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浅析设计作品缺乏生命力的原因    

浅析设计作品缺乏生命力的原因

  【摘要】设计作品的意念是设计者与观看者的思想纽带,在社会对于设计的内涵与价值的片面理解下,导致很多设计师将视觉的魄力作为自己设计的最高追求,认为制造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就是一个会被大众接受的设计,而事实证明,设计作品缺乏内在的意念,就像无源之水一样,注定会被社会遗忘,很多的失败经历都在告诉设计者,设计作品的生命必须由设计的意念赋予。在物欲横流之时,作为设计师必须常常自省,如何排除干扰静下心来将意念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来。
  【关键词】意念;艺术性;商业性;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Vitality In Design Works
  [Abstract] The idea of Design works connects the designer with the viewer. The public views exclusively on the content and value of design works. Owing to this, many designers see visual power as their highest goal, and they think that design works with strong visual impacts would be accepted by the masses. As a matter of fact, any design work without internal ideas has no differences with a water without a source., thus they will surely be forgotten by the society. There is a plenty of failures that are telling us it is the idea behind a design that decides its life. When facing this material world, as designers, we should ask ourselves frequently about how to insulate ourselves from the interference, and integrate the idea with the design.
  [keywords] Ideas ,aesthetic ,commercial
 
  很多人都在思索怎样才能把设计做好,我以为要设计好,关键是给作品赋予意念,什么是意念?简单说是给作品赋予生命,使别人看过你的作品后深深记住!
  我以为好的设计作品是文质彬彬的,文是意念质是表现,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过度追求形式美感往往断送自己作品的文化内涵,会将自己做死。
  我常常喜欢将好的设计作品比作“小小说”,后来也发现圈里有不少人赞同,一个好的作品就是当世界的人都消失了,你独自坐在客厅却听见有人敲门……,所有的意念和想象在此时喷薄而出。我没见过好的作品都是在情理之中的,合情合理的是平庸作品,不合情理的是失败。有作品意境高远,置身度外,大音希生,大象无形,此合情不合理;有作品丁是丁卯是卯,巧思妙结,恰到好处,此合理不合情。有点像绕口令,却是我评判作品优劣的标准:合情不合理是上品,合理不合情次之,不合情理者又次之,合情合理者,差。
  现在大多数的设计作品,尽管设计得十分好看,视觉上能满足你,但它并不能永载史册,就是因为作者没有去挖掘事物的本质,没有为作品赋予意念,下面这张速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怎样给作品赋予意念:
 


 
  这是画家渔人的作品,我初看这副作品的时候,不曾想到这幅画就是他的作品《卡通菩萨(美女)像》。
仔细揣摩却发现,这幅画暗藏玄机:此画以钢笔速写的形式实现,造型奇特,线条流畅简练,神态端庄美丽。面部轮廓是传统菩萨像画法;鼻与嘴,发型基本上是现代人的,右边的眼睛是善意的,注视右边,代表这个世界善的一面,左边的眼睛有点凶,憎恨一切恶行,注视左边,代表这个世界恶的一面,警示世人要抵制诱惑。造型上亦人亦佛,互为变化,反映出这个世界千变万化,提示世人要从多角度来看事物,处理问题,才能在这个世界上游弋自如。
  我恍然大悟,原来设计作品的意念是建立在对事物深层次的认识上的,在认识和思考之后再寻找到一个最合适的表现形式将意念传达给观者。
  而遗憾的是今天很多年轻的设计师,为了设计出合情不合理的上品,将“愤世嫉俗”的造型,“浮躁夸张”的色彩,作为他们作品中的宠儿,认为这样可以夺人眼球,却不知自己已经走入了一个重形式,省意念的怪圈。一件好的设计作品,体现的是设计者对于事物最深刻的认识与思考,不是空穴来风,无源之水的轻浮之作。
  我以为在设计圈中很多人都想为自己的作品,增加更多的意念和内涵,但设计环境的先天不足,总是制约着我们做出充满意念的优秀设计作品。
 
