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双鹿故事:一个本土品牌的35年    

双鹿故事:一个本土品牌的35年

  从偏居梧田的温州本土企业,到联姻世界500强的中国名牌;从1972年产量仅1033吨的小厂,到现今产销量65万吨的中国啤酒行业十强企业。35年来,英博双鹿风雨兼程,一路荆棘鲜花,坎坷平川,三次跨越。再过几天,英博双鹿啤酒集团将隆重举行35周年庆典活动。此时此刻,双鹿人既对企业实现“三次跨越”式的发展充满喜悦,更对实现超百万吨的企业目标充满信心,并对成长为全球啤酒品牌的企业愿景充满憧憬。

温州啤酒厂(上世纪70年代)



英博双鹿(今天)

 

  第一瓶啤酒的诞生

  1966年7月,在离温州市中心5公里的梧田,一群年轻人酿出了温州第一瓶啤酒。

  温州人酿造啤酒的历史,由此而始。

  上世纪60年代初,经常往返于上海温州的市中糖公司的一名专管员,带给温州果酒厂生产科科长林金才一条信息:上海青年人开始热衷啤酒。

  温州第一代啤酒人,仅仅凭着这条信息,和对市场的直觉,就开始了尝试。

  他们对啤酒一无所知。但温州人从来都不缺少创新和拼搏的基因——很多年后,这种基因被总结为温州模式和温州精神。

  果酒厂派了4个人去上海学习技术,舟车劳顿小心翼翼地带回酵母菌种和酒花;

  木工阿明师傅手工制作了“冰箱”——在双层木桶间填冰块,冰还要向东门冰厂买;

  过滤设备是百货公司买来的纱布;

  发酵设备是安装了冷却盘肠的大缸;

  压盖要手工在凳子上一瓶一瓶压,灭菌用的是黄酒炊饭桶……

  在无数次失败后,1966年7月,温州人终于成功酿造出第一批啤酒。

  果酒厂给自己的啤酒取了个响亮而骄傲的名字:瓯江。

  当时的瓯江,凭票供应,每瓶(640ml,就是我们现在最常见的大瓶)售价0.26元。1966年,一个普通温州工人的月工资是30多元,肉价是0.72元。

  当年,瓯江投放市场75.05吨。

  没有第一代啤酒人热血沸腾从空白开始的尝试,温州人酿造啤酒的历史,也许要被推迟很多年。

  第一家啤酒厂的诞生

  1967年,果酒厂因为武斗被迫停产。5年后,余朝辉出任书记。一方面调停争斗恢复秩序,一方面不拘一格引入人才。1971年6月,温州遭遇百年一遇大旱,300多家工厂缺水停工。在恶劣的环境中,果酒厂艰难地恢复了啤酒生产。这一年,啤酒产量达到806吨。主管部门终于意识到啤酒生产的价值。

  这是历史性的一天。1972年10月25日,温州果酒厂正式更名为温州啤酒厂。这是继杭州啤酒厂之后,省内的第二家啤酒厂。

  横贯上世纪70年代,温州啤酒厂摸索前行。主打产品依然是黄酒,甚至要靠黄酒来养啤酒。

  虽然技术逐渐成熟,但啤酒生产基本还是靠“土法”,年产量始终徘徊在1000吨左右。当时,手工压盖机只有6个头,一天只能出产5000瓶啤酒。成品的啤酒都放在木格里,一天下来,大家都是数“今天生产了多少格”。从生啤到更适合市场的干啤,设备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

  1979年是一个转折点。这一年啤酒厂创造了10万元的利润,啤酒黄酒各占五成。

  当时的决策者们,总结了3个全力发展啤酒的理由:

  1.可以出口创汇。

  2.可以实现机械化生产,而黄酒不行。

  3.节约粮食。

  1978年出任厂长的李逢春,主导了一场大规模的技术改造。

  1979年,从东门造船厂定制的30多只发酵罐,以拖船牵引,由塘河及东海,由东海及蒲州,几经河道,终于趁涨潮成功运至啤酒厂。这批罐的资金来源,是市里投入的37.7万元。

