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广告人的爱与恨    

广告人的爱与恨

“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罗斯福恭维大卫奥格威的一句话成为广告界传颂的至理名言,多少人为之沾沾自喜,觉得做广告人挺好,甚至超过了某句广告语说的“做女人挺好”。不过,这并不能成为广告人勇往直前的理由,事实上广告人不过是充当着说媒者的角色而已,
我们为何要做媒婆,要做广告人?
因为热爱。为何会热爱?因为广告能实现自我的价值。广告如何能实现自我的价值?因为创意。广告的创意是独特的、艺术的、让人惊奇和赞叹的,广告人的心理无非是想用惊世骇俗的创意来证明自己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所有的快感、虚荣心、成就感都源于此。当然,广告人不像艺术家那般崇高,这一切还要建立在丰厚的物质回报上。遗憾的是,在广告业浸泡了很长时间的广告人才发现,想象中的一切皆有可能实现的价值与物质根本不可能自由连通,于是很多人的热情开始移动,抽身奔往更美好的人生。
行内人通常用这样一个场景描述广告人的勤劳与艰辛,“午夜时分,大街上走着三个人,如果一个是妓女,一个是嫖客,剩下的一位必定是广告人”。从涉及广告行业开始,广告人就注定要面对这个无情的事实,为一个稿件失去了周末或是通宵达旦的加班屡屡皆是,而平日里的加班更是司空见惯,反倒是加班少的广告公司让人匪夷所思。从专业的眼光和创作的态度看,我们理解广告人为了创意牺牲一切的敬业精神,但,气愤的是,这样的加班大多是为应付甲方不合理的要求和反复无偿的改变。客户当然是上帝,除非我们都做到揽胜那样强势,永远只有甲方请吃饭的份。当然,这里不是说要杨海华的揽胜有多么的成功,可以抵达的广告方式有千万种,揽胜只是其中的一种而已。
积劳成疾,这是广告人普遍存在的问题,近年来不断出现广告人谇死的事件一度引起行业的警醒,一些广告公司也开始倡导更合理的工作方式,这不能说不是一种进步,只是效果并不理想,在甲乙双方的身份不平等状况下,所有的一切都只是空谈和泡影。
身心健康都难以保障,生活自然要一塌糊涂。吃、喝、睡都不可能按时,因为广告人永远不知道何时要加班,有时候,半夜里的一个电话就让你从床上爬起来干活,有时候,一个小问题就让你从一个地方赶往另一个地方,乃至另一座城市。不少广告人在外人问及为何还没对象时总是这样回答:这样的生活,哪里有人受得了;或是哪里有时间谈恋爱。更让广告人憎恨的是,如此拼命的工作,加班,居然没有加班费,如此不合理的制度在广告公司遽然如此合理,若能按劳动法的加班薪资计算,广告人的收入恐怕要成倍的增加,于是不少广告人纷纷吆喝,加班导致阳痿,加薪医治阳痿。

接受被强奸的事实,选择喜欢的方式自慰
当然,爱与恨的交织更多藏于创意里,对广告人而言,创意的一半是海水,温柔、宽广、包容一切,另一半是火焰,能灼伤自己和别人。忽然迸发的灵感让广告人欣喜若狂,被客户认同的那一秒妙不可言,这是广告人普遍想秀的一面,然而更多的时间我们看到广告人秀出的一面是低沉与憔悴,真正能杀死甲方俘虏目标群体的创意需要积累、沉淀和瞬间的磁场爆破,可遇不可求。
既然是可遇不可求,最好的方式就是剽窃,在高负荷的广告行业里,行货随处可见,这是行业的诟病,4A模仿国际4A,小公司抄袭大公司,房地产广告亦加泛滥。真正能在嘎纳广告奖、纽约广告奖、伦敦广告奖等国际广告评奖出彩的中国广告作品屈指可数,当然,一部分原因是受限于中国的广告环境,再伟大的创意,也需要广告主买单才能见天日,所以,每个广告人都学会用飞机稿自慰。
底层的广告人尤其如此,他们把总监称之为“总奸”,把甲方称之为“嫁方”,平日里被“总奸”强奸,提案则是把自己卖给“嫁方”强奸,如果被强奸得不到足够的快感,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自慰。

地产广告人:把自己喂给了狼
暴利面前,很少人能抵住诱惑,发展商如此,广告人同样如此。在二三线城市,地产广告公司对新人的诱惑甚至超过了4A,很多广告新人都瞄准了房地产广告这块肥肉,以为房地产广告能给自己更多的可能。事实上,他们错了,房地产广告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更优质的生活,永无休止地对建筑的赞美、对客户的生命的赞美都改变不了自己买不起房子的事实。
事实上,恰恰是房地产广告人绝顶聪明的策略、挖空心思的炒作让房子增加了附加值,让投资客和热钱纷纷涌入,价钱也不断的攀升。所以把地产广告人称之为卖炭翁并不为过,不同的是白居易笔下那个矛盾的卖炭翁是为自己卖翁,而广告行业的地产广告人则是为发展商卖翁,后者更无奈一些,因为把房子高价的卖出去伤害的是自己,等于把自己喂给了狼。
当然,把房价的攀升归咎于地产广告人是不公平的,罪恶的渊薮是行业的不规范,是政策调控的不力,地产广告人不过是坚持鱼肉百姓的发展商手上的一颗棋子而已,微不足道,后面还有大把的死士跃跃欲试。
也许很多广告人对此不屑,因为广告人,从来不是一项高尚的职业,尽管有坚持“如果作品不能对自己的亲人也不要对你的客户说”的奥格威,尽管有坚持不做香烟广告的伯恩巴克,万宝路的烟雾依然可以笼罩全球,创造万宝路神话的李奥贝纳同样是享誉世界的广告人。
地产广告人在行业内得不到足够的尊敬,这是一个铁的事实,尽管地产广告里也有一批优秀的企业和人才,例如红鹤、黑狐、风火、博思堂、揽胜、同路等,但能够染指国内广告大奖的作品并不多见,像全国电视广告“印象奖”、时报广告金像奖这样的大奖,地产广告人往往只有旁观的份,至于二三线城市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地产广告公司所作更多的是,一直在模仿,从未见超越。
客户才不管你拿奖不拿奖,客户要的是脑白金,所以广告人的目标只能是市场,地产广告人如是。


广告人是怎样死的
从踏进门槛的那一天,广告人就知道好的广告人是有年轮的。遗憾的是,好几年过去了,很多广告人依然拿不出一个骄傲的作品,对广告行业寄以的“明天更美好”的愿望依然遥遥无期。于是,那些不想死在广告行业的人终于要寻找出路了,尽管他们都曾经梦想过成为大卫奥格威、伯恩巴克、李奥贝纳,尽管他们都渴望走出中国的麦迪逊大道,但他们大部分的人都没能赢得人们足够的尊重,甚至连物质都得不到保障,不管是知识分子、文艺青年及各种草根大众他们都要重新思量自己的未来……
至于那些成名的广告人,例如朱家鼎、陈国良、叶茂中、李欣频、许瞬英、杨海华……他们是庆幸的,能够实现自我的价值,他们每个人都自有一套,只是后来的广告人,已没有太多的人记得他们。因为,每个人的广告生涯都要殚精竭虑,每一次创作都会交织着爱与恨,都要冒着强奸与被强奸的危险,无暇顾及他人的一切,甚至于自己的生活。
离开的人获得了自由,新来的,连同坚守的人依旧浸泡在无边无际的火海里,看不到明天,广告人的生存现状就是这样,他们不是蠢死,就是被累死。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