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中国医药导报:打造国内一流医药期刊    

中国医药导报:打造国内一流医药期刊

 
  内容:力求关注医药工作的每个角落
 
  慧聪网:当初创办这份杂志的初衷是什么?
  詹洪春:《中国医药导报》杂志前身为《医药产业资讯》,创刊于2004年11月18日,是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承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后来由于市场定位的调整,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于2006年8月更名为《中国医药导报》。杂志更名后以“解读医药政策法规、分析医药发展趋势、传播经营管理理念、展示医药科研成果、报道医药临床进展、促进医药产业发展”为宗旨,可以说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份集医药政策、市场、经营、管理、科研、临床、教育报道于一身的国家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
  对于一个专业杂志的职业传媒人来讲,努力做好期刊的内容、发行、广告工作,为全国医药工作者搭建一个一流的资讯平台、交流平台和服务平台,为促进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鼓与呼,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是我们办刊人永恒的追求。
  慧聪网:与同类期刊相比,您认为《中国医药导报》有什么独特之处?
  詹洪春:对于一个刊物,她的内容决定着这份刊物的发行、广告和其他经营服务项目及领域的拓展。《中国医药导报》杂志作为立足于医和药及其相关行业的刊物,是个专业媒体,也可以称之为产业媒体。专业媒体不同于大众媒体,应该根据所服务产业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刊物发展的经营路线。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的前身《医药产业资讯》创刊之初,主要以医药保健品的营销管理为定位,以权威、前卫、实用的医药保健品营销与管理案例报道,精美的印刷装帧风格,为医药经营管理人员开阔视野、交流经验、提高经营管理及决策水平提供了大量鲜活的案例,短期内即在医药经营管理人员中树立了良好的影响。
  通过半年多的运营,市场告诉我们,单一以医药保健品营销管理为内容的产经刊物,决定着她的读者以药品、保健品企业的营销管理人员为主,满足不了医药产、学、研、经营与医疗服务人员对接与交流的需求,广告局限在药品、保健品的招商广告,尽管这类广告有一定的投放量,但是,有许多广告、文化公司在境外注册国际刊号或者任何刊号都没有的大量非法医药类招商广告杂志,由于没内容制作成本,广告价格非常低,并且不限制广告内容,致使医药保健品招商广告鱼龙混杂,作为一个接受主管部门、新闻出版部门、工商行政部门严格监管的正式刊物,如果硬挤进这样一个极其混乱的医药保健品广告市场,不利于杂志品牌的提升。
  因此,2005年7月,我们将杂志的定位调整为面向整个医药产业,刊期也有月刊变更为旬刊,以“解读医药政策法规、分析医药发展趋势、传播经营管理理念、展示医药科研成果、报道医药临床进展、传递医药产业资讯”为办刊宗旨,报道领域以医疗服务、药业、医疗器械、制药设备为主,辐射保健品、药品包装、医药院校等行业系统,内容涵盖医药科研、临床、护理、教育、政策、市场、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各个层面,读者对象延伸到全国医疗机构、药品与医疗器械企业、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政府医药管理部门、行业社团组织及相关单位的科研、教学、医护、药事、管理、经营、采购、监管等从业人员。刊名为了与我们的定位更匹配,于2006年8月变更为《中国医药导报》。
  在办刊过程中,我们培养和锻炼了一支50多人的采编、经营团队,依托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级医药行业社团和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聘请了200多位高级领导、专家、教授和权威人士,建立了顾问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能够贯彻实施刊物内容的“前沿性、权威性、科学性、指导性、实用性和服务性”。
  慧聪网:您认为《中国医药导报》目前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詹洪春:至于《中国医药导报》现在在业界处于一个什么位置,目前还没有权威机构的认证。但我认为评价一个刊物,应该以她的内容和发行覆盖来评判,《中国医药导报》杂志自她的前身《医药产业资讯》创刊至今,始终坚持在办好刊物内容的前提下,采取定向滚动赠阅杂志的方式吸引订户、扩大覆盖、提高影响力,除了部分固定订户,每月还赠送2-4万册,创刊至今,累计发行杂志近200万册,已经覆盖到了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多数临床医技科室、药品和医疗器械企业的经营管理部门、中高等医药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图书馆资料室、政府卫生药监部门和行业社团的相关处室。虽然说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是,离我们办成国内一流医药卫生期刊的目标还有差距,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拓宽所关注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把报道范围延伸到医药工作的每个角落,并且要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力争把《中国医药导报》杂志办成每个医药工作者的工作助手和交流园地。
 
