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IT时代周刊》:坚持新闻理念 不畏经济寒冬    

《IT时代周刊》:坚持新闻理念 不畏经济寒冬


 

  编者按:

  IT媒体一直是所有媒体中竞争最为激烈的一个领域,在全球金融风暴漫延的今天,企业纷纷倒闭、裁员,媒体行业也不能幸免,金融危机必将加速媒体行业的洗牌。在这种大背景下,成立了8年的《IT时代周刊》显得尤为亮眼,不但将杂志办的风生水起,同时还大手笔的投资了IT商业新闻网等新媒体。那么,《IT时代周刊》将如何应对经济寒冬,能否在整个IT媒体行业效益普遍下滑的情况下逆流而上,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近日,传媒领袖网独家专访了《IT时代周刊》副总编辑张里先生,听他为我们讲述《IT时代周刊》的经验和秘诀。
 
  传媒领袖网:《IT时代周刊》已经走过8个年头,每一年都会有不小的进步。在日渐衰落的IT媒体中显得独树一帜,那么请问《IT时代周刊》是如何保持这种活力和优势?

  张里:《IT时代周刊》这所以具有活力和优势,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促成的。在这里,我主要谈3点我最深的体会。

  首先,《IT时代周刊》出品人曹健先生在8年前就确定了一个现在看来依然正确的发展思路,那就是,以“信息产业为中心,以新闻为导向”的办刊模式。8年来,我们坚持这个发展思路不动摇,始终专注于IT及相关领域。在此期间,有很多兄弟媒体都在报道题材的选向上向其他领域转型,并且在一定时间内取得成功。当时,我们也问过自己,是不是也应该跟上这个潮流,在杂志关注的报道方向上多元化。我们也为此小有尝试,比如,我们也试过时下的热点领域,比如金融、汽车和房地产。但最终的实验结果告诉我们,专注才是成功的前提。因此我们及时收手,回到了既定的道路上;

  其次,“以读者为本”是我们一致的理念,读者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就是我们的上帝,我们要服务好这个父母和上帝。因此,我们要求大家经常换位思考,究竟应该如何站在读者的角度来对待杂志的每一个选题,每一篇文章,我们要求每一位记者,每一位编辑,甚至我们编辑部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要做到这一点。作为关注IT产业的商业杂志,如何摆脱枯燥和乏味,如何让读者翻开杂志时不感觉太浅显或太专业,如何“让外行看到热闹,内行读出门道”,我们始终强调以“用故事来诠释一种商业模式”的写法来处理文章。以3句话来总结就是:以调查见深度,以分析见独家,以商业故事见功力。8年来,我们在这一点上越做越好;

  第三,正因为我们清楚地知道服务对象,所以,我们的杂志不会有广告稿、公关稿、厂商稿和宣传稿等“软文”。谁都知道,这些形式稿件可能会为杂志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但读者会为这种稿件埋单吗?显然,他们不会,我们也就不会去做。事实上,8年来,我们看到很多媒体以销售为导向,一时取得了不错的广告销售收入,但现在呢。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在慢慢变小,直至淡出市场。那么,为了真正做到杂志的“还原事实,禀承客观和公正”,我们第一是坚持编辑部与市场部工作各自独立,编辑部不会为了一个两个广告而放弃对某个选题的公正报道,编辑们的选题不受市场部影响,保持独立性;第二,我们不要“红包记者”。我们鼓励记者走出去写稿,要求他们站在新闻的第一线,但杂志要的不是“红包稿”。众所周知,北京每天都有企业的新闻发布会。我们的编辑和记者也总能收到这样的邀请。对此,我们不硬性规定大家该不该去,但要反复强调我们的规定。你参加了会,拿了人家的车马费,但写出来的稿子不是我们想要的,那么对不起,这篇文章就是不能刊发。

  我的亲身体会是,8年来,有数不清的企业和公关公司的主管亲自打电话来编辑部,或亲自致电曹总、盛副总,希望以广告为交换,按照他们的要求修改稿件,撤换稿件,但都遭到了拒绝。在近期就有一个案例可供大家分享。在“三鹿奶粉”事件出现后,我们策划一个检讨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诚信经营的选题。文章出来后,我们依据惯例发给企业审查。结果,这个本土非常著名的企业立刻派出两名市场部负责人登门拜访,答应支付部份钱款和提供链接,交换条件就是撤稿。最终,我们坚持了自己的原则。而这只是我们8年来众多案例中的普通一例。

  其他还有一些做法是,我们追求文章细节,除了标题要做得醒目、吸引人,每个小标题,每一个背景资料、每一个图表、每一张图片,我们都要进行多次审核,务求优中选优。这或许会增大记者、编辑的工作量,但给读者带来了阅读快感,增加了信息量,我们认为这样做完全值得。另外,我们每期的封面创意,大都是在无数的不眠之夜,多名专业美术工作者共同智慧的结晶,所以,我们的封面也成为国内媒体圈中的一大亮点。

  我的看法是,好酒不怕巷子深。只要行得端,坐得正,在遵守新闻职业道德的前提下,写出大家喜闻乐见的东西,就一定会得到读者的喜爱。值得欣慰的是,我们较好地做到了这一点,我们还在为此努力。这是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你停滞不前,就相当于是在退步,所以我们要求每一期杂志和前一期相比,都要有进步。这不仅是杂志的进步,而是每一篇文章,每位同事都要有进步。只有大家进步了,杂志才能更轻松的来到更高的台阶。

{$nextpage}

  传媒领袖网: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在各行各业产生了影响,那么您认为这场危机在传媒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于《IT时代周刊》的发展究竟是一个阻碍还是一个机会?很多媒体已经提前调低了对明年收入的预期,IT时代周刊会这么做吗?

