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2017,视频产业大融合    

  “如果说2017年直播行业跌宕起伏,那么2018年便很可能是直播行业的洗牌年。

  ”

  曾经我们谈及视频产业,不出电视与视频网站。而现在,不光有电视、视频网站,还有短视频、直播。视频类型也不再笼统,每个大类下的小类都更为专精,由各大平台的视频迎合了各用户群的个性化需求。加之新兴科技如AI、VR、AR等的逐步运用,视频产品带给人们的体验在不断进化。这一切都将改变视频产业的格局。

  1

  2017,视频产业之盛况

  2017年,短视频、直播内容从泛娱乐向垂直领域纵深,原先的一些网红和视频内容生产者逐渐构成“头部平台”,另一些单一内容生产者则转型为MCN(多频道产品形态)。视频产业渐渐云开雾散,开始细分,有的“成”有的“败”。两位大佬——电视媒体与视频网站在技术层面相互融合,在内容层面各分千秋。

  1

  电视媒体“已死”?

  不可否认,传统电视的影响力在不断下降,这也不是新话题了。而且很明显,传统电视正在失去80后、90后这批最理想的观众群——缺乏“互动”是传统电视的弊端,更有人提出电视“空壳化”的概念。

  但是真的有那么糟糕吗?所谓“传统电视”或许只是电视行业概念里的一个部分,电视也在迭代进化。相关数据表明,2017年电视的主流媒体地位依旧稳固,保持着97%的接触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接触率持续增长,以73.2%的接触率稳居第二,全面串起用户的碎片时间。新兴媒体对电视媒体虽有冲击,但可以预见电视媒体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主流媒体的地位。

  2017全年,湖南卫视、江苏卫视、山东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等10家省级卫视全国覆盖人口均达11亿人以上。全国卫视频道累计覆盖达到610亿人次,相较上年增长近35亿人次,其中超七成(54家)卫视频道已经布局高清频道,在全国累计覆盖93.5亿人次,电视剧依然是“人气王”。

  话虽如此,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视频媒体对传统电视媒体的冲击还是逼着传统电视“稳”中求变。比如互联网电视,它是传统电视在这变革中与互联网平台结合的标志性电视品类,发展至今已有四年,一度改变了人们对软件、内容生态的认知。但随着2017年互联网电视排头兵——乐视的轰然倒塌,整个互联网电视市场也受到巨大震动,也暴露出互联网电视在研发、生产、售后等方面的不足。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电视的概念在2017年又掀起一股热潮,这看似是个噱头,但却隐含了“智能家居”的未来趋势,VR等技术的普及也将大大增强电视的观看体验。得益于独特观看体验、强家庭属性和跨屏互动营销的特点,传统电视仍保有广告主的青睐。随着与新媒体的融合,电视也逐步实现精准化投放。

  内容方面,大部分电视台都面临着“生不如死”的局面。而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电视台也在寻求出路,通过新媒体拓展传播渠道,借互联网平台联动其丰富、优质的版权内容,比如湖南卫视与爱奇艺、新浪微博的合作,以及其“台网融合”的产品“芒果TV”,还有CCTV的微博、微信、客户端三媒体平台。

  在未来,媒介、内容的高度融合才是传统电视的生存之道。技术革新之余,一些缺乏竞争力的内容必然会遭到淘汰。传统电视的演化还需假以时日。

  2

  视频网站:你,付费了吗?

  2017年,视频网站的“三驾马车”——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的总用户规模已超12亿人,较往年有所增长,增速放缓,网络视频用户的渗透率已超70%。其中,有近一半网络视频用户存在付费意愿,相比2016年有所增加。

  先说说内容,视频网站间版权竞争剧烈,自制内容迅速增长。影视剧方面,版权价格飞升,出现天价购剧的情况,一些因政策原因迟迟不能登上电视台的古装剧也纷纷涌入视频网站,网络大电影呈现独播、喜剧题材、多平台主导等特征,而网剧也逐渐形成新趋势,一些视频网站的IP拓展能力很强,在2017年推出不少以悬疑、推理为主流的自制网剧;综艺方面,网综数量高速发展,内容多元化,真人秀、游戏类领跑,沉淀出不少精品;海外资源方面,一些视频网站以独家海外资源为特色,吸引大量粉丝;体育节目是版权的新战场,未来易引发付费。此外,经由“台网融合”模式,在线视频还会向传统电视反向输出内容。

  在经历了“版权大战”“自制火拼”之后,各家视频网站还将目光对准了正崛起的会员付费市场。在国内加强自制、海外主力扩张的大背景下,各大平台也渐渐融入到全球付费视频的大潮,将影视付费业务纳入到战略规划中,用户付费成为新增长点。对用户来说,视频网站的独家内容成为其付费的最强动力,付费内容以电影(网络大电影为主)、剧集(网剧为主)、动漫为主力。

  2017年各大视频网站间的竞争火药味浓厚,也由此催生了更多丰富且个性化的视频内容,各大平台圈地明显,且不再以量取胜。付费特征将越发显著,在未来,综艺、演唱会直播等都可能将加入付费队列。

  3

  短视频与直播,新媒体真正的风口?

