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揭秘奥运、世博、亚运设计——访设计大师钟放平    

揭秘奥运、世博、亚运设计——访设计大师钟放平

  进入了亚运年和世博年,这两大盛事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都对事件中的各个环节背后充满了好奇。这天我们也为大家揭开一些奥运、世博、亚运的设计秘密,对奥运、世博、亚运特许产品设计师钟放平先生作了一次采访。下面我们为大家细细介绍吧。
  钟放平先生作为为奥运、世博、亚运特许产品设计师,实际也是新华联集团•华联瓷业股份有限公司设计总监,高级工艺美术师,从业已十余年。他主力从事陶瓷产品设计,其作品极具国际视野,以陶瓷语言表现出世界的多样文化,深度把握国际时尚潮流,行销全球各地,同时钟放平在平面、空间等设计领域成绩斐然:如近期中博会标志设计的全国中标,原创红官窑品牌生活馆店面形象及空间设计。
  或许以上介绍稍显遥远感,但要是告诉你在奥运、世博、亚运上买到陶瓷品(特许产品)就是出自钟放平的设计,那就一下子有了个“近身”的体会。多年来钟放平设计的产品深受国内及海外消费者的热捧,而他作为奥运、世博、亚运三大主题的特许产品设计师,设计的产品投放市场,将极大地传达了各事件的理念、文化、形象和中国人文文化。
  事不宜迟,我们来细听设计大师的访谈吧。

 
  CNAD:作为奥运、广州亚运、上海世博会的特许产品设计师,您认为这三个活动的产品各自要突出的形象是什么?
  钟放平:我觉得为奥运、亚运和世博会的特许产品设计,首先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的企业或者机构,甚至我们的设计师还有我们的图腾,必须获得奥运奥组委,亚运亚组委的一个授权认可。那么在这个选择过程中,组委会对产品本身,设计理念,会有一个严谨的选择作为基础。比如说,符合事件本身的一个主题项目的设计,同时你的产品在它面向的市场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市场的拉动效益很大,这几个肯定会是对企业的一个考量。中国举办这几个大的事件,对于我们企业和社会都是不容易的,对我们都是考量和考验。
  那么回到奥运、亚运和世博会上,它的设计方向应该有3条线,第一个方向是视觉系,直接用上特定的材质,有它的logo,有它的吉祥物,有它的口号,这样更直接,也很简单。那么第二个方向就是,这些事件它们都有一个理念,我们设计师就会根据这个理念去挖掘他们背后的一些元素去表达。我们的世博会,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年上海的一个主题。那么根据这个理念,设计师会想到很多,城市、未来、生活、跟我个人有什么关联。出行、居住、玩乐相关的各方面都是设计师需要挖掘的一些元素。那么第三个方向就是,一定要发挥到主办城市的地域文化,融入文化这一块去挖掘。上海做世博会一定要向世界体现上海的文化,乃至中国的文化。比如说奥运会,我们就把北京文化和中国文化结合起来去传播。那么我们的产品应该从这三条线去设计,然后各自根据各自的特定的形象去表达。当然具体根据陶瓷的材质特性,我们还要注重它的功能性表达,有杯类,有茶具类,乃至于小型餐具。而且从价位上我们也有不同的区分,比方说,低价位的,老百姓都能消费得起的,或者说礼品性的,几百块钱的,乃至于我们还有几万块钱的,收藏性的。因此,从这几个方向去考虑,设计师会有几套方案去设计。


 

 
  CNAD: 到目前为止,您最满意的一个作品或者说是一系列作品是哪个?
  钟放平: 事实上,我是这么认为的。一个成功的产品应该建立在市场是否认可这样的一个层面上。当然设计师也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去衡量自己的作品。我觉得,比如说奥运会的产品中,其中一个中国灯笼外形的茶具,首先它的颜色采用的是中国红,另外加入了一些北京的地域元素,比如说佛和奥运的标志,这个产品到现在的销售量是两万多套,很受欢迎。比如说那段时期,我们还做了北京对杯,何为对杯呢,这套对杯的手柄合起来就是北京的“北”字,是中国的宋体,一看就是中国的文字,这个设计是很巧妙的,于我个人而言,是很满意的。这个产品在奥运会开幕的那段时间也是供不应求的。还有一个世博会的明珠塔的套杯设计,杯的形状合起来看就是明珠塔,而这个形状又是配合手握的功能性设计的,还有一套结合12星座设计的,极具时尚性。
  我觉得从市场认可上是成功的,因为从销售来看,我们公司的产品是比另外两家合起来的销售量还要多上许多。在成功的背后,首先感受到的是产品必须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然后上升到设计感的表达,接着是中国文化的传播,最后是功能上的满足,包括产品的包装,产品的整体性都要考虑到。
 
