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杨俊杰访谈:《经理人》影响中国管理实践    

杨俊杰访谈:《经理人》影响中国管理实践

 

  《经理人》不仅侧重讲述CEO、准CEO,更侧重为他们提供商业思想和解决方案
  龙源期刊网:据国际权威发行认证机构BPA2006年最新认证:《经理人》单期合格发行量已达到近19.6万本,连续3年在同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另据CTR央视市场研究公司《2006中国商务人士调查报告》显示:《经理人》拥有平均每期12%的阅读率,在同类商业期刊中排名第一。几年来,《经理人》影响力及经营业绩高速提升,被誉为是期刊传媒界的一匹“黑马”。这匹黑马是如何诞生的?这一路又是如何走过来的?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
  杨俊杰:《经理人》走到今天,应该可以说是中国媒体成长的一个典型的案例。《经理人》的前身是《深圳特区企业文化》,由深圳市委宣传部主管主办,1998年年底更名为《经理人》。
  回顾我们走过的路,我总结《经理人》的成长,首先是我们社长于绍文当时很明智地选对了《经理人》杂志的市场定位,瞄准中国经理人这个群体,选择商业管理这个领域,这个市场空间很大但当时的竞争并不激烈;其次是深圳市委宣传部的支持和远见,部里是完全按照市场化、企业化的方法来进行管理和支持的,现在的成功证明了这一点;三是市场导向,《经理人》的内容完全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围绕目标读者的需求来研发的,营销体系也是围绕客户的需求来展开的。为此,我们年年变革,事事要求创新,人人要求自我突破,整个团队成长比较快。
  创刊时《经理人》并没有投资,完全靠自身一点一滴地积累一步步发展壮大的。经过1999年的艰苦创业,2000年《经理人》已经开始赢利,并在2000年被誉为华南传媒的一匹黑马。《经理人》在2000年也同时在北京、上海成立分部,进行全国性布置,从创业期顺利过渡到了发展期;2001年,我们为了发展得更快,引进国外出版顾问BruceHumes,由他提供专业的出版咨询服务,他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经验和理念,对我们的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我们重新明确了杂志的使命和精准定位。BruceHumes的到来可以说大大缩减了《经理人》杂志的成长时间,使我们团队的成长提速;2003年《经理人》进行业务大北移,我亲自坐阵北京,将采编中心搬到了北京,随后将市场部也移至北京,向全国性杂志迈进了一大步。当时,北京的广告收入是最低的,居于深圳、广州、上海之后,但到今天,北京的广告销售是4地最高的;2004年,《经理人》与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自2005年起,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对我们独家授权,在《经理人》杂志中刊登“哈佛管理实践”,同时我们也成为《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在中国的独家代理;2006我们对杂志定位也重新进行修订,我们的调查数据令人兴奋,而广告成长喜人;2007年,我们将运营中心移至北京,同时在尝试切入新媒体领域。
  龙源期刊网:2005-2006年,哈佛商学院到中国选择媒体合作的时候,为什么最后选择的媒体是《经理人》?

 

  杨俊杰:情况并不很复杂,有以下两个因素:
  第一,我们的定位是“管理企业,经营自我”,也就是说我们把改善中国管理实践,即推动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和提升整个中国经理人的水平,来作为我们的使命。这个使命和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的“改善管理实践”的使命是一致的,我们有着共同的价值观,这是达成战略合作伙伴的一个基础。
  第二,靠的是我们社长于绍文先生的个人魅力,他是个老传媒人,我们的目标远大,一直想把《经理人》做成国际化刊物,在这个过程中,他跟哈佛方的沟通比较高效,让哈佛了解了《经理人》也信任《经理人》。
  龙源期刊网:从一本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变过程中,《经理人》遇到哪些问题?如何去解决?
