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滴滴快的"正用Uber的方式击败Uber    

"滴滴快的"正用Uber的方式击败Uber


  以下为文章全文:
  
  科技行业有史以来最激烈的竞争正在中国上演,而其中的主要参与者在美国尚未广为人知。在中国这一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滴滴快的和Uber正在争夺规模最大召车应用的地位。更准确地说,Uber正试图挑战中国本土的滴滴快的。Uber或许在全球范围内覆盖了更多国家,而支持者也愿意为Uber支付更高的费用,但凭借来自投资者的数十亿美元资金,滴滴快的正在以Uber的方式去击败Uber,至少在中国如此。
  
  硅谷许多热门科技公司都遭到了中国竞争对手的模仿,这已经不再是新闻。硅谷有谷歌,而中国有百度。美国有Twitter,而中国有微博。阿里巴巴总是被拿来与亚马逊对比,而小米则被认为类似于苹果。这些中国公司都在挑战美国的领先者,甚至已经实现了超越。随着中产阶级群体规模的扩大,消费类科技在中国有着庞大的需求。到目前为止,中国本土公司更好地满足了这样的需求。
  
  同样的模式也出现在火爆的手机打车市场中。凭借5亿多智能手机用户,以及逐渐成熟的互联网服务经济,中国这一市场吸引了多家大公司的关注。作为全球巨头,Uber正在大力开拓中国市场。近期,该公司宣布为中国子公司启动一轮融资。另一方面,今年2月,曾经的中国前两大打车应用滴滴和快的完成了规模60亿美元的合并,组建了滴滴快的。这也使得Uber在中国市场变为了追赶者。
  
  滴滴快的:所有人觊觎的目标
  
  近期,路透社报道称,滴滴快的CEO程维在致股东邮件中表示,该公司最新一轮融资吸引了超额认购。这在科技行业并不罕见,但需要指出的是,滴滴快的设定的融资目标已高达15亿美元。程维表示,为了满足投资者的热情,滴滴快的将把融资上限提升至20亿美元。包括新的资本在内,这笔融资意味着滴滴快的估值将达到150亿美元,从而成为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少数几家精英创业公司之一。美国这样的公司包括Airbnb、Pinterest和Snapchat等。
  
  确实,这一估值仍远低于Uber预期中的500亿美元。有传闻称,Uber正在进行新一轮融资。不过,以这一估值来看,滴滴快的将成为仅次于小米、中国估值排名第二的创业公司。此外,中国多家科技巨头也在关注按需出行市场,滴滴快的已成为这些巨头眼中的宠儿。该公司获得了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投资。与此同时,Uber则获得了百度的投资。
  
  在致股东的邮件中,程维表示,滴滴快的每天处理了300万个打车订单,市场份额达到80%。本月早些时候,Uber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Kalanick也)表示,Uber每天在中国完成100万个打车订单,市场份额为50%。就我们所知,这些数据并未得到独立验证。但情况或许正如滴滴快的对Uber所说:“市场远比你们想象的要大,而我们已经占领了市场的其余部分。”
  
  值得指出是,滴滴快的的成功部分在于,该公司在核心服务的基础上扩大了产品线。在中国,滴滴快的被认为专注于出租车市场。该公司的数据显示,在中国360座城市,滴滴快的每天完成300万次出租车打车。一年前,该公司进军了专车市场,并在近期推出了拼车服务,专车是Uber在全球最强的服务。
  
  Uber的计划
  
  意料之中地,为了确保在中国分享出行市场占据有利地位,Uber提出了激进的计划。近期,该公司宣布今年内将在中国投资超过10亿美元。而在致股东的邮件中,卡兰尼克也提到了滴滴快的向非出租车市场的发展。邮件中称:“一家竞争对手复制了我们的核心产品线,并试图从传统的出租车模式转向类似的P2P模式。”
  
  Uber正在向中国的司机提供高额奖金,吸引他们的使用。然而许多报道显示,至少有部分司机正在欺骗Uber的系统,利用虚假订单生成虚假行程骗取补贴,同时造成了Uber订单量的虚高。(Uber表示,正在打击这样的欺诈活动。)
  
