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余光仁:一个报人的文化之旅    

余光仁:一个报人的文化之旅

 
  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是他的终生追求。多年来,他一直走在探索与发现、开拓与创新、弘扬与传承的文化之路上,默默地践行着这一历史使命……
 
  ● 饶平 熊文
 
  “把中国的优秀文化推向全世界,让我们的后代永远记住祖国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光荣,这是一个报人的历史责任与文化使命。”说这话的余光仁,是福建省记协常务理事、高级记者、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福建日报报业集团《石狮日报》、《收藏快报》总编辑。
一直身为报人的余光仁,从一名“妙手著文章”的报人,成长为一名“铁肩担道义”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和著名的文物鉴赏专家,他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文化之旅。
 
  几片青花碎瓷点燃行旅激情
  2002年深秋的一个周末,余光仁与文化界的几位朋友去海边游玩,在古刺桐港港口遗址边,捡到了几片海水浸泡的青花瓷片,上面还有些隐约的文字
  几片碎瓷犹如一道亮光,照彻余光仁的心扉。他想,厚重的历史必然要有厚重的文化平台来承载,而报纸则是完成这一任务的一个轻骑兵。此时,灵感和激情鼓舞着他和这几位朋友。精神碰撞的火花带来了行动的提升,办一张以文化传承为宗旨的收藏文化报纸的构想就这样诞生了!
  办报不易,办一张文博类的报刊更为不易。它要让专家看来不离谱,让普通读者看来有意思,这可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报纸既要有文化收藏内涵,又要体现行业特点和区域特色。对办报人而言,既需要办报能力,又需要文博收藏的专业知识。它需要新闻、历史、文学艺术、考古、工艺美术等学科综合知识的平衡。
  2002年夏季,泉州湾阳光灿烂,碧波万顷。在蚶江古港码头的货场上,余光仁和他的同事们开始了文化之旅第一站的启航。一群年轻记者高擎着印有“采访母亲河”字样的红旗,端着斟满壮行酒的酒碗,按照“淘海人”出海前的风俗,亲人和领导端着酒碗,为余光仁和他的记者小分队送行。小分队的成员从晋江出海口出发,沿着晋江母亲河两岸溯源采访。
  这次活动历时两周,沿岸采访区域历史,进行人文探秘。此行令记者们眼界大开。他们探访了宋元明时代的古瓷窑址,发现了人类学认为几乎绝迹的古疍民的存在,看到了“天体浴”这种古老而奇特的民俗,领略了安溪人用天然兰草手工印染出的蓝印花布……
在古城泉州后城街,余光仁有个众所皆知的雅号:捡“破瓷片”的老余。六年来,他一直保持着“捡瓷片”的习惯。在这些瓷片里,他发现了一片新的天地。
  在泉州修建南少林遗址,他和同事发现了宋代的高80厘米、直径50多厘米、被称为“中国第一谷仓”的硕大青瓷谷仓。
2006年,他经过大量的调查、走访和仔细研究之后,对“晋人南渡”的准确年代提出了大胆的推论。闽书记载,“晋人南渡”是在西晋末。余光仁大胆提出:这一结论需要修正,“晋人南渡”历史应当提前到三国东吴中期。它对研究魏晋时期的人口迁徙史,提供了一定的学术支持。
他经过考证发现了宋元时期福建泉州是古代丝绸纺织基地,其规模与苏杭、蜀地齐名。有证据表明,南宋的泉州不仅是“市舶司”所在地,也是“南宗正纺织司”所在地,宋代福建泉州和建州所产的“泉缎”和“建练”,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毫不逊色于苏杭丝绸和蜀锦,意大利语中就将中国丝绸称为“刺桐”,以地名物——泉州港古时称刺桐港。
  作为一名业余收藏者,他以勤补拙,边求师学习,边办报实践。在专家学者和朋友的帮助下,陆续写出数十篇古陶瓷和考古收藏方面的文章,受到业界的关注。由他担任总策划、副主编,参与编辑出版了《中国福建古陶瓷标本大系》套书;和福建博物院副院长陈龙联合主编出版了《东方收藏》专辑等。此外,他撰写的多篇文章被《中国文物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作家文摘收藏版》,以及新华网、人民网、中国记者网、雅昌网等媒体转载。
 