  CNAD:您认为应如何平衡艺术性和商机?
  钟放平: 如果从商机来说,产品诉求首先要满足消费者的功能需求,或者上升到心理层面的需求。举例来说,从消费群体来看,我们不仅仅需要满足消费者的功能需求,还要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比如说一套杯具,不仅有喝茶的功能,而且也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一个道具的表达,跟他的年龄,他的兴趣,跟他的品味,他的职业都有关联性。所以我认为,在平衡商机和艺术性这个问题,应该是靠艺术性去拉动商机的需求,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但是回过头来讲,如果单选择一个艺术性的东西,如果得不到市场的认可,我认为它不能成为一件商品。

{$nextpage}

 
  CNAD: 您的作品一直深受海外市场的欢迎,那么您认为中国的创意设计如何更好地走向国际,在国际设计界占有更重要的席位呢?
  钟放平:在过去10年间,企业一直是在做国外那边的产品,主要是出口海外市场。在这里我想先介绍我们的陶瓷的特点,我们平常看到的产品是白色的,烧制温度是1000度。但是我们的企业采用的是实瓷,所谓实瓷就是烧制的温度比较低,但是它体现的外观是很丰富的,比如说颜色和釉面是很丰富的。这个产品具备丰富的可塑性,它可以完全用于表现当地民族的文化。中国元素在目前的市场已经是获得认可的,但要更好地走向国际,中国的创意设计应该对当今的时尚潮流脉搏要有更准确的把握。我认为陶瓷本身已经是中国的一个元素、一个材质、一个文化,用这个元素去表达中国的元素,事实上是更好的方式。


 

  CNAD: 您认为创意怎样运用传统元素才能使产品更具市场潜力?
  钟放平: 我认为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作为中国的设计师,首先或多或少你要了解自己的文化,学习去运用这些元素还要学会将之变化。
  作为现代的设计师,就要上升到现代人群的消费层面去考虑。但首要的是去挖掘中国文化去表达,当然也要找到适合的主题去表达。地域性文化与中国整体文化结合,“风云水火”套杯就是在造型上体现了这种结合。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中国结,中国结作为中国的一个传统元素,通过它的纹样结合世博的地域性的图形使产品更具市场潜力。

 
  CNAD:那么传统元素和前卫元素在同一个设计中运用,可行吗,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您又是如何运用的?
  钟放平:我认为在同一个设计中,传统元素和前卫元素既是统一的,又是具有差异性的。但如果选择得好,一个传统的题材用一个现代的方法去表现,这个表现肯定有材质的表现,设计的手段,我觉得是能达到统一的,同时这样搭配的效果会更有新意。我们做的这个产品,实际上是利用典型的一个功夫茶具,我们可以从功能上去挖掘它,同时在外观设计,我们会利用世博的一些标志性的场馆,然后我们也会把生活上那些好玩的东西整合起来,那么实际上这个设计就是一个组合型的新型设计。

 
  CNAD: 您认为一个好的设计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钟放平: 首先,一个好的设计师应该具备深度和涉猎的广度。在某一个职业或职位的涉猎的方向轻重会有所不同,我觉得专业的话,比如说我们做陶瓷,需要熟悉一些本身设计的产品的工艺特点的知识,我认为这是需要积累作为基础。第二方面,设计师要具备的素质是需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就是说设计师设计的东西除了要有设计师个人的风格,还要符合大众的消费习惯。这两方面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你若是没有设计师的基本功底的话,是不可能做出一个好的产品。可是好的产品如果市场不认可它的话,也是没有意义的。设计对于设计师来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在中间可能有很多的想法,但将是一场设计师自己与自己的较量。第三方面,我觉得对一个设计师来说,市场的信息调研,人性方面的,消费群体的研究也是很重要的,我认为设计还是建立在需求的基础上。
  当然,现在我们设计师的素质在很大的程度上还在于一个创造,创造市场没有的产品,市场上的产品,有功能满足人性,有满足心理需求的。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消费群体也在变化,消费者有时候需要的是更个性化的产品。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