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向熹(南方周末执行总编)的新闻人生    

向熹(南方周末执行总编)的新闻人生

 

  向熹,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高级编辑,南方周末执行总编辑。曾任《南方日报》新闻采编中心主任、《南方周末》副主编、主编,南方周末报系副总编辑、执行总编辑等职务。2001年至2003年,主导《南方周末》转型,提出“精神缘为纽带的严肃周报”定位,率先实践“瘦报”变革,主导培育“大时政报道”、“中国式特稿”两大新闻品种,其间新闻代表作有“癸未施政”系列报道、“朱镕基专题”等。2003年,领导创办“精英男性杂志”《mangazine名牌》,提出“精英复兴”的时代判断,该刊创刊3年即获6项国际大奖。2007年提出“在这里,读懂中国”的口号,重新诠释《南方周末》的价值;主导《南方周末》的改版,创办“时局”、“评论”板块,提出并领导完成了“第一市场(发行)盈利”的战略。

 

 

  向熹认为,从事新闻工作的时间越长,对“新闻”一词的理解会不断走向深入。新闻本身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但从它的本质来说,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历史性,即新闻的累积就会形成一种历史;二、流动性,即新闻是信息流动的一种表现方式;三、真实性,即新闻是对社会变动的一种最真实的记载。这三个方面对于新闻工作者深刻认识新闻职业的责任与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选择新闻,最大的收获是有了一个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认识历史的角度


  
  回顾自己的新闻人生,向熹感慨:“选择新闻就是选择一种人生。就像你选择某一个专业,你看世界、看人生的方式可能都是从这个专业角度入手。选择新闻,最大的收获是给了我一个从新闻来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认识历史的角度。”由于有了这样的认识角度,向熹总是能够最快捷地认识世界,在社会的变动面上认识社会,把社会当成变动的事物来认识,在变动中看它不变的地方,为此从中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体悟。


 
  向熹认为,言论自由与传媒责任不是对立的。人们不能这样认为:讲言论自由似乎是说传媒不负责任,讲言论不自由似乎是说传媒就是负责任。记得传播学领域有一个经典的表述——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类不断追求信息自由流动的历史。为此,《南方周末》不会减弱自己的舆论监督报道,在可用的空间里,我们会做得最好。



  近年来,向熹带领《南方周末》进一步加强了新闻方法论的探索。显性的表现是关于时政等方面的报道,比如将时局、评论做成板块。隐性的表现主要是对三条新闻方法论的有效探索。


  第一条方法论是“开采新闻富矿”。《南方周末》将新闻着力点放在开采其他媒体遗失的新闻富矿上。每一个新闻热点的周围都充满了新闻富矿,而这些富矿通常被其他媒体所遗失或忽视。比如,在“重庆钉子户报道”上,当九龙坡区政府跟吴萍夫妇达成协议,当事人同意拆迁后,事情解决了。按照传统的新闻价值观判断,新闻似乎到此结束。但对《南方周末》来说,新闻才刚刚开始。吴萍夫妇一开始不接受政府赔偿,为什么最后又接受了?这个转弯是怎么实现的?博弈双方是如何在几大关键点达到妥协的?这些新闻的背后,就是一种价值观的选择。向熹说:“新闻学的辞典里没有负面新闻,只有如何报道的问题。也许有些报道会产生负面效应,但不能简单地称它负面新闻。”如何在更高层面上超越所谓的正负之分?如何在更高程度上找到最有价值的新闻?如何处理新闻,使之更具建设性,而避免负面效应?什么才是最有价值的信息?向熹一直在思索,《南方周末》一直在探索第二条新闻方法论是新闻的“圈层”。新闻是有信息圈层的。谁离新闻的核心最近,谁的新闻就是最优质的,因为其所拥有的信息是最优质的。第一圈不能突破就做第二圈,第二圈不能突破就做第三圈,第三圈不能突破就做第四圈,以此类推。只要在允许的空间内做得最靠近新闻核心,就胜出了。《南方周末》的许多时政、社会题材都是这样操作出来的,其中不乏名篇名作。


  第三条方法论是新闻的“复盘”。灾难新闻不是催泪弹,很多媒体都是围绕“人性的光辉,心灵的震痛”展开,但没有做到毫无遗留地去看灾难是如何发展的。在灾难的现场,每个人都很容易因悲情而感染、激动、流泪,这是一种自然的人性表现。向熹认为:“优秀的职业记者必须守住自己内心,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那里发生了什么?那里正在发生什么?复盘,不停地复盘,以职业记者的方式去复盘,新闻素材就会源源不断。灾区永远都是有新闻的,而且永远都是大新闻。”从2008年年初的雪灾报道到“5?12”汶川地震报道,《南方周末》一直在尝试新闻的“复盘”。《南方周末》2008年5月22日的震灾报道就做了两个复盘。第一个复盘是北川。震后,北川的信息和电力全部中断,形成了一个孤岛,每一个自然村、每一个乡镇都是一座孤岛。村民是怎么逃出来的?逃出来的路线是什么?在与世隔绝的过程中,那里的基层组织在做什么?那里的生态如何?第二个复盘是汶川,汶川震后有五六十个小时与世隔绝。在这个过程中,汶川是以什么方式在运作?没有粮食,灾区群众怎么生活?通过复盘,记者能把当时当地发生的一切,细致地写出来。复盘中发现,灾区满地是新闻。



  从向熹的身上,我们看到除了才气、勇气外,更是一种人格、一种风骨的魅力。作为一名年轻的资深报人,他有坚定而执著的新闻理想,也有饱满而持续的创业激情。这正是众多新闻人所欠缺的。向熹认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记者,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核心素质:第一,应该练成一身过硬的技能,最好是全能;第二,要有较好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专业素养;第三,要深入分析认识中国的现状和前途。这是对新闻记者提出的现实要求,也是对新闻教育提出的迫切期望。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