  短视频作为移动视频的产物,成为人们社交的新手段。回顾整个2017年,不难发现,短视频的平台搭建已基本完成,内容分布广泛,影响力显著,由网红及短视频企业生产出的视频内容向垂直领域纵深。直播内容更多元、丰富,成为补充视频的流量入口,在政策引导下,直播视频呈良性发展,用户的付费习惯也日渐成熟,内容也更垂直。

  2017年的短视频用户使用总时长同比增速翻了三番,有人将2017年称为中国的“短视频元年”。作为网络舆论的制高点,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也纷纷布局短视频。短视频产业商业化使得头部内容形成平台,将流量转化为红利,站稳脚跟;腰部内容、垂直大号开始转向电商尝试,进行细分;一些小型团队“降级”为单纯的内容制作方、MCN。

  短视频内容以娱乐、搞笑、热点为主,但这类内容趋于同质化,因此比例正在下降,而财经、母婴、两性、衣食住行等垂直内容慢慢浮出水面,获得更多资本青睐。短视频内容的创作者与消费者开始出现跨界线的互动,用户与内容共同进化,一些用户主动参与到短视频的生产中。UGC内容拥有海量源泉,并有可能经过专业平台的加工变成为PGC内容。PGC内容是短视频商业化的标志,变现能力强;UGC内容则是短视频的活力来源,体现了“群体智慧”。

  在高涨的碎片化娱乐需求和移动互联网飞速普及的双重推动下,短视频因生产门槛低、传播速度快、信息更丰富,迅速成为炙手可热的内容载体和信息传播方式。而大数据及AI技术的发展为短视频产业提供了更多玩法,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内容沉淀及良性发展。

  2

  2017年视频产业爆款集锦与浅析

  在经历了内容丰富度的比拼之后,未来视频网站是否拥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将成为培养用户黏性的关键。目前,各大在线视频平台均在布局网络自制剧战略,定位于优质IP 影视化。2017年中,爱奇艺发布了超级网剧三大计划,“海豚计划”与合作方建立了以IP为核心的紧密联系,共同建立IP变现能力;“幼虎计划”将在资金、平台资源层面上支持制片人(包括有制片能力的导演和编剧)创业;“天鹅计划”则针对有潜力的艺人进行重点培养,将择优选拔这些艺人出演爱奇艺出品的剧集。另一方面,优酷则将“超级网剧”的概念升级为“超级剧集”,从网台自主排播升级为跨媒体联播。截至2017年10月,自制剧中IP改编数量是预期的三倍,IP改编剧仍是主流。

  网络视频平台的快速发展使网剧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细分,而互联网平台也将持续切入自制内容领域,打造内容品牌,增强用户黏性。但是,互联网公司切入内容领域需要时间和学习成本。从短期来看,头部剧集提供商的业绩仍将受益于内容需求旺盛的趋势而实现高增长。从中长期看,平台内容自制化和精品内容品牌化是行业发展的核心趋势。

  1

  综艺,以质取胜

  随着一流团队、资源的进驻,2017年还出现了一大批创意、质量、看点皆备的网综节目,例如《中国有嘻哈》《明日之子》《火星情报局》等等,它们题材宽泛而灵活,尤其善于挖掘小众文化,能够击中年轻人的心弦,进而引发全民关注和热议。

  《中国有嘻哈》是由爱奇艺自制的中国地区首档Hip-hop音乐选秀,节目于2017年6月24日在爱奇艺独家播出。2017年12月,《中国有嘻哈》获得“2017中国综艺峰会匠心盛典”年度匠心剪辑、年度匠心品牌营销、年度匠心导演等多个奖项。爱奇艺通过扩大用户群基数、制造趣味点、情节冲突等手段,通以低门槛的方式培养了一大批新粉丝。截至收官,该综艺节目的播放总量已超25亿。

  《美少年学社》是由《天天向上》金牌制作人张一蓓团队操刀的偶像养成类网综,于2017年5月14日在优酷独家上线。11位美少年在社长金星的带领下接受唐国强、蔡国庆、冯小刚等娱乐圈大咖导师的指导,从专业能力到艺人修养进行全方位训练,进而成长为真正的偶像。《美少年学社》摒弃“讲故事”“PK淘汰”等套路,独创“周末综艺公开课”的全新模式,一度成为各大社交媒体热议的焦点,但最终因受众群小、播放量低、人气不足等原因,遭遇停播。类似情况还曾发生在《爸爸去哪儿》《妈妈是超人》《元气美少年》上。

