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喜得龙”风华少帅林水盘:鞋业腾龙    

“喜得龙”风华少帅林水盘:鞋业腾龙

  关注理由
  爱拼敢赢的他,17岁时看中鞋业市场的潜力,一头扎入浩瀚的鞋业世界,白手起家,努力吸收各种养分,几年后,自创企业,凭着在行业多年的摸爬滚打,渐渐触摸到国内体育运动品牌的塔尖,被国务院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委会评选为“首届中国经济百佳杰出人物”。
  今年,他38岁,又携手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投入巨资成立运动装备产品研发中心,接轨国际顶级品牌的研发模式。
  他就是林水盘,21年辛苦创业,走在打造国际顶级运动品牌的征途上。
  人物名片·林水盘
  泉州市人大代表
  晋江市第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
  晋江市青年商会副会长
  晋江市制鞋协会副会长
  喜得龙(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人物·创业故事


  17岁学徒创鞋业大品牌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脍炙人口的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形象地描绘了闽南人在创业过程中爱拼敢赢、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泉州晋江人林水盘也用自己的创业历程为这首歌曲作了诠释。


  成长
  17岁当鞋厂学徒
  上世纪80年代初,晋江不少人依靠几把锤子、剪刀,几台缝纫机起步,进入鞋业制造行业,从事投资少、技术要求不高的珠拖鞋、硫化鞋生产,并迅速发家致富。
  在这股创业热潮中,当时年少的林水盘也是一份子。他萌发出要做一番大事业的理想。
  事物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冒进只会带来失败。林水盘一开始就显示出超乎年龄的睿智,没有急于开办工厂,而是选择先熟悉行业,充实自己。
  1985年,17岁的林水盘开始了自己的学徒生涯。在一家制鞋企业里,他干过包装、跑过业务、闯过市场,对企业的产供销一条龙运作模式了如指掌,积累下丰富的企业管理知识和市场开拓经验。


  创业
  办简陋小厂艰难起步

  1992年,在家人、亲戚和朋友的支持下,林水盘创办起一家小鞋厂,包括家人、亲戚和朋友在内仅十几名员工。
  起步阶段,由于资金缺乏,条件非常简陋,厂房也是租赁的。他回忆道:“当时的厂房天花板的原材料都是沥青。”
  可尽管厂房很小,就像几间简易搭盖的小工棚,他还是取了个响亮的名称——喜得龙。“因为中国人喜欢把龙当作吉祥物。”他说。
  由于管理经营有方,江苏、浙江、山东等地的客商纷纷带着各种适销对路的样品找上他,他也能按客户要求加工生产,按质按量按时交货,小鞋厂不断发展壮大。


  奋进
  创品牌做通产销链

  替别人“做嫁衣裳”的简单加工生产,是当时所有小家庭作坊、小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充其量只能算作其他企业的加工生产车间,只能充当“二传手”。而且,给别人加工,自主权掌控在别人手中,规模较小时,企业效益上不去;规模大了,企业风险又迅速增加。
  必须提高行业地位!
  他逐渐意识到,替别人加工不能直接与终端消费者见面,是无名“二传手”,利润低,非企业长远之计。他决心改变这种现状,做通产销链条,独立开发设计、生产,创立自己的品牌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已初步完成原始积累的他,开始着手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注重研究设计新产品,开注重广告宣传,树立品牌形象。
  此时的喜得龙鞋厂,在懂经营、善管理、爱拼搏的林水盘锻造下,取得长足发展,逐渐脱颖而出,企业规模比建厂之初扩大了150多倍,成为当地一家规模较大、工艺质量较高、诚实守信的中型制鞋企业。


  完善
  求发展广纳贤才

  林水盘平时善于积累分析,并经常外出实地考察。他感到,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深具市场开发潜力。
  他充分利用平时从报刊、互联网等多种渠道收集到的国内外鞋业生产销售和发展趋势信息,利用曾经为海内外一些知名企业加工生产各类名牌鞋子的有关数据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又往返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经过反复论证、研究比较,他发现全球体育产业的年产值高达4000多亿美元,且年增长率达到20%以上。而国内的体育产业起步晚、规模小,1997年,全国体育产业的增加值为156.37亿元,1998年为183.56亿元,约占当年GDP的0.2%左右。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数据达1%-3%,相差大约10倍。
  尽管前景诱人,他还是保持清醒的。他深深懂得,企业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
  为了造就企业腾飞的翅膀,他果断提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五湖四海,唯才是举”的人才战略。之后,他求贤若渴,广发“英雄帖”,不断引进高级人才,为名牌战略执行和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团队保障。
  不久,企业汇集了国内一流的设计师、工程师、高级管理人才,培养和吸纳了一大批熟练的高素质一线产业工人,建立起现代化技术及完善的企业管理机制,全面推广办公自动化系统,打响了自己的品牌


  梦想
  造全球顶级运动装备

  “爱拼才会赢,善拼能长久”,既是林水盘创业生涯的座右铭,也是他奋斗历程的真实写照。而进军奥运会,为世界冠军打造精良装备,更是他毕生的追求。
  现代体育竞技场上,运动员在技术体能及临场心态上挑战人类极限的同时,对自身装备的性能、品质也有极高的要求。
  在国际市场上,体育产业和其他产业一样,面临着科技水平的竞争。体育产业要想进步和发展,必须借助高科技。“高科技是推动任何产业发展的动力源,为奥运冠军打造精良装备的崇高愿望,是我事业发展的原动力。”他说。
  多年来,他把体育科技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注重新产品研究开发能力的提升。为此,他与国内外多个高端科研单位强强联合,如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合作,把领先科技运用于生产,内外整合,为顾客提供高附加值产品。至今,他已获专利20余项。
  为实现进军奥运会的梦想。去年底,他又投入巨资筹建一座占地百余亩的花园式工厂,引进当代国际最先进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林水盘正酝酿新一轮发展战略。


