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案例分析]现代金报为什么会连年亏损--当代报业一个最新样本的解剖    

[案例分析]现代金报为什么会连年亏损--当代报业一个最新样本的解剖

 

  现代金报“下乡”了。今年4月初,现代金报从宁波市中心的二百大楼搬到了非常偏远的镇海,这可以看作是许群自2009年4月初入主金报,乱搞了两周年之后的一个标志。


  许群刚到金报时就提出了一个“三步走”战略,大概的意思是“第一步”要成为“浙东最有影响力的报纸”,“第二步”、“第三步”的大话肯定比“第一步”更大,具体说的啥现在大概没几个人想得起来了。两年过去了,许群走到了“第几步”没人知道,现在大家知道的是,金报虽然在宁波各大报中还是垫底,但许群社长现在可以很牛逼地向全世界宣布:现代金报是“镇海第一大报”了。


  现代主流媒体一般都喜欢在交通方便,信息集中的主城区办公,金报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要搬到乡下去呢?

 
  许群冠冕堂皇的说法是“我们要有自己的办公大楼”,准备到乡下去造一个“自己的大楼”,实际上他的难言之隐,可能是市中心每年百八十万的场租费对金报目前捉襟见肘的经营状况来说实在太贵了。因为他的乱搞,金报连年亏损,怎么向新华社总社领导交代是个难题。许群左支右绌,挖空心思想省点钱,自己三四十万的年薪又不愿少拿点,想想还是把办公场租省了吧,报社做新闻不方便没关系,员工上下班不方便就请忍忍吧。


  两周年了,许群是怎么乱搞的呢,是给他作个小结的时候了!
  
  
   “全员搞经营”的大跃进
  


  许群09年4月份派到现代金报,现代金报的广告收入从09年5月开始就明显下滑,逐月亏损,经营形势十分严峻。


  为什么08年还略有盈利的金报会突然走向亏损呢?因为许群玩了一招叫“全员搞经营”。简单地说就是报社的经营战略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出现了常识性的低级错误。


  许群入主金报后的经营战略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全员搞经营”。许群说,经营部门有广告指标,采编部门、行政管理部门也要有广告经营指标。09年采编部门就定了1000万,要层层分解,落实到人。于是,有条线、有财路的时政部、财经部、文体部、都市新闻部记者要拉广告,没条线的摄影部、机动部也要拉。原有的杭州记者站和新成立的舟山、温州、台州等各记者站也都有明确的广告指标。一时间声势很大,全体动员,很有点“全民炼钢”的味道。


  为什么说这是严重的偏差呢?


  在当代,报纸是从现代化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现代报业是个成熟产业,从赢利模式,到质量控制,到流程管理都有成熟的规范。像现代金报这样以本地区为发行中心的综合性日报,其核心的赢利模式就是做好新闻内容,做强品牌,低价发行,赢得广告商所关注的读者,最终吸引广告,靠广告赚钱。但一张报纸要做大做强,必须让广告商自己愿意上门甚至排着队来做广告,因为你这张报纸的影响力,因为它的广告价值。靠报社的人去一家一家谈,一家一家拉能做多大规模呢?得花多少人力物力呢?这就是传统小作坊与现代化大生产之间的差别。让大家都去拉广告,是手工作坊的操作方式,是对现代报业这个成熟产业的经营常识和经营规律的无知。

 


  从我国当代报业的发展历史看,让采编人员去拉广告,是报业发展初期在一些弱势报纸中经常出现的乱象。没有一家报纸能靠这种做法做强做大。相反,很多报纸在稍有发展的情况下就会自觉地限制乃至禁止采编人员拉广告,从而使自己更快地走上规模经营、品牌经营的道路。现代金报经过六年的打拼,已经不再处于草创的初期(现在像样的新报纸也不会这么干了),已经到达或越过了经营的盈亏平衡点,正处在专心致志做好新闻,扩大品牌影响力的关键时期,可许群一来,就带着金报往回走这种离谱的老路!