  网综还有一大“奇葩”不得不说,那就是《奇葩说》和其先导节目《奇葩来了》。《奇葩说》是一档由爱奇艺打造的说话达人秀,它为辩论节目加入娱乐、趣味、表演等新鲜血液,打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辩论秀,于2016年开播至今狂揽口碑和关注度,截至第三季收官,微博话题阅读数已达32.3亿。2017年,《奇葩说》的核心成员之一高晓松离开节目,转战优酷,主持脱口秀节目《晓说2017》,展开了与第四季《奇葩说》的“强个人IP”之战,各有亮点,也由此引发一番思考:网综无关所属平台,而在于个人IP的强弱。

  而2017年另一个全新的“奇葩”当数《奇葩大会》了,作为“奇葩”系列节目之一,《奇葩大会》打造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先锋青年观点集会——新锐青年自由表达,带来最真实的生命体验和人生观点,上线3天播放量超3000万,甚至有评论称《奇葩大会》这档衍生节目可以“单干”了。与《奇葩说》不同的是,《奇葩大会》实行了竞赛制度,有比拼,也有淘汰,这“归功于”《奇葩说》打造出了一批“辩论明星”,可见当下网民的口味和兴趣点不再依赖于单纯的演艺类明星效应,而在于一档节目的戏剧冲突、新鲜度以及强趣味性。这类节目或将成为2018年网综的价值点,类似的还有腾讯视频的《吐槽大会》、优酷的《火星情报局》等,既有强个人IP,又有顶级卫视支撑。

  说到强个人IP,2017年还有一档广受瞩目的节目《十三邀》,不同于如上所述的辩论类节目,这档访谈类节目一改传统新闻访谈节目客观中立的态度,以许知远偏见的视角,带领观众在与13位“社会切片”的对话中,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体现了许知远对时代的思考。在2016年首播的《十三邀》第一期反响平平,然而当第二季上线后,节目一炮而红。原因?第二期许知远迎合了受众需求,一改原先的“优越感”,增加了更多碰撞,继而成为年度爆款。某种意义上,《十三邀》或许就是另一个角度的《奇葩说》。

  近年来网综的生长非常迅速,头部、大制作、高投入为网综带来巨大回报。据估计,2020年网综市场规模将达57亿,2017年六大视频平台均在网综方面发力,头部效应明显。网综未来的走向很可能是衍生出网剧、网络大电影,或与直播平台联动,对接电商,产生更大价值。网综打破了台网边界,还具备良好的创新点,更有口播植入这种区别于网剧、电影的广告传播方式。2017年已进入超级网综时代,2018年我们拭目以待。

  2

  短视频与直播

  短视频灵活度高、互动性强、内容多样、场景直观,利于广告营销的软性植入,其在2016年经历了风起云涌的“拓荒期”,到了2017年则是一番沉淀。

  自从papi酱获得了罗辑思维的投资,聚合类短视频节目组织成立,短视频经济的概念也由此诞生。2017年,腾讯、今日头条、阿里文娱、百度都纷纷加入了短视频之争,资本开始入场,短视频内容制作方与平台方关系更为紧密,内容向垂直领域纵深。

  (1)短视频大洗牌

  2017年,商业化所引发的洗牌挤掉了短视频领域的很多泡沫,短视频产业进行了分化。头部内容凭借自身囤积的流量池,收获了广告转移的红利;腰部内容和垂直大号转向电商等尝试;而小型PGC团队则退回到单纯的内容制作方角色。大平台站稳脚跟,新进的短视频平台难有希望做大。很多中型短视频平台演化为中小型的、有地方特色的短视频平台。而小型短视频平台则扮演了内容提供商的角色。

  2017年,头部内容生产机构如“二更”“日日煮”“日食记”纷纷将业务衍生到MCN,在资本的有力支持下,保障内容的持续输出,从而实现商业的稳定变现。

  而2017年短视频领域最受瞩目的现象莫过于以社区类平台为主的短视频平台的崛起,其中以“快手”的现象级增长为代表。

  (2)爆款减少,网红转型,IP多元化

  伴随着入场者数量剧增、竞争的红海,形成爆款的基础逐渐瓦解,我们很难再看到另一个“papi酱”。

  已经成名的“papi酱”们也遇到了瓶颈,有的转型,有的则孵化“小号”。比如papi酱双管齐下,既转型签约,又代言广告,还打造papitube平台,由此孵化出更多“papi 酱”。

