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炒作家丑”?王宝强团队怎会犯如此低级的营销错误!    

“炒作家丑”?王宝强团队怎会犯如此低级的营销错误!

  10月18日,法院对王宝强婚变事件开庭审理。今早,新华社发文称“炒作影视明星家丑的‘赢利模式’令人不齿,‘家丑不可外扬’普通人尚且明白这个事理,作为影视明星更应明白。”

王宝强1.webp.jpg

  该文章一经发出,获得各大媒体转载,但网友似乎看不下去了,纷纷表示“宝宝为什么要炒作?”、“比炒作更恶心的是婚内出轨和商业欺诈!”。

王宝强2.webp.jpg

  我相信,智讯的很多读者也会质疑,“王宝强真的是在炒作吗?”。让我们抛开道德批评,从商业营销的角度来分析下这个问题,相信这会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1.王宝强需要靠“家丑”炒作吗?

  王宝强,一个典型的“草根明星”,6岁开始练习武术,8岁在嵩山少林寺做俗家弟子。2003年,凭借《盲井》获得第40届台湾金马奖最佳新演员奖,之后更是在《士兵突击》、《人在囧途》、《泰囧》等影视剧中表现优秀,获得观众无数鲜花和掌声。因为王宝强的”个人形象+所饰演的角色“,使得他在观众心目中树立起了“老实”、“可靠”的正面形象。加之其个人奋斗经历,更使得他充满正能量,激励着粉丝。

  不管是从人气指数还是从表演能力上看,王宝强都当之无愧是中国的一线影星,特别是在动作搞笑方面,更是有极大的票房号召力。徐峥在《港囧》中未能与王宝强继续合作,改换包贝儿,曾一度遭到观众质疑,甚至出现了#包贝儿滚出港囧#这样的极端话题。由此可见王宝强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

王宝强3.png

  所以,从王宝强个人影响力的角度上看,他并没有必要用“炒作家丑”来博得眼球。王宝强婚变事件让我想起去年优衣库事件,当时也有人说是优衣库在炒作,而事件之后优衣库将男女试衣间分隔并不对事件过多置评,着实给“炒作论”一记耳光。

  需要知名度的品牌,才需要炒作,他们经常会为提高知名度而不惜恶俗营销;但对于一线品牌而言,知名度远远没有美誉度重要,这些恶搞事件只会成为他们公关的难题,而不是白捡的便宜。

  2.“炒作家丑”利于其电影营销吗?

  指摘王宝强炒作的主要说法是,“为新电影营销”。的确,婚变使得王宝强个人的关注度居高不下,但这种关注度能对其电影营销起多大作用呢?

王宝强4.webp.jpg

  我们可以从关注度指数曲线上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王宝强个人关注度上升,但这并没有对其新片《大闹天竺》起到明显的拉动效果。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网友议论他婚变的过程中,并不会关注他的新电影,两个话题没有任何关联度。你会因为优衣库事件而增加去优衣库购买衣服的频率吗?你只会对优衣库产生好奇,对试衣间感到兴奋,仅此而已。

  在营销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借势造势,更为重要的是事件本身与产品的关联程度。如果不能良好引导受众的关注度,那只能是自嗨。

  3.品牌营销的几个禁忌

  如果王宝强团队是在利用婚变事件炒作,那就犯了致命的营销错误,具体而言:

  ①搞错品牌营销的重点。对于一线品牌,美誉度比知名度更为重要,如果舍美誉度而换取知名度,为一时“眼球经济”而恶俗营销,那将给品牌造成严重损失,无异于杀鸡取卵。

  ②话题营销没有关联性。为话题而话题,为借势而借势,这是很常见的做法,但话题与品牌的关联性比起话题本身的热度更为重要。

  ③恶俗营销没有持续性。恶俗营销不仅会对品牌美誉度产生负面影响,还会造成营销的不可持续性。明星能够天天离婚吗?这次为电影炒作家丑,那下次呢?优衣库事件、四季酒店事件能够持续吗?不仅不能够持续,恶俗营销的效果也会呈倍数衰减,人们很容易为此感到厌烦甚至恶心!

  从营销的逻辑分析,王宝强不大可能是在拿“家丑”做炒作,恰巧相反,媒体到很有可能想通过“异于常人”的声音博得眼球而忽略道德。

  虽然我主张营销人不要过度讨论他人行为的动机,但并不代表我们不关心道德。最后我想知道,你认为王宝强是在炒作家丑吗?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