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画家书法家路边广告牌引争议    

画家书法家路边广告牌引争议

  ■画家、书法家路边做广告引发争议
  ■有人认为很正常有人觉得挺“掉价”

  路边的广告牌本是司空见惯,但画家将其头像和作品印在上面进行宣传,恐怕是件新鲜事。昨天上午,画家李延声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了他从艺50年的个人画展,此前,画家对此次展览的宣传颇为高调,选择了在王府井、机场路等地点设置了广告牌进行宣传。无独有偶,南三环、北四环,甚至火车站、地铁里,另外一些艺术家开始选择硬广告进行自我宣传。对这一新鲜事物,社会各界发表了不同意见。


在方庄桥附近,广告牌上的徐子久手执烟卷、头发雪白

  记者发现
  书法家头像“比邻”红木家具
  记者最近发现,不知什么时候,方庄桥附近多了一块《徐子久书法艺术馆》的巨型广告牌,上面印有手执烟卷、头发雪白的艺术家形象和他的书法作品,和它“同台展示”的“红木家具”广告比起来,毫不示弱。后来,地铁里、火车站出站通道、地铁车厢里,甚至很多主干道的道路两旁都能见到这位艺术家的广告牌。
  另外,在王府井大街记者又发现了画家李延声的展览广告牌;祈年大街上,一些艺术家头像、作品的广告牌和“国瑞城”、技术职业学校等广告同居一侧。究竟曾经高居象牙塔的艺术,该不该“平民化”到和普通商品一样去做广告,众说纷纭。

  观众反应
  艺术家这样做很“掉价

  “看到这个艺术展广告牌,我的第一感觉是新奇,然后就产生了想去看看这个有勇气展现自我的艺术家作品的念头。”在王府井步行街李延声画展路牌的附近,IT从业人员穆先生说,他觉得很正常,他看个人展览的次数不多,不久前欣赏过意大利设计展,正是通过美术馆门前的大展板得知这一信息的,同样,这次他也打算回去查一下相关资料,如果觉得他的作品不错,可能会去看。
  和他同行的女朋友张茜却认为艺术不管怎么发展,还是应该以含蓄为美,保持其品格,艺术家这样做很“掉价”。


在王府井大街,画家李延声的展览广告牌惹人注目

  背景调查
  为推广画家专门成立公司

  “我不知道该不该把自己叫作经纪人,准确地说是‘独家宣传’。”丹鹿国际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刚介绍,公司是专门为了推广李延声成立的。
  除了之前记者在王府井看到的广告牌外,机场路、南四环也各有一个类似的路牌。孙刚说:“另外还通过电视台、专业刊物等途径对展览进行了宣传。”
  徐子久书法艺术馆馆长、徐子久之子徐啸力介绍,尽管启动资金只有100多万元,但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每周在某都市报做一个专版介绍。“除了记者看到的南三环大型户外广告牌,还在北京市内主要街道投放了460多块公益广告。此外,还在地铁车厢做了宣传招贴。

  业内说法
  赞同·画家这种意识很进步

  “广告是商品投入市场前的重要环节,现在有画家意识到广告的重要作用,很进步,也是艺术品市场正在逐步规范的一个表现。”北京某知名广告公司资深广告人杨石认为,广告一般分为形象广告、产品广告、促销广告,现在大部分画家为其艺术馆、展览做的灯箱、路牌广告,主要属于第一类;专门针对其作品的广告属于第二类;卖画吆喝则属于最后一类,但鉴于艺术品的特殊性,他不太赞成艺术家做第三类广告

  反对·和传统文化底蕴不相符
  “如果不违反广告法、工商法,艺术家做广告这种现象没什么责备的。但如果我做个人展览,是不会这么操作的。”中国书协理事、北京书协副主席彭利铭认为,把艺术品作为纯粹的商品来推广,这和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底蕴不相符。就像南方的植物,通过科技手段,可能能在北方成活,但一定不可能普遍生长。
  “中国书画讲究名人效应,口碑一般都是从行业中来。买家一般都要向行内人进行咨询,现在大家买艺术品都很理智,不会听谁忽悠,最主要的就一点,那就是李可染先生说的‘所有的东西要看活儿’。”彭利铭说。

  画家回应
  不否认是为了出名
  “有人说我们为了出名,我也不否认有这方面的考虑,我们的第一目的就是让别人知道、来看展览。”孙刚认为,这次展出的李延声用两年时间创作的诗史巨画《魂系山河》,反映了鸦片战争。这已经不是一般商品画的概念。这样寓意深刻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公共艺术,应当尽量让公众有参观的机会。“现在的市场还是很浮浅,有人能把不值钱的作品炒得很值钱,但我们不是这样,是正常的推广。”
  而徐啸力也表示:“我们的行为应该叫做推广,而不是包装,后者是对本身有缺憾的事物进行美化,前者只是让原本不被人认知的事物被人了解。任何艺术的发展都是金字塔形的,好的艺术一定是雅俗共赏、各个层次都能兼顾的。”

  ■记者观点
  大方做广告总比“坐轿”好

  “一支毛笔一方印,夹个皮包走天下。”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在说“皮包公司”,这实际上是当今很多中国画家的真实写照。一个人可以身兼画家、经纪人等多重角色;如果实力有限,必要时还要亲自出马到拍卖会上当回“托儿”,打掉牙往肚里咽,给拍卖公司付着买卖两方的双重佣金,把自己的画拍回来,图的就是暂时虚高的价格。可以说,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经常发生的画家作品价格今年5万元一平尺、明年跌得连1万元一平尺都没人买的混乱现象,与画家的角色不单纯关系密切。
  但是,在艺术品市场、画廊发达的西方,画家不通过代理机构就卖画,这种不规范的行为,是不可想象的。在他们看来,每个人精力有限,如果一个画家同时从事画作经营,那么他的创作精力就要被分散;同时,术业有专攻,画作经营也应当由专门机构来负责。
  欣喜的是,目前已经有零星画家愿意把艺术经营、宣传的事情委托给专人、专门的机构,自己安心画画。撇开他的宣传的目的是否单纯、手段是否高明,但就对规范艺术品市场无疑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
  尽管目前很多艺术界人士对此不认同,认为艺术家不应该这么高调,但那些不做灯箱、展板的艺术家果真低调吗?据我所知,现在艺术家宣传自我的途径不外乎在美术馆办展览、开发布会请媒体关注,再就是请批评家研讨自己、写几篇评论。形式各异,本无可厚非,但让人鄙视的是某些批评家专写一些肉麻、名不副实的溢美之词,圈内叫作“抬轿子”。更有甚者,连画家的面都没见过,就洋洋洒洒写下几千字。所以说,与其遮遮掩掩地找人给自己戴高帽、抬轿子,不如大大方方地去做硬广告,至少来得实在。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