 


  让采编人员也去拉广告,会引发两个严重后果。一是会搞乱报社的经营秩序,广告经营会政出多门,因为有奖励,不同部门会争抢,价格体系会乱,报社的总体效益会下降。在争夺中,一般采编人员更有竞争力,因为他们可以通过新闻报道回报客户。这也会引发第二个后果,就是新闻质量会受严重影响。采编人员去做经营已经是一心二用了,而经营本身的要求,又会直接影响到新闻的选择、偏向和种种具体操作,最后报纸上会出现许多明的暗的以新闻包装起来的广告,这张报纸的新闻还怎么能好看?新闻做不好,报纸没人看,广告商会愿意做广告?所以,以小生产的操作方式来经营现代报业,实际上是饮鸩止渴、杀鸡取卵。

 


  此外,要求采编人员去拉广告,不仅违背现代报业的经营规律,而且也违反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政策规定。金报要是因为这个搞砸了,以后会不会成为管理部门常常举例的反面典型?管理部门应该给他挂个号了。

 

 
  许群“全员搞经营”推行三个月后,金报就出现了这样的景象,专业的广告经营人员比较消沉,管广告的一把手不干了,二把手和金融部、房产部的主管都离职了,汽车部的主管也准备走了,主管之下还有不少职员会动,整个经营线处在大动荡中。到现在两年下来人不知换了几茬了。而采编人员中有些路子的人比较兴奋,因为拉来广告有奖励,有提成。采编人员拉来的广告是增加了,而经营线上的广告收入却以可怕的速度下滑。最后的结果就是,亏损的缺口正在日益扩大。

 


  许群的“经营大跃进”搞了两年,金报由08年的略有赢利变成了连年亏损。现在他还死要面子,不肯熄灭他新官上任时的“第一把火”。金报还在搞“全民经营”,金报还在亏损。金报是新华社办的报纸,国有企业就是这么牛!报社亏损这么多,但许群社长照做,高薪照拿(据说他一到报社给自己定的年薪超过40万)。他可以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亏了是国家的,自己就当玩玩票,不用负什么责任。这是国有企业通病的又一个鲜活标本,可立此存照。

 
  
  违背常识的惊人之举

 


  不懂办报的常识,还让许群作出了另一些匪夷所思的规定。09年五一节后他突然觉得金报的广告太多了,影响了新闻,要求采编部门拿出方案,限制重要新闻版面上的广告占版比。


  每年五一的前几天,报纸上的广告都是比较多的。09年五一过后的一次班子会上,许群拿着一份五一前的现代金报突然发飙,说:“这版谁签的?这么多广告(注:那天报纸的二、三版都是整版广告),连我老婆都知道这样的报纸是垃圾,你们这些号称办过这么多报纸的老总反而不懂?” 随后提出要求,要采编部门拿出一个在前边新闻版上限制广告篇幅的规定。大概的意思是,头版至5版的广告不能超过1/3版,A叠的广告占版比不能超过30%,等等。


  会上有人委婉地提了一点不同意见,说报纸也就是五一前、十一前、元旦前三个时间段是广告高峰,总共也没几天,对读者的影响没那么大,家家报纸都一样;而且和其它报纸比,金报广告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按金报目前的经营状况,不太适合对广告作这么大力度的限制。真要限制,也可以推后点再搞,比如到明年经营状况稳定后。许群听了很不高兴,因为班子里多数人都是顺着他的意思说话的,他不太喜欢有人反对他。


  说实话,会上提出的反对意见实际上是相当温和的。不客气地讲,即使不考虑金报的现实经营状况,单从对新闻传播和广告传播的理解上看,他的这种想法也只能说明他对报纸的认识十分初级和幼稚,还处在像他老婆那样的一般读者的水平上。


  首先,日报从上个世纪末在中国就进入了“厚报时代”,成了“信息超市”,主流读者都是喜欢看哪部分就挑哪部分,连整叠的新闻版都可以直接跳过去,广告不爱看翻过去好了,有什么要紧呢?八十年代以前一张报纸从头看到尾甚至连中缝都看的时代早已过去了,这样的老式读者现在即使有,也不再是报社关注的主流读者。阅读方式早已改变,而我们办报的人却还是这样的老思维,怎么能有合理的决策?