  杨俊杰:今年我们进行战略性转变,遇到的问题挺多的。
  第一,我们原来只做平面媒体,现在多加了新媒体这一块,除了杂志,还有互联网、电子杂志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业务我们都没有直接的经验。这块是我们很大的一个挑战,这些经验的积累不是短期能掌握的,需要不断探讨。
  第二,企业发展需要很多资源,例如资金、人才等,这些东西我们也是先天不足。所以说挑战有很多。
  但我们拓展这些新业务都遵循一个原则,即有距离的跟进策略,我们看准了就大力往前推,即使有问题也不会掉头,但是,我们不会是第一个冲在前面,因为我们还没有条件做几回先驱。我们是量入而出,业务开拓宜保守些。
  未来很难说我们的媒体是什么形势,但未来的媒体必然是立体式的媒体,我们要紧紧围绕着经理人这个社区来做我们的事情,这是根本。我们以有距离的跟进策略,不断的往前跟进,进行我们的转型,这是我们总体的策略。
  龙源期刊网:《经理人》与《世界经理人》,都把自己定位为“经理人”,两者有什么不同?
  杨俊杰:《世界经理人》以国际内容为主,主要引进国外内容。《经理人》也有国际内容,比如哈佛管理实践、天下智库,但只是一部分而已,更大一部分是本土的内容。
  龙源期刊网:《经理人》与《财富》中文版、《福布斯》中文版、《世界经理人》等这些赫赫有名的同行之间的竞争如何?
  杨俊杰:大家各有各的定位,定位不一样造成客户分流。所以说,与这些同行,我们沟通得很好,并不是大家所想象中的那样是对立的竞争。
  龙源期刊网:管理财经刊物有的侧重于事件,有的侧重于人物,《经理人》的侧重点是什么?
  杨俊杰:我们虽然叫“经理人”,但我们的内容是专注于:“人+企业”,即人物只是其中一部分,“人+企业”才是我们的切入点。从内容上看,我们主要提供商业思想和系统的解决方案。
  CEO、准CEO是我们的定位,所以,我们不仅讲述人物,更侧重为他们提供商业思想和解决方案。因为他们在经营企业各方面都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前沿的分析、相应的模式和解决方案。我们力求给他们提供这些。
  《经理人》乍一看不一定有什么惊人的东西;但慢慢看你会发现,她给你提供的见识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整体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整套东西。所以说《经理人》在业内有很好的口碑,能得到同行和读者的认可,这一点让我感到欣慰,很不容易。
  龙源期刊网:“问题+答案”的编辑方针是《经理人》一大亮点,极具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为《经理人》的市场竞争优势之一,请您阐述一下这一方针和定位。
  杨俊杰:2002年我们引进了国际的出版顾问徐穆实先生给我们做的这个市场定位。翻我们的杂志,你会发现,我们跟同行不雷同,我们的做法跟别人不一样,这是我们整体的要求。我们要求每一期的口味都不一样。一些杂志,读者看完几期后会认为模式都差不多,而我们的杂志读者看完后,每一期感觉是新鲜的,这是我们一个质量要求,为此,我们在内容的运作上根据这种定位要求,做出不同的产品出来。
  我们的编辑方针,是根据我们的市场定位衍生出来的。我们不仅提出问题,我们还要给出解决问题的答案。比如说这一期(2007年2期)刊物的封面主题:“中层危机”。发现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及时请出专家一起探讨,做出相应的对策。
  龙源期刊网:“创新要敢于吃掉自己的幼崽”为贴在《经理人》杂志社办公室的内部口号之一,听起来让人感觉有些血淋淋残酷。《经理人》喜欢这种残酷?
  杨俊杰:这个口号是1999年左右在管理界提倡的。当时我们认为非常好,非常符合我们当时所处的形势。当时所处的背景是:随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很多旧企业死掉了,很多新企业冒出来。我们认为,一定要把以前的框框条条、包括同行的框框条条都放弃掉,走我们自己的路子;而且,要坚持国际化的路线,要有高瞻远瞩这样一种眼光来做杂志。这种理念一直延续到今天。我们之所以能走到今天,也是源自于不断的创新和变革。
  龙源期刊网:“影响中国管理实践”为《经理人》的使命。这个使命通过什么来体现?这份影响达到什么程度?

