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导演迪迪:给每个广告编个好故事    

十几年前迪迪导演大学毕业进入影视广告行业时,机会并不算多,晋升通道还是非常传统的师徒制,而他有机会成为导演,要感谢行业变革带来的机遇。数码设备的普及降低了创作的门槛,也改变了传播的媒介,市场变得更多元和包容。从2006年第一次在互联网上传自己拍摄的短片开始,他在变革的时代里一路摸索,寻找自己讲故事的方式。


徐迪瀚

广告、微电影、短片导演。2004年起进入影视制作行业,先后在影视制作公司、 新闻媒体担任剪辑师、摄影记者、导演等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创作经验。2006年开始为互联网制作原创视频内容,是最早一批互联网旗手级视频作者,拥有点击量超过千万的多部作品。2009年成立独立导演工作室,为数十个品牌拍摄了超过200部的广告和故事短片。


导演主要作品

《猴王世家》

《告白电台》

《搭车》

《白日梦》

《谢谢你兄弟》


广告除了开脑洞也能讲故事

以前的电视广告,投放和制作是两个没有交集的行业,但有了网络视频广告后,点击量成为了衡量广告影响力的一个标尺,这也让广告导演有了直面观众反馈的机会。

毕业后迪迪导演在制作公司做过剪辑,又做了几年栏目导演和媒体记者,2008年他发布在互联网上的短片被媒体报道后,就有广告公司的创意人来找他合作用于网络传播的广告微电影,迪迪导演兜兜转转,再次回到广告圈。

在陆续拍摄了索尼、通用汽车、可尔必思等几十条微电影和视频广告后,迪迪和一些4A公司顶尖创意人成为了很好的合作伙伴。



2016年,文明广告的新加坡导演Andrew正在为百事可乐的“把乐带回家”筹备猴年的创意故事,作为看着西游记长大的80后,迪迪也有着深深的猴王情节,“Andrew讲故事很有洞察力,善于把握细节,而他也很欣赏我讲故事的节奏感,所以一拍即合,我们就搭档拍了《猴王世家》。”


同样出于信任,百事可乐的客户在创作上给予了很大的空间。这支广告短片的编剧MIYA熟读了所有关于六小龄童的资料,写出了精彩的台词和人物旁白。“我们当时完全是以创作者的心态去做这件事情,先忘掉他是个广告,只专心拍故事。”


《猴王世家》发布后正好赶上热点事件,收获了八亿的点击量和许多奖项。在广告圈如果你因为某一支片子成名了,这种类型的项目就会接踵而至,虽然这之后也有很多人物传记类的项目找过来,但他并没有盲目的去重复。“后面也接到过类似的脚本,但如果故事本身不适合影像化,我觉得就不应该去强行复制。”


营造代入感比故事逻辑更重要

讲故事是创作者表达价值观的机会,而在广告导演的工作里,实现客户的商业诉求是第一位的,所以每当有机会在商业广告中去讲故事,就要把握好这个平衡点。


“我觉得以前产品导向的广告是以创意结合卖点为核心的,现在有很多创意人转做导演,他们更擅长这种类型的东西,只要有一个好的摄影指导来把它影像化了就可以。我更感兴趣的是怎么样去跟观众沟通一个有情感共鸣的故事,好笑的,感人的甚至义愤填膺的,都可以。如果拍的故事很多人看不懂,那肯定是我讲故事的方法和能力有问题。我愿意去想问题出在哪里,然后去思考怎么样把这个故事讲得更好,我喜欢琢磨这些。”




广告故事短片并不容易拍,仅“片长”的纠结就让人很痛苦。“一个剧本原本9分钟左右,被砍到6分钟以后就会没法看,因为短片剧本有自己的结构,如果一个故事体量比较大,但长度又限制死,有些桥段就无法成立,他不像一个TVC可以从60秒轻松套剪到30秒。


另一方面,一旦涉及到讲故事,文案和编剧是有很大的区别。编剧,特别是一个短片剧本的编剧,要做的事情是怎么样去构建故事世界,营造代入感,设置人物行动力,设计悬念并做出反转,引发观众思考,这都是需要依托成熟的编剧技巧去创造,但是文案可能更擅长写金句或铺设人物心路历程,文案长短可能影响不大,但剧本长一点短一点完全是两回事。我在做广告短片导演的时候会更强调剧本的重要性,有时候我们接到的‘剧本’,它可能只是一个很棒的文案,而不是一个成熟的剧本,那么我的工作首先就是重新架构,我希望参与到剧本工作中去,一个烂剧本是不会带来一段好的表演的,导演不应该只安于做一个影像的翻译者。”




为父亲节拍摄的三部曲中有一个故事叫《父亲的简历》。


这个故事最早是广告公司跟客户定下了创意,即“退休父亲为了女儿再次求职”。迪迪导演觉得这个创意虽好,却很难表现,在中国社会的大环境里这个命题的代入感不够强,也就是说真的做这件事情的人其实是很少的,所以他需要花很多的篇幅去解释,使这个面试变得合理,然而,篇幅并不允许他那么做。