  其次,广告内容也是阅读内容的一种,有人不爱看,也有人专门挑着看。广告内容影响读者主要通过被动阅读和主动阅读两种方式。品牌形象广告大都是被动阅读,但很多促销广告像卖场广告、地产广告、求职广告、旅游广告、餐饮广告等等却是读者主动找着去读的,因为他们需要这类信息。所以,主动阅读类广告经营得好,非但不会影响阅读率,反而会增加报纸的读者。像广州日报的求职广告做得好,出求职广场的那一天发行量要比平时多出十几万份。可见,把广告的数量与读者的数量简单对立起来的观念是十分无知的。


  即使不讲这么多理论,单凭常识、凭直觉大家也不难判断,目前限制金报广告的做法是完全不合时宜的,为什么许群还会如此郑重其事像发现了新大陆似地提出这样的动议呢?答案只有一个,因为他不懂办报,连基本的常识都没有。


  此外,他还提出过一些更“惊人”的意见。他说头版要做得好看,就不能让广告商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要求美编室来制作广告,或者有权修改广告,比如广告的色彩如果与头版图片的色彩不协调,就可以修改广告的色彩,等等。我真不知道广告商听到这样的意见会怎么想。广告商是报社的“衣食父母”要好好服务、广告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广告制作是个专门领域而且需要支付不菲成本,不是报社的美编随便搞几下就行的,我们的许社长对这些全无概念。整天牛皮哄哄,老子天下第一,谁也不放在眼里。做决策完全是拍脑袋,凭感觉,结果就是整天闹笑话。


  
  政治挂帅 向舟山盲目扩张


  
  就像许多领导一上任喜欢提出自己的理论纲领一样,许群虽没什么真才实学,但一到报社也提出了响亮的“三步走”战略,用宣传栏的形式贴在墙上,挂在门口,让大家天天瞻仰,时时牢记。一时间“三步走”成了金报最大的“政治”。匪夷所思的是,在大会上宣讲了他的政治纲领后,他居然出了一份考卷,内容全是他讲的“最高指示”和“最新语录”,人人必答,通不过还要怎样怎样,报社上下一片哗然。一夜之间仿佛回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


  他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就是“大桥时代”金报要成为“浙东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具体的说法是,杭州湾大桥已经通了,舟山群岛09年下半年也要通大桥了,金报要扩大影响力,必须冲出宁波。往哪冲呢?许群掐指一算,说我们要进军舟山,在舟山发行三万份。


  班子会上账都细算了,最好的情况下发行三万份,一年收到广告1000万(其实1000万广告基本不可能),还要亏损约200万。有几个人提了反对意见,认为目前的情况下不适合扩张,这基本上是亏本买卖,为了政治的需要可以理解,但可以不那么急,缓一缓到明年实力雄厚了再做。但许群力排众议,还是决定要马上干。

 
  说这个项目是拍脑袋,是因为它完全没有战略发展必要性和市场操作可行性论证的支撑。首先,现代金报目前着力进攻的应该是宁波本地,宁波都没做好,有什么条件和资本去做别的?其次,要出去为什么是舟山?而不经济更发达的温州或者杭州?或者按“大桥时代”的思路,杭州湾大桥已经通了,为什么不去杭州湾大桥的那头嘉兴扩张而偏要到大桥还没通,经济又落后的舟山去呢?没有论证没有说明,一笔糊涂账。第三,去舟山的账算得很清楚了,包赔不赚,为什么还急着做而且一定要做呢?


