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齐鲁电视台荣膺2009年中国新闻奖两项大奖    

齐鲁电视台荣膺2009年中国新闻奖两项大奖

《开讲天下》“走进史上最牛救援队”节目现场

  年复一年的各类新闻评选活动,既搭建起群“媒”逐鹿的竞争平台,更记录着中国新闻创新和发展的运行轨迹。金秋时节,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在强手如林的激烈竞争中,由山东齐鲁电视台选送的电视访谈类节目《走近“史上最牛的救援队”》 问鼎中国新闻奖电视访谈类一等奖第一名,电视新闻评论《井口:吃人的虎口!》荣膺中国新闻奖二等奖,齐鲁电视台迎来了电视精品创作的又一个丰收年。

  中国新闻奖是全国新闻界优秀新闻作品的最高奖项,能否获得中国新闻奖以及得奖数量多寡是衡量一家新闻单位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而齐鲁台一举摘得2009年中国新闻奖两项大奖,这在全国新闻界也不多见。一个是走近汶川大地震时山东日照莒县10位普通农民组成的救援队,一个是聚焦潜伏在农村田间地头的“吃人”机井,寻求解决之道。无独有偶,齐鲁台的两个获奖节目,都将注目的焦点对准了最为乡土的农村,对准了最为草根的农民。两部作品都不是宏大主题,也没有精雕细琢的包装,甚至还刻意保留着某些原生态的朴拙,却能在众多的精品参评作品中力挫群雄,脱颖而出。原因何在?

  “娱乐,看湖南;亲民,看齐鲁”

  在山东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娱乐,看湖南;亲民,看齐鲁”。 对此,齐鲁台闫爱华台长也曾自信并自豪的说:“齐鲁台凝聚了山东最多的观众,山东的观众对齐鲁台忠诚度最高。”这一切,一个重要的原因来自于齐鲁台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最大化”的地缘亲和力。2005年,走过10年风雨历程的齐鲁台打响了“参与齐鲁,共享欢乐”的频道呼号,致力于将齐鲁台打造为中国最具互动特色的大众综合频道,将视角更加专注地对准了普通人的生活与诉求。草根情结、人文关怀深入这个频道精神内核,成为齐鲁台难以被复制的频道气质。

  闫爱华曾经提出“一切现象都是区域现象” 的运作理念,引领了地面媒体发展“回归区域”的大趋势。在此指导下,齐鲁电视台坚持“本土为王”,“以民为本”,无论是节目生产还是地面推广,都以民生为视角,以民本为指导,真正实现了新闻媒体“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体现社会主义媒体对普通百姓的人文关怀。齐鲁台积极关注民生和社会,拥有《拉呱》、《每日新闻》、《新聊斋》、《一天零一夜》等一批品牌民生新闻栏目;齐鲁台按照“三民主义”——“民意”“民乐”“民秀”作为频道编排的原则;《开讲天下》——中国大陆唯一CALL IN的电视节目,这种通过电话直接与主持人互动的交流方式带来的不仅仅是电视谈话节目风格的变化,更是信息传播模式的改变——真正让平民百姓成为电视信息传播的主角,给予了他们完全自主的话语权。首开中国曲艺式新闻节目之先河的《拉呱》,更是将自身姿态一再降低,说家常话、拉身边事,使得节目在“草根阶层”中拥有了大量忠实观众。正如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李岭涛所说:“齐鲁台除了做到了形式上的贴近性,内容上的贴近性以外,更重要的是做到了心理上的贴近性,就是贴近老百姓的心理,这个是贴近性的最高境界。”

  草根情结,人文关怀,原生态走近“史上最牛的救援队”

  《走近“史上最牛的救援队”》是齐鲁台品牌栏目《开讲天下》在抗震救灾中的一期特别节目。汶川大地震中整个社会释放的爱心洪流带来一个令世界温暖的公益时代,在地震主题的宏大背景下,《开讲天下》独辟蹊径,从“小”处着眼,将视角对准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史上最牛的救援队”——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山东莒县的十位农民,自发组成了一支农民救援队,驾驶一辆简易农用三轮车,带着100斤煎饼,经历四天三夜,行程3000多公里,赶赴灾区抗震救灾,他们被网友们亲切的称为“史上最牛的救援队”。

