刘翔。”

  “那你们知道第二名又是谁?”众皆哑然。

  “这就对了,做任何事情都只有第一才被人接受、记住,第二就是失败。既然要做服装的事业,我们就得做到最好,标准只能做第一。”攻心为上,在王良星极具诱惑的煽动下,大批加盟者坚定了信心,一些持观望态度的人也纷纷加盟开起专卖店。

  在这一系列的举措之后,利郎大获成功,在2004年一跃成为服装行业最大的“黑马”。

  人物·对话

  关于服饰业

  业界的“昙花警示”


  早报记者(以下简称记):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泉州的服装版块已成为国内的四大版块之一,您如何看待目前服装界盛行的“闽派服饰”概念?

  王良星(以下简称王):我比较谨慎使用这样的概念。十年前长三角一带服装企业兴盛了一阵,然后珠三角一带也兴了一下。但最后都是昙花一现,没有出现像国际那样持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品牌

  记:您觉得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王:我个人认为,主要是因为满足于现状,观念和思维跟不上品牌发展的步伐。另外就是基础不稳固。也就是说都只是一个框架,不具备很扎实的竞争力。这一点同样存在于今天的闽派服饰身上。

  记:如何避免“昙花一现”的结果?

  王:由于“闽派服饰”大多还处于品牌运作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有一个特点,就是企业构架还不稳固,支撑点参差不齐,有的甚至很落后,尤其是管理没有体制化。闽派服饰要把握品牌高速成长期、塑造品牌个性、强化原创力和形成独特风格,这是很关键的。本土民营企业在操作品牌时,很容易单面化,那就是纯粹性的广告轰炸,而忽视后方的支撑作用。这是危险的阵地战。后方包括管理体制、员工素养、企业文化及技术研发,从单腿走路到两手都硬,这是一个转折点。

  关于国际化

  建议联手国际品牌


  记:现阶段,泉州民营企业没有太多的实力与国际大品牌竞争,该如何在中级市场与国外品牌角逐?

  王:先搭桥,做好铺垫性工作。这次我们冠名世界男模大赛,就是要通过这个平台争取与世界级服饰品牌合作,走联合品牌路线,依托世界强势品牌,推广利郎,分割世界市场。

  记:联合国际品牌好处何在?

  王:寻求国外的一些老牌来投资,可以了解国际品牌操作思路和经营模式。通过合作了解世界服饰市场的营销模式和消费习惯,可以避免走弯路。

  记:本土民营企业该如何处理内外销的关系?何者多?

  王:做出口的理念很好,但要做好准备,这是更关键的。是否具备到国际舞台跟他们竞争的能力?这需要的不仅是激情,还有理性。缺乏背景不应盲目竞争。要去关注与世界品牌的差距,不断学习、准备。

  关于职业经理人

  素养有待提升

  记:您认为职业经理人角色在泉州处于何种阶段?

  王:我觉得职业经理人应该具有卓越的管理技能和独立的职业操守,但显然,泉州很多自称为职业经理人的还不具备这些条件。很多人只能是老板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另外就是作为企业主怎么去尊重、关心、爱护、培育他们,这也很关键,如果企业的体制不能规范化,就容不下高水准的职业经理人。

  记:您觉得老板该如何对待他们?

  王:作为企业来说,花了几十万元,对他们的期望值很大。但心态不能急,应该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去熟悉企业的环境,了解企业的价值观,让他们慢慢地融入企业文化,认同企业的价值观。这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记:在您眼中,真正的职业经理人应具备哪些素质?

  王:目前整个泉州职业经理人的氛围、环境不是太好。相当一部分的营销专家、物流专家、企划专家和广告专家,他们其实对品牌和市场的理解未必深入。他们刚进入一个企业,往往就想改变企业的文化、理念和模式,而没有想到品牌生存这么多年有它优秀的一面。作为职业经理人,首先要巩固那些比较好的东西,认同它,再去改造不足的地方。另外也不能光说不做,要放下身段深入终端。

  人物·印象

  连日来,都在为王良星构思一个“速描”,想用最贴切的语言刻画这个人。

  冷峻。狂热。完美。极端。

  都有点像,但都不具备完整性。

  这件事竟扰得内心不得安宁。后来,终于知道自己是深受哲学归纳主义之害,总想找出原型和本质。或许,王良星就是一个矛盾的人———他既外表冷峻又内心狂热,既完美又极端。

  在《西楚霸王》里有句名言:创建事业初期,贵在蓄势;能蓄势,才能待机。

  不显山,不露水,初次照面,王良星给人的感觉似乎是沉默的。但他一出口,便有惊人之语,说出的话总是那么富于蛊惑性。

  认识王良星这个人,是在记者受邀特派北京,采访利郎清华闭关集训时。集训期间,记者注意到一位显得异常冷峻的人认真听讲,有人说,他就是王良星。当时觉得他很特别:和员工一起上课、吃饭、作息,遵守规矩。

  清华集训快结束时,每个学员都要交一篇论文,绝大多数学员选的是诸如管理、人才、营销等课题,而王良星却跳出框框,选了一个非常大胆的题目:1+1=无限。这个主题可以自由发挥,实在是包罗万象。两个“1”可以做无数种解读。或许,这正是王良星的高明之处,站在资本的高峰,随意挥洒,不拘泥于具象,力求超越。

  毫无疑问,他的思维是跳跃的。

  北京返程的飞机上,我有幸和他坐在相邻的座位,很长一段时间不是聊国内服装业,而是谈哲学。他对哲学很有想法,嘴里经常暗藏禅机,后来听说他经常四处寻求高人,指点迷津,尤其对哲人兴趣浓厚。

  他不但具有深沉的思考能力,也具有极强的言辞蛊惑能力。“行业没有第一,就要争第一;有第一,就要做另类的第一。既然要做利郎的事业,就得做到最好,标准就是只能做第一。”他的攻心术深得员工赞赏。今年,他及时提出了一个口号:“让所有利郎人都富起来。”这句耳熟能详的标语,竟然深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

  现在,王良星说他事情很少,就做一件事:思考。在他的脑海里,经常萦绕的是这样的问题:利郎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闽派男装的后劲在哪里?中国服装工业加工能力第一,生产能力第一,出口量第一,出口额第一,如此多的第一竟换不回一个与其定位相符的品牌印象,问题在哪里?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