  这场决定温州啤酒厂命运的技改,始于1979年,毕于1984年。6年间,啤酒厂利用华侨贷款的139万元,和工商银行贷款的582万元,建成了初具规模的现代化设备。包括前后发酵房,年产2250吨的麦芽车间,全新的灌装房和灌装设备。

{$nextpage}

  这期间,发生了3件标志性的事件:

  “瓯江”改为“白鹿城”。这个以城市名字命名的商标,成为温州人广为熟悉的第一个本土啤酒品牌

  1981年,白鹿城“可口”啤酒,在全国普通啤酒评比中高居第二名,成为最大的黑马;1983年,黄白酒正式停产,车间撤销。

  1984年8月,温州啤酒厂顺利通过市里整顿验收。

  1984年,国庆35周年,“白鹿城”的彩车受到市民热烈喝彩

  “白鹿城”的兴与衰

  每一天都供不应求,酒车押运员成了紧俏职位。哪家店能先拿到“白鹿城”,就意味着赚钱。信河街卖熟食的老板们,甚至把熟食和白鹿城搭售。两辆生啤罐车前,每天都排起长队。拎着保温瓶,排队买两毛一斤的白鹿城生啤,成为很多温州人对那个年代的集体回忆。

  就像香港人对“狮子山下”年代的特殊感情一样,那个活力四射朝气蓬勃的年代同样让温州人记忆深刻。

  1984年,温州被确定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1985年5月12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第一次提出“温州模式”;1985年,第一辆菲亚特出现在温州街头……“白鹿城”顺风而上,与当时的名牌钱江、龙啤、强力、蓝带一决高下。

  1987年,白鹿城获浙江省优质产品称号。

  1985、1986、1987年连续三年获最佳温州货称号。

  1988年11月18日,捷克灌装线和3000平方米灌装车间竣工投产,年产3万吨啤酒的规模形成。

  1986年是标志性的一年。这一年,温州啤酒厂创造了126万元的利润,首次超过当时的明星企业温州乳品厂。

  1989年,内忧外患骤然袭向“白鹿城”。

  于外,整体市场萎缩,啤酒行业出现全国性下滑;外敌大举入侵,强力、五星、青岛、钱江、西湖、明珠、紫竹林……2万吨的弹丸市场,强手林立。

  于内,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始终无法根本解决;与对手相比,机制的僵化,渠道的迟钝,更是温州啤酒厂的致命缺陷。终端落后手,满盘皆后手。

  这一年,白鹿城销量直降至8000吨。恶性循环。销量下降造成的资金瓶颈,又遏制了白鹿城的调整和反击。这样的困局,一直持续了3年。温州啤酒厂的亏损,达到270万元。

  1991年夏天,白鹿城降至谷底。这一年的6月27日、28日、29日,连续3天,白鹿城居然没有卖出一瓶!啤酒堆满车间,堆满走廊,也堆满关注白鹿城命运的人的心。

  绝地反击,从决策层开始

  1991年,为了挽救危局,市委市政府以温州啤酒厂为核心,组建温州饮料集团公司(1995年改组为金可达集团),史美斌出任总经理。确立了放弃原有集团下的蘑菇罐头生产,全力扶持啤酒项目的原则。

  温州啤酒厂以3个决定性的变化,扭转了整个战局。

  一是改“白鹿城”为“双鹿”。

  关于 “白鹿城”退出的原因有很多。最有趣的解释,是“白”字在温州民俗说法上不吉利,以至婚宴都不使用白鹿城。决策层想了很多名字,甚至考虑过“麒麟”——那时日本的麒麟已经如日中天。最终,大家想到了“双鹿”这个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名字。时任温州轻工总公司办公室副主任的陈增歆,以手工绘出图案,新华印刷厂的排版人员帮着设计了一下,这枚日后叱咤江湖、荣登“中国名牌”的商标就诞生了。