  人物·印象
  大局观

  大凡成功的企业家,总有其特立独行的一面,或精明谨慎、或豪情万丈。38岁、事业有成的林水盘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成熟”与“稳重”。从他的言语中,可以清楚地感觉到他不紧不慢,气定神闲的大局观。
  皮鞋、休闲西裤、T恤、西装。与林水盘几次接触,他的穿着风格一致,就如路上南来北往的行人般普通。这让相貌平凡的他,甚至走在路上会很容易就被淹没在人海中。
  接触中,按照闽南人好客的习俗,他泡上好的铁观音招待我们,但并没有显示出特别的热情,往往是寒暄几句就直奔主题。
  回答问题时,他的语速总不急不慢,语气也很平淡,从中很难感觉出他对过去的丝毫喜怒,以及对未来的万丈豪情。
  问及企业成长时,他又反复强调:是历史的机遇、党和国家的良好政策、员工的辛勤努力才造就泉州企业今日的盛况。
  去年他开始建设新厂房,那段时间,不管多么繁忙,他每天都坚持到工地走走看看,给出自己的意见。实在太累了,他就在工地上用自来水洗把脸。
  家人疼惜他,说:“什么事都要自己操心,不懂得照顾自己。”可他只是笑笑:“毕竟公司只有短短10来年历史,不像国外百年企业那般,管理仍会有不到位的地方,而新厂房包含了我大半的心血,我要让员工在新厂有家的感觉,丝毫马虎不得!”
  正视企业所处发展阶段的差距,则显示出他理性的一面。
  认识差距,并不意味着妄自菲薄;以身作则,也并不代表着专横独断。对于未来,他也有清晰的轮廓,为调动职业经理人的积极性,他想对企业实施体制改革。
  他认为,领导如果什么事都管,什么事都抓,没有巨细之分,虽说十分负责任,却可能使下属的智慧与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因为本来属于下分内的事,领导代劳了,自己就不用花什么心思,阻碍了下属的创新意识。再有,领导事必躬亲占用大量时间与精力,不利于自己集中力量对组织的全局性工作做深思熟虑的思考,结果可能抓了很多芝麻,却丢了个大西瓜。
  “领导在组织中发挥应该是‘脑’的作用,而不是‘手’的作用。”他诠释道。


  人物·对话
  “非专业”是运动消费主流
  关于整合

  科研很多“宝贝”可嫁接
  早报记者(以下简称记):您与多所科研机构有深层次合作,就您看来,泉州民营企业目前可整合的资源有哪些?
  林水盘(以下简称林):从目前泉州的经济条件来看,有很多产业资源可供企业整合,泉州企业应该主动走出去和科研机构合作,因为科研机构有很多“宝贝”——许多好项目还没转化为生产力,我们完全可以把项目和人才嫁接过来。


  关于行业
  非体育专业群体潜力大

  记:泉州鞋行业中,多数品牌的传统市场定位以消费者的年龄、消费层次等为依据,对此您有何理解?
  林:品牌规划首先要对品牌进行准确定位。随着经济的发展,运动占整体生活的比重越来越大,其中,专业运动领域的品牌竞争更是激烈,强手如林;休闲运动品牌则除具有鲜明的品牌性格外,价格成为最主要的竞争因素。我认为这些都不宜作为我们的品牌定位方向。
  体育运动未来将更多地作为人们娱乐、休闲的生活方式而存在,因此,确立以满足非专业运动人群对运动产品的消费需求,应该是品牌定位的诉求方向。


  关于营销
  同步规划提升竞争力

  记:近来,众多企业都在整合资源,掀起新一轮营销热潮。去年您也对自己的品牌作了系统、详尽的营销规划。能否透露您对行业未来走向有何判断?
  林:科学的规划是计划实施的有力保障。营销是一项全员、全系统、全过程的整合工作,单项的产品优势和广告优势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品牌的市场竞争,只有同步整合、提升营销的重点要素才能形成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的高度。 只有同步提升营销系统的各方要求,才能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应。


  关于责任
  为营造和谐社会而努力

  记:就我了解,您热衷于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积极回报社会和家乡,先后赞助公益事业好几百万元。您怎么看待企业家社会责任问题?
  林:作为一名企业家,应该为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而努力。我们以人为本,推崇人性化管理,提倡团队精神,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发挥非公企业党支部、团支部、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不定期组织活动,尽可能拉近企业和职工的距离,促进双方进一步沟通、了解。与此同时,企业家也应该对社会有所回报,因为企业的成长、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的支持。
  记:您不但是企业老板,同时也是泉州市人大代表,肩负着公众期盼,您怎样看待这双重身份?
  林:两种身份并不矛盾。党和国家给我们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作为企业家,就有义务尽自己所能,协助解决社会诸多问题,如就业问题等,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为人民多做实事,多做好事。


  关于管理
  建立授权与监控体系

  记:人才对企业发展十分重要,您对调动员工积极性有何心得?
  林:企业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充分发挥职业经理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是营销整合成败的基础条件。一旦发现企业现有管理模式难以适应人才的引进和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就应该对企业实施体制改革,建立有效的授权与监控体系,才能发挥人才优势,提高执行力。
  同时,数据化的监控体系也应该考虑,让企业家在放权的同时,能清晰地了解每个阶段的经营情况,从而有效地控制和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