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地方报媒气象新闻的“结合点”    

地方报媒气象新闻的“结合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受众对气象信息的需求不断增长。地方报媒要做好气象新闻,应该在报道时间上长短结合,在报道空间上内外结合,在报道的内容上虚实结合,在报道呈现上报网结合,从而做出自己的特色,体现自己的个性。
 
  报道时间:长短结合
 
  这里所说的长短结合,涉及时间的概念,就是说,短期的气象新闻与长期的天气新闻相结合,以提高地方报媒天气新闻时间的“长度”。

  短期气象新闻,就是报道一个较短时间段(如几天、一天甚至半天)的气象情况,其文章也一般较为短小,简明扼要,最为典型的短期气象新闻是“天气预报”。目前大多的地方报媒设有“天气预报”栏目,预报的多是“今天”、“明天”的天气情况,是短期的,而且也就短短的几句话。笔者所在的浙中新报专门开设了“小献说天气”专栏,每周周一和周五都有气象新闻,这些新闻多为短期气象新闻。此外,也有针对节假日、突发天气变化等短期的气象新闻。

  而长期的气象报道,则是对一个较长时期内(一个月、一个季节、一年甚至数年)的“过去时”天气变化进行回顾分析,也包括一个较长时期内“未来时”天气的展望预测等,是对气象进行“瞻前(向前看)顾后(回头看)”,包括“解疑释惑”。其文章篇幅一般比短期的气象新闻要长,属于深度的气象新闻。

  气象新闻的“顾后”,往往对过去的一些天气现象进行答疑解惑。如新华社2009年11月12日的气象新闻《今冬雨雪为何频频眷顾》就由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林建作了解读。浙中新报2009年6月8日的《强对流天气为何没提前预报》,就气象部门未对6月5日晚突如其来的强对流天气作出预报,由金华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张行才进行了解释:强对流天气来得快去得也快,提前较长时间很难作出准确预报,一般只能提前30至60分钟。

  气象新闻也有以“瞻前”为主。如新华网的气象新闻《厄尔尼诺现象今冬将对美国各地气候造成不同影响》,就美国的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的冬季气候进行了展望:厄尔尼诺现象将在冬季几个月内增强,并对美国气候产生持续影响。届时,美国中西部地区的气温将普遍高于往年平均值,而南部气温将低于正常年份。

  气象新闻的“瞻前顾后”,也有的是“顾后”与“瞻前”两者兼顾,并且还“左顾右盼”。如现代快报的气象新闻《下周南京可能雪花飘飘 这么早50年罕见》。从涉及的时间上说,既回头看了历史上南京最早出现的初雪的日子,也向前看了下周——“下周可能跌入‘冰窟窿’”,直至整个冬天——“今冬要提防气温先抑后扬”。与此同时,还“左顾右盼”,分别体现在两个小标题中,“左顾”的是“冷空气频繁,全省雨雪飘飘” ,“右盼”的是“南京雨夹雪还是纯雪?”

  短期气象新闻,报媒与同是传统媒体的电视、广播,与新媒体的网络、手机等相比较,在时效上处于劣势。但地方报媒的气象新闻能给部分没看到电视、没听到广播、不上网也未订制手机气象预报的读者提供方便。而长期的深度气象新闻,不仅能满足受众对长期天气信息的需求,也是地方报媒的优势,可以比其他媒体的“短消息”更有深度,也能体现自己的个性,赢得差异化竞争的优势。
 
  报道空间:内外结合
 
  所谓内外结合,涉及空间的概念,就是媒体在报道气象新闻的空间上,要把区域内的气象信息与区域外的气象信息相结合,以拓展气象新闻报道的空间。

  刘禹锡有诗云:“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诗写的是爱情的朦胧状态,但就字面来说,却是天气地域性的最好注释。天气是有地域性的,不同的地方会有着不同的天气状况。作为地方报媒,其受众自然是有地域性的,这决定了受众在气象新闻需求中,最关注的是本区域的气象信息。强化本区域气象新闻,不但更好地体现地方报媒与受众的接近性,也能更好地满足本区域受众的气象信息需求。因此,做足本区域的气象新闻,更好地为本区域受众服务,自然是地方报媒做好气象新闻的重中之重。