  广告:不让眼前利益影响到长远利益
 
  慧聪网:《中国医药导报》在广告经营上有什么独特之处?
  詹洪春:《中国医药导报》目前做的主要是一些药品、医疗器械、制药设备和医疗机构的形象广告广告客户还不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医药是个比较大的产业,也是朝阳产业。日常我们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尽管各种药品、医疗器械、医疗广告及其相关的保健品广告在媒体上的比例几乎占据三分之一时段或版面。但医药类广告均以销售终端为目标,医疗广告主要投放地域性很强的大众媒体,药品广告则主要投放电视媒体和区域性报纸,即使一些品牌药品和医疗器械广告投放一些专业刊物,客户主动选择的也是创刊时间较长且影响力大的刊物,而一些中小企业由于受GMP认证和市场大环境的影响,普遍不景气,广告投入一再压缩。
  《中国医药导报》作为专业刊物,并且还处在发展阶段,广告客户主动选择我们的为数不多。我认为,面对竞争激烈的广告市场,杂志不应该单靠发行、广告这些传统的经营收入维持生存和发展,尤其是专业杂志,应发挥媒体的优势开展多元化经营,否则,会导致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因此,我们在重视杂志广告经营的同时,还一直将杂志作为一个平台,发挥杂志的媒体优势和影响力,整合资源,通过组织各种培训会务活动、承办新产品发布会、代理企业产品营销策划、开展信息咨询服务等经营项目,不仅扩大了杂志的影响,提升了杂志的品牌,也增加了广告收入和服务收入。《中国医药导报》杂志从创刊到现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能够生存发展起来,逐步扭亏为盈,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说明我们的经营思路适应了市场。
  单从广告经营上讲,《中国医药导报》杂志作为旬刊,每月3期,具有出版周期短,广告发布及时的特点,而且很大一部杂志是赠送读者,可以根据广告客户的企业、产品特点和客户要求,灵活地将刊物针对性地直投到相关企业、医院科室、药店和客户本人手中,使客户的广告目标更准确。通过两年多的发展,杂志已经有了很高的影响力和名誉度,许多广告客户也认识到了《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的广告优势,最近,杂志社又充实了广告经营队伍,开始进一步细分医药产业的市场广告,发挥本刊的优势,根据各类广告的特点,实行个性化服务。
  慧聪网:您如何权衡杂志内容可读性与广告收益的实效性?
  詹洪春:一份杂志的内容是由新闻资讯和广告资讯组成的,读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仅需要新闻资讯,同时也需要部分真实可靠的广告资讯,专业刊物的读者更是如此。近几年,许多直投广告杂志迅速发展起来可以说明,报刊的新闻资讯和广告二者是不矛盾,对读者都有价值或者有用,我认为,设计有品位的广告对于专业刊物既能起到美化版面的作用,又能为读者在工作上提供帮助,但那些低俗和虚假的广告会坑害读者,自然也会损害报刊的形象。
  《中国医药导报》创刊之初就把“敢于追求真相,努力做到公正”作为立刊之本,不仅刊发的新闻资讯真实、实用,并且所发布的广告也无一虚假,为何敢这么说呢,一是我们杂志社有严格的广告审查程序,对于广告客户主体和资质进行仔细审查,对于不具备资质或夸张的广告拒绝刊登;二是,我们杂志所发布的均是医药类广告,一般虚的假医药广告会出现在大众生活类媒体,专门误导、欺骗那些不懂医学知识和药品知识的人群,因为这类人群辨别不清广告的真实性。而《中国医药导报》杂志面向的是医药工作者,读者都是专业人士,对于夸张的虚假广告几乎一眼就能识别,广告客户只要将产品的特介绍出来就能达到宣传的目的,夸张的言辞反而适得其反。
  这两年,国家对医药类广告的发布进行了进一步规范作和限制,对于一些大众媒体确实影响了收入,对于我们专业媒体的广告经营不仅不会影响,反而有利。我觉得,做任何事情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一定要权衡好,为了眼前的一点小利势必会影响到长远利益,这是必然的。