  二是推出新型啤酒。

  1992年,新任温州市委书记孔祥有,从他曾担任党委书记的浙江农业大学,为双鹿请来酵母菌专家何国庆。在他的团队努力下,双鹿成功地改变了酵母菌种,改善啤酒口味,研制出新型低糖干啤。

  三是重建终端。

  此前,温州啤酒厂的渠道只有两种模式——最早的计划模式,终端是烟糖公司和供销社;后来的批发商模式。经过市场的磨砺,温州啤酒厂主要有8位大批发商,号称“啤酒八大户”。八大户曾为白鹿城立过战功。此时,批发模式的垄断性,制约了双鹿的发展。当时还没有“销售导向型”、“扁平化模式”这两个词,但双鹿人经过大量的细致工作和不懈努力,成功建立起以这两个词为核心的渠道及终端。100多个经销商,使双鹿的网络成功覆盖了整座城市。直接而有效的管理,可以把市场末梢最细微的变动,迅速传递到决策层。

  从双鹿到金狮双鹿

  1994年,双鹿的10万吨级技改推进了对外合资的进程。

  10万吨技改需1亿元资金。双鹿曾求助银行,对方只答应1500万元,而且第二年就要归还。

  反复权衡各种方案后,双鹿决策层形成共识:引入外资。作出这样的决定,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资金考虑,而是把目光放到了外资背后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这一年,双鹿产量达到45000吨,市场占有率达到73%。而每吨酒的利润,创下了425.63元的全国啤酒行业新记录。漂亮的成绩单,让双鹿拥有了底气和实力,这是双鹿的底牌。

  此时,作为马来西亚四大财团之一,金狮集团以合资方式在内地开出第一家百盛。在广泛而深入的考察后,双鹿成为金狮进入啤酒业的首选伙伴。

  从9月14日到12月7日的3个月间,包括董事长钟廷森在内的数位金狮高层,数度造访温州。

  1994年12月8日,史美斌率领6人代表团飞赴北京,与金狮进行签字前的最后一次谈判。

  登上飞机的前一天,双鹿决策者们在最后一次内部会议上,确定了自己的底线:

  1.合资公司的第一任总经理必须由中方担任。双鹿人相信,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温州。这是对企业负责,对国有资产负责。

  2.必须坚持使用双鹿品牌,并且要以无形资产作价。

  3.必须是真正的合资:对方必须以美元资金入股,而且资金要按期到位,全部用于技改。此前啤酒厂为10万吨技改所投入的前期工作费用,及所拆除的资产均计入技改投资。

  4.为了保证退休职工的利益,对方要在原来价格上追加200多万元,用于180多名老职工的安置。合资公司有用人自主权,但必须最大限度保护原有职工的利益。对原有职工,没有特殊原因原则上不能动。

  这是金子一样的4条原则。

  双鹿与金狮合资的模式,可以作为很多国企与外资合资的范本。

  1995年2月27日,一个500多人参加的盛大庆典,宣告温州金狮啤酒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1995年,双鹿与金狮签约

{$nextpage}

  双鹿提速

  合资给双鹿带来极大的品牌效应,使双鹿的发展开始提速。

  1995年,双鹿一边进行土建,一边引进南京啤酒灌装线。40天时间,就奇迹般建成一条22000瓶/小时的灌装线,解决了生产瓶颈。这一年,双鹿产量首次突破5万吨。

  1997年,双鹿引进德国KHS、美国ANGELUS、德国西门子等顶级公司的设备,组建18000罐/小时易拉罐生产线。听装啤酒下线后,4个月就创造了468万元的利润。这条线由此得到“印钞机”的绰号。

  1998年是一个检验成绩的年份。这一年,双鹿产量达到14万吨,增幅高达74%。利税收入1.17亿元,其中利润达到5330万元。双鹿已经是省内名副其实的老二,在全行业也赢得一席之地。