 

  杨俊杰:影响中国管理实践分两部分来说:
  第一是企业。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企业发现问题、改善问题。对于很多企业的问题,我们都会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指出来,并给他们提出一些建议。对于一些经营好的企业,我们也会客观地指出做得好在哪里,同时提出问题在哪里,以推动企业的改善。
  第二是个人。中国经理人的发展比中国企业的发展还要慢,中国改革开放有20多年的历程,但中国经理人只是十几年的事。中国企业老出现一些问题,不但跟环境有关系,也跟人有关系;所以说,有眼光的企业家我们认为更重要。怎么改善很难,不是教他1+1=2他就知道了,最难改善的就是人的理念、行为方式、价值观,这些东西会影响到他怎么做事、怎么处理问题。
  目前中国经济挺活跃的,一些企业的业绩也不错,但实际上总体还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们想通过改变商业思想再到策略、方法等等,为他们提供工具。通过我们的培训和其他方面的业务,提供这方面的知识,让他们不断的提升。所以说,我们影响中国管理实践。
  我认为,在目前本身来讲没有一个标准说你这个企业影响了某些东西,那都是虚的。一般作为一个媒体,只是说给你提供建议和参考,我相信很多人会从中受益。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没有什么帮助。这实际上是个人所需、个人所好。
  我们不是为了品牌而做品牌,而是我们认为应该这么做,做成了就变成了品牌
  龙源期刊网:《经理人》已经形成的品牌产品有:连续9年的“中国经理人薪酬大调查”、连续5年的“中国经理人痛苦榜”、“经理人MVP金奖评选”、“最佳运营绩效公司50强”、“中国MBA商学院排行榜”等。《经理人》的品牌意识是如何形成的?
  杨俊杰:一本刊物是主编意识的体现,我们要从整个层面上影响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提高经理人的管理水平,我们要有很强的内容针对性和品牌意识。我们认为经理人能走出来或者能做的更好、影响更多的人。我们要做品牌的项目,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关注我们,并从我们中悟到一些有用的东西。这是我们一个基本的思路。
  我们不断地影响,提升品牌。比如连续9年的“中国经理人薪酬大调查”。首先我们认为所有经理人都关心薪酬的问题,所以当时我们做了这个项目,到今年已是第9年。做出来的影响以后就成了品牌
  我们不是为了品牌而做品牌,而是我们认为应该这么做,做成了就变成了品牌,是这个逻辑关系。包括“中国MBA商学院排行榜”也一样。一开始我们就关注这个人群,这个人群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读者之一,所以就设有相关的栏目一直到现在,因为它符合我们的读者定位。我们所做的这个排行榜在业内很有影响,无论是对商学院的学生、MBA的学生,还是对关注这个领域的专家及个人等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龙源期刊网:《经理人》的封面文章,例如《培训后遗症》、《经理人痛苦指数调查》、《MBA迷城》、《核心利润源》、《身价提升计划》、《采购流》、《工具100+1》、《2002年度八位COOL经理人》等,都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特点。这些封面文章是如何策划出来的?
  杨俊杰:我们的选题,是从市场出来的。以这一期(2007年2期)的封面文章《中层危机》为例,去年9月我们相继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沈阳、成都、武汉7个城市做了中国高端经理人需求调查,得出了2万多字的分析报告,以制定2007年整个内容计划。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层危机是隐藏在企业里很大的一个问题,于是,我们策划了“中层危机”这样一个主题。
  龙源期刊网:“很多栏目的成功,反映的是《经理人》在经营一种思想,一种做事的方式,而非单纯的内容”,此评价中所谈及的思想为何思想?做事方式为何做事方式?
