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新媒体不会抢纸媒饭碗    

新媒体不会抢纸媒饭碗

  时下,媒体巨头都已开始全方位布局手机、平板电脑等新终端,以应对媒体生态的变化。其 中iPad是必争之地。新闻集团为iPad打造《Daily》,维珍集团则以《Project》对其发起挑战。而早前,《Wired》、《Times》等 大刊的iPad应用程序也已为中国媒体的iPad业务提供了多样化的范本。

  3月24日,FT中文网iPad应用程序取得App Store新闻类免费应用程序排行榜第一的佳绩。且与大多数媒体先上应用、后拉广告的套路不同,去年10月此应用推出之时就获得了劳力士的赞助。

  作为英国《金融时报》集团旗下唯一中文商业财经网站,FT中文网取得如此佳绩并非偶然:去年5月推出的英国《金融时报》iPad应用程序就获得过“2010苹果设计大奖”。

  而iPad应用程序还只是FT中文网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拓展的一 面。3月,FT中文网还推出了全新智能手机站,从其官网介绍我们看到了它全面拓展智能手机领域的决心:此全新智能手机站可适用于各种主流智能手机系统,如 iOS(苹果), Android(安卓), Windows Phone 7 Series(WP7)和 Symbian(塞班)。

  基于以上,虽说FT中文网不是期刊,但FT中文网于新媒体探索方面一直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前瞻性,因此非常值得为国内期刊业界所借鉴。

  众所周知,创立于2005年的FT中文网已在互联网领域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五年之中,FT中文网依托纸媒,从内容到经营都实现继承与创新,以快速增长的品牌影响力,迅速成长为最具影响力的中文财经网站之一。

  截至今年二月底,FT中文网总注册用户数已近160万。FT中文网非常成功地抓住了用户,并影响了用户,得到了广告商的认可,获得了不菲的收益。

  秉承英国《金融时报》集团的优良基因,FT中文网的品牌影响力正逐渐提升。“现在我们去见读者或者是广告客户时能感觉到,大家都知道FT中文网是做什么的,很关注也很认可我们。”FT中文网董事总经理张延谦虚地描述了其间的变化。

  FT中文网崛起和发展方向证明了一个事实:新媒体并不是来抢纸媒饭碗的。正如张延所说,“纸媒和电子媒体,现在是互补的关系。我们很多用户既是我们的报纸的用户,同时也是我们网络媒体的用户,这出乎我们当年的预测。”

 

  张延:文字变收入很“奇妙”

 

  2008年,张延进入FT中文网,开始全面负责网站的经营管理。曾供职于《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中文版)》的她有着非常深厚的传统媒体底蕴。

  同时作为经营者,张延认为“能将文字转化成收入”是件非常奇妙的事情。未来,她希望创造新的收入来源。让我们从张延的讲述中去触摸FT中文网的新未来。

  采访者:陈俊丽(以下简称:陈)

  被访者:张延(以下简称:张)

  陈:恭喜日前FT中文网iPad应用程序在App Store新闻类免费中文应用程序中排名第一,您如何看待这一排名?

  张:是的,我们在3月24日排到了第一,我们的团队很受鼓舞,也得到了很多用户的鼓励。

  陈:推出这一应用程序的初衷是?

  张:当iPad出来以后,FT.com就第一时间跟进推出了自己的应用程序,并且很受欢迎。你也知道,中国的用户喜欢跟进新技术的东西,因此我们在去年十月份我们正式推出了自己的iPad应用程序,同时在12月中旬开发了升级版本。

  陈:如果要向用户介绍此应用程序,您将如何介绍?

  张:这一产品秉承了FT中文网一贯的风格,给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同时我们会运用iPad丰富的表现形式来展现精华内容,比如图片集、视频等。我们还通过评论等功能与读者充分互动。同时,我们相信对广告商而言它也是一款非常有价值的应用。

  陈:我们跟英国《金融时报》的iPad应用程序有哪些区别?

  张:我们以中文的文字形态,还有国内读者更喜欢的内容来展现。同时我们两款应用程序最大的差异是收费策略。FT.com推出时就是收费的,而我们现在还是免费的。

  陈:以后会收费吗?

  张:现在还不是特别合适的时机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做好产品和服务。

  陈:国内媒体多数新产品都走免费路线,同时也有一些尝试收费,您感觉付费难吗?