  坚持学术打假维护艺术圣洁
  当今中国的收藏市场及艺术品投资市场鱼龙混杂、秩序混乱。余光仁认为,如何发挥主流收藏媒体作用,配合职能部门规范市场秩序,恢复艺术品投资市场的秩序并与国际接轨,是《收藏快报》的应尽责任。
  “天价古瓷案”就是《收藏快报》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典型案例。该案缘起2005年《收藏快报》上刊登的一篇由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王德安撰写的题为《南京上演“天价古瓷”闹剧》的文章。文章以充分的论据明确指出这批“天价古瓷”是新仿赝品,引起“天价古瓷”持有人向某的上诉。余光仁和《收藏快报》同人以坚持真理的精神,和保护中华传统文化不受玷污的执著追求,在法庭上与原告针锋相对、据理力争,最终取得了“天价古瓷”名誉权诉讼案的胜诉——2008年4月3日,江苏省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驳回原告向某对《收藏快报》和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名誉侵权案的上诉,维持原判。一起由文物打假引起的、受到全国广泛关注的“天价古瓷”侵权案,尘埃落定。中央电视台《经济与法》、《探索与发现》等栏目为此制作播出了专题节目。
  前不久,他看到了一则消息:汪精卫的书法作品以高出底价63倍的价格拍卖成交,价位远远超过国内一些大师级作品的拍价。随之上海竟然有艺术家公然提出“岳庙里秦桧跪像侵犯人权”,并精心雕出秦桧立像,公开展出,据说是“出于对人性的考虑,不应让秦氏夫妇继续跪下去”。
  看到此文后,他彻夜难眠,于是披衣起身,奋笔疾书,在《收藏快报》上发表了《汪精卫的书法拍出天价说明什么》一文。文中写道:“艺术没有国界,但艺术家一定有祖国;艺术品无价,但判断艺术品的评估体系一定要有社会标准。”余光仁讲话了:“像秦桧这样的国贼就是站起来,灵魂也是永远跪着的,我们的‘艺术家’对秦桧讲人权,请问屈死风波亭的岳飞,你为他讲过人权吗?”这“正义之声”的迸发,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随即被《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新华网、中国记者网、雅昌网等转载。
  他认为:无论是艺术家、收藏家还是投资者,如果连起码的民族道德底线,美与丑、善与恶的基本标准都没有,中国收藏市场何以能良性发展?中华五千年文化何以能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为文物找“祖”为台胞寻“根”
  多年来,余光仁和他的《收藏快报》坚持为文物找“祖”,为台胞寻“根”。报纸的所在地石狮市与隔海相望的台湾已有二百多年的对渡历史,一年一度的“海上泼水节”两岸同胞共演“文化对渡”的节目。余光仁认为,要把文化对渡从更高层面提升为一种“对渡文化”,把一种活动提升成一类文化,一种两岸认同的精神文化。
  文博研究离不开实物。为了让每一个编辑有足够的古物标本作为学习收藏的基础,余光仁自费办起了一座“东方陶瓷标本收藏馆”(简称东方收藏馆)。馆内陈列着自史前至民国各时期的瓷器标本万余件,见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古陶瓷历史。现在的东方收藏馆既是北京大学美术学院文物系教学基地,又是福建石狮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馆两年多,上万名国内外文化界、教育界人士和华侨前来参观指导,已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
  2006年、2007年,他先后两次推动《收藏快报》与中央电视台《艺术品投资》栏目,联合主办“民间寻宝记——走进福建”和“寻找国宝”大型电视系列活动泉州专场、石狮专场和台胞专场,他畅谈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宣传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文化走廊,宣传两岸血浓于水的不舍亲情,在海峡两岸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吸引了近千名台胞台属携宝参加活动。节目播出后,创下了当年央视二套收视率第一和全国同时段卫视节目收视率第一的佳绩。
  2008年1月15日,泉州籍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先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收藏快报》。他马上通过弟子施先生将自己创作的一幅漫画赠送给余光仁,在漫画附言中写下感人的话语,表示要来泉州寻亲,要与余光仁见面。收到蔡志忠先生赠送的漫画后,余光仁即兴赋诗一首回赠蔡志忠先生:
  天心白月水中莲,
  风雨四山一僧寒。
  身于浮云野鹤处,
  闲倚蒲团伴日眠。
  海峡两岸的两位文人遂成君子之交,大有相识恨晚之感。这是两岸文化人真性情的流淌,这是两岸同胞割舍不断的亲情的写照。
  2008年端午节,组团来到福建石狮参加“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的一百多名台湾客人,专程来到收藏快报、东方收藏馆参观交流,寻求两岸民间文化界互动合作,推动文化交流的方案,希望今后能与收藏快报密切合作,让“对渡文化”发展成为“文化对渡”。以达成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文化认同。余光仁认为,两岸“三通”已是大势所趋,这一愿景终究会实现——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余光仁和他的报纸、他的团队一起,在时代的巨潮中顺利行进在文化之旅上,不断地播散着文明的清辉。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