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2010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与互动营销数据解读    

2010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与互动营销数据解读

  互联网发展状况1. 中国网民总数达4.2亿,互联网普及率32%。预计2015年网民数将超6.5亿(国新办互联网状况白皮书2010.6)

2. 2010年上半年,手机网民达2.77亿,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移动互联网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 移动互联网影响力快速提升

;- 手机上网使用服务相对简单,移动互联网内容有待丰富

手机上网频率低,手机上网习惯还需培养

     摩根士丹利发布《互联网现状》研究报告认为,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5年内就将超过桌面用户。


  Morgan Stanley: 2007-2015年全球手机网民与网民规模预测3. 网民构成逐渐趋向全民化- 网民年龄结构向成熟化发展。30以上各年龄段网民占比均有所上升。


  - 网民学历结构呈低端化变动趋势。初中小学以下学历增速超过整体网民,大专以上学历占比继续降低。


  4. 周平均上网时长达到19.8个小时,表明我国网民的网络使用深度在增加。


  5. 互联网黄金时长多于电视11小时。


  第二部分 互联网应用发展状况中国网民互联网应用表现:商务化程度迅速提高、娱乐化倾向继续保持、沟通和信息工具价值加深。


  1. 商务类应用发展最为突出- 截至2010年6月,网络购物、网上支付及网上银行半年增长率均在30%左右,增速排名前三;- 网络购物使用率超过了论坛/BBS;用户达1.42亿,网购市场出现新的机遇和模式:
  ?团购模式兴起,显现区域性电子商务服务模式;?购物网站紧密布局手机平台;?B2C模式主流化,网购注重用户体验和保障;?购物网站加快自建与合作物流步伐,夯实线下服务;?媒体宣传和免运费等促销活动使网购加速向大众渗透。


  2. 网络娱乐应用继续发展- 网络音乐仍居所有应用首位,达3.5亿。
  - 网络视频使用率首次上升,用户规模达到2.65亿,机遇与挑战并存:
  ?视频网站营销手段不断创新,广告主对视频网站营销的认同度进一步提升;?视频传输速率的提高,接入渠道的增多,将使网络视频获得更广泛支持,成为大众视频消费的重要方式,快速提升了网络视频的媒体价值和商业价值。
  - 视频服务受网民欢迎,成第四大网络应用。


  3.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推动即时通信与社交网站的发展。
  - 即时通信用户达3.04亿;PC端IM面临来自交友网站的威胁。


  - 我国社交网站使用率过半,网民规模达2.1亿。
  ?社交网站是以SNS社会及人际交往理论为基础,好友对信息的“二次过滤”,及社会交往的需求帮助其在广泛的群体中传播;?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将推动社交网站应用更深更广。


  网民手机上网应用行为:娱乐休闲应用集中,社交化趋势不可阻挡

1. 手机娱乐化:内容上看,手机上网应用集中在娱乐休闲类,音乐、文学、游戏、视频渗透率排名靠前;而手机邮件、支付靠后。说明普通民众才是手机网民主题,而非中高端商务人群。
  2. 手机社交化:手机互联网一直在模仿、借鉴传统互联网,互联网社交化的必然趋势将为手机社交化带来更大发展。
  3. 手机即时通信(No.1):即时通信庞大的用户规模及粘性,保证了手机即时聊天的需求,手机制造商将IM作为标准软件内置,也提高了用户使用即时通信的可能。
  4. 手机搜索(No.2):网民更习惯用统一入口进入各类内容页面,保证了搜索类导航应用的领军地位。
  第三部分 互联网广告发展趋势1. 全球广告市场气温回暖,网络广告营销总体增长率恢复到两位数(13.1%)。2013年将达841亿美元,将超越报纸成第二大广告媒介。


  2. 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进入快速增长通道,2012年将超越报纸。

(423.1亿vs.413亿)3. 2010年中国网络广告营销规模将达253亿,占中国广告市场11.1%。


  4. 上半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汽车、服装服饰成广告投放的推动力,房产、金融显著减少投放。


  5. 视频与社区成为网络广告热点增长领域:
  - 2015年,独立视频网站及播放平台广告收入将突破100亿;- 2015年,网络社区将超越网络视频达108.6亿。


  6. 网络视频访问时长已接近门户,但营收仍远远低于门户;用户粘性不断增加,流量如何变现需行业共同努力。


  7. 微博营销模式或更适合展示广告,SNS植入广告吸引度更。


  8. 微博与SNS均应重视手机平台,电子商务成为用户关注的应用。


  第四部分 网络消费概况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促进网络消费总量快速增长,2010上半年网络消费总量达4734亿,预计2010年中国网民网络消费总量将突破1万亿人民币。
  网络购物成为网络消费最重要的增长驱动力。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