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品牌因为船大比较难掉头,只能按部就班的投放广告。2017年竞争越来越激烈,广告营销的多元化是有利于分散风险的选择。还有一方面,消费升级下品牌也相应的要升级。无论是低下身跟收入提高的老百姓拥抱,还是拔高自己的逼格。品牌们广告都要做出改变。
下面的品牌前段时间广告风开始转变,2017年正式发力。那么到底是谁在调性切换,谁在改变定位,谁在小清新?小编为你娓娓道来。
转娱乐营销风
娱乐营销就是借助娱乐活动及娱乐明星,通过各种广告形式与消费者实现互动,将娱乐因素融入产品或品牌。 从而促进产品或品牌取得良好的市场表现。

在逼格高的消费者眼里,耐克的广告稍微还排的上,例如只签约气质运动员当代言人。这在各种俗气无厘头化广告趋势下,让耐克JUST DO IT的体育精神出奇地凸显。
但是3月份,一条微博王俊凯出发去耐克全球总部并拍广告引爆各大社交网站。还拍广告,网友纷纷戏说耐克的广告风怎么变了,开始走娱乐营销的风格啦。
转新生代的消费者
现在80后、90后慢慢成为消费主体。它们的消费升级更偏向精神层面,需求消费意识转向了对个性、娱乐、品质、健康、和社交等方面需要了。如果品牌可以转变自己的原来的功能性诉求向新生代消费者的情感和归属等精神需求转变,未来的前景会更好。
简单的硬告宣传已经不是互联网时代的规则,雕牌在年轻化的广告投入方面显然转身更快。大量在年轻人聚集的社交媒体平台,针对80.90后贱萌的互联网文化,制造品牌IP。和年轻人互动、互黑。

朋友一生一起走,谁先脱单谁是狗。雕兄,你这样让准备谈恋爱的单身狗情何以堪。
为了搞定年轻人,雕牌推出IP雕兄卡通人物和雕兄大电影,让雕牌新家观正式从观念的倡导向生活互动的层面深入。
雕兄成为雕牌新家观的体现物,在互联网的世界以黑色幽默的方式与新生代的消费者互动、互撩。
转人格化风
品牌现在自己的自媒体比重越来越大。任何一个品牌只要不是追求单纯的销售,都会思考,广告该如何从叫卖式,转变到和消费者的情感沟通上?怎样和目标消费群链接某种性质的情感共鸣?如果品牌没有显著的特征是在众多产品海洋中突出不出的。
所以需要广告营销"人格化"。人格化如可以在发广告营销文章时用"小编怎么怎么样……",来拉近和消费者的距离。
所谓广告文案是以语辞进行广告信息内容表现的形式。广告文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广告文案就是指通过广告语言、形象和其他因素,对既定的广告主题、广告创意所进行的具体表现。狭义的广告文案则指表现广告信息的言语与文字构成。

(早安,这一周有没有信心脱单?,海尔你这是闹哪样?)
在人格化转变风格上,海尔今年做的比较突出的。它一直在努力塑造自己的独立人格,时刻跟粉丝进行有趣的互动。 比如海尔集团的官方账号,很少说产品信息,天天给网友讲故事。主要维护者是一个叫“张伊”的女孩。你可以观察到,很多粉丝留言都是与张伊个人互动的,非常亲密。
转大数据营销风
大数据营销的最大魅力体现在两个方面数字品牌和效果营销。而如何优化提高品牌数字资产,这是数字品牌发展的根本和核心。这里所指的数字资产不仅仅是传统品牌营销所指的美誉度、知名度等。更为重要的是品牌与消费者共创的数字生态系统,从而实现数据的营销化,进行有效的导流和促进销售。

官微的2017我要新大数据营销活动

娃哈哈“码上有钱”
近期在各大超市发现,娃哈哈旗下的八宝粥、茶果汁、纯净水、激活系列等经典畅销产品瓶身包装上都加入了娃哈哈福礼惠的二维码。扫码成功后,即关注娃哈哈福礼惠的微信公众号,进去浏览以后,小编发现平台集合了各类奖品,几乎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娃哈哈通过营销分析消费者参与福礼惠微信互动的开瓶、扫码、购买、关注内容等消费行动路径,对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发掘用户的消费规律,尽量精准的刻画用户画像。与此同时,娃哈哈以用户画像为大数据营销基础,不断调整营销策略,满足消费者最新需求,提升购物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