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大学校长有去行政化的自主空间    

大学校长有去行政化的自主空间

“其实我们也不想行政化,可是没有办法。如果没有级别,你去和市长打交道,别人根本不理你;不理你,学校就难获得经费、资源。如果不接待评审,在各种国家、政府评奖中成绩不好,学校的地位将受到影响,直接影响办学资源和教师的待遇。 ”上周我在北大讲座,有一些高校负责人大谈去行政化的困惑。

确实,社会上存在“官本位”的思想,可除了“被动”的行政化外,难道不能进行一些主动的改革吗?举例来说,如果校长提出不再从事学术研究,不也是从自身开始推进去行政化吗?近一两年来,已有多位大学校长在上任时,宣布担任校长期间不再从事研究,不再带新的研究生,这是一个好的趋势,但是,几名校长相对于几千名校长的总量来说,比例还相当小。

又比如,在现行学校管理制度中,有谁要求校长的工作要细化到每个学科、专业的设置?校长把自己视为“超人”,开设什么学科、专业,以及学科怎么发展,几乎都由行政决策拍板,导致大学开设学科、专业比较随意,有的根本就不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有的则不具备基本的办学条件,大学在追求“高大全”中失去自身的特色,使办学质量下降。最近某高校在硕士点设置上,就闹出了矛盾,据该校教授反映,该校一个办得不错的硕士点,被学校撤掉,而教授们事先却不知情。按照基本的学术原则,像学科、专业设置这类教育事务和学术事务,应该由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讨论、决策,这样才能让学科、专业的设置符合办学定位,具有本校的特色,也避免行政力量带来利益纠葛。从大学内部的治理看,完全可以把教育事务和学术事务的决策权交给教授们。

同样,按照目前的教育法律法规,大学学生会完全可以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代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同时实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可实际情况却是,大多数学生会还是行政的附庸。如果学校校长意识到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权益,就有必要重视学生对学校事务的参与,那么,完全可以推进学生会民主选举,同时在学校的决策机构 (诸如大学理事会、校务委员会等)中,设置学生代表,也由学生公开选举产生,如此,办学的行政化和功利化问题,会通过学生参与而淡化。近年来,一些高校校长很重视“亲民”形象,比如到食堂和学生共进午餐、晚餐,但这种亲民流于表面,由于在其他方面,学生很难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去,对学校办学没有评价权、监督权,因此校长的亲民也被质疑为“作秀”。

诚然,谈到大学的行政化倾向,如何处理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是一方面,但是,这不能成为大学校长主动推进行政化的理由,如果有教育者的理想,大学校长还是有空间从自己做起去行政化的。自己利益回避不再进行学术研究,不再谋求学术利益;把教育权和学术权交给教授,尊重教育和学术决策结果;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建立学生参与学校决策的机制,如此等等,就可以淡化校内的行政化。而如果校内建立起这些机制,也为政府改变管理学校的模式创造了条件——一直以来,有关部门担心一放就乱,且社会也质疑大学教授没有学术自治与治校的能力,如果学校内部教育权和学术权运行良好,办学规范有序,质量稳步提高,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