  然而,随着中国手机召车市场的发展,与智能手机等其他市场类似,为培育司机忠诚度而提供的补贴将逐渐消失。届时,外界将可以更好地了解,哪家公司才是中国手机召车市场真正的领先者。
  
  滴滴快的至少有一点优势,这就是制定了手机召车业务的发展蓝图。当Uber在其他国家开始发展时,该公司也曾公布过这样的蓝图。目前,滴滴快的已经暗示了未来的计划,而这听起来与Uber的计划类似。
  
  程维在致投资者的邮件中表示:“我们的平台战略给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留下了巨大的空间,这包括公交、物流、汽车服务,以及金融、地图技术和位置服务等。”
  
  换句话说,滴滴快的已经准备好去做Uber想做的一切。至少在中国,滴滴快的将会把Uber甩在身后。
  
  美国《财富》杂志网站报道称,在中国市场上,分享出行应用滴滴快的正大幅压倒竞争对手Uber。实际上,该公司平台的每日用车次数已达到Uber的3倍。
  
  路透社报道称,滴滴快的在中国分享出行市场已占领80%份额。该应用的母公司小桔快智此前计划融资15亿美元,但实际上已获得超过20亿美元的认购。
  
  目前,滴滴快的的估值已约为150亿美元,而Uber约为400亿美元。
  
  根据滴滴快的致投资者的一封邮件:“以打车总次数来看,我们的规模达到中国排名第二竞争对手的10倍,以及该竞争对手全球规模的至少3倍。凭借规模优势和高运营效率,我们可以给司机带来比竞争对手更多的订单。”
  
  那么,这两大打车平台目前的订单数分别是多少?滴滴快的表示,目前每天完成的出行次数为300万次,而Uber此前公布的数据为100万次。
  
  报道称,滴滴快的已获得中国最大的两家公司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支持。
  
  Uber目前很可能将启动上市,该公司近期在中国启动了新一轮融资,此轮融资可能达到10亿美元。
  
  相关链接
  
  超越Uber比肩Facebook:滴滴快的凭什么又融20亿美元?
  
  作者:王冠雄|微信:wang-guanxiong
  
  万万没想到,下一个BAT就这样华丽丽诞生。
  
  这便是,滴滴快的完成新一轮融资20亿美元!请允许我强调一下,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互联网公司上市前的最高融资额,超过了红得发紫的小米、也超过了烧钱狠做物流的京东。而且成长速度极其惊人,以滴滴打车为例,它仅仅成立了3年!
  
  羡慕嫉妒恨之余,是时候严肃回顾一下滴滴快的为毛这么猛,凭什么又融了20亿美元?
  
  【4个月估值翻倍,缘于业绩猛涨】
  
  昨天下午,一封内部信让中国互联网乃至投资圈人士心情复杂,许多人刷屏朋友圈。
  
  滴滴快的董事长兼CEO程维昨天下午在致股东的信中,确认了新一轮融资成功的消息。滴滴快的此前计划的15亿美元融资5天内已获得超额认购!包括阿里巴巴、腾讯、高瓴资本以及其他现有机构投资人均大额增持,融资额已提升至20亿美元,消息最快下周公布。
  
  这意味着,滴滴快的估值较今年2月合并时提升了至少一倍!据了解,滴滴快的合并后新业务的快速发力是此次超额认购的主要原因。最新数据披露,自5月份以来,滴滴快的每日专车订单数从100万增长至300万,每周增长30%,在中国的专车市场达到80%的份额。
  
  可以说,此前“整合艰难”、“1+1未必大于2”的流言和预测已经不攻自破,打车双雄合并后的协同威力正在不断爆发。滴滴快的预计,到年底将达到年化总收入120亿美元!
  
