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在2022年2月14日,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中国广告网一行人大步走进广州美术学院昌岗校区(简称“广美”),计划参观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诞生之地“705号工作室”,以及重点专访“冰墩墩”设计总执行人刘平云教授,整个访问过程十分圆满。最后刘平云教授均认真地给工作室的同行人每人画上一只“二维冰墩墩”,以作纪念。
(图片来源网络)
跨过广美大正门,穿梭过略微狭长的林荫小道,发现整个广美依然保留着部分民国风格,干净、安静和舒适,学府气息迎面袭来。
随后,穿越几栋教学楼,在一番搜寻之下,很快找到了位于设计综合楼的“705号工作室”。在门口打开之前,“705号工作室”门口黑白简约的风格谦逊大方,与大众想象中天马行空、大胆烂漫的风格相去甚远,而“705号工作室”不张扬的风格更显大方、沉稳。
经过宽阔光线有些许灰暗的走廊,推开705的大门,阳光却布满了整个工作室,前来迎接的刘平云教授以及他的同行人被光线包裹着,光芒四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工作室左边民国风格的棕红色书柜,整墙书柜表面被“冰墩墩”设计草稿覆盖着。
工作室内,书柜和桌子上密密麻麻、数不清的“冰墩墩”草稿,都是“冰墩墩”整个设计团队10个月的工作过程,各种形态、颜色的“冰墩墩”似乎都承载每个飞机南北往返修改设计方案的日子,每张“冰墩墩”设计草图也都是智力和体力的多重考验。其中,工作室中间的桌子上放置着目前市场库存紧张情况下仅存的一只“冰墩墩”,前来拜访的人员均与“冰墩墩”进行了合影。
中国广告网随后对“冰墩墩”设计团队总执行人、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副院长刘平云进行了深度专访。即使被各种专访、讲说等行程排满,刘平云教授依旧平静、沉稳、自信地回答有关“冰墩墩”诞生、执行等的问题。最后还认真地给每个拜访者画上“冰墩墩”,一笔一画都承载着故事。
向工作室右边望去,墙壁上贴着工作室3代人不同的项目成果,其中包括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胡川妮老师的广告项目设计作品、“冰墩墩”主创团队负责人曹雪教授设计的广州城市LOGO以及刘平云教授的个人创作作品等。
再看看桌子上敦实可爱的“冰墩墩”。智慧敦实的熊猫穿着超能量“冰晶”外壳,外壳来源于冰糖葫芦外层糖衣,头部外壳造型来源于冰雪运动头盔,彩色的圈圈光环装饰来源于国家速滑馆22圈的曲面玻璃幕墙,俗称“冰丝带”。“冰墩墩”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工作室桌子上除了设计草稿、“冰墩墩”之外,引入注意的还有来自北京2022冬奥会与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文化活动部对“冰墩墩”设计团队的鼓励。除了在精神上的鼓励,北京冬奥组委会给予了整个团队征集入围中标奖10万元,广州美术学院奖励了团队300万元,其中刘平云教授运用其中100万元成立了广州美术学院冬奥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发展基金,激励更多兄弟院校及创作者参与“冰墩墩”后续创作。
走到工作室的最里面,墙壁上贴着广州美术学院工作室团队成员的个人介绍。据刘平云教授此次专访的回答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在整个“冰墩墩”创作过程中,从接收到组委会的冬奥会吉祥物设计征集活动,到“冰糖葫芦”等作品入围再到漫长修改方案的最终落地,依靠的更多的是来自团队的坚持和不懈。最后“冰墩墩” 能得到来自官方和大众的大力支持和赞赏,让每个主创成员都感到欣慰和骄傲。

冰墩墩的诞生充满波折啊

我大广州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