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陈保平-新民晚报-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总编辑访谈    

陈保平-新民晚报-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总编辑访谈

陈保平:多种手段消解金融危机的冲击

  金融危机给媒体带来很大影响
  主持人: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访谈间,今天请到的嘉宾是《新民晚报》总编辑陈保平,欢迎来到搜狐。2009年是《新民晚报》八十周年,特别不容易,先介绍一下《新民晚报》目前取得的成绩?
  陈保平:不知道网友对传统媒体是不是感兴趣,《新民晚报》作为大陆延续时间最长的报纸,2009年将迎来八十周年的纪念,这张报纸1929年9月9日创刊,当时都是二十多岁的几位年轻人,在国民党的中央报社工作,也是受到五四思潮的影响,觉得那样的报纸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就出来自己创办了《新民报》,实际上是同人的民营报纸,创刊以后开始在南京,后来发展到一报五刊,在南京、成都、重庆、北京、上海发展得很快。而且从开始的几个人到解放初期已经有相当规模了,买了房子、买了机器,经营也是很不错的。
  创刊人叫陈铭德、邓季星。我们大家熟悉的经济学家吴敬琏,他的母亲邓季星就是晚报的创始人。去年吴敬琏带了两个在美国留学的女儿到晚报参观,瞻仰了晚报创始人陈铭德的塑像。《新民报》解放以后只保留了一份在上海,56年改名为《新民晚报》。由于《新民报》解放前一直是一张比较进步的报纸,大家可能知道晚报的老社长赵超构先生,他在45年就随着中外访问团采访中共在延安的现状,回来写了《延安一月》当时是非常有影响的。晚报的副刊叫“夜光杯”一直延续到现在,许多名流为她撰稿,包括像张恨水为代表的一些当时的知名作家——四大台柱是“三张和一赵”,三张就是张恨水、张慧剑、张季孪,还有赵超构先生,在报纸上写了大量的散文、杂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样的影响延续到解放后,我们的报纸虽然成了国营的报纸,但是办报的传统和文脉一直延续到解放后,包括一些栏目像夜光杯和副刊都是保留当时的格局。后来文革时候晚报停刊过一段时间,一直到1982年复刊,是赵社长领衔的,复刊以后晚报达到了黄金时期,发行量到三十万、五十万、八十万最高达到170多万,每天都是排队买《新民晚报》,是非常的辉煌。一直到九十年代后,都市报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后晚报的发行量虽有分流,但仍保持百万份以上。这是因为它的传统、他的文脉和它坚持为老百姓说话、坚持为民生的办报理念得到坚持,所以有些要变,有些东西是不变的,我们赵社长说晚报是飞入寻常百姓家。传统媒体今天受到互联网冲击以后,《新民晚报》还是一直保持一百多万的发行量,甚至去年纸张涨价以后,我们考虑成本的压力,提价到一元钱,开始担心发行量会受到一定影响,但是后来大多数读者还是认可这个价钱的,所以发行量没有受到影响,加上海外版十多万,加起来120万左右。《新民晚报》由于历史历久、文化积淀比较深厚,办报理念清晰,还是取得了经济效益上很大的成功,多年来我们每年上交的利润都接近两个亿左右。
  主持人:这个报纸从诞生开始有着强烈的历史使命,过去有很深的积淀,发展到09年的时候,受到金融危机的创伤的时候,我们的报纸是不是不能独善其身?
  陈保平:应该说,这一轮金融危机给媒体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我想这个影响是由金融危机延伸到实体经济造成的。我们媒体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广告广告是跟这些实体行业密切相连的,受到冲击的是三大块,房产、汽车和金融保险的广告,这几块广告在我们广告结构当中占很大的比例,所以,今年的广告确实是晚报复刊以来受到影响最大的年份。但是从晚报来说,由于我们去年及时提价、而且今年纸张的价格又有下落的趋势,在成本上我们也控制得比较好,这一块也可以弥补一下广告损失给我们带来的冲击。但是总的来说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主持人:即便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咱们晚报还是坚持海外版的运营?