{$nextpage}

  医药期刊: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慧聪网:您认为医药类期刊市场发展前景怎么样?
  詹洪春:虽然从事传媒工作已有十几年,但在《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的前身《医药产业资讯》筹备创刊之前,我只有1年的医药健康传媒工作经历,对于医药期刊市场,我还处于学习和认识的过程中。
  前面我曾说过,医药产业是个朝阳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据统计,目前,我国有各种医疗机构30多万家,药品生产企业6000余家、药品批发企业15000家以上、零售药店6万家左右和数万家医疗器械、制药机械、保健品、药包材企业及医药卫生科研院所、医药类大中专院校、医药卫生社团、中介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千万人之多,对于医药期刊的发展虽然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但是,我国现有医药卫生期刊1100多种,随着国家新闻出版行业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所有期刊被推向市场之后,医药卫生期刊的市场竞争会愈演愈烈。
  目前,除了部分党报、党刊和政府公报类的刊物由国家出资或差额补贴之外,其他报刊,政府不再投资办报、办刊,但实际上,有很多科研院所、学校及其他事业单位主办的刊物还在靠花国家的钱维持生存。据调查了解,在我国现有医药卫生期刊中,除了一少部分早已走向市场,自负盈亏期刊,相当一部分科研事业单位主办的医药卫生期刊发行量只有几百份,经营收入很少,不仅编辑的工资、福利从主办单位领取,杂志的其他亏损也从科研、事业经费中弥补。期刊完全走向市场已成定局,我想,要不了多久,国家会出台政策,除保留一少部分期刊享受事业补贴外,其他期刊社都将变成自负盈亏的企业。这对医药期刊,是机遇,也是挑战,一部分具有市场意识和市场开拓能力,且有专业采编经营队伍期刊社,会因为有了政策的支持和自主的空间,施展手脚;与其相反,那些几乎没有专职采编经营人员,办刊只是为了本单位或本系统人员发表学术论文方便的刊社,要么会因为难以应对媒体市场的竞争,退出办刊,要么面向市场招聘媒体专业人才,找准定位,参与市场竞争。因此,未来的医药期刊市场竞争会愈演愈烈,并且,不仅发行、广告竞争激烈,医药专业媒体人才的竞争会更激烈。
 
  发展目标:打造国内一流医药期刊
 
  慧聪网:《中国医药导报》的未来会有一个什么发展?
  詹洪春:《中国医药导报》杂志是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主办的几份刊物中,率先完全走向市场的刊物,我们的主办单位和主管部门给于了许多支持,在经营管理机制、员工使用、市场运作等方面完全按照现代化企业模式进行管理。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中国医药导报》杂志只是走出了初创期,今后我们要做的事情会更多,首先,要继续围绕“解读医药政策法规、分析医药发展趋势、传播经营管理理念、展示医药科研成果、报道医药临床进展、促进医药产业发展”的办刊宗旨,进一步加强采编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刊物内容质量,争取再用2-3年的时间,将《中国医药导报》打造成一份集医药政策、市场、经营、管理、科研、教育、临床、康复报道于一身的国内一流的医药卫生期刊,使其短时间内成为一个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知名品牌
  其次,通过不断提高《中国医药导报》影响,坚持不懈地抓好本杂志的发行和广告经营的同时,通过我们成立的广告公司代理其他报刊、电视、网络、户外的媒体的广告业务,并借助杂志的影响力更有效的进行资源整合,围绕医药产业,在已经开展会务培训、新产品发布、营销策划、互联网服务等项目的基础上,向高级人才中介、商标与专利代理、展览展示、编辑服务、出版策划等服务业我拓展,通过这些活动和服务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发展关系,增加经营收入,同时也能够促进杂志品牌的提升。
  三是,依托我们创办的医药研究院,借助丰富的专家资源,开始涉足医药研发、技术咨询、科研成果中介,有步骤地发展医疗服务、药品经营、医药教育等实体,并适时创办、并购医药、健康类的期刊,进行刊物市场细分,积累资金、人才和经验,紧紧围绕医药、健康这个大产业链条,尽早向医药传媒产业集团迈进。
 
  药价偏高:“罪过”不仅仅在企业
 
  慧聪网:您如何看国内药品价格偏高的问题?
  詹洪春:目前药品价格偏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我国6000余家药品生产企业,去年有1300多家企业亏损,企业亏损面超过22%,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的一份统计显示,利润下降的企业既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本土企业,也有跨国药企;既有大企业,也有中小企业;既有化学药企业,也有中药企业。人民在感叹药价高的同时,陷入困境的药品企业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批,这就说明其原因不仅是在企业,而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牵扯到社会方方面面,不是一个人用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问题。
  我认为,目前药价偏高,各种原材料不断涨价只是很小的因素,主要根源在药品销售环节,医院以药养医、药品进医院需要“进门费”、有些医院进货经办人所要回扣、医生开药拿提成、药品参与竞标需要巨额活动费、医院和药店长期占用药商货款等等不正常的市场销售和违法行为,都在增加药品销售成本,药价自然就高了。近两年,国家发改委数十次的药品降价,收效甚微,说明要真正解决药品价格过高的问题,只就价格论价格不行。需要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范市场秩序、纠正社会不正之风、打击商业贿赂、建立商业信誉体系等诸多方面来解决,这需要一个过程。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