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青年文摘》主编李钊平:传媒业需要守正出新    

《青年文摘》主编李钊平:传媒业需要守正出新

 
  李钊平,1970生,陕西省岐山县人,文学博士,副编审,中共党员,现为中国青年出版总社《青年文摘》(下半月刊)主编。2001年5月,被评为共青团中央直属机关“新世纪十大杰出青年”;2007年7月、2008年7月,连续两次被评为共青团中央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1月,被《中国图书商报》评为“2007年度全国十大新锐主编”。

  入选理由:身处传统文化出版单位,他却能不断求新求变,带领他的团队大刀阔斧进行编辑创新,更新编辑理念,成功避免了品牌期刊老化的问题。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他意识到期刊竞争不再是同类期刊间的捉对厮杀,而是全媒体间的江湖大战,提出了竞合与自新的策略。

  岁月的脚步迈入2009,李钊平作为传媒人已经走过了十年的路程。十年,他与期刊结下了不解之缘;十年,他从一名普通的编辑成长为《青年文摘》(下半月刊)的主编;十年,他从传统期刊脱颖而出,一度被评为“十大新锐期刊主编”之一。这个传统的新锐者,在传媒人的跑道上奋斗着、坚守着、创新着、学习着。
 
  永不言败的奋斗者

  从陕西农村一个地道的农民的儿子成为繁华大都市的一员,从一个中专生成为古典文学的博士生,从一名乡村中学教师成为闻名全国的大刊的主编,从一名不为人知的传媒人成为期刊界的新锐代表,从一个普通员工成为“新世纪十大杰出青年”、“优秀共产党员”……

  “逝者如斯夫,来者犹可追”。对于李钊平来说,所有的这些变化都源于他争分夺秒的“奋斗”。 1988年中专毕业后任教于陕西省一个小镇中学的李钊平抱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开始踏上了自学考试的道路,之后又以地区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了陕西教育学院中文系本科班。两年的奋斗之后,他终于如愿以偿,在陕西师大度过了六年的攻读硕士和博士的生活。

  读书改变了他的命运,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求让他毅然选择了北京,选择了充满文化气息的出版、传媒行业。1999年博士毕业后,李钊平放弃了一些地方高校开出的优厚条件,赤手空拳来到北京,真正开始了一个传媒人的探索之路。在中国青年出版总社文教中心工作了半年之后,2000年3月,恰逢《青年文摘》改版,李钊平被调至《青年文摘》编辑部,两年之后便被增列为《青年文摘》的编委,2004年9月成为《青年文摘》(下半月刊)的主编。

  一个生于70年代的人,在他不到四十岁的生命历程中,用执着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不断的惊喜,用勤奋书写着期刊人的生涯。记者在李钊平的博客里看到这样一段记录:“今天是周日,又来办公室干活。记不清最近连续多少个周末都是在办公室度过的了。也隐隐有些负疚,一两个月前曾答应周末带两岁的儿子出去玩儿、拍照片,至今没有实现。整日为杂志奔忙劳碌,总觉得还有那么多事情没有做好。”他说,一位好的杂志主编,一定是把杂志看作自己挚爱的孩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把它当成一份工作;一本好的杂志,应该是一位有智慧、有个性、有魅力的人,诚信坚毅,才华横溢,有情有义,丰富精彩。正是怀揣着这样一种对期刊的期许与梦想,他在这个风云激荡的时代,用激情与奋斗实现着一个传媒人的理想与追求。
 
  执着信仰的坚守者

  李钊平说:“做杂志关乎信仰。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理想,没有信仰,没有价值观,那肯定是有问题的,何况是做杂志这个高度文化凝练的产品。因为有信仰,我们才执着、才投入、才有激情,也因为有信仰,我们有时候很保守、很固执、很迂腐,不知变通。”他引用美国加州大学前校长克拉克?柯尔教授的一个统计:全球1520年前创办的组织,现在仍用同样名字、以同样方式做同样事情的只剩下85个,其中70个是大学,15个是宗教团体。据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以盈利为目标的组织往往最有生命力,它们肩负着一种特殊“使命”。他说,想开“百年老店”,就必须做“社会的良心”。在李钊平的带领下,《青年文摘》(下半月刊)拒绝庸俗,不靠“拳头、枕头”,也不为人情所动。平日静悄悄的办公室,每月却有一两天充满了“火药味”,那是编辑部在开“比稿会”,无论资深编辑,还是刚参加工作的新手,都拿出自己准备的稿子让大家评议。

  李钊平在秉承前辈“弘扬先进文化,服务引导青年”的办刊宗旨的前提下,通过竞合与自新,实施编辑方式的变革,在发挥自身传统优势的同时吸纳新媒体的长处,保持健旺的活力,防止内容和品牌老化,满足当代青少年个性化、多元化的阅读需求,为青少年休闲阅读提供全面解决方案。他告诉记者,在杂志社内,有许多“口头禅”,譬如要像老一代优秀出版人学习,把心交给读者;文摘的编辑工作从来就不是“剪刀加糨糊”式的简单劳动,而是一种凝聚了大量心血的创造性智慧劳动;编辑要做读书人,做生活的有心人;要与时俱进,不断超越自我,要与自己的思维惯性、思想惰性“较劲儿”,如果你不与自己的思维惯性、思想惰性“较劲儿”,市场就会与你“较劲儿”。