  陈保平:海外版在前两年就有的,十五年前我们是大陆第一家地方媒体在美国办了美国版,四年前我们开始酝酿海外版,我们目标在三十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现在已经发到将近二十六、七个国家,今年我们又新增了一些海外版的发行国家,像塞尔维亚就是今年刚刚开始的,我想办海外版的目的就是让中国改革开放的现状、中国的文化能够告诉海外的华人,海外的华人也有这方面的需求,尤其是上海出去的海外侨界特别想了解上海家乡的情况和变化,我们利用海外华人的关系“借船出海”把海外版打出去,也实践国家提出的“走出去”的战略,所以这一块还是开拓的比较成功的。
  积极的应对数字媒体的挑战
  主持人:不仅开拓海外市场,在上海本土,《新民晚报》跟上海市民是非常有深厚感情的报纸,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媒体出现,新媒体出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可能更喜欢上网,在吸引年轻读者方面,《新民晚报》有哪些举措吗?
  陈保平: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今天的传媒生态发生了变化。《新民晚报》虽然有一百多万的读者,如果年轻人不读报的话对未来的发展有比较大的冲击,所以我们有几个举措,第一个是办了大学生版,每个礼拜都有专门的大学生版送到各个学校的宿舍,让大学生能够读报,价格也比较优惠一点。
  第二个搞了一个“播种工程”,请晚报的采编、记者到各个中学讲报纸、读报,讲编辑晚报的技巧,吸引中学生读者,因为我们报纸大多数是家庭订阅的,订了之后父母和子女可一起读,如果不去讲,子女不一定读,这个工程我们进行了一年多,很受中学生的欢迎,中学生的投稿和报料也多了。最重要是三年前我们创办了新民网,新民网创办以后主要是起到报网互动的效果,让关心时事、关心新民晚报的网民在网上了解我们的信息和实用性的资讯包括电子商务的建立。新民网开设以后,经过三年的发展现在已经也相当规模了,而且也是拿到了目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一张报社网站的采访证,所以在新闻报导上具有自己很强的优势。现在点击率上升得很快,可以说在同城的媒体网站当中是第一,而且现在接近和本地主要网站的点击率,尤其在突发新闻、独家新闻上有很大的优势,借用新闻的关注度、影响力现在逐步在拓展电子商务,希望有更多的广告或者好的商业模式支撑网站,所以我们觉得新民网也是吸引年轻人很重要的举措。
  主持人:你刚才说到,传统媒体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报业数字化,现在很多都在琢磨和探索,你觉得报业数字化的运营过程当中还有哪些需要改进和提升的?
  陈保平:像我们这样依托传统媒体的网站,最大的优势还是新闻的资源,对我们报纸来说我们现在提出一个观点就是,报纸的新闻一定要做出自己的特色,相对网站有不可取代性,如果能够把自己的新闻做到有自己独特价值,互联网的新闻对你来说,是不可取代的,你的报纸就是有竞争力的,为什么《新民晚报》相对来说,受到互联网的冲击不是很大,因为我们的民生新闻、社会新闻、自己采写的新闻、独家新闻具有不可取代性。新民网依托了这样在新闻就可以有所突破,我觉得应该利用这个传统媒体的品牌有很好的互动。譬如现在我们报纸是下午出的,下午发生的新闻对我们报纸来说已经不可能再去马上传播了,明天的早报可以刊登,对我们来说形成冲击,所以我们新民网是弥补了我们晚报下午新闻的不足,下午拿到的新闻本来第二天发的,现在当场由新民网发,这是新民网很重要的优势。第二我们也利用我们在新闻资源上的独特和政府比较密切的关系来获得信息,给新民网提供机会让读者获得他们从其他网站上不可获得的信息。譬如每年高考的时候语文考题公布以后我们会请一部分特级教师对这个语文考题做一个解读,这个题目怎么写才是比较符合要求的。我们上午报纸登了这个消息以后告诉大家下午的新民网会请一些特级教师对语文考题做解读,原没有关注新民网的读者关注了这个新闻就会在下午上网。像这种互动往往使我们网站的点击率爆掉,十几万人都会看这个考题的评价,因为特级教师是我们自己的资源,但是我们给新民网提供这样的机会,这种互动对新民网是很大的优势。第三,我们觉得,在商业模式上也是利用《新民晚报》很强的公信力,通过《新民晚报》和商业机构的合作推出一些产品,可能网民觉得更有公信力,所以建立在公信力基础上的电子商务的业务,还是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譬如,前两年中秋时候和杏花楼合作推出了环保包装的月饼,取得了很好的商业效果,晚报的公信力在网站上有很大的价值。