  一、设计从业人员年轻化
 
  中国的设计起步晚,设计从业人员年轻化,年轻者缺乏社会阅历,对于事物的认识片面、绝对。年轻设计师,以一己的好恶去批判一件设计作品,认为只要能吸引眼球的作品就是好作品,导致今天整体设计感观过于生猛,当然,在视觉传达过程中,制造视觉冲击,夺人眼球也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不幸的是,它正在逐渐成为一种设计视觉趋同的时尚,成为大多数人不究根源的盲从,它令我们失去设计的根基,放弃了对思维的沉淀,错过了对内涵的挖掘,人们变得浮躁,变得迷失……他们把视觉问题当成了设计指向的最终目标,对于设计的思考过程却忽视。就像现在非常流行的艺术海报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常碰到,当学生面对一件海报设计作业时,常提出用电脑制作,可以利用图库资料,迅速的查看类似作品,寻找例子,改进套用,在短时间内做出很多画面效果,而真正用铅笔绘制出设计想法的同学太少,孰不知铅笔绘制的过程,才是赋予海报创作意念与完善构图最黄金的一个阶段。生硬的套用忽略了事物本质的不同,且急功近利的设计态度,恰恰违背了艺术海报的设计准则,一个留学美国学习设计的同学说:做设计要诚心。有诚才会用心发现事物可表现的美丽,有心才会坦诚的将意念融入到作品中去,而海报设计便是表达设计师诚心,责任和自省的特殊载体。不要将海报设计当成设计师们哗众取宠的工具,或者想通过此种“获奖”,直达“设计名人堂”,供万人仰慕,以图个人虚荣的捷径。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中国没有太多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海报作品,年轻设计师总在为作品中精彩的创意喝彩,为奇幻的图片赞叹,剥掉其外衣,便可见到赤裸裸的功利标签,同时还不乏幼稚。这类设计师表现出来的天赋才情往往只能体现在“艺术海报”“个人推广”等载体上,当他们迈入商业设计的棋局时便束手无策,故步自封,自诩“艺术家”不参与竞标,不搞商业设计,来掩盖自已对于商业的无知及设计人格的不健全。
 
  二、缺乏艺术性与商业性的“融会贯通”
 
