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报纸与3G结合的路径选择    

报纸与3G结合的路径选择

  自今年1月3张3G牌照正式发放以来,关于3G时代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出路的话题,争辩尤为激烈。类似这样的争论其实并不陌生。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每一种新技术出现所引发的科技变革、社会变化都自然波及到旧事物、旧格局,何况在如今这样一个信息技术、媒介资讯迅速发展的时代。而作为最“古老” 媒体的报纸如何与3G进行结合,也成为重要的命题。
 
  3G之前报纸与手机的结合和应用
 
  报纸与手机的结合、应用,始于2G时代的手机短信。2001年中国移动开发出手机短信的应用,这一应用被商业网站及时抓住并从与运营商的分成中摆脱了当时深陷的网络寒冬。报纸由于当时还处于强势地位,对这一新生事物并不敏感,也没有更多的研究和应用,只有一些依托于传统媒体建立的新闻网站尝试推出新闻短信订阅。人民网在2002年曾推出手机短信订阅新闻,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不明显。

  传统媒体忽视手机短信,一方面源于报纸的理念和思路、受众的阅读习惯和短信的资费价格,更重要的是手机短信的承载量(每条70个汉字)和传输性能(每次只能发送一条)实在有限,不能满足媒体传输新闻、信息的基本要求,更不能传输图片。报纸与手机的第一次“共舞”似乎没有开始就结束了。

  2.5G推出的彩信成为报纸迈向数字化的一个抓手,诞生了热热闹闹的手机报。笔者近日针对1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项“手机出版问卷调查”,其中“手机内容重要性”选项的调查结果显示:95%认为手机报(新闻资讯)在手机内容中最为重要。目前全国范围已有手机报300余种。受众的认可,内容商的积极主动,手机报自身快速、及时、准确、文词简洁、成本低廉、接收率高的特点和优势,使得手机报一时成为报业数字化追求的方向和目标。

  从技术上看,手机报是基于彩信而实现的报纸与手机的“共舞”。彩信的技术特征与报纸的传播规律有所契合,内容简短扼要而又重点突出,图文交融兼有互动,有一定的容量而又不长篇大论,因而报界对手机报的应用驾轻就熟。但IT界人士认为,“手机报虽然热闹,却始终没有成为一个被广泛接受、快速发展的模式。究其原因,是因为手机报只是发挥了手机初级阶段的功能。”

  除了手机短信、手机报体现出的手机与报纸的结合和应用外,手机二维码为报纸与手机的结合打开了一个新的通道。二维码是一种新型的条码技术,存储的信息量比一维码(如超市商品上的条形码)多几十倍,并能整合图像、声音、文字等多媒体信息。只要用手机对准印刷在报纸上的二维码拍照(代替扫描),读取条码内容,或输入二维码下面的号码即可实现手机快速上网,观看影视、声音、网络媒体的内容。2006年6月5日,天津《每日新报》成为中国首家应用手机二维码技术的平面媒体。
 
  3G改变了什么
 
  国内从2006年提出3G概念以来,对3G的种种猜想源源不绝,关于3G的应用也给予相当高的期望。3G之于2G、2.5G究竟改变了什么?先前的报纸与手机结合、应用又会产生怎样的冲击与改变呢?

  3G与2G、2.5G的主要区别在于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提升上,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并快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宽带手机上网、视频通话、手机电视、手机购物、手机网游等多种应用都将从梦想变为现实。当然,在2G、2.5G时代,手机上网、手机电视、网页浏览等技术也都已开发出来,但应用效果差强人意,比如手机网游,很难实现多人在线对战,只能是单机版或者下载到本地机的小游戏;手机电视也存在着传输速度慢、信号不稳定、时断时续的问题。3G应用后室内状态每秒2M的传输速度几乎与电脑宽带媲美,足以从根本上改变移动互联网的上网速率。

  传输速度的提升一方面是对原本依赖速度的手机应用的释放,另一方面也是对基于速度缓慢而开发的手机应用的“最后通牒”。具体到手机报,其在3G 到来之前的盛行,与其说是彩信技术被传统媒体的捕捉,不如说是因为手机上网资费的昂贵、手机上网传输速度的缓慢,致使用户不得不采用终端机下载阅读的方式。这与互联网发展初期的状况有点相似。因为采用拨号上网方式,且是按照分钟计费,用户不得不快速上网将新闻下载到本地机,或者采用新闻订阅的方式,通过收取邮件获得新闻。而当互联网上网资费下降、宽带普及后,几乎不再有用户将新闻下载到本地机浏览了。