  杨俊杰:思想也好,做事方式也好,我们都受很多理念的影响,我们把这些叫做企业文化。
  我们杂志有一点别人是很认可的,即一年比一年好,一期比一期好。我们坚持创新每一天、创新每一期,以业绩、能力说话,对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在这样的高要求下,大部分员工只能执行到60、70%,每个人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只有高要求,才会在不断地改进中提高。
  整个杂志是一个团队,在这个团队里我们提供很多学习机会。我们有句话:“进来没有老人和新人之分”。为什么这么说?无论是新员工还是老员工,要求都是一样的,因为岗位的要求就摆在那里,这是死的。所以,大家都感觉要求很高。不过,我们会提供业务的引导,及一对一的辅导,所以整个团队还是比较融洽的。在这个团队里,大家都很勤奋,而且感情很好,有时还称兄道弟的,当然不是内部小团队,而是说有很深的同事情谊,大家感觉之前在其他媒体工作时是孤立做战,而在我们这个团队是整体做战。这是很难得的。
  龙源期刊网:“单独把某一篇文章或某个栏目拿出来,《经理人》既没有什么非常特别的地方,也并不比别人做得好多少;但是,所有的文章组合在一起,又能显示出《经理人》的功力出来”,您怎么看待这种声音?
  杨俊杰:《经理人》向来做的是一个整体的产品而不是单篇的文章。某些媒体追求这样地理念:某篇文章做好了,该本杂志就很不错了,可以带动整本杂志了。对此,我不是很认可,我更倾向于一个整体的好,而不是某一部分的好。一本杂志是大家实施的结果,包括后期的加工、包装等等。单独表扬一个人是有问题的。表扬进步是对的,但并不是说今天你这篇文章写得很好,以后都是你来写这个栏目的文章,那不是,从没有这种概念。
  其次,我们的杂志对读者来说可能是一份精神大餐、文化大餐、管理大餐,而对我们来说它是需要组合的。比如吃饭,你点的菜都是肉,刚开始吃还行,但过不了多久肯定吃不下。换为全是蔬菜也一样。所以,要有合理的搭配,要有肉也要有蔬菜。主菜你做的要有特色、好吃一些,备菜也要吸引人。不同的栏目扮演不同的功能,单独把它们拿出来没有可比性。我们讲的是整体解决方案,这是我们生存的一种策略。
  龙源期刊网:《人物·产业》这个栏目,被人指责做得比较弱,没有什么鲜明的特点。对此,您是怎么看?
  杨俊杰:这个栏目实际上我们没有特别强调去做它,它只是我们一个普通的栏目而已,地位并不重量级。在同类刊物中,你会看到很多人物的采访,从差异化角度来讲,我们没有必要也如此做,或者大力去做,我们集中资源做其它内容,反而有效果,它只是我们一道家常菜而已,不是我们重头戏,这从我们的目录就可以看出来。不过,我们正在加强这块,因为竞争对手正逐渐减少这方面的内容。你可以发现,我们近期采访了不少热点人物和热点企业,效果也不错。
  龙源期刊网:数据库是《经理人》最有价值、最核心的资源。《经理人》对数据库是如何管理的?如何保证每天的更新?
  杨俊杰:对于数据库庞大数据的管理和更新,这的确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不光让我们头疼,也让许多媒体头疼。我们正着手找专人来做这件事情。
  龙源期刊网:现在还没有专人来做这件事?
  杨俊杰:做了,但各数据库还是分开的,没有集中。目前是网上一部分数据库,广告有数据库,论坛也有数据库,发行又是一部分,大家各管各的。未来计划用一个系统把所有东西放在一块。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经理人》一开始就是市场化运作的媒体,市场化对《经理人》的影响最为深刻
  龙源期刊网:2007年1月23日下午,《经理人》在京举办了一场主题为“《经理人》模式——中国新强势媒体”的研讨会。何为《经理人》模式?它的独到之处在哪里?
  杨俊杰:其实,所谓的《经理人》模式,是我们第一次对外发布或者说揭露的我们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它并不是说成功,只是说我们的一些探讨与尝试,仅供大家参考,我们想来想去,觉得用“模式”这个词比较好,所以叫《经理人》模式。我们在定位、市场、发行等方面做了一些探讨,有的正在尝试,有的已经有一些经验。这些东西要和大家多多交流,相信也能对大家有一些收获。
  《经理人》模式永远是别人模仿不了的,所以我们有一股可以站起来讲的自信。说是能力也好,是其它方面也好,总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就的。就算你懂了,但每个刊物的定位不一样,也是不能模仿的。
  独特之处主要有几个,包括创新模式、运营模式、新媒体模式等等。我认为最核心的还是三个东西:第一、是我们的定位。在定位的基础上,我们的产品不断持续的创新、成长。这是所有的基础,营销各方面即使遇到什么问题都有比较好的依靠,可以去从容解决。第二、创新。不管是内容也好还是市场也好,各方面都在不断地创新。第三、快速成长、快速学习。主要是快速学习。我们每个人,都抱着影响中国管理实践这样的使命,帮助企业管理、提升自我经营思路这样的想法,不断去学习。包括我个人也一样,很多东西都是陌生的,现在我也在不断地学习。
  龙源期刊网:在研讨会上,举行了经理人传媒公司运营中心揭匾仪式,这标志着经理人传媒有限公司运营中心正式从深圳移师北京。这一战略出于什么方面的考虑?