  主持人:刚才谈的都是《新民晚报》和新民网,兄弟跟兄弟的合作,我们讲报业数字化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是传统的媒体和网络媒体的竞争和合作,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陈保平:我们总的观点是,传统的媒体还是要积极的应对数字媒体的挑战,同时应该去拥抱新媒体,并不是对抗和排斥,这个肯定不符合整个媒体发展的趋势,我们现在和很多门户网站、商业网站都有很好的合作,譬如和搜狐从去年奥运会开始,到今年八十周年报庆都有战略合作的意向。
  还有盛大,因为盛大的起点中文网做的也不错,我们和他们探讨作品怎么样提高水准,培养年轻文学爱好者。我们也准备开一些研讨会。技术上也需要有一些开拓,譬如海外版,有一些地区的阅读读者比较少,如果按照传统的印刷有时成本和时间效益对我们来说都不是很有优势,所以在比较少的发行的地区我们也考虑是不是购买电子阅读器,因为我们数字报都可以在网上读,有些人在流动,通过赠送阅读器的方式让他们及时获得我们的信息。介质发生变化以后,通过什么样的介质把我们的内容更快的提供给读者,这个是我们跟数字媒体进行合作或者进一步有一些互动的想法。
  读晚报已经是一种习惯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也是网友很关心的问题,很多现在的晚报由于种种原因,开始改成早上发行,作为中国很有影响的晚报,会不会也会采取这种措施,对这个趋势有什么建议?
  陈保平:中国的晚报现在约有有两百几十份,但是真正在下午发行的不到五份,基本上在大城市,譬如上海、北京、广州等等。我觉得,这个有自己特有的规律,相对来说,报纸在下午发在今天阅读节奏非常快、交通不是很方便的情况下,报纸早晨发相对来说,让读者阅读时间更长一点。
  像美国过去都是有晚报的,后来晚报也没有了,主要是因为交通堵塞,下午报纸不能及时的送到读者手中。为什么像上海、北京的大城市还能够在下午发呢,一个是,我觉得,这些城市的读者和市民已经养成了读晚报的习惯,这种习惯已经变成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每天下班回家以后,吃好晚饭休息的时候看晚报,有些人看电视,他们形成的习惯就是一定要看晚报,如果吃好晚饭不看躺在床上也要看,这个阅读习惯是很重要的因素。第二个我觉得上海相对来说,下午送报的交通还没有达到真正对它形成压力的时候,因为现在借助邮局送报系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完善和严厉的,我们每天三、四个印刷厂同时印报纸,几十辆邮电局的卡车等在门口,然后送到各个发报点,这个体系还是比较完善的,并没有形成很大的阻力。如果运输的瓶颈形成了,也会逼得我们出早报。对报纸来说,下午出版的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抢当天的新闻,所以晚报和其他报纸的竞争的立足点,就是上午新闻,因为其他的报纸都是早上出的,它基本上都是隔夜新闻,有时候nba美国两三点钟出来有时差,我们当天就可以出来,我们有时候抢新闻到十一点半、十二点钟,还有国外有时差,像今天巴基斯坦有一个五星级酒店爆炸,所有的日报都没有,我们就抢到了,这个变成了我们新闻最大的优势。从读者的角度来说,他们即使早上看了日报,下午又看到新的新闻,当然这个时效与互联网比并没有优势,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记者相对来说写得更专业、更深入,背景介绍得更加详细,目前来说,上午的新闻是我们对所有日报形成的最大竞争力。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