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略论《大众生活》周刊的内容特色    

略论《大众生活》周刊的内容特色

  摘要:《大众生活》周刊是中国著名的新闻出版家邹韬奋继《生活》周刊后,创办的第二份以推动民族解放运动为主的时事性周刊。值得注意的是,《大众生活》在当时因为极具特色的内容,震惊寰宇,销售量高达20万份,创我国杂志发行的最高记录。本文将以内容分析的方法分析《大众生活》周刊,从而论述这份极具民族影响力的周刊的内容特色,并从中提取一些对当今报业的借鉴之处。

  关键词:邹韬奋 《大众生活》周刊 “一二?九”运动 内容特色

  《大众生活》周刊创办的背景和介绍

  《大众生活》周刊,大众生活社编,1935年11月16日在上海创刊,发行所设于福州路复兴里。邹韬奋主编,系以时事评述为主的综合性刊物,主张国共团结抗战,反对国民党的对日妥协政策。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华侵略,华北危急,国内外大众积极响应共产党号召的停止内战,团结抗日。邹韬奋积极响应大众的呼声和要求,经过生活书店同人们的讨论之后,决定筹办一份新的继承《生活》周刊和《新生》周刊传统的刊物,并要符合时代大趋势和人民的意志,特别要注意大众生活和大众的出路。于是11月16日,一份新型的综合性周刊在上海出版并与读者见面,浅蓝色封面上四个双钩体红色大字“大众生活”,设计新颖独特,让读者充满期待和希望。

  《大众生活》周刊从第1期到第16期的主要栏目有:一、集思广益的“星期评坛”,相当于社论,从选题到内容都经过邹韬奋与编辑部同人集体研究讨论后再执笔撰写,“代表大众生活社同人的共同意见”,发表时不署名。“星期评坛”中的时评涉及了当时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为大众充当了“晴雨表”和“指南针”。二、极具深度的“漫笔”,由邹韬奋主笔。他撰发了《走狗》、《群》、《领导权》等一系列短小犀利的杂感,抨击时弊,句句中的。三、独具创新的“图画的世界”,由金仲华、沈振黄主持。他们用精绘的地图和寓意深长的漫画通俗易懂地表现了当时国际时事一周新动态,是中国期刊出版的创举。四、互动性和新闻性极强的“大众信箱”专栏,在这里充满着大众的声音和呐喊,特别是在“一二?九”运动期间完全成为一块新型的舆论阵地。周刊的撰稿人主要有邹韬奋、章乃器、毕云程、金仲华、沈振黄、张仲实、杜重远、平心等人。

  值得注意的是,《大众生活》周刊从第6期开始大力宣传“一二?九”运动,热情支持爱国救亡斗争,批驳妥协论调,揭露敌人的伪善面目,提出“结成全国救亡联合阵线”的口号,使刊物成为“爱国者的代言人和计划者”。为了集中言论来分析报道评论解放运动的情况,栏目也随之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各地通讯(北平通讯、南京通讯、天津通讯、广州通讯等),扩大了大众信箱版面篇幅,用来全面反映全国各地民族解放运动的情况,并在第14期新增了“国难教材”,用于供给国难期内青年斗士作为学习参考,同时撤销了原有的“人物重估”、“记录”等栏目。《大众生活》的影响力日益扩大,但可惜受到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和压制,先是散播谣言和停止邮寄,后于1936年2月19日被国民党当局查封。《大众生活》虽然只出版了16期,但却是当时最炙手可热的周刊。

  《大众生活》的内容特色

  邹韬奋在回忆自己办刊经历的时候曾经提出过几个抽象的原则,其中一条是:“内容力求精警。尤其是周刊,每星期就要见面一次,更贵精而不贵多,要使读者看一篇得一篇的益处,看完了都觉得时间并不是白费的。”①《大众生活》周刊在邹韬奋主持下取得每期多达20万份的销售量离不开周刊精警的内容。所以笔者将分别围绕周刊的言论、主要栏目和广告内容等几个方面来论述该周刊特色,从而分析其风行畅销的成功所在。

