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悠易互通COO郭志明:从4A到DSP    

悠易互通COO郭志明:从4A到DSP

  


  


  最早见到郭志明时,他的身份是中国4A媒介组理事单位代表。当时网络视频由于盗版问题面临诉讼,中国4A因此发出预警,提醒广告主谨慎投放。不过短短2年之后,郭志明便加入了互联网广告公司悠易互通,担任COO。在今年的金鼠标网络营销高峰论坛上,再次见到郭志明时,他已三句不离RTB。是何原因促成了这等转变?他所在的悠易互通在经历近期的变动后有何新发展方向?RTB又有何魅力?且听郭志明娓娓道来。
  
  是何原因促使您在做了20年传统广告后跳槽到互联网广告公司?
  
  大家知道4A还是主要关注传统领域,就算做互联网也只是做两个字——视频。所以看到目前最大的视频广告主都是群邑、阳狮这些。但是我觉得互联网不只是这样的,它有移动、搜索、电商,今天在4A都很难触达到这些领域,但我觉得这是我必须要接触的领域。
  
  2010年,RTB在美国刚起步。我在2011年看到一篇文章讲RTB,觉得很有趣,就在家自己研究了不少资料。当时,中国没有公司做RTB,我甚至想过要自己创业。但是刚好有猎头找到我,介绍了一家公司准备做RTB,当时我都没深入了解这家公司的背景,就答应了。毕竟创业有风险,那不如加入一家公司做职业经理人吧。
  
  您加入后,悠易互通是否经历了一些转变?
  
  悠易互通原本是做广告联盟业务的,但随着我和公司新CEO的加入,已经把它转型为DSP(需求方平台)。我们知道广告联盟业务死定了,这个模式是不合道理的。很多很小的网站,可能都没什么人听过,我为什么要先买后买呢?没有必要。所以我在悠易互通首先做的就是砍业务,现在公司只保留很少的广告联盟业务。
  
  其实,我们本来预计这是一个缓慢的转型过程,但变化比想象快很多,RTB急速增长,广告网业务下滑很快。
  
  您如何评价公司目前的发展状态?
  
  悠易互通在2007年4月成立,我在2011年9月加入。最近,我们刚刚签了公司历史上最大的一单业务,也证明我们已经从售卖产品向售卖解决方案转型,毕竟能给客户解决问题,自己的价值才是最大的。可以说目前是悠易互通历史上最好的时刻。
  
  目前国内RTB的发展处于怎样的状态?
  
  RTB去年才出现,现在从一岁,就像小孩一样刚刚起步,也会跌倒。我猜很多人都不知道RTB什么意思,所以我们首先要把饼做大。
  
  我很多时候都在讲RTB的好处,而不是悠易互通在做什么,做的怎样。其实国内的RTB市场还很小,美国RTB展示广告位已经占到了15%,甚至有数据显示为20%。Google预测到2015年,RTB的份额将占半数。国内预估数据呢,有的是2%,有的说5%。以艾瑞数字为例,整个互联网广告1024亿,其中展示类广告有400亿左右,这里边的2%就是8个亿左右为RTB。但是未来几年可能达到几十亿,上百亿的规模。
  
  目前RTB的覆盖最多的是Banner,但其实,它已经可以覆盖到视频、前贴片、移动端展示广告、富媒体等等。去年8月已经接通了腾讯视频,现在正在对接盛大的酷6,还有优酷土豆(暂停广告位)。而在不久前,我们也刚刚做完了RTB视频投放第一单。
  
  经历了一年的成长,市场对RTB的接受程度如何?
  
  RTB有点农村包围城市的感觉。刚开始放出的都是剩余流量,比如二、三屏的广告位,或是一些很长尾的页面。但是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玩家入场,再加上今年一些门户收入不如原来理想,也开始将重点广告位通过RTB方式变现。
  
  另外,品牌广告主也开始对RTB感兴趣。比如一个杯子里的空间是目标受众,以前做投放的方式是砸石头进入,每一块石头就像新浪、腾讯首页的通栏Banner,很贵,而且填不满整个杯子。但是RTB像沙子一样,根据每位受众进行判断,不但便宜,而且能够填满。
  
  目前,我们正在和一家4A公司合作,进行试验。说服客户将互联网广告预算中的一部分,投放RTB,证明组合出来的效果。
  
  RTB在国内和国外的运作是否有区别?
  
  其实技术上的区别不大。但是不同的广告交易平台,它们之间的交易规则是有差异的。比如国内门户网站会给出底价,而Google是没有底价的。
  
  RTB增长有没有遇到明显的问题?如何解决?
  
  国内的广告位格式可能有几十万,但我们总不能找创意人天天改尺寸。所以目前我们也可以通过机器自动改尺寸,而且很多媒体都在为广告位尺寸做减法。比如新浪4月1号改版,变得更干净,更统一和标准化,这会在未来三四年RTB成熟的时候会发挥作用。
  
  另外还有拷屏问题。很多广告主要求拷屏,现在很多广告主用报纸的思维审查互联网,但是网络广告位众多,拷屏也成问题。现在有了更多的第三方监测机构。Google也承诺我们做自动拷屏软件。这个系统在美国是没有的,但是在目前的中国市场,还需要这样的诚信检测机制。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