  杨俊杰:北京是中国媒体的制高点。它不断影响中国,甚至影响全世界。这是最根本的原因。其次,我们要成长得更大,北京是不得不攻下的城堡。
  龙源期刊网:研讨会上您介绍,外部有关《经理人》杂志的消息之所以非常少,是因为《经理人》自1998年10月份创刊以来,一直非常低调。这份低调是否与《经理人》的战略措施有关?
  杨俊杰:《经理人》这本杂志本身并不低调,但你会发现我们的人都是在背后,极少出来说话。这跟我们的风格有关系,低调做事、高调做人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策略。我们做了很多事情,比如品牌,大调查、排行榜等等,包括相关一些活动,等等;但我们的人极少出来说什么。这是我们自创刊以来就达成的一种共识。但是,到了一个阶段,我们有时也会被逼着出来发表一些声音。一些杂志和读者不断要求,说怎么老听不到你们的声音呢?所以我们会出来。我跟很多业内同行沟通很多,但在公共场合露面很少。
  龙源期刊网:此次移师北京,邀请专、学、研三方面的人士出席研讨会,是否有一改往日低调作风的倾向?
  杨俊杰:那也不是。是这样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经理人》做一些业务,不得不出来露面。比如我经常出来是因为我除了做杂志外,还在做网站的运营,做网络很多时候需要你较多地出来露面,你所从事的工作让你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和行为。比如,我们于绍文社长,他在推进《经理人》CEO年会,应论坛的需要他也要经常出来整合资源。这跟低调没有关系,是跟所做的业务有关系,这是两个概念。
  我们搬到北京来,确实有一些东西需要与大家分享,让大家了解《经理人》,一起探讨关于《经理人》的做法和经验。这是第一次跟大家做这种沟通。
  龙源期刊网:作为一本为CEO及准CEO阶层提供全球领先的商业思想的高端商业杂志,CEO及准CEO阶层所占《经理人》读者群体的比例是多少?《经理人》对于这一比例满意吗?所提供的商业思想如何确保是全球领先的并是他们所需求的?
  杨俊杰:CEO及准CEO大概占到60、70%。没有什么满意不满意的问题,因为这是我们自己制定的比例。剩余的比例留给一些顶级企业家、专家等。
  这个标准很难去界定,无论是谁。每个人的讲法都不一样,有一点我觉得是共同的,就是一些前沿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一些国外内容的原因,包括最新与纽约时报集团等的合作。
  其次,有一些思想家的看法很重要,能指引大家往前走,我们会把它们拿出来。我们要求我们的编辑要关注中国管理前线、前沿的实践,即既立足于本土实践,又要结合国外的一些先进理念、做法,我们叫中国本土实践与国际智慧的完美结合。
  我们看问题提供思路和策略,结合实际的概念不是把所有理念梳理一下就给别人,而是结合企业的问题之后再给他一些建议及帮他总结一些经验。
  龙源期刊网:作为《经理人》的读者定位,CEO和准CEO有来自各方面的需求,《经理人》是否都会满足他们的需求?
  杨俊杰:满足不了全部,因为这估计没人能做得到。我们只能从所有的需求中挑选出一个需求组合,提供相应的内容产品给他们,让他们提升管理水平。每一个组合所提供的内容都不一样,每一期都不同,每年都有变化。
  龙源期刊网:《经理人》每年都会做一个读者需求的调查。我们知道,高级职业经理人为《经理人》主要读者群体,他们的变化非常快,每年都在要不同的东西。《经理人》所做的读者调查,如何确保跟得上他们的进度?