  (一)以民族解放为核心的言论

  在《大众生活》的发刊词《我们的灯塔》一文中就已经明确地提出了周刊的立场是站在大众的一边,他们愿竭诚尽力排除万难从文化方面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前进。笔者通过对《大众生活》全部16期的研究阅读,深刻感受到邹韬奋和周刊的同人们始终站在民族解放的阵营中,于不同方面从言论上尽力推动着民族解放。这些推动民族解放运动的言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别国的民族解放的新闻来鼓励本国民众。《大众生活》周刊刊登了多篇关于别国的民族解放运动的评论来说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如何争取民族解放,并深层次地剖析别国斗争的经验和值得借鉴注意之处。例如发表在第7期的《阿国坚强抗敌下的英国政潮》一文。从阿国坚强抗敌引起英国帝国主义在政治上起波澜的新闻告诉中国大众,阿国此次抗敌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是阿国自身始终能坚强抗敌决不苟安、决不畏缩、决不屈服。并且通过分析告诉大众民族解放的前途是光明的,因为时代不同了,前进思潮和世界被压迫民族力争解放的怒潮合流会让奋起自救的国家灭亡是件不可能的事情。最后还提醒大众不要被一些因自己民族投降而拉阿国下水的言论欺骗。

  同错谬的有碍民族解放的言论斗争。在同错谬言论的论战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和胡适之的论战。在第4期的《大众生活》上,毕云程就针对胡适之所发表的《敬告》一文进行了评论反驳。胡适之通过敬告日本国民来要求他们进行反省。针对胡适之的言论,文中反驳道胡先生的敬告不能不说胡先生希望和哀求日本国民的“适可而止”完全是一个梦想!他没有看到帝国主义本身具有外向侵略的必然性。中国的让步不会让“友邦”因为“知足”而停止!只有革命才能使压迫者停止对被压迫民族的压迫。

  向大众宣传灌输民族解放的言论和出路。邹韬奋及编辑社同人们在《大众生活》上发表了多篇关于民族解放的文章。这些文章主要是根据当时国内外的时事情况分析国内民族解放运动需要注意的地方和激励国内民族坚定信心。例如在第1期由金仲华所写的《谈民族的自信力》。金仲华阐述了被压迫的和文化落后的民族自信力是特别需要的,凭着这种自信力,他们可以努力奋斗向前发展。并结合时事说明缺乏民族的自信力只能加深民族危机。最后鼓励中国的大众要组织和团结起来,才能消减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实现我们理想的“生活”。

{$nextpage}

  (二)独特新颖的漫画

  《大众生活》的漫画主要由“图画的世界”和“社会漫画”两部分组成,金仲华和沈振黄主持,均为不定期,根据当时时事多少变化而变化。用精绘的地图和隽永的漫画表现国际时事动态,是中国期刊出版的创举。这种意味深长、形式独特的漫画构成了《大众生活》的内容特色之一,其主要特点有:

  漫画形式的“地球村”。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论述媒介概念的时候提到“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的普及把遥远的世界拉得很近,人与人之间的感觉距离大大缩小,于是人类在更大的范围内重新部落化,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新的‘地球村’”。②麦克卢汉所强调的是新媒体的出现缩短了人类彼此间的间隙,整个世界如同在一个“村落”相互影响中发展。而在《大众生活》出版的那个年代,金仲华和沈振黄主持的图画的世界能看到因世界交通的发展、国际关系的密切,差不多整个人类已成为一个大的群体,谁都脱不去这个群体的影响。世界一端发生的事情会很快地影响到另一端。所以,他们用一幅世界地图来为读者勾勒出当时全球发生的重要时事不能不说是一种创举。

  生动易懂的漫画。《大众生活》上刊登的漫画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热捧的另一个原因得益于金仲华和沈振黄精湛生动的画笔。例如在第5期图画世界中的《拉丁美洲的不安》。金仲华和沈振黄将巴西、古巴和墨西哥的革命画成正常喷发的火山,经济危机画成波涛汹涌的大海啸。这使大众可以对引起这次革命的背景、地点、发生原因等一目了然。