  张里:发源自华尔街的这场金融危机已经给实体经济带来消极影响,大家都看到了很多行业受到波及,而受影响最重的就是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IT行业也受到较大波击。正所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据说,硅谷员工的失业率已经高达6.6%,为4年来的最高点。这其中就有些大型IT企业亏损的亏损,裁员的裁员,压缩开支企业也不少。而媒体的营销中,相当部分的收入就来自于实体经济的广告投放。所以,受影响是必然。

  坦率地说,《IT时代周刊》也会受到冲击。我们领导团队的集体预估是,由于中国经济相对健康,相对于世界市场有一定的独立性,加之还有一些运营状况健康的IT企业还在进一步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放,我们认为,今年的广告销售好于去年,明年的广告销售则会受到影响,但不大。在这里还要向大家报告的是,已经有一些企业告诉我们,有广告投放一定会首先考虑《IT时代周刊》。既然他们都如此看好我们,我们就更有信心了。

  我们不会调低收入预期,但我们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并在接下来的广告销售中更加注意细节,更加亲近客户,把我们的销售工作做得更到位,更具亲和力。总之,通过对各种细节的努力,来抵消金融危机带来的一些影响。

  传媒领袖网:《IT时代周刊》的观点向来新锐,也会因此而得罪一些人,包括一些很有影响力的大型公司,那么有没有对杂志的运营产生影响?

  张里: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以前在其他网站做访谈时,他们也提到了这一点。我的回答是,对杂志有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但正面的影响远远大过负面。这也是我们为什么8年来越做越强,在业界地位越来越高,口碑也越来越好的原因。

  正如我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是谈到的第三点,因为我们坚持“还原事实,禀承客观、公正”,必然会有一些企业不乐见的文章见诸报端。有一些企业会采取积极的心态来对待,和我们沟通、交流,进而反省企业做得确实不对的地方;当然也有少数企业采取蛮横、无理的心态来解决问题。又是律师函威胁,又是要向版署控告,或是广告来要挟,甚至有个别企业打来匿名电话,直接威胁我们记者、编辑和领导人的人身安全。但我们既然敢于在尊重新闻事实的前提下发表这篇文章,我们就什么都不怕,我们不会退步。中国是讲法制的国家,不是一些人想胡作非为就能得逞的。

  所以,总体来看,我们会受到影响,有些企业中断了后续的广告合同,但这是少数。更多的企业还是看到了我们在行业的影响力,以及对他们的帮助,而选择了继续合作。

  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前几年我们有一篇封面故事,谈到了某IT企业的垄断。这篇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这家企业一开始也打电话来指责我们为什么要发这样一篇文章,究竟在背后有什么目的,是不是受到了竞争对手的指使。当我们把这篇文章的策划初衷,及操作经过,以及文章所暴露出来的这家企业的问题,当把这些原原本本地告诉这家企业后,他们一下子就理解了,明白过来了。从这以后,我们双方的合作从无到有,并且越来越紧密。我形容我们和这家企业是“不打不相识”。

  这样的案例也不是个案。所以,我认为是有影响,但积极面大于消极面。我们生存的生态环境在改善,而不是在恶化。

  传媒领袖网:目前传媒行业记者敲诈被抓的事情屡见不鲜,能不能请您谈谈您对近期这些事件的看法?《周刊》如何规范自己的记者?

  张里:从近期网上的一系列关于某网站创始人敲诈网站的报道,还有山西煤矿矿难中一些媒体的诈骗,以及去年橡果国际事件中有记者被捕入狱的事件都充分说明,妙笔可以生花,也可以让自己的进监狱,如何取舍,关键在于我们的记者是否有纯洁的新闻理想,还是把你手中的笔当成赚大钱发大财的工具。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所以,媒体圈内出现这样的事情也不稀罕,国内外都有这种事情发生。但问题既然出现了,我们就必须面对。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不让《IT时代周刊》卷入其中,不让我们的编辑和记者卷入其中。

  具体的做法是,每次的选题会上,我们都要求记者和编辑汇报即将着手操作的选题,说清楚报道的方向,采访哪些人。仅就采访这一点而言,我们一直要求记者要采访正方、反方和第三方,不能偏听偏信,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我们从源头来保证文章的公正、客观,不具有倾向性。

  其次,我们编辑部有规定,一般情况下,每篇涉及企业的文章都要由总编室发给企业提前审查,而不是记者或编辑发给对方。我们只保留惟一的进出口通道,那就是总编室。这样做的目的是,请他们帮助我们为这篇文章把关,把一些不实的说法给予相应纠正,把出现错误的数字给予纠正。企业反馈回来的信息,必须经由总编室汇总,再相应分发给文章的责任编辑和二审。至于文章怎么修改,不是企业说了算,也不是记者或编辑说了算,而是大家坐在一起协调。企业的反馈是真实,可信的,我们修改;比较牵强,站不住的脚,则不予修改。我们认为这样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编辑、记者敲诈事件。

  第三,我们有很多同事是刚走出校园的,社会经验和职业经验都不多,因此,我们在平时的会上,也会向大家吹风,敲警钟,以真实的案例来告诉大家这样做的害处,是得不偿失的。钱要拿得心安理得,而不应该拿后睡不着觉。我们一直认为,做事之前先要做人,要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值得骄傲的是,《IT时代周刊》8年来,一直不曾有敲诈企业的行业发生,我们也将保证将来不会发生。

  我在这里还要强调,我们把文章提前发给企业审查,绝对不是个别人理解的去要挟厂商要广告。我们无意这样做,就算对方有广告、软文来交换,我们也不会答应的。这根本就不是我们的初衷。

  传媒领袖网: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

  张里:不客气,希望传媒领袖网越办越好!成为业内的标杆!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