  一般人是很难理解的。政治上的原因算一个,“冲出了宁波”,扩大了发行,怎么说也算是新官上任的一个“政绩”。会亏损,那是以后的事,政治一挂帅,其它就靠边站了。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大家后来才知道的。许群在舟山认识了一位“高人”Y。Y何许人也?原是舟山本地报社的广告中心负责人。因为喜欢和人裸聊,不雅视频在网上被人曝了光,在当地搞得声名狼藉。因为影响太坏,被报社除了名。就这么一个人,与许群一拍即合,成了许群的座上宾,被许群聘为现代金报驻舟山记者站的站长,全权负责金报在舟山的采编和经营。后来这事影响太坏,传到了北京总社,总社要求把这人撤了,这场闹剧才算告一段落。


  但这人和许群之间有什么内幕交易?他给了许群多大的好处,使得许群可以明知报社亏损也要在舟山发行,让Y来承包发财?大家有太多的疑问。新华总社应该派人来好好查一查,给大家一个交代。


  
  用特务手段监视员工
  


  许群新官上任,烧了上述三把火。现在大家明白,金报为什么会亏损了。


  许群之所以会干这么多蠢事,表面上看是因为不懂办报,而深层原因在于这人基本素质太差。


  许群没办过报,许多东西不懂本来也是正常的。多做点功课,学习调研,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把懂行的人用好就行。关键在于许群嘴上说“我没办过报,不太懂办报”,心里并不认为自己不懂,而是认为自己很懂。就像前边提到的“我老婆都知道这样的报纸是垃圾,你们这些号称办过这么多报纸的老总反而不懂”,意思再清楚不过:你们啥都不懂,我甚至我老婆都比你们懂报纸。他跟人谈话,很少听别人意见,都是他在宣讲。有一阵子他经常挂在嘴上的是“洗脑”两字,不是自己要换脑筋,而是给别人洗脑。他有时会得意地说“我刚给某某洗了脑”,或者直接对某人说“我要给你洗洗脑了”,兴致很高。现在想起来,真有几分“很傻很天真”的味道。


  不懂,又不爱听别人意见,胆子很大,敢拍脑袋,所以结果只能是“乱搞”。


  而决定他只会“乱搞”的是他做人做事的基本素质。


  许群曾在新华社宁夏分社做副社长,在那里和社长斗得不可开交,调回浙江分社后一直处于靠边站的状态长达8年之久。现在突然被调到金报当一把手,正应了“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这句俗话。长久的压抑使他一到金报就自我恶性膨胀。前边提到的让员工背自己的“最高语录”还要考试的怪事只是一个例子,类似的“事迹”还有不少。
  许群是官味很重的人。他经常炫耀他在浙江分社工作的时候“到哪都是常委接见,都是上主席台的”。为了上主席台的事,他还闹了个不大不小的笑话。


  他刚到金报不久,听说金报某部门协办了外边的一项活动,他主动要求出席。当天下午,部门负责人突然接到许群电话,许群大发雷霆,说他到了会场,既没人隆重接待,也没人请他上主席台!这边解释说这项活动是别人主办,协办单位也不少,我们就是挂个名,不是主角。那也不行,许群一定要上主席台。这边只好赶紧找主办方,想方设法把许大人安排到主席台的边上坐下了,他才算咽下这口气。


  回到报社,他立刻通报批评了有关部门,还专门出台了一项规定,大概的意思是以后未经他批准,各部门不准和外面合作办活动。不明就里的人看到这项小题大作的规定一头雾水,后来知道是这原由,大家才恍然。一时成为大家的谈资和笑柄。


