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贾长华:玩石头的老总    

贾长华:玩石头的老总

 
  认识《今晚报》的社长兼总编辑贾长华是在银川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22届年会上。也许是近年来《今晚报》发展势头太好了,慑于名气,结识之初,我总会把“一丝不苟”等词往他身上扣,也会猜想他是否嘴上常挂天津话“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
  后来才知道,贾总在工作上确如我所料,符合“一丝不苟”等严谨之词,人却是性情温和,极为平易。不会常念“吃嘛嘛香”,而会“干嘛嘛带劲”。比如,他的工作——率领今晚报的员工逐渐走上“世界报业百强”之路,即使周六,也有雷打不动的办公时间;比如,他的爱好——藏石鉴石,竟然发展成这方面的行家里手,成为天津奇石协会的名誉会长。2002年出书《奇石独韵》,连续再版4次。现在的他,乐于推广一种爱好与工作的互动理念——“玩石头的人,都是三热爱的人:热爱自然、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办报”与“品石”在他看来,并不矛盾,而且,“相辅相成”。
 
  “砍掉13个公司,停办一个造纸厂”
 
  提起贾长华“干嘛嘛带劲”的劲头,首先要说到他的工作劲头。
  前不久,世界报业协会公布了“世界报业百强”,中国一共有15家报纸入选,天津《今晚报》是其中之一,其广告额在全国所有的平面媒体中连续4年排在前十名,发行量在天津的报纸中始终高居榜首,日发行量高达70万份以上。今年,《今晚报》又成立今晚传媒集团,因为贾长华以发展的眼光看到今后报业发展的总方向,要以品牌概念取胜。
  可就在两三年前,《今晚报》的发展远没有现在辉煌。那时,《今晚报》的发展一直处于一种“报穷人富”的状态,财政、广告方面都很混乱。2005年,贾长华接任社长和总编辑后,觉得“是时候整顿了”,于是,做事利落干脆的他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深远改革,首先要做的是让“成本观念”深入人心。
  贾长华说,对于一个报社而言,首要是生存,其次才能谈发展。“我先是毫不犹豫砍掉了13个公司,停办了一个造纸厂,不挣钱的一律不要。”随后,贾长华在报社成立了财政中心,彻底改变了以前财政混乱的局面。随后,对人事进行调整,避免了一人身兼业务领导与公司经理的双重身份,他解释说,“一个人身兼两职,是不会干好任何一项工作的。”
  那时,今晚报的许多办公室内都贴着关于“成本”的流线图。一段时间内,每降一个档次都要标记显示。“我要让成本概念深入员工人心”。这一系列的举措显然是有效的。最终,4000万进入今晚报当年账户。控制版面后,仅2007年上半年,就为报社节约成本3500万。
  在贾长华的办报理念里,报社的一把手是第一个需要付出大量精力的人。就在他进行一系列改革的时候,很少有人知道他整夜睡不着觉、早晨五六点就起来工作的故事。最为严重的一次,是因为精神高度紧张,腰间起了“带状疱疹”。但即使是那样,贾长华也没有请过一天假。提起贾总的拼命劲,今晚传媒发展研究所所长张维功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贾总是今晚报里出名的工作狂人,报社里最敬业的人非他莫属。”
 
  创建“今晚传媒集团”推行“报中报”理念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贾长华带领的《今晚报》在天津报业市场独占鳌头。但是,这种日子很快就结束了。天津日报报业集团的成立和张建星对天津日报报系的改革和锻造给贾长华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一段时间里,贾长华有时又睡不着觉了,因为他发现,现在他的面前时刻有着一个“敌人”,而这个“敌人”就是张建星,他不得不开始认真地面对这个对手。
  而在这场经营的“战争”中,贾长华认定“规模经营、以报为本”的宗旨是制胜法宝,而首推模式是“报中报”。
  2005年9月6日,今晚传媒集团在天津宣告成立,这无论是对《今晚报》还是贾长华来说都是非常兴奋的事情,这样一来,《今晚报》在与《天津日报》的竞争中有了更高的平台支撑,也可以谋划和实现更为宏大的媒体战略了。这样更大的“规模经营”对于今晚报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个更加良好的开端。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时间里,天津媒体市场的竞争将会变得更加激烈,战场甚至会扩展到天津市场以外。而今晚报在这一竞争中,将会以发展的姿态站立。今晚传媒发展研究所所长张维功说,在为“今晚传媒发展研究所”起名的细节中就可以看出贾长华的宏远眼光。本来,确定名称前有三四个备选,但是,贾长华在看到这个名字后,略微思考,就用钢笔圈定了内含“发展”二字的“今晚传媒发展研究所”。这意味着“研究今晚集团今后的发展路程将被时时提入议程”。
  贾长华说,在规模经营中,“以报为本”是他的信念和宗旨,“如果把今晚传媒集团比作‘一条龙’的话,那么‘龙头’就是《今晚报》,只有‘龙头’高昂,‘龙身’才能腾跃。”2006年以来,贾长华始终把办报放在第一位,完成对《今晚报》的“规模经营”,实施了调整、优化版面的“三步走”,在全国最早形成了一系列“报中报”的“套报”。也就是说,在今晚报中,分有若干份“小报”,这其中包括要闻、经济、文娱、社会、副刊,广告,以及天津新区滨海特刊等。“每个人都可以对自己喜欢的小报,进行首要关注,对于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这样是很有必要的”。贾长华还坚持聘请1000名读者评报员,高额奖金征建议、意见。从第一时间内了解到读者的反馈信息。
 