  编刊十载,李钊平坚定地认为,杂志即人,做杂志就是做人;选择一本杂志,就是选择了一种人生。好人一生平安,好杂志才有未来。执著地坚守、追求真善美,是做好人、好杂志的前提和基石。采访中,李钊平一再向记者表达他的办刊信仰:“人总得有点精神,杂志亦然,杂志要有坚守,弘扬主流价值观(真善美、人性的东西),要有类似于宗教信仰的超越精神,如友善宽容、敬业乐群、悲天悯人、有所敬畏、克己自省等等。”他认为现在所从事的编刊工作和教师一样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教书育人,而编刊则通过刊物的影响力向更多的人传达思想。

  因为有信仰,《青年文摘》成为了读者可以信赖的朋友,它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很多家庭用以沟通的媒介,深深地锲入了读者的情感肌理,记录与珍藏着读者的步履与悲喜。曾经有一位黑龙江读者,刚做了爸爸,给李钊平写信说:儿子8斤6两,哭声响亮,能否给起个大名?江西有一位少管所少年,写信希望能找到因对他失望而离家出走的爸爸。至于感情受挫、高考失败、生活困惑之类的求助信,则是难以计数了。
 
  思想新锐的办刊者

  十载春秋,他固守着自己的信仰,在一个传统的文化出版单位不断创新求变。面对互联网的崛起和冲击,李钊平带领他的团队大刀阔斧进行编辑创新,更新编辑理念,成功避免了品牌期刊老化的问题,使《青年文摘》(下半月刊)从2005年至2008年的发行保持15%~20%的快速增长,2008年10月,《青年文摘》发行量达到160万册,创下改为半月刊以来的新纪录。

  李钊平积极为文摘期刊编辑工作“呐喊”、“正名”,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文摘期刊的编辑艺术和经营策略,他提出了包括《青年文摘》在内的传统品牌期刊应对未来的挑战,关键在于树立竞合与自新的理念,解决好新媒体市场环境下的期刊编辑、经营转型问题;要做好自己的“功课”,并将主要生产单一产品的杂志出版商,向文化娱乐内容提供商、服务商转变,做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主力内容集成服务商;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借助资本手段解决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当记者问到面对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冲击,以及纸价上涨等带来的压力,作为《青年文摘》(下半月刊)的主编,是否会心生惶恐时,李钊平不无感慨地说:“市场上没有常胜将军,我们的发展也经历过波折,2004年初,杂志发行量出现了波动,尽管业内人士认为尚属正常,却给我们思想上带来了不小震动。经过深入调查分析,我们认为,个中缘由固然很多,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冲击却是不容忽视的原因,期刊竞争不再是同类期刊间的捉对厮杀,而是全媒体间的江湖大战。”

  基于此,李钊平与时并进、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新的文摘编辑方式,增强编辑含量:在对原有栏目改造优化的同时,每年更新十分之一栏目,有效防止品牌栏目老化,先后创办了“爱情讲义”、“人生小品”、“名家讲堂”、“掌上物语”、“生活锦囊”、“图说”、“浮世绘”等新栏目;关注青少年成长发展需要,坚持主打成长、情感、人生牌,把鼓舞人、激励人、感动人的文章做足做好,把启迪人、愉悦人、帮助人的文章做巧做精;彻底告别“剪刀加糨糊”式的工作方式,确定刊用的每篇稿件都经过编辑加工,三分之二的文章进行过较大幅度的编辑加工,彰显“浓缩艺术”的魅力;严控文章篇幅,大幅增加文章篇目数量,扩大杂志有效信息量,将每期杂志文章数量由过去的40多篇,大幅提升至65篇以上;增加图文结合内容,以顺应“读图时代”轻松阅读的要求,避免刊物扩版增容后可能随之而来的“滞重感”;注重使用更富有时代气息的叙事方式,重视青少年优秀作家、作品的开掘和发现;注重情节,通过讲述生动故事潜移默化地感染读者,避免生硬说教;注重细节,实施严格的编校质量管理制度,控制差错率;编辑部“前移”,不再满足于选摘,而是自觉策划、编撰相关专题;丰富刊物内涵,从广度、深度上进行内容改造,使编辑内容丰富而不驳杂,统一而不单调;注重刊物内容的编排节奏,将杂志九大版块分作六个内容单元,部分栏目固定页码,让读者沿着成长经历—名人故事—情感体验—人生感悟—知识拓展—文苑漫步几个环节,更好地体验阅读之美;注重编读互动,与读者一起办刊,在原有读者来信、来电交流的基础上,又开通了短信评刊、博客等沟通渠道,之后,又开设短信投稿栏目,每期一个话题,反响热烈。
 
  永不懈怠的学习者

  尽管十年如一日地“爬格子”,李钊平对自己的工作依然充满激情,从不懈怠。他说:“杂志是连续出版物,虽然很多固定的东西难以改变,但最起码要‘旧瓶装新酒’,栏目不能变,但文章可以变,在变与不变之间会让你很兴奋,想到杂志会有那么多读者,就不会有懈怠的时候了。”

  在近40年的人生旅途中,李钊平没有懈怠停歇过,他以读书和钻研不断成就着一个文化人的梦想。他认为,一个优秀的编辑人首先应该是个读书人、有心人。他坚持向社内外专家学习,认真阅读专业报刊,勤跑书店、报刊零售点调研。工作之余,李钊平还挤出时间撰写文章,锤炼业务能力,提升学识修养。他先后在一些公开发行的专业报刊发表论文数篇,并经常有一些编译作品问世。

  李钊平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引用冰心的话这样写到:“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也许这就是他最真实的写照吧。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