{$nextpage}

  在角逐第19届中国新闻奖的众多优秀作品中,抗震救灾题材很多,而《走近“史上最牛的救援队”》之所以能力挫群雄,与对农民志愿者形象的平实刻画、异常贴近的访谈形式、以及对农民可贵品质的深入挖掘是分不开的。《开讲天下》拥有一支非常优秀的策划制作团队。作为全国唯一电视CALL IN直播辩论节目,《开讲天下》已经两度荣获全国十佳谈话节目。2007年,《开讲天下》作为中国电视节目创新的范例被写入中国广电蓝皮书,同年,获得中国首届传媒学院奖最佳栏目奖,后又荣获“2008年度节目”称号。主持人武大海也荣膺06年全国主持人金话筒奖。曾经有人问过制片人、主持人武大海:《开讲天下》的最大魅力是什么?武大海回答说:“真实。不仅仅是新闻事件的真实,还有表达的真实、情绪的真实,甚至是失误的真实。”作为一期特别节目,《走近“史上最牛的救援队”》没有了《开讲天下》惯常所呈现的针锋相对的观点交锋,剑拔弩张的辩论氛围,但一脉相承的是民主自由的参与方式和绝对真实的表达效果。6月8日,十位农民志愿者从四川灾区返回家乡后,《开讲天下》在第一时间、创造性地选择了这支农民志愿者的家乡——莒县东皂湖村,在一处开放式农家场院前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电视访谈。现场的布置也保留了原生态的农村风格,唯一称得上道具的东西就是他们当时去四川时乘坐的农用三轮车,然而正是这种看似简单粗糙的现场,却带给观众既亲切自然又真实动人的感受,成为这场访谈的鲜明特色。无论是参加节目的10位志愿者,还是围坐在现场的村民,在熟悉的乡村环境中,都没有了初次参加电视访谈的拘束。齐鲁台总编室主任魏巍还记得节目录制中出现的特别有趣的一幕:在这种原生态的访谈氛围中,村里的一只大黄狗几次大摇大摆走到场地中间,抢起了镜头,主持人武大海忍俊不禁,调侃了它一句:“你过来干啥呢?”引来现场笑声一片。而这一切都被原生态的记录到节目中。

  中国新闻奖的评委特别对主持人武大海平民化的主持视角以及拉家常式的主持风格给与了肯定和赞赏。主持人队伍建设是齐鲁台“最大化”的地缘亲和力战略的重要环节。齐鲁台让名主持人从电视中“走出来”,“走进”老百姓的生活中。主持人路演、赶大集成为常态性的活动,而“主持人驻村行动”更开创了电视界的“第一个”,主持人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扎扎实实的体验到劳动的艰辛。“这绝不是作秀,而是主持人真正的融入农民的生活,真正与观众走到了一起,带着相处中产生的一种朴实的情感,更好的为喜爱他们的观众服务。”闫爱华如是说。齐鲁台的主持人被山东人民亲切的称为”最没有距离感”的主持人,小么哥、武大海、书匀、王羲等齐鲁台主持人成了山东观众心目中最熟悉而又亲切的朋友。

  在现场观众看来,武大海不是主持人,而是像“邻居”、“朋友”一样,用彼此熟悉的俗语、土语拉着家常,还时不时的幽默一下、评说几句。这种 “朋友身份”的贴近性和“平等交流”的亲和力,让10位不善言辞的农民志愿者打开了话匣子,讲述了他们前往四川救灾的艰苦与危险经历,也让观众第一次了解到他们在救灾前线所发生的动人故事,感受到这些普通农民的淳朴与善良、勇敢与坚韧。正如访谈现场一位特殊的嘉宾——最早在网络发帖报道这支农民救援队的大连志愿者单玉强所说:“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农民大都是狭隘、自私、贪小便宜,只认眼前利益的代名词。可莒县这十位农民兄弟从根本上颠覆了这种观念。”这样一期访谈节目,展示给观众的不仅是这十位农民志愿者对灾区人民真挚的情感和无私的奉献,更是中国农民吃苦耐劳,舍小家顾大家的大情大义,是中国农民可爱又可敬的群体形象。