  张:在中国收费是更有难度,我们需要准备的时间。这是需要双方努力的事情:读者和用户需要改变消费观念,同时媒体需要打造可供用户付费阅读的精品内容。

  可喜的是,经过这么多积极的尝试,我们从读者和同行身上都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了内容是有价值的。FT中文网也愿意跟同行一起努力推进这个产业的良性发展。

  陈:您认为iPad对媒体意味着什么?

  张:iPad给媒体提供了更广阔的机会,是一个可以无限延伸的新平台。同时还提供了更充分的互动机会,媒体可以用创新的形式来深度挖掘自己的产品和内容。未来肯定是值得期待的。

  陈:保持好排名需要做些推广吗?有什么具体建议?

  张:好的排名有多方面因素,首先你的品牌要好,内容要好。用户体验也要好,这取决于你的产品开发得怎么样。当然,推广方面也需要做些工作。一般来讲,推广会带来明显的阶段性效果,但也会产生持续性效应。

  我们会在自己的网站和合作伙伴的平台、我们的官方微博上发布消息,告诉用户我们推出了这个产品,同时我们的总编在相关媒体采访及活动中也会提及iPad新业务。

  陈:营销推广方面,FT中文网有什么经验?

  张:推广方面,首先要把推广渠道建设好。还有一个关键就是要有计划性和节奏感,最后才会有整体的效果。

  陈:除了iPad,FT中文网还会布局哪些新的移动终端?

  张:我们会跟进所有新兴移动终端。但不可能会投入所有的终端,一是要考虑我们的投入,二是我们需等待终端市场相对稳定时做出决定。

  陈:当下移动终端这么多,如何选择?

  张:我们会有重点的选择,出发点有两个,一个是用户,另外是从客户的角度。我们会去做用户调研,看用户期望、需要来开发新终端产品。同时,我们也会考虑广告客户的需求,看它们期望我们有哪些新平台。

  陈:FT中文网整体风格跟FT.com一致,具体细节上怎样兼顾中文用户阅读习惯?

  张:我们FT中文网力求更符合国内用户的习惯,同时保持媒体的界面感觉,比如我们对网页进行了分栏等处理。相比FT.com我们还发现了很多中国用户更喜欢的界面特色,比如国内读者更喜欢在明显位置采用大图片等。

  陈:人才方面,FT中文网有何可借鉴的经验?

  张:跟其它公司寻找人才一样,我们也没有多少捷径,需要多找多看。这也只是招聘前的工作,招聘后的培养、培训也非常重要。FT中文网我们会给员工非常灵活的发展空间,并给时间让员工了解公司的运作机制、团队及产品规划等,适应公司的氛围。

  陈:2011年FT中文网有何新规划?

  张:我们要跟进新的技术平台,推出新产品,大的方向还跟以往一样,会兼顾英国《金融时报》及FT.com的业务。

 

  后记:眼界如何决定世界

 

  单论用户规模,FT中文网用户跟门户网站不在一个量级,且它也并非唯一专注做财经类网站的。为什么它能脱颖而出?笔者总结了其成功的一些因素,抛砖引玉供业界思考。

  其一,经营思路的转换至关重要。当大多数期刊官网还在以传统媒体的思路运营的时候,FT 中文网早已开始以互联网的运营思路去一点点建立基业。从产品规划到市场推广、广告营销……FT中文网以用户为核心,将自己最优势的传媒资源(内容及人才) 成功嫁接到网站为核心的平台上。

  其二,用户是其网站发展的基石。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曾在去年底接受中国媒体采访,并表示:FT中文网拥有“中文世界最优秀的读者”,包括商界精英、经理层、经济学人、决策研究者、文化人、学者学生、艺术家等。

  FT中文网一直在围绕核心用户不断完善自己的服务,从其“会员服务”频道可见端倪。以FT中文网为母体,相继推出邮件服务、手机站、iPad版等新平台。

  其三,内容是关键词。去年底接受中国媒体 采访时,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曾表示:“高技术的跨越比较容易实现,但内容价值的确立则很艰巨。所以关键词是内容、内容、还是内容。”FT中文网的创新 之处在于它巧妙将用户创造价值与“媒介思维方式”相结合,推出独特的专栏作家和撰稿人机制,并保持内容品质及创新。

  其四,要积极探索新业务。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及互联网都迎来新机遇。FT中文网一样适逢良机,在新一轮竞争中它需加速创新,服务现有用户并拓展更多新用户。我们已看到其基于iPad及智能手机的积极实践。

  去年年末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曾在接受一家中国媒体采访时曾表示,FT决定给所有同事每人300英镑补贴,他认为这是公司“对全媒体的一种承诺”。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