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英语周报》:和着时代的节拍走来    

《英语周报》:和着时代的节拍走来

 
  从1978年到2008年,是不平凡的30年。站在时代的浪尖,以《英语周报》为代表的中国教辅报刊和着时代的节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单一学科到多学科、从无序到有序、从以发行量为纲到品牌战略的树立,我们借着改革的东风,一路走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教辅报刊群。
  自1983年创刊以来,《英语周报》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一是成长期(1983年—1993年)。当时老社长阎笑天和其他几位同事在没有任何投资的条件下,于1983年4月编发了第一期《中学生英语辅导》,这份刊物1985年正式更名为《英语周报》,他们不仅开创了《英语周报》的基业,更重要的是使中国的外语教辅传媒正式出现在中国文化产业的序列之中。
  二是迅速发展期(1994年—2002年)。1994年,我出任社长兼总编辑后,当时报社面临着发行量下滑、资金周转不灵、职工人心涣散的困难。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提出了“不等、不靠、不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口号,适应教改,进行报纸扩版,细分读者群;靠创新开拓市场,摸准市场脉搏,把报社以前只注重自办发行改为邮发和自办发行双管齐下,在全国建立了400多个发行站,建立起了7000余人的发行队伍。从1995年开始,《英语周报》的发行量每年翻番,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三是发展壮大期和品牌成熟期(2002年—2008年)。2002年元月1日,报社搬迁到太原后,我们提出了“把英语周报社建成国内领先的英语教育产业基地”的战略口号,规划了“十年发展战略、三年奋斗目标、一年任务目标”的“三步走”发展思路,开始了“二次创业”。我们确立了立足山西,面向全国的产业布局,先后在武汉、郑州、太原建立了3个物流配送中心,保证了上千万份报纸的及时发送;在北京、西安、武汉、广州设立了4个采编分部,充分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和人才优势,结合当地的实际课改进程及教学需求编辑报纸。与此同时,《英语周报》果断摒弃了单一的以追求发行量为纲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品牌竞争的战略,大刀阔斧地围绕品牌建设和品牌营销展开各项工作,使《英语周报》在英语教辅市场上形成了强势品牌,期发行量达到1600多万份,稳定地占有全国半数以上的英语教辅报刊市场份额。2007年9月,“英语周报”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迄今为止外语教辅传媒中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2008年12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暨传媒改革三十年论坛”上,《英语周报》和《南方周末》等几家国内知名报纸一起被评为中国“十大周报品牌”。
  25年的不懈奋斗和成功探索,英语周报人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走出了一条具有周报特色、富有周报精神的开拓者之路。今天,《英语周报》的总资产达到2.3亿元,员工人数580人,营业额1.6亿元,实现利润3000多万元,累计上缴利税2.2亿元。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