  “我与冯骥才争石头”
 
  除了工作投入与拼命,对于贾长华最大的爱好——鉴石与赏石,他也是毫不吝啬精力的。“当你十分喜欢做一件事情时,即使再忙,也不会对其绝情,自然也不会轻易放弃。至于时间嘛,正如鲁迅先生说的,‘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肯挤总会有的’。”
  在银川的晚报年会闭幕当天,贾总就驱车赶到内蒙阿拉善境内,只为一睹奇石圣地那些美妙的石头。他说,阿拉善奇石从2002年以来迅速影响奇石界,得到了海内外奇石界的赞誉和青睐,它的最大特征就是奇。一是形奇;二是质奇;三是色奇,色泽之美似乎汲取了自然界所有的自然色彩;四是稀奇。阿拉善的一个“小鸡出壳”创石界之最。当天,他在当地购置了一些“蔬菜”的象形石,诸如青豆、红枣、土豆之类。当他买到几个“造型逼真到像长了虫眼的土豆”的石头时,笑得合不拢嘴。“买这些,是为了我的下一步计划:把石头与泥塑结合在一起,成为更有价值的收藏品。为这,我在家的时候,常会亲自把一粒粒色泽相似、均称的青豆捡出来归类。”
  贾长华“玩石”大约有十五六年的历史。在他家里,收藏了奇石一千余枚,连他的夫人琚宝荣也受他影响喜欢奇石,而且成为这方面的专家。而在他的好朋友中,当代作家和画家冯骥才,也常与他一起品石并且痴石。但对于一个“石头迷”来说,喜欢一块石头是不愿与人分享的。此时,贾长华便笑着谈起他与冯骥才因为一块石头“斗智斗勇”的事。
  有一次,贾长华与冯骥才在一个饭局上相遇。他对冯骥才讲,他最近刚收集了一块灵璧石,样子像极了他的文学作品《三寸金莲》中描述的“三寸金莲”。古朴而小巧的造型,石头一面乌黑发亮。冯骥才听后异常动心。饭后,已是晚上9点半了,他仍要求去贾长华家小坐。贾长华心想,“他一定是看上我那块石头了。”忙趁机出去打电话,要求夫人收好那块石头。晚上10点多,贾长华拗不过冯骥才的请求,和他一起回到家中。果然,冯骥才要求观赏“三寸金莲”。 贾长华没办法,只好拿出石头与其一起欣赏。没成想,冯骥才脱口而出:“我写的三寸金莲,所以‘三寸金莲’是我的。”贾总急中生智,忙说,这个“石托”不好,过两天我给你配个好的。冯骥才却回应道:“我的三寸金莲,我自会配个更好的托。”此时,贾总只好以石相赠,但心中万般不舍。
  “喜欢石头的人都会这样。常在友情和自己的爱好方面不知如何取舍,会动些脑筋。”讲完这段故事,贾长华笑着说道。
 
  “从奇石悟工作、人事”
 
  “曾经有人说我玩石会耽误工作,但我要说的是,我喜爱藏石、赏石,但绝不会影响工作,而且,奇石让我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工作。”
  熟知贾长华的人都知道,2002年,他出版了《奇石独韵》一书,而且,因为非常畅销,连续再版4次。现在,他正准备撰写他第二本关于奇石的书,书名叫做《奇石独思》,已创作了二十余篇。“奇石和工作、人事的关系很微妙。在这本书里,我准备写一些我在赏石和藏石过程中的所感所悟,希望能使人得到新的感悟。”
  “最近,我写了一篇文章叫《泰山石的尴尬 黄河石的得意》,文章就表达出‘机会的重要意义’,这与办报的一些理念也不谋而合。” 贾长华说,有次他去泰山办事,见到一块泰山黄岗岩,石面上呈现一片“万山红遍”,这块石头十分珍贵。可在当时,他一犹豫便没有收购,如果时值今日,一定价值不菲。后来,他又有机会到河南洛阳办事,见到一块黄河石卵石,有红日、有乱云。虽然当时有人劝阻他,他没有购买,但后来还是惦念,于是,让夫人返道购买。今天证明,这块被他命名为“海上生明月”的石头具有十分重要的收藏价值。
  “从办报方面来说,机会也是同等重要。如果报纸办得不好,读者就不会喜欢,客户就不会青睐,即使付出很大的努力去追求很大的发行量、很大的广告额,也将无济于事。所以,在今晚报的运营过程中,我更加强调今日新闻、强调首发新闻、独发新闻及深度新闻,抓住让报纸提高档次的机会。从2005年《今晚报》的运营情况来看,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许,贾长华就是抓住了“规模经营”和“技术经营”这两个有力法宝,使他带领《今晚报》走向成功。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
创意宝典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