  站在技术和理论的角度,3G将改变手机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如果能随时随地获取最新信息,且资费低廉,用户还有必要订阅手机报吗?手机的最大特点是移动性,快速的传输速率保证了用户可以在移动中获取动态的、正在发生的信息,而以当前手机报的编排方式和发送形式,手机用户订阅手机报只能获取静态的、过时的信息。

  当然,手机报是否就此消失还有待审视。手机的浏览界面不同于电脑屏幕,规格不一、相对狭小、操作不便的手机屏幕如果要承载手机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对于阅读者未必不是一种负担。而手机报是“经过编辑人员精选出来的精华,包含着媒体人的价值判断和编辑思想”,对于只想花少量时间而又想了解国内外重大新闻的受众群体来说,手机报恰恰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上述两种情况在3G出现后都将在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因此和谐“共舞”是报纸和手机结合的最好路径。
 
  3G时代报纸的发展路径与选择
 
  探究3G时代,报纸的发展路径与选择,除了对已有的旧事物分析、剖析外,还需要研究新事物,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用途理解3G手机,以及3G手机与报纸对接的契合点。

  首先,3G手机是生产工具,是传输工具。2009年1月8日,著名球星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驾着昂贵的跑车在曼彻斯特机场隧道撞车。事故发生后,在电视上播出、同时又在互联网上播放的第一个视频是《曼彻斯特星报》女记者用诺基亚N95手机拍摄的。

  上述案例给我们的第一启示是3G时代报纸记者一个人、一支笔、一本采访本已经不能满足新闻即时性、交互性、多媒体性的要求了,新闻记者不仅要树立快速传播的意识,还要学会运用3G手机、移动终端等新型生产工具、传输工具,通过文字、声音、图像,全方位报道新闻事件。手机的多元化功能对于一般用户可能不必去了解,但对于新闻记者,站在将手机当做生产工具的角度,需要研究、使用并发挥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为报纸捕捉到独家新闻、原创新闻、现场新闻。

  其次,3G手机是阅读终端,是发布平台。基于此,报纸应与手机生产商合作,将报纸内嵌到手机设置里;与移动终端商合作,研发出可以即时接受报纸内容、用户可以随时阅读报纸的移动阅读终端。在《光明日报》创刊60周年纪念活动上,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展示了全球首家基于3G(TD- SCDMA)/GSM无线模块支持的移动报纸阅读终端。《光明日报》可以将每天内容的电子版发布到该终端上,用户可即时接收阅读最新报纸内容。此外,该终端还具有图书下载阅读、股票行情滚动发布、图片浏览以及mp3播放等功能。

  无独有偶。7月,一套能在手机上原版再现报纸的新媒体手机数字平台“报讯通”研制推出,版面间可自由跳转、能储存多种报刊书籍、可检索往期报刊、可在手机上进行评论、可输入关键词搜索等。这套平台类似互联网上的数字报,只是载体转移到了手机上。但是,需要将平台与各类畅销手机品牌合作,如果能实现内嵌,将大大加快其产业化进程。

  再次,3G手机是内容生产的“最后一公里”。一条新闻的生产流程涉及到采集、制作、传输、发布、到达五个环节。过去传统媒体的记者采集到重大、突发新闻信息后只能等待着出版时间或播出时间,网络媒体尽管能即时发布,但由于阅读终端的限制不能做到及时送达。一条新闻,完成了前四项而最终没有及时、即时到达用户,新闻的传播效果无从谈起。3G手机的快速传输和贴身到达完成了新闻生产的“最后一公里”,手机作为“带着体温的媒体”实现了新闻与用户的零距离接触。因此,在内容生产上,应将传统媒体独有的、超强的采集能力与手机的移动性、即时播报结合起来。美国报业编辑协会主席罗德里格斯说:“在新媒体时代,报纸在以自己的方式演进着。未来,信息将通过移动终端传输,不管是互联网还是报纸,都将只是新时代信息传输方式中的一种。而不管通过哪一种管道传输,钱都将进入一个口袋——信息加工和制作者的口袋。”

  最后,3G手机是个性化的服务工具。3G网络速度的提高和带宽的增加,使得手机的服务功能和生活用途越来越丰富,像手机银行、手机音乐、手机游戏、手机邮件、手机定位、手机优惠券等等。传统报纸应关注这些功能的应用,并从中寻找可以与报纸对接的契合点。比如手机优惠券,就可以和报纸的分类广告结合;手机教育,就可以利用报纸的丰厚资源为用户提供专业知识,通过用户个性化的定制,打造移动教育平台。

  3G时代,报纸与3G手机是相互利用、依存、互补,还是产业链上的一环?笔者认为共存共荣,和谐“共舞”,各尽所长,各取所需,也许是一段时期两者的最好选择,包括内容生产上、项目运营上,甚至资本运作上。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