  但随着人们经济活动的频繁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区域外经商、旅游等活动也日益增多,这就使区域内的受众有了越来越多的对区域外天气新闻的需求,要求地方报媒在采编气象新闻时,也要关注区域外的气象新闻,如主要的旅游城市、风景区、本地商人的主要经商地的天气情况等等。

  气象新闻的内外结合,能有效地拓展气象新闻的报道空间。
 
  报道内容:虚实结合
 
  所谓虚实结合,就是在气象新闻的内容上,要让“名符其实”的气象新闻与“似是而非”的气象新闻相结合,从而丰富气象新闻的报道内容。

  “名符其实”的气象新闻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气象消息。而“似是而非”的气象新闻,是与气象间接相关的“气象知识”、“与气象相关的知识”或“与气象相关的新闻”。

  所谓“气象知识”,主要是指气象新闻中所涉及的气象学知识。在气象新闻中,常会出现一些气象术语,如副热带高压、厄尔尼诺、东亚大槽、低空急流、低压中心、低压槽、赤道反气旋、变性气团等等,这些术语枯燥难懂,但如果进行解释,就可以起到“气象科普”作用。

  “与气象相关的知识”主要是指应对天气变化的常识。如一个时期内,雷雨天气比较多,就可以在做气象新闻时提供一些如何防雷雨的知识。如2009年8月,义乌市频频受到台风影响,浙中新报适时推出了《台风来时该注意些啥》。这些知识适时地结合在气象新闻中,扩大了气象新闻的外延。

  “似是而非”的气象新闻,还涉及休闲、保健等多方面,有的与气象有较强的联系性,有的则只是“沾点边”,而有的完全只是个“借口”,根本就不是气象新闻。如浙中新报《早晚温差有点大除了防感冒还要保护好你的胃》是事关保健的,图片新闻《秋高气爽鱼儿易上钩》是事关休闲的,图片新闻《炎炎夏日汽车自燃高发别载瓶失效灭火器满街跑》是事关安全的。

  虚实结合,使气象新闻的内容丰富多彩。
 
  报道呈现:报网结合
 
  所谓报网结合,即采用“多媒体”,使纸媒气象新闻与网络气象新闻有机地结合起来。

  前面已提到,与新媒体比,纸媒在时效性上无疑处于劣势。但纸媒与新媒体并不是水火不容的,特别是现在大多数的报媒都开设网站,在做气象新闻时,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报媒与网络两个平台做好气象新闻。

  报媒运用网络做好气象新闻,至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弥补报媒气象新闻时效上的劣势。地方报媒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即时性的特点,让气象新闻先上网络后上报纸,从而弥补报媒在气象新闻时效上的不足,提高地方报媒气象新闻的时效性。

  二是可以及时变更气象信息。气象新闻特别是气象预报毕竟属于预测性新闻,总有“准”或“不准”的情况,何况“天有不测风云”,所以在天气趋势出现变化的情况下,在纸媒出版周期内无法变更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最新播报”,从而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三是增加气象新闻的容量。地方报媒有版面容量的限制,而网络具有空间的无限性,地方报媒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这一特性,将因版面限制而不能及时上版的气象新闻在网络上予以呈现,特别是对区域外的气象新闻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链接”。

  四是扩大气象新闻的影响面。虽说也有“报网统吃”的受众,但往往报媒与网络有两个不同的受众群,开展报网结合,使报媒和网络的受众都能得到报媒的气象信息,从而扩大了气象新闻的受众群,扩大了报媒气象新闻的影响面,增强影响力。

  五是提高气象新闻的针对性。网络传播具有双向性,报媒可以利用网络的这一特性,更多地了解受众对气象新闻的需求情况,从而在做气象新闻时增强针对性,更好地体现气象新闻的服务性。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