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加多宝vs王老吉,细数企业界冤家的"撕逼大作战"及背后    

加多宝vs王老吉,细数企业界冤家的"撕逼大作战"及背后

  "别人"这个词,可能我们天天都在嘴上念叨,说说别人的这,聊聊别人的那,八卦之心人皆有之嘛。而在商业领域,变幻莫测的竞争生态往往使"别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吊诡。
  
  近日北京高级人民法院对加多宝"七连冠"广告语虚假宣传案做出终审判决,驳回加多宝上诉,维持原判即加多宝败诉,由此,王老吉累计向加多宝索赔近50亿。借此机会,我们不妨也来八卦一下这些身经百战的企业,看看这些"冤家(竞争对手)"都是怎么玩的?
  
  三星vs苹果
  
  先看三星,堪称华丽丽的"生命不息,黑苹果不止"。
  
  比如下面推广GalaxyS6Edge的这支广告,三星君为了表现该款手机无线充电的便捷性,"丧(gàn)心(de)病(piào狂(liàng)"地将iphone用户在连接数据线里的各种挣扎表现的淋漓尽致。
  


  京东vs淘宝
  
  无独有偶,国内这种情况也屡见不鲜。就像"京东"和"淘宝"这对欢喜冤家,从员工对骂、广告互黑到微博掐架,但凡能用到的都用了,好不热闹。
  


  当然,竞争对手间除了"互黑"之外,也不乏关系暧昧的。比如微软和苹果,蒙牛和伊利。
  
  微软vs苹果
  
  微软为宣传旗下必应搜索引擎,发布了一支名为《Threegenerations(三代)》的新广告。不出所料,片中出现了"好基友"苹果公司的多款产品。浏览此片,只见微软旗下的Lumia手机、Surface平板电脑和苹果旗下iPhone手机、iPad平板电脑眉来眼去、和平共处,果然是满满的都是暧昧,整支广告呈现出温馨感人、你侬我侬的气质。
  


  蒙牛vs伊利
  
  蒙牛在刚启动市场时,只有区区1300多万元的资金,与伊利、草原兴发这些大企业相比不过是个相当于"指甲盖"大小的小厂。为此,蒙牛将做出了"为别人做广告"的决定,将"为民族争气、向伊利学习"、"争创内蒙乳业第二品牌"、"千里草原腾起伊利集团、蒙牛乳业--我们为内蒙古喝彩"等广告打在产品包装上。
  


  好吧,贵圈真乱,各式各样的骂战、抱大腿、秀恩爱层出不穷。看完热闹,让我们来理一理这背后的逻辑,为啥这些人不好好做自己的企业,一再地吃饱了没事扯别人,这是要闹哪样?
  
  1、培育市场("滴滴"&"快的")
  
  如果没有"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这几百亿的宏大战争,可能到今天,我们中的很多人都不知道打车软件这个神奇的东西存在,更别提到上用它。
  
  面对一个新兴领域,通常来说,培育市场可能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很多企业都死在了这条开垦的路上。
  
  但今天,机智的品牌们发现,"掐架"可能也是一种很好的市场培育方式。比如"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掐架"掐得昏天暗地、鸡飞狗跳、人尽皆知,于是乎,"莫名其妙"的就完成了打车软件的市场培育。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打车软件"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迅速流行的起来。虽然后来,他们居然在一起了,真是.......只能感叹人生难料、世事如棋了。
  
  当然,这种市场培育模式对掐架水平的要求比较高:首先阵势得大,其次围观的群众够多才行。
  


  2、抢占先位,提高知名度
  
  只要同在一个行业,利益冲突就在所难免。所以很多时候"相互掐架"是互为竞争对手之间采取的最常见的相处方式。
  
  奇怪的是,每次吵完闹完以后,大吵大闹的品牌,往往知名度好像又提高了一个档次;而那些"老老实实"旁观的企业,在别人大闹一场后,却常常慢慢消失了。
  
  例如当年360和金山在杀毒市场掐的那一架。硝烟散尽后,杀毒市场中老三、老四以及后面的一些小弟全部掐死了,诸如卡巴斯基、江民等。
  
  显然,在市场格局还没有完全固定下来之前,只要架掐的好,就完全可能迅速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抢占行业领头地位。
  
  3、无论是"贴"还是"傍",无非都是为了拉高顾客对于自己的认知
  
  古人早就说过"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商业世界里,如果我们还相信有真情存在,那就太天真了。
  
  比如当初,蒙牛刚创立时,也曾信誓旦旦要要紧随在大哥伊利之后,做内蒙乳业第二品牌。可如今呢?估计已经无时无刻不想着把伊利干掉了吧。
  
  显然,当年处在初创阶段的蒙牛,跟伊利根本不在一个重量级上,根本无法直接跟其较量。既然如此,"做老二"也不失为一种非常好的策略。虽说只是第二,但第二在大家的认知里至少也是跟第一在同一个水平了,这就会造成消费者认为蒙牛跟伊利同等水平的错觉。
  
  所以当竞争对手开始捧你的时候,千万要当心了。
  
  4、为领导者重新定位,突出自己的优势
  
  如果说"傍"还算是比较温和的策略时,那"黑"有时候就有点毫无下限了,专揭各种短。
  
  如果消费者心中本来就有首选的品牌,通过"黑"强势品牌的弱点,突出自己的优势来创造新的价值点,往往就可以在消费者心中凭借新的价值点占据有利地位。虽然看似有些无耻,但有时候或许真能起到一点作用。
  
  比如,三星GalaxyS6Edge这支广告,不遗余力地黑苹果的充电线多么多么麻烦,无非是要告诉消费者自己在"无线充电"方面的优势,从而成为消费者心中充电最方便的品牌,将苹果其他方面的优势排出在外。
  
  商场如战场,烟波诡谲太复杂。所以也无论这些"冤家"如何争打吵闹,朝秦暮楚,请不要惊讶。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只管做个安静的好观众,看最终产品质量怎么样就够了。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