  艺术性是个人感情的宣泄,而商业性则是理智的约束,两者矛盾,但又缺一不可,一个健全的设计人格,应该是艺术性与商业性巧妙结合的人格。在包装设计这个课程中,学生在动手创作以前,会不断在脑海中搜索曾经在某个书本中见过的某款漂亮的包装形式,而不是反复思考如何用贴切的表现策略去达到合理的设计目标,以帮助观者了解设计师的创作意念,他们认为视觉上的出新就是个人艺术境界的最高体现,我们常说艺术和商业是两种不同的世界,画家们可以将自己的幻想世界,借由绘画展示在自己的眼前,而设计师们却是将受众的愿望,通过自己的思考展示在大众面前,如果一个设计师对于视觉过度关注,重个性,重表现,或者说,设计师沉浸于自我虚构的艺术世界里不可自拔,将直接导致设计行为与商业目标的错位。设计师最大的职业特征就是对自我个性的隐藏和对公众的重视,设计师缺乏对事物的深层次认识,没有将意念融入设计,错位的设计思维,将导致“炒作”、“恶搞”逐渐在一部分浮躁人群中翻起浪来,这群人认为做其他人不敢做的事情是夺人眼球的方式,一味的夸大一件事物的负面影响,借由社会大众的反感而成名。
  而设计是万万不可以“恶搞”的。两年前,丰田汽车的广告中,当丰田车驶过,中国镇宅的石狮为之屈膝下跪;一年前,美国“立邦漆”的广告中为表现油漆的光滑,将盘龙从漆过的金銮殿红柱上滑落到地上,都引起了中国国内的一片声讨之声。
  我曾经碰到这样的教学经历:广告设计课上某学生为表现骑自行车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有了如下的创意:交通拥堵的公路上,汽车缓慢的前行,同时排放着大量的尾气,突然一位自行车骑手从车流中窜出,动作潇洒,引得众汽车慌乱避让……不能否认这个创意里面有所谓的点子,但设计师只在乎个人主观思维的艺术发挥,却忘掉了社会对于公德的认识,导致这个作品成了一个艺术性和商业性错位的典型例子,因为从小孩到老人,从国内到国外都知道不可以在公路上乱窜,这样的创意颠覆了人们心中的道德底线,没有将正确的意念传达给观者,是一种不负责的设计。设计应该顾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产品的目的是要让消费者使用,而设计是要让消费者购买,我们总在变通着各种方式,让消费者对钱包的警惕转化成为对商品的强烈占有欲上来。公交车上儿童购票尺寸旁多了几个字:妈妈我长高了,给我买张票吧。用温情的方式,提示父母主动为孩子买票;老年人乘车区写着:站着的都是年轻人。提醒人们为老人让座。这些例子都是将目的艺术化的体现。
  就像小时候母亲喂我喝药,都会把药丸捣碎,和上蜂蜜咽下去,因为直接吃下又大又苦的药粒,是令人难受的一件事情,捣碎再加上蜂蜜便可以让我们忽略药的味道而只关注其功效,商业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与此相似,其间夹杂有不可言喻的商业目的,而这种商业目的就是所谓的设计意念,其结果是让消费者心甘情愿的购买,但我们绝不能直接跟消费者说:我要赚你的钱!而是用艺术性的手段对你的设计意念和商业目的进行渲染,换一种说法:你使用我的产品,你将受益无穷!这种利益载体的定向置换,是商业设计得以发挥其作用的温床和唯一生存理由。但是设计师常常情不自禁地犯着同样的错误:把设计的个人最高境界设定为视觉表现的极致化或唯美化,而无视设计对象“本体属性”的客观存在和条件制约。抛开传达设计意念,欲直达虚构的理想境界的过程,结果往往是徒劳而返!
 
  三、缺乏“玩设计”的乐观精神
 
  中国设计缺乏“玩设计”的乐观精神,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计师对设计不热衷,无兴趣,如何创造优秀的设计作品。很多学生借由艺术考试进入大学,美术类教育从原来一个班十几个人,发展到二、三十个人,再发展到五、六十个人,现在已发展到近百人一个班,原来美术学院是三个老师教一个学生,而现在是一个老师教近百名学生。在庞大的学生群体中,种种原因导致一部分学生,在所学专业上无兴趣、无方向、无目的。我们的设计教育总是试图教会学生怎样“玩设计”,而我们的企业只需要脚踏实地做设计的,因为很多公司发展时间短、底子薄,害怕“玩设计”会把自己玩死。企业的误导,社会的教唆使中国设计师在读书期间就缺乏“玩设计”的精神,利益至上、客户至上的道理封闭了设计师的娱乐大脑,他们分不清“做”意味着设计一份职业、一份工作,是养家糊口的方式,“玩”意味着设计是一种娱乐、一种游戏。状态不同,决定了境界的迥异。纯粹的做设计注定是一种痛苦,而纯粹的玩设计注定只能是自娱自乐。因此没有玩的心态去做设计肯定做不好也很难做下去,同样没有做的态度去玩设计一样玩也玩不长久。
  或许没有学会玩设计的人更容易逐步适应企业的需要去做设计,而已经学会“玩设计”的人却很难去适应企业去做设计。这也是目前设计就业难产生的根源之一。
 
