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短视频已成风口,短音频能否成为传统广播的新风口?    

  

    广播的发展与进化在近30年间有两个重要的阶段,一个是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珠江经济电台等一批都市广播兴起时,广播的进化由农村转向城市,广播由此进入了“二战”以后的一次飞速发展;另一个是随着2004年Podcasting技术的横空出世,广播界的国际代表BBC最先将这一技术应运于传统广播中,从而掀开了广播进化的一个新篇章——即从传统广播到播客广播。播客广播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广播理论中对于广播的原有定义:过耳不留、线性传播、转瞬即逝等广播特性。

  传统广播行至今天,由于新技术的高速发展,近年出现的人工智能技术、车联网给广播带来了历史从未有过的挑战与机遇,这一变革的颠覆性在于,思考传统广播改革的问题必须跳出“广播”的既有框架与传统定义,用“音频”甚而“声音经济”的大范畴来思考传统广播的转型才更能接近准确地获得判断趋势的视角。

  广播转型面临的三个主要新技术的影响:移动终端、人工智能、车联网。

  最近一段时间,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火速成为传播界的新贵,日活过亿的好成绩,让穷则思变的传统广播人也提出了“短音频是下一个风口”的战斗口号,通过将传统广播切片化、标签化的形式提供给用户,参与到“短”的竞争中来。

  问题是短音频是受众的真需求吗?

  短音频能否成为广播的新方向?取决于两点:一个是短音频能在手机这样一个“视媒介”终端中被受众高频选择;其二,短音频能提供给受众非常独特的且是短视频不具备的受传体验。

  如果说,过去人们由于受制于终端(智能终端价格高昂,未普及)、网速(2G、3G时代网速对视频收看不流畅、不友好)、网费(网络收费高昂,看视频费用远高于听音频)、内容(视频生产需要一定的设备、技能),而现在,短视频的流行说明上述的四个制约已全部或接近全部解决:

  首先,智能手机普及率中国达到68%。

  其次,5G时代来临。网速更快、连接更广、延迟更低。5G网络对移动宽带、物联网产生重要影响。

  其三,网费不断下降。提速降费3年以来,国内宽带用户的单价下降90%,移动通信客户的单价下降83.5%。

  其四,短视频内容充沛。短视频在各大平台身影都相当活跃。UGC成为短时频的主力:今日头条短视频已超过图文和组图成为平台上最大的内容形态,每天的视频播放频次达10亿;快手、美拍、秒拍等用户纷纷创造了大量内容。此外,PGC也加入其中,传统媒体加入短视频生产,例如《界面新闻》主打“人物特写纪录片”的短视频“箭厂”;《南方周末》打造“南瓜视业”推出名人访谈、文化脱口秀等短视频;《新京报》推出“我们”打造新闻纪实短视频。

  手机作为一个“视媒介”,如何让上述四大障碍都不成为障碍时,让可以看视频的受,闭上眼睛来听音频,特别是听短音频,这是否是用户的真实需求?需要进一步考量。除非这个短音频提供了短视频无法提供的独特体验,否则面对短视频的汹涌冲击,很难想象受众选择听短音频而不是看短视频。

  无疑,音频在解放双手、双眼的层面上具有视频不具备的优势,如果说长音频可以提供给受众较长时间不用双手、双眼的便利的话,短音频因为时间短,需要用户不断地重启双手、双眼来进行选择(当然也可以放弃互联网“可主动选择”的优势,回归传统广播的线性收听的被动模式,但显然,这并不是我们利用互联网转型的目的所在),这使得解放双手、双眼这一音频较之视频而言的优势也不显著,与短视频、长音频相比,短音频是否是传统广播的下一个风口?是否有足够多的手机用户听短音频?这似乎还需要进一步确认。

  受众的真实需求是媒体转型时需要诚实面对与认真回应的,这一点,对于传统广播的转型也不例外。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