  贴近大众生活的漫画。在现在许多民生类新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口号,“说百姓事”、“与百姓同在”和“百姓的眼睛”等。《大众生活》能受到大众的珍爱还有一个原因是它确实关心和反映大众生活,反映大众的疾苦和社会的不公平。“图画的世界”更多的是从国际的大视野来看全球重大时事变化,而由蔡若虹刻画的“社会漫画”则更多地体现了深入大众生活,将大众的真实生活用素描记录下来。例如在第5期上的社会漫画《野餐》,除了漫画一上的只有少数贵族可以享受丰盛的野餐,而漫画二上瘦弱的穿着破烂的儿童正在翻垃圾堆吃着“野餐”,漫画三描绘了不少无家可归的流民也正在野外吃着树皮草根,漫画四则是劳作了一天的工人风餐露宿。四幅漫画用“野餐”这个主题十分耐人寻味,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平,同时也体现了广大劳苦民众的疾苦。

  (三)充满“文化气息”的广告

  一份期刊能受到大众的欢迎,不仅仅要看期刊的言论是否符合大众的立场,如果它的广告大量刊登一些低俗黄色的信息,那必然有一天也会受到读者的唾弃。邹韬奋说过“为周刊大拉广告的徐伯昕先生所拉的广告限制非常的严格,略有迹近妨碍道德的广告不登,略有迹近招摇的广告不登,花柳病药的广告不登,迹近滑头医生的广告不登,有国货代用品的外国货广告不登。”③这说明在邹韬奋所经营的刊物上所刊登的广告都是本着对读者和大众负责的精神,经过严格筛选后才登出的。而《大众生活》刊登的广告也是继承着这种精神,笔者通过翻阅统计16期大众生活的广告分类统计得出:《大众生活》周刊上所登的广告以书刊类的为主,达到了133条,没有发现欺骗大众或者不雅低俗的广告。而广告宣传的书籍和刊物的内容都是正面的、积极的、对大众有益的和有利于民族解放的。例如《外交评论》、《给初学写作者的一封信》、《文学》和《太平洋问题十讲》等,这些都是读者当时急需的、需要补充的文化书籍。《大众生活》从言论到广告都充满了“文化气息”,这是有别于其他周刊的重要特色和深受读者爱戴的原因之一。

  (四)“为读者服务”的大众信箱

  在邹韬奋的新闻出版实践中,一直很重视读者的来信。邹韬奋在生活史话中说:“我们答复的热情不逊于写情书,一点不肯马虎,鞠躬尽瘁,写而后已!”④《大众生活》的大众信箱栏目也充分体现了“以读者为中心,为读者服务”的精神。

  认真阅读来信回复读者。《大众生活》从第2期开始登出读者来信,对读者的意见进行一一回复,并对一些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例如第2期刊登的一位徐姓读者的来信。他对周刊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增加一些个人修养的内容,二是增加国内外通讯和信箱,三是注意不要中途“夭折”。其中增加个人修养的问题是当时大众关心的问题,不少读者依然觉得只要提高个人修养社会就会进步。针对这个问题《大众生活》的编辑进行了详细回复,“‘暗示个人修养’现在不是由个人主义做出发点的所谓的‘独善其身’的时代了,要注意怎么做大众集团中的一个前进的英勇的斗士,在集团的解放中才能获得个人的解放”。

  成为大众的言论阵地。大众信箱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一二?九”运动爆发之后,《大众生活》将大众信箱作为大众的言论阵地,让读者自己来报道学生运动的真实情况。这种“紧密联系读者,全民皆兵”的方法,不仅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更重要的是可以全面地反映事件的发展动态、规模和趋势,使读者留下深刻完整的认识。例如在《大众生活》第7期的大众信箱,刊载了《北平第二次大示威运动》、《文化城里所见》、《中国人打中国人的狠毒》。这使读者不但了解到了学生运动后的后续发展,也得知了许多运动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结语

  《大众生活》虽然仅仅出版了16期,但在当时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影响力和在读者心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通过以上对《大众生活》周刊栏目、言论、广告的内容分析研究,不难看出,《大众生活》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周刊主要得益于其精警的内容、创新意识和为读者服务的精神。而《大众生活》周刊中所表现出来的意识和精神同样是值得当今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新闻从业人员学习和借鉴的。(作者为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2008级硕士生)

  注 释:

  ①邹韬奋:《经历》,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年版,第90~91页。

  ②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8页。

  ③④邹韬奋:《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生活史话》,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45~146页,第138~139页。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