  做公众利益的守望者,“break新闻”显神威

  在中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今天,特别是在自然灾害频发、突发事件频现、金融危机仍然在影响着百姓生活的现实状态下,齐鲁台主动担负起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公众利益的守望者。电视新闻评论《井口:吃人的虎口!》就是媒体社会责任意识的集中体现,创意来自于齐鲁台一次break新闻直播:2008年12月8日晚,齐鲁台《独家!》在黄金时段先后5次打断正常节目播出,间断式插入“寿光男孩落井,生死营救”的现场直播节目。经过长时间艰难的营救,在井下被困十小时的落井儿童终于获救。然而,凌晨时分,医院中的落井男孩终因身体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

  又一个被机井吞噬的鲜活生命!这深深引发了齐鲁台报道部主任刘忠国的思考:2008年下半年,类似机井“吃人”事件,仅齐鲁台《每日新闻》节目就报道了8起,其中4人死亡。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无辜的去了,无数人为之落泪,但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吃人”的机井存在?这些废弃的机井,为何连连伤人?在一场场悲剧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责任缺失?

  进行舆论监督报道是媒体的责任之一,单纯的媒体监督,实际上是给群众以知情权,而齐鲁台在这方面却走得更远。机井“吃人”不算一个新鲜的新闻主题,每年有关机井救援的新闻事件在全国各地多次发生,很多新闻媒体也做过相关报道,但其他媒体报道之后,很少继续追踪、深入挖掘事件本身,寻求解决之道。而齐鲁台的记者则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深入第一线,在山东各地全面采访,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并从德州夏津县的经验中得到启示,揭示了解决落井问题既要亡羊补牢、寻求新技术,又要防患于未然,从法制上杜绝,对解决落井难题有实际启示意义。这也是这部作品在众多优秀作品中突出重围的原因之一。

  正如该片触目惊心的题目,《井口:吃人的虎口!》中落井援救惊心动魄的现场感和真实感所带来的强烈震撼,来自于片中大量采用的齐鲁台“break新闻”的直播片段。“Break新闻”是2008年齐鲁台在全国率先提出的全新理念,即打断正常节目进行的重大突发事件、最新消息的现场直播,是齐鲁台在继“直播常态化模式”被写入《广电蓝皮书》之后在传播模式方面的又一项新突破。

  据闫爱华台长介绍,齐鲁台“Break新闻”的出现,源于中央高层对舆论管理的思路转变。 2008年6月20日胡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强调:要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健全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机制,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提高时效性,增加透明度,牢牢掌握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2008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就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办法做出具体规定,对各地政府对重大事件的新闻发布提出了明确要求:新闻宣传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突发事件媒体不报是失职,政府不公布也要问责”。中央文件打破禁区,预示着break新闻的春天到来。一年来,齐鲁台 “Break新闻”频频发声,声像俱全、权威传递的现场直播报道第一时间向公众传达突发性重大事件,确立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同时,齐鲁台为“Break新闻”量身打造了一档名为《独家!》的栏目,所有的“Break新闻”都已聚合于这个栏目中,成为齐鲁台进一步确立公信力、打造影响力的重要突破口。

  传播学家施拉姆认为:新闻媒体应是社会的守望者。监视环境,守望社会,消除弊端,增进社会福祉,乃是新闻媒体的道德义务。《井口:吃人的虎口!》播出后,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宋心仿专门来调研,决定联合其他驻鲁代表在2009年全国两会上提交议案,要求立法,在全国范围内杜绝机井吃人事故的发生。山东省水利厅也进一步强化措施,2009年对全省机井进行普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吃人”机井事件中,齐鲁台不仅发挥了新闻媒体的宣传监督作用,还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成为公益事件的践行者。2009年1月齐鲁台发起 “堵住吃人的机井”大型公益活动,由台里出资制作爱心井盖,在聊城、德州、潍坊、滨州等市给2000多眼吃人“虎口”加上了井盖。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