  四、浮躁的社会现状
 
  “快餐文化”近几年铺天盖地的卷入我们的生活,随手翻开一本杂志,眼前充斥着物欲与浮躁:快餐面、速冻、激素;易拉罐茶、速溶、一次性、智能、傻瓜、快速……这种“立等可取”的“快餐文化” 现象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快餐式”的生活方式颠覆着人们的时间概念,让社会习惯了浮躁。不曾想我们的设计行业也在快餐大潮中摇摆,我国设计行业受新思维新理念的影响短短三十年时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仅从事平面设计的人员就有约30万人,从事设计类人才培训的高等院校就有数千家。不知从何时开始,设计让人觉得简单,任何健全的人都能够在经过简单的训练以后就轻易地“驾驭”。社会需求的增大给粗制滥造提供了借口,可我觉得用“浮夸”来形容人们对平面设计的错误认识是再贴切不过了。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的眼光仅仅局限在当下,短浅、粗鲁的设计作品笔笔皆是。
  “客户就是上帝”的旌旗飘了很多年,面对客户的调教,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其作品的商业目的渐浓,甚至粗糙贫乏。同时,却有更多的人站出来对平面设计指手画脚,本为创意来,却向草率低头。
  而设计界本身也存在泛泛之辈,以武汉为例,涉及平面设计方面的公司有500多家,某打印店也号称“某平面设计有限公司”,广告语:迎某节,来本店打印,享受免费设计。实为将接到的设计业务再草率转包给有能力设计的公司,从中赚取差价,这样让多少设计者磨砺多年的宝刀成了廉价的废铁。设计师们有点美术功底,学点软件,结合到处搜集的“葫芦”,像模像样地画个"瓢",这就是搞设计?没有想法可以借鉴下别人的想法,有没有“剽窃”的嫌疑?
 
  五、选择最恰当的表现手段
 
  著名服装设计师夏奈尔说:时尚终会过时,只有风格永存。风格不应该只是一种死板而美观的外表,而应该利用其表现设计者的思想。有的人偏爱“数字化颗粒”的风格,所以无论是给科学家,还是给家庭主妇,或是残障人士设计的东西都做成那种样子,用这种习惯性的设计面对不同的人群使商品本来的特点变得麻木,成为纯装饰的玩意儿。而正确理解的风格应是设计者,焕发出的一种设计气息,这种气息是大象无形的意念,这种意念反映一个设计师不同时期的所感所想,是一种抽象的概括。
  以前我一直以为好的设计都有一个特定的所谓的“样子”,比如表现火爆就用闪电和飞影;表现亲切就用丝绸与水;表现忧郁就用月亮和野草,其实如果这些东西没有任何实际用途的话,滥用它们只会使你的作品降格。因此每个设计意念的表现都有相对应的设计语言。
  我们常说教育就是燃起一支火把,而不是灌满一桶水,燃烧的火把可以烤火、可以照明、可以吓退野兽。设计师也如火把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这才使设计的作品丰富多彩。作为学生,我们经常以为把自己想要做的告诉老师就可以了,初学设计的学生经常会拿着一张潦草的手稿说到,“你们也许看不出来,我画了一匹马在奔跑,后面有旋风,还有颜色方面我准备用……”老师只好说,“你说的很好,为什么不做出来?”然后他才发现原来他没有能力做出他想象的东西。设计并不只是一个想法的问题,也是一个制作的问题。有效的结合两者,才能得出好作品。
  如果有天你苦恼,因为想到的东西画不出来时,就要考虑寻找最能发挥自我能力的解决方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就像小时候听过的故事,小朋友画了一匹蓝色的马,被老师奚落,而在设计师眼中,什么都有可能发生,用最适合你的方式去做,如果自己没有信心与能力做得好,也没力量说服自己的话,不如另找自己可以表现的想法,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不能马虎。
  一个作品被赋予一个意念,是一个作品成功的标志,老歌能多年传唱成为经典,因为歌曲唱出人们的心声,设计亦是如此,没有意念的设计,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生机,就像掉页的书让人遗憾和沮丧。
 
  参考文献
  [1]萨姆•哈里森. 怎样发现设计创意.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罗宾•莲达,等. 平面设计的诀窍.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3]赵光忠. 领导人格力21法则. 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6.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