  杨俊杰:跟得上确实很难,因为我们立足于群体而不是个人。群体需求有各种变化,每年都有变化,所以每年我们都在调整。
  龙源期刊网:有人指出,市场推广力度欠缺、活动策划能力不足、静态性内容所占比例过大为《经理人》三大软肋?对此,您是否认可?是的话,如何去改进?
  杨俊杰:市场这块是在业内我们被大家讲的比较多的事情。主要原因是我们在这方面投入比较少,这跟我们总体资源的投放定位有关系。最重要是哪个地方的资源投入的选择问题,每年都不一样。所以说,这跟资源到底如何选择投入的定位有很大关系。市场这块我们一直很重视,但在这块的投入相对少一些,大家会很会看到我们今年包括以后在这块上会加强,我们有着一系列的市场计划,相信会很快有效果。
  近几年来,我们做了很多活动,包括论坛、年会、网站也会有很多活动。活动策划能力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比较于许多同行,我们是没问题的。
  至于说“静态性内容所占比例过大”,这可能是大家的一种误解。我们很重视一个质量标准,即要求刊物内容在一两年之内都可以看,所以我们在进行编辑的时候尽量淡化时间,而不像一些同行刊物,所提供的内容是快餐化的,这个月看过后可能下个月就不适合看了。
  龙源期刊网:市场化、国际化、新媒体冲击是今天的《经理人》所置身的三个背景,哪一个对《经理人》的影响最为深刻?
  杨俊杰:最为深刻的是市场化。市场化是关键,只有市场化才能带来国际化。《经理人》一开始就是市场化运作的媒体。其实,就给你资金,有时候不市场化,很多东西是做不出来的,所以这很重要。定位、运作等等跟市场化也很有关系。
  龙源期刊网:目前,《经理人》在深圳、广州、上海、北京都有办公室和团队,在管理上,《经理人》是如何去操作的?
  杨俊杰:《经理人》主在分为两大块:采编系统和经营系统,相对独立,各自负责到底,之间是没有管理关系的,是独立的。采编这块由我负责,内容组织、内部管理各方面都是由我统筹安排;经营这块是由谢海波负责,主要负责广告、发行等事情。
  龙源期刊网:《经理人》能取得今天快速的发展,离不开身后智囊团的支持,请您介绍一下他们的情况。
  杨俊杰:《经理人》并没有所谓固定的智囊团。实际上,许多机构、专家、企业家都是我们的智囊团,像清华经管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麦肯锡等机构都给我们提供智慧援助。
  作为一家有责任的媒体,我们认为我们应该有胆量把不好的说出来
  龙源期刊网:在刚刚过去的一年,《经理人》不仅评出2006年度表现最佳的10位企业家,还评出了2006年度表现最差的企业家,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举的初衷是什么?
  杨俊杰:是这样的,2006年年初我们确定了评选表现最差的企业家这个选题。当时我跟许多企业高管沟通,他们都提到一点,即每到年底,大家看到的都是好的东西,都是歌功颂德的事情,什么这个企业获奖、那个企业家上台领奖,觉得非常没意思。这给我很大的启发。我认为《经理人》应该做出榜样来,不仅要评出最佳的企业家,还要评选出最差的企业家。
  初衷是想帮助中国企业和企业家,让他们好好反思一下,哪些地方做的对、哪些地方做的不对,这是《经理人》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力求差异化。2006年年底这个个选题操作出来后,反响非常大,无论在业内也好、在媒体也好,评价都是挺高的。
  龙源期刊网:那你们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它们是你们制定出来的吗?
  杨俊杰:企业业绩、社会责任及个人表现等方面。是由我们和企业家、专家共同探讨后制定出来的。
  龙源期刊网:曝光最差的企业家,是否会触动某些人的隐痛、愤怒或指责而带来负面的效果?