  早在1996年,出于企业安全发展和资产保值增值的考虑,双鹿就开始了一系列漂亮的资本运作,以资本为杠杆进行扩张。

  兼并平阳啤酒厂,是双鹿第一次出手资本运作,盘活了2102万元的国有资产。平阳金狮的年产量迅速达到5万吨,销售收入近亿元,连续几年创利税2000万元。更重要的是,双鹿啤酒打通了南下的市场通道。

  双鹿的资本运作,被称为“南下,北联,西进”。

  南下是平阳,北联是雁荡,西进则为金华。

  雁荡山啤酒厂是打通台州市场,北联杭州市场的中间跳板。金可达合并了雁荡山啤酒厂,兼并了金华澳特酒业。双鹿系列啤酒逐渐在浙中市场扎根。

  西、北两战,金可达通过兼并重组,盘活的资产分别为5576万元和2719万元。2000年,金狮啤酒的总资产规模从1995年2.6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7亿元,产量从5万吨提升到28万吨,成为全国第十二,浙江省第一,人均利税排全国第六。

  在西进金华并取得市场领导者地位后,为进一步打通温、丽、金、衢双鹿走廊,做好双鹿浙中的布局,金可达携手英博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兼并浙江尊龙酒业公司和衢州新国光啤酒公司,成立龙泉英博啤酒有限公司和衢州英博国光啤酒有限公司。2006年英博啤酒集团产量达到65万吨。一个9年前曾连续3天卖不掉一瓶啤酒的企业,已经成为一个足以傲视群雄的真正强者。

  意气风发的双鹿人并没有想到,一个真正的巨头,已在暗中关注了他们很久。一场更大更彻底的变革,正悄然来临。

  英博双鹿:牵手真正的王者

  2003年9月,一个消息传来:英特布鲁将全面收购马来西亚金狮集团在华啤酒业务。

  中外合资平阳金狮啤酒有限公司成立

 

  双鹿怎么办?金可达决策层没有丝毫慌乱。金可达既然改变不了这场收购,那么唯一可做的就是埋头发展做强自己,以及期许未来的买家是一个真正有实力的巨头。

  英特布鲁恰恰就是这样一个买家。这家总部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啤酒巨头,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1336年。1993年,英特布鲁位列全球500强,在全球啤酒行业中排名第三。

  早在2002年,史美斌已经与英特布鲁进行了第一次接触。在上海金茂大厦与英特布鲁中国区总经理陈威琦的会谈,让史美斌对这家500强企业印象良好。

  2003年,数家大集团加入到竞购金狮啤酒业务的行列中。7月,在白热化的激烈竞争中,英特布鲁最终以高出对手的价格,成功入主金狮啤酒业务。

  2004年1月16日,双鹿与英博签订了正式的合作协议。这是双鹿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

  合并后的新公司,更名为英博。

  2004年,英特布鲁全球董事会在温召开

  2004年5月,温州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英特布鲁集团的12名董事,从比利时飞行11个小时来到温州,参加在这里举行的全球董事会。世界500强企业在温州召开全球董事会,这在温州历史上是第一次。

  牵手英博,给双鹿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双鹿的改变是实实在在的。合作完成不久,刘中山博士领衔的实验室,就成为英博啤酒集团在中国的中心实验室,直接对接和分享英博的技术成果。

  除了技术和工艺,新团队也引入新的管理制度和方法。英博的WCCP计划,成功解决了终端制胜问题。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业绩仍实现了大幅提升。

  2005年是个丰收的年份。

  这一年4月9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啤酒专业委员会在北京隆重表彰对中国啤酒工业作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英博双鹿跻身中国啤酒企业十强,董事长史美斌、总经理李旭光分获杰出企业家、优秀管理者称号。

  9月1日,双鹿成为“中国名牌”,这是浙江啤酒业唯一一枚。

  从酿出第一瓶啤酒,到拥有第一个成为“中国名牌”的啤酒品牌,温州啤酒人付出了整整三十多年的努力。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