“于是我决定采用平行叙事,我不能按部就的去说父亲面试然后闪回。我要把它们穿插在一块去做。然后通过父亲跟面试官的交谈,把父亲面试是为了找工作这个点变成父亲是为了融入女儿的生活,为了跟上社会的节奏才去面试。对于短片剧本来说,人物共情很重要,编剧课的老师有一句话让我在拍片的时候很有认同,那就是如果情感和同理心带入到位的话,逻辑并不是最重要的。”


所以在短片里面,人物的设置以及故事情节的选择,可以使用那些符合所写故事的具有先天性代入感的元素,这样就不需要用过多笔墨去营造代入感。


《父亲的简历》


悬念很难,反转更难

在迪迪导演的作品中,他常常会在故事的最后设计反转,意外之余又给来一些思考。


“短片必须要有的两个元素是悬念和反转,如果你想塑造一个人物,你需要去建立他的世界,去挖掘你笔下主人翁的行动力和他内心的真正需求,最后他可以在故事高潮之后实现自己内心的需求,这也是一个基本的长片结构。在短片中很难像长片那样有充足的时间去塑造人物,因为可能两场戏人物做完以后,时长已经超过了,然后为了这个长度,你必须要拍到30分钟以上才能把这个故事都圆了。当然也不是说一定没有,如果真的有很巧妙的桥段,正好能做出这样一个很强烈的人物冲突或者是矛盾那当然是很棒的,但是很多时候可能没有那么好的创意,所以悬念就很重要,观众会带着‘人物是否会这么做’的这样一个悬念一直往下看。除此之外,还要给观众一个记忆点,就是说这个故事并不仅仅浮于表面,它会让观众感受到一些导演想表达的精神诉求,符合故事逻辑又超越观众想象的东西,如果悬念到结束只是一个结果的呈现,我觉得意义不大。”



做了十年短片导演,迪迪认为保持创作热情最好的方式是永远把自己放在一个学习者的心态。“拍片对导演来说是一种消耗,把你在平时积累的一些想法,故事,技巧通过影片展现出来,所以每次有机会拍片我都希望去尝试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当你用自己的团队,自己的剧本去实现那些萦绕在你脑子里的想法的时候,你一定会收获到专属的体验,那些是看书看片学不到的,把消耗也变成一种汲取”。


2010年迪迪参加了腾讯游戏微电影季的短片拍摄,和陆川以及其他四位年轻导演一起围绕腾讯旗下的游戏进行短片创作。“这个机会很难得,因为导演嘛一般都是各拍各的,故事片又是比较主观的东西,但我经常会想,同样的题材别的导演会拍成什么样子”。


那次拍摄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每个导演各拍一个游戏和主题,迪迪抽到的是网吧+穿越火线,就是故事必须围绕着两个主题展开,其他不做限制。“这个抽签形式挺好玩的,有点像回到大学拍毕业作品的感觉,当时很想表达一种宿命的无力感,就把剧本写成了一个网吧青年追忆青春逝去的爱情”。


这部影片后来也获得了索尼微电影大赛南方赛区的最佳影片,但迪迪还是有很多遗憾。“每次剪完片子多多少少都会有遗憾,这个故事里关于友情和爱情我都想去表达,两条线虽然剧情逻辑上很顺,但在情感铺垫上代入感做的并不太好,这个在做剧本的时候感觉好像都没问题,实际拍的时候通过演员的表演我已经有了答案,演员的体验感不强,那说明桥段可能真的不成立。”这条片以后,凡是故事影片,迪迪都会要求编剧参加演员的彩排,因为他觉得那也是编剧创作的一部分。


《白日梦》


2016年,迪迪和其他14位国内导演一起参加了上科大和南加大合作的导演班。“和一群在行业里摸爬滚打了许多年的同行一起做回学生,其实是一个把自己在实际拍摄中的体验重新梳理的机会。”


他很享受这种回炉再造的过程。回国后,尚世影业资助了他们其中十个短片的拍摄计划。迪迪拍摄的短片《搭车》讲述了一个女孩为了揭露男人虚伪的面具而假扮专车司机,勾引男乘客并全程直播的故事。“当时也是直播很火,觉得可以写一些有趣的故事在里面,就拍了这个剧本。但在美国的时候本来写了一个关于过期疫苗的故事,题材有点敏感,没拍成,没想到这个事情2018年又卷土重来了,而我原来故事结尾的反转就是这么写的,所以更遗憾没拍出来了,觉得自己直觉还挺准的。”


《搭车》-正片可搜索观看


在现有的导演工作之余,迪迪和几个志趣相投的导演编剧一起开了一个好聚编剧工作室,他们聚在一起写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剧本。


“当然也不是只写着玩,我们去年写的网剧已经上映,今年也有一部投资过千万的正在写。但聚在一起写作聊天本身已经让我们觉得挺开心的,虽然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吵架(笑)。”

 

 感谢迪迪导演对本文的大力支持。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