  杨俊杰:没有人因为这件事情来找过我们。他们肯定有意见,肯定是有看法的,这我们都能理解,我们都评估过。但最重要的是,作为一家有责任的媒体,我们认为我们应该有胆量把不好的说出来。至于你认不认可、有什么问题有待商榷那是另外的概念,大家可以共同来商榷。我们只是按照我们的选题做了出来。
  龙源期刊网: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新媒体,《经理人》除了本身的杂志外,旗下还有经理人互动杂志、经理人网、经理人手机杂志。“经理人互动杂志是高端的,经理人网是中级的,经理人手机杂志是初级的”,这三个级别的定位是如何形成的?
  杨俊杰:《经理人》互动杂志是《经理人》杂志的电子版本,这一直是高端的,并不因为添加了新的业务就有变化,这是固定的。
  经理人网有很多内容是来自于《经理人》杂志,但内容跟杂志有差别,内容来源也多样化。如今,访问网站的人普遍比较年轻,所以,网站各方面都不能从高端做,不然访问的人会特别少,会很难运作的。故定位于中端,跟杂志形成互辅。
  经理人手机杂志,内容各方面定位则更中低端一些,这样普及面才会广一些,以吸引更多的订阅人群。
  龙源期刊网:2006年,《经理人》与POCO电子杂志平台联合制作发行同名电子杂志。POCO电子杂志平台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经理人》之所以选择其的原因是什么?双方合作以来的成效如何?
  杨俊杰:《经理人》从2006年一开始就关注新媒体,对电子杂志的发展比较看好。选择POCO电子杂志平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负责该项业务的负责人温斌先生人在广州,POCO也在广州;二是电子杂志是新生事物,我们是在探讨,想和POCO一道去拓展,使得投入产出比较高些。
  目前,《经理人》电子杂志月发行量突破60万册,月点击率超过100万人次,日均点击率稳定在3.5万人次以上,效果很好。
  龙源期刊网:CEO决策电子周报为《经理人》即将推出的新媒体,这一媒体有什么亮点?什么时候能与读者见面?
  杨俊杰:CEO决策电子周报是高端定位,锁定企业家、CEO的日常决策难题,给他们提供解决方案。更专业,目标更明确。当前,已经成立了团队,在进行产品样品的测试和调查之中,待定样后,很快就会跟读者见面。
  龙源期刊网:《经理人》的内容除了杂志、新媒体这两块外,还有新业务这一块。《经理人》推出的新业务都有哪些?运营情况如何?
  杨俊杰:《经理人》的新业务主要是指培训、论坛、俱乐部、公关、图书、猎头等相关活衍生业务。在培训业务上,由经理人企业管理顾问公司来运作,现在已经有相当的规模和知名度;中国经理人俱乐部、图书都有一定的基础;我们现在正在筹备CEO年会,预定在今年底召开,我们社长于绍文先生亲自来推动此事;公关、管理女性俱乐部等业务现在刚开始,期望都有好的成长。
  龙源期刊网:今天的《经理人》是否认为自己成功了?《经理人》对成功是如何定义的?
  杨俊杰:我们并没有认为自己成功了,所以说没有成功的概念。也许,当《经理人》成为一个传媒性集团公司,下面有很多效果好的别的媒体项目,这时才能称得上阶段性成功。
  龙源期刊网:什么时候才能成立《经理人》集团公司?有没有制订具体的时间目标?