  许群是心理严重偏执的人。一方面他唯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的心态严重;另一方面他的猜忌心又很重,经常事情还没搞清楚,就大发雷霆,事后却发现不是他想像的那么回事。他对人有了先入之见,很容易听信谗言。而且心里有看法又管不住自己的嘴,他到处随意散布对班子主要领导的批评。比如在广告一把手Z面前说采编一把手L“没水平”,在副总编W面前说Z“人品不好”,又在Z面前说副总编W的种种不是……。而且大部分内容都是道听途说,不着边际,给人的感觉真是“不分是非,不知好歹”。他喜欢到处贬别人,无非就是显示他最高明。班子里的人也是上行下效,他们表面上对许群恭恭敬敬,背后也是整天相互说许群的不是。员工中也到处在传许群的笑话。许群干了这么多蠢事,谁会在心里真正尊重他?一把手就是这样的素质,怎么能带领一班人开创金报的新局面?


  许群是做人没有底线,做事不择手段的人。他用人的标准就是“听他指挥、为他办事”。他喜欢做“老大”的感觉,他希望他的部下都是听话的“小兄弟”,都是他的“马仔”,唯他马首是瞻。所以他的周围聚集了一批既低眉顺眼,又敢拍马屁的人。报社的员工经常听到一些人在大庭广众之下,用旁人听了都感到脸红的语言对他进行肉麻吹捧,他不仅受之若素,而且敢于大胆提拔这样的人。


  有件事很能说明他的看人用人标准。他到报社不久,原来的办公室主任C要走了。此人在报社劣迹斑斑,口碑很差。许群来了也听到许多投诉。但交接期间,C为许群办了一件“实事”,一下让许群刮目相看。


  原来报社里有一辆超标的新款奥迪A6,许群的前任一直放在哪里不好意思公开享用。后来终于准备用了,却突然让许群接了班,便宜也就落到了许群头上。许群在浙江分社被长期边缘化,压抑了这么多年,还没享受过专车待遇,更别提高档专车了。崭新的奥迪A6,多威风啊!许群那个心里痒痒啊,恨不得连夜就拿来用,但是,自己新来乍到,那车又从未有人用过,怎么好意思自己开口呢?在这关键时刻,C察言观色,看出了端倪,马上主动为许群安排,许群那个解渴呀,真乃雪中送炭,正中下怀!从此这辆超标车就成了许群的专用座驾(有次他出差北京,一个副总借用了一次,他知道后大发雷霆,骂骂咧咧了好一阵子)。这事让许群心花怒放,事后他感慨万千地说:有的人能帮你办你想办又不方便办的事,这样的人才是合格的办公室主任。别人都说C很多不是,但我看他是个很优秀的办公室主任,走了可惜!


  对和他意见不同乃至反对他的人,许群则不择手段全面围剿,不惜代价赶尽杀绝。报社里有一阵风传他请人制作盗版卡监听了几个人的手机(宁波这种制卡监听别人手机的非法广告很多,许多人经常收到),证据之一是有的人在外面碰头吃饭,他马上就知道了,还得意洋洋地对当事人说:“别以为你们串联我不知道!”有人和许群不喜欢的人见面聊了会天,很快就会有人当面警告,“你和谁谁谁见面了,都聊什么了?”让人觉得这不是报社,简直是克格勃,到处都是监视,到处都是特务。而许群对自己的这一手还很得意,不觉得是对员工的侵权,甚至是违法犯罪。他的这种做法也经常逼得别人做出疯狂的事情。09年8月的一天晚上,报社一位女性副总编举着菜刀在报社里追着砍他,吓得许群抱头鼠窜,屁滚尿流,慌不择路躲到别人的办公室桌底下,藏在里边好长时间大气都不敢出。能让一个有身份的女士如此失控,许群到底对她做了什么?这一事件轰动了整个新华社。不知道许群有没有因此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


  才短短两年,金报就变成了这个样子,三年、五年后会成什么样?真是难以想像!


  这份小结和许群上交总社的两年总结肯定是很不相同的。到底有哪些不同,请总社领导仔细对比,再到金报作点实地调查,看看到底有哪些是这份小结说错了,又有哪些是许群欺上瞒下造了假!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