  【超越Uber,比肩Facebook】
  
  这不但是中国互联网公司上市前的融资记录,比之当年Facebook也不遑多让,也比正在谋求新一轮融资的Uber领先了一个身位。
  
  2012年,Facebook在上市之前完成的最后一轮融资募集了15亿美元。滴滴快的的新一轮融资额,超过了这个数字。据外电报道,Uber也正在寻求一笔15亿美元的融资。
  
  程维在信中明确透露,今年6月公司创立三周年之际,已进一步明确了公司未来三年的目标:成为全球最大一站式出行平台,每天为3000万乘客提供服务,服务1000万司机,在任何地方3分钟有车来接。
  
  与许多人认知中的“打车市场软件到头了”大相径庭的是,随着中国市场移动技术和互联网服务的渗透率不断提高,出租车和专车市场还有潜力实现10-15倍的增长!
  
  这也意味着,滴滴快的将在中国乃至全球与Uber展开激烈的角逐。在PC时代,中国互联网公司要达到这样的高度很艰难。没想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会这么快,这么猛。我们是幸运的一代人。
  
  【移动出行,扼住O2O的咽喉】
  
  巧合的是,昨天Airbnb也曝出将完成15亿美元融资,融资后估值将达240亿美金。滴滴快的是共享交通的翘楚,Airbnb是共享房屋的翘楚,这真是共享经济的黄金时代。
  
  这两年,有同一类公司在美国、中国同时变得非常火爆。美国是Airbnb、Uber,中国是滴滴快的。他们真正在用“互联网思维”(原谅我用了这个词)解决人们的出行问题,玩的是“共享经济”模式。
  
  简单说,就是用互联网的方式重新组织社会资源,每个人都是乘客,每个人都是司机。想用车,通过电话、网站、手机APP,就有人为你服务,全程专业、安全。这,正是当前全球流行的“分享精神”,将资源的闲置时间与服务,提供给需要的人。这不止是一种公益,也是一门超级生意。
  
  我认为,投资者赌的是O2O(网上到网下)入口。本质上,滴滴快的是一个按需服务的超级O2O平台,它整合了大量闲散的社会交通资源,通过互联网实现了供需双方去中介化、实时、精准、高性价比的对接,自己赚取少量佣金,实现多赢,而这正是互联网的魅力。
  
  何况“衣食住行”,出行是高频的生活服务刚需,足以触发多种本地生活服务,足以打通ID、支付整个闭环,想象空间很大。譬如滴滴快的传言中要推出的快递,人人都是快递员,充满乐趣、又能赚钱!这个模式是过去人们从未想到过的。
  
  【从打车开始横扫,高频必胜低频】
  
  而从产品和商业模式的高度看,这也反映了一个深刻的规律:高频服务必胜低频服务。
  
  我认为,放在更大的格局上看,互联网打车、专车、拼车和租车都属于“移动出行”的一部分。路线图是先手机打车、再叫专车,然后是有陌生人的拼车,最后才是低频的租车。这和中国社会的整体诚信机制问题也有直接关系。
  
  现在,滴滴快的吃住了打车,然后一路上攻专车、快车、顺风车,对代驾和公交也虎视眈眈。这就是重创新理论提出的“入口级产品”的力量。
  
  几年前,滴滴快的从打车开始做,易到从专车开始做。虽然都知道做大众市场更容易起量,但谁也不知道打车软件后来成长得会如此迅速。面对中国出租车管理长久以来的体制沉荷,当互联网的创新魅力来袭时,大众的需求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当然,也引发了不少社会争议。
  
  在公开信中,程维也提到了最近备受瞩目的共享出行争议问题。他表示,“出租车是一个规模达到500亿美金的产业,解决了数百万出租车司机的就业。滴滴快的愿意与他们合作,提高出租车司机的效率,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乘客。”
  
  其实,在“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相关政策也将迟早调整,去包容、支持创新。精明的资本,不会看不到这一点。
  
  【结束语】
  
  滴滴快的的新一轮融资额如此惊人,简单说就是发展快,符合资本预期,而且有非常好的前景。
  
  不管你是否承认这一点,都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移动出行将成为新一代消费者的主流而不是补充选择。
  
  程维透露,“滴滴快的也即将推出代驾和大巴服务,我们会坚持独立思考,把互联网和市场化引入出行的各个垂直领域,坚持提升体验和效率,并在每个细分市场绝对领先。”
  
  让“互联网+交通”革命来的更猛烈一些吧!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