  杨俊杰:对于目标,以前企业都有5年计划,现在,有的企业只是有1年计划,甚至半年计划。这说明整个环境变化太快了,包括机会变化太快了。这对《经理人》来说也是一样的。目前我们有成立集团这个想法,但并没有给自己制订一个具体的时间表,并没有说需要多少时间能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只是按照自己的运营计划,一步一步往前走。
  一开始我就不是把自己定位为做成一个顶级的编辑、记者,实际上我很早就把自己定位为内容的研发和管理者
  龙源期刊网:在进入《经理人》之前,您并没有媒体的从业经验。进入《经理人》一年后,您开始负责《经理人》的整体具体采编业务,领导的采编团队连年获得杂志社最佳绩优团队,您个人也接着升任编辑部主任、副主编、主编、执行总编、总编。在《经理人》的成长过程中,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杨俊杰:一开始我就不是把自己定位为做成一个顶级的编辑、记者,实际上我很早就把自己定位为内容的研发和管理者。我做的是产品和市场的研发,所以在内容、研发和策划上采取了各方面的措施,这跟我的定位有关系,也跟我的专业有关系。我是学经济管理这一块的。
  我能在传媒里走到今天不容易,有个人的原因,也有公司的因素。很多东西都是一种缘分,很多都是偶然的,很偶然的走到这个行业,也很偶然的坐在这里。不断地尝试、学习和研究。实际上学习是很重要的,从加入《经理人》至今我一直在学习。在这里,靠的是团队的学习,而不是一个人。我一直认为自己做好了不是你的成就,而是大家共同的成就。这个很重要,也是支持我们一直不断往前走的原因。另外,于绍文、张玉阁老领导也给了我非常多经验,很能理解我的想法,我们既是下属关系,也是朋友关系。
  龙源期刊网:那当初刚进《经理人》时,有没有想到今天会坐在这个位置上?
  杨俊杰:没有,刚开始并不想在传媒业里做太久。我之前在企业里做,也都是业务骨干。过程中也有多次邀请去做企业,但在传媒业做得越久,越能发现有一种东西吸引着我。我认为很多事情有必然也有偶然,走到今天绝对不是我想出来的。做什么事情都是这样的,做到哪儿就是哪儿,到哪个地方都有哪个地方的困难需要去克服,要有平常心和乐观的基本理念。
  另一方面,我也给朋友们提个建议,即不是说你不能有想法,而是说你不要为了职位之目的而去做事,否则会错过有很多机会。
  龙源期刊网:为了把中国经理人网做的更实,正式在北京注册一个公司,叫做北京市引领者科技有限公司,您将出任该公司的CEO。这对您来说,是感到欣喜更多一些呢,还是压力更多一些?
  杨俊杰:成立引领者科技有限公司是为了经理人网站独立运作的需要。作为媒体,经理人网站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期必然会遇到转型,所以,成立引领者科技有限公司是我们必然要做的事情。我们有一个理念,要去做一件事,要先去了解,掌握经验,接下来才会跑得很快。
  虽然说工作方面会有压力,对我来讲,根本没有压力,因为我知道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还有时间,让我们不断地了解它、去做,用积极跟进的策略往前走。目前整体网站的运营,没有多大问题,我还是有信心今年能达到董事会给的目标。这个目标也不是很高。
  龙源期刊网:“学习能力强,喜欢交朋友但却为人低调”这是媒体对您的评价,对此,您是否认可?同事、朋友和家人眼中的您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杨俊杰:学习能力强这块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基础还不够扎实,这是一个问题。
  喜欢交友也不假,我是一个外向的人,朋友挺多,同行的朋友也多。
  至于说低调,主要是工作上,不是特别习惯在公共场合露面,因为普通话不是很标准。还有在朋友、同学及陌生人面前从来不说自己的成绩,一直保持着一颗平常心。
  我比较感性,当然还是理性占大部分,所以有很多性格是非常鲜明的,这是一个风格吧。
  对我的评价各有说法,总的来说是对我的为人还是觉得不错的。
  龙源期刊网:对下属会不会严格要求?
  杨俊杰:下属和我沟通不会有什么负担。唯一不能妥协的原则是:你工作做不好那是你的事情,我不会留情面就放过了,很直接,不行就不行。
  龙源期刊网:工作之余放松的方式是什么?
  杨俊杰:从前爱踢球,现在基本上享受不到这个团体的活动了,而改为爬山、游泳。平时更多的是跑步、跟朋友喝茶。
  龙源期刊网:您怎么评价自己?
  杨俊杰:我是一个优点和缺点都很鲜明的人。很执着,做事情前必须要先花上一段时间弄得很懂,然后才制订一个计划或者策略。自己觉得可行,才会做的很快。向来我做事情很快,就是说后发制人。
  龙源期刊网:执着是您的优点吧?
  杨俊杰:既是优点,也是缺点。我认为优点和缺点是相辅相成的。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