  在内容产业的上限下,大号通过横向延伸的方式将内容拆分给了“小号”。

  由此可见,短视频要想做成IP,首先要成为某平台大号,然后形成多平台的流量节点,最后成为全网爆款。随着整个产业走向成熟,以人为中心的IP化进程也随之放缓。

  陈翔六点半、papi酱都是非常典型的以人为中心的IP,是用户在提及节目时能第一时间反应过来的品牌形象。但基于内容产品的特点,真人形象延展性不强,不容易沉淀价值,便不容易成为长期品牌

  在2017年,越来越多的短视频转向二次元动漫形象,或者像“一条”那样以生活美学等抽象概念作为IP发起点。

  (3)共同进化,异军突起

  2017年,短视频内容消费者与创作者之间出现了跨界限的互动,演变为颇具“共同进化”属性的强互动——用户参与筛选,甚至可以通过点击和播放完成度决定还需不需要看,可谓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关爱八卦成长协会”就充分发挥了UGC优势,做到内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用户与生产者的强互动性对内容本身也产生影响,用户主动参与生产的UGC内容借由专业平台加工转变为PGC内容,同时用户也参与了短视频内容的制作与筛选。

  2017年,在这样的环境下异军突起的除了快手,还有其他一些优秀的头部平台,比如早早布局短视频的“今日头条系”,旗下有“西瓜视频”(主打PGC)、“火山小视频”(主打UGC)和“抖音”(音乐孵化类)。此外还有梨视频(主打PGC/UGC)、美拍(主打MCN)等等。

  (4)需求与变现

  眼下,短小精悍的视频以制作的低门槛和短时间,满足了大众化的需求。为了吸引用户,短视频在短时间里能提供高价值的内容,成为很多人的首选,获取不少流量。

  整个短视频平台产品大体分为三类:满足个人制作需求的工具类产品,满足发现新鲜事需求的资讯类产品,以及满足社交需求的社区类产品。工具类短视频是生成高质量内容的入口,易形成短时期的高流量,但其高度依赖外部分发平台,难以沉淀内容,有同质化现象,不利于商业变现。

  对于大部分短视频内容创业者而言,短视频的广告变现形式主要有四种:贴片广告、浮窗LOGO、软植入和视频卖货,广告商通过这些方式转化平台内容带来的流量价值。随着技术的创新升级,“抖音”在2017年率先推出了基于原生视频的广告创新玩法,在9月发布了3支原生视频广告,将品牌软性融入到内容中,让用户变革性地体验了一把UGC平台上的原生广告

  电商导流也是短视频变现的途径,比如“美拍”率先推出了“短视频+ 电商”功能——用户可以在看短视频时跳转到淘宝,完成支付而不离开美拍。

  总的来说,在知识付费大行其道的今天,作为内容载体之一的短视频通过内容付费完成商业变现或许也是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比如在2017年8月,“火山小视频”推出了“火苗计划”,开通视频打赏功能。8月下旬,以文史知识为主的垂直类短视频平台“看鉴”也上线了付费短视频专辑。

  (5)直播,冰火两重天

  自从2016年11月国家颁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之后,火热的直播行业被“清理门户”,走向正轨。到了2017年,直播行业发生了诸多大事,譬如移动直播“花椒”的流量超过“映客”引发热议;估值5亿的光圈直播倒闭,引发业内唏嘘;“绝地求生”游戏爆红带动的直播观众超过“王者荣耀”;陌陌的直播模式使其股价大跌;熊猫直播开启直播平台,首次进行大规模品牌宣传……

  虽然一些大型直播平台相继衰落或倒闭,但是包括游戏直播在内的一些直播并未受到影响,比如斗鱼直播耗巨资签约了一批游戏主播来获取稳定的流量来源。2017年活跃度较高的直播平台有猎豹旗下的Live.me、花椒直播、熊猫直播等,它们均获得了融资。

  当然,直播行业未来的日子不一定好过,一些风投已将目光转向短视频、新零售产业,这也将使直播行业的资本集中在头部平台上,形成“马太效应”。为什么直播逐渐跌落风口?或许是因为很多人都意识到,所谓“全民直播”是个伪命题,而“直播社交”也不过是幻觉——参差不齐的内容,泛滥的秀场模式,疯狂寻求差异化……这都是硬伤,这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为何游戏直播有了崛起的土壤。

  或许,和短视频相似,直播也正走向UGC与PGC内容的结合,比如熊猫直播推出“pandakill”狼人杀直播,全民直播上线“作死直播间”,花椒直播与爱奇艺、SMG推出“卡拉偶客”等等。

  如果说2017年直播行业跌宕起伏,那么2018年便很可能是直播行业的洗牌年。届时,直播行业将全面走向商业化,我们或许会看到“直播+”的行业生态。

  3

  展望2018视频产业

  1

  电视媒体:内容、渠道、技术……打好这场“翻身仗”

  2017年,中国社科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副研究员冷淞曾提出:“不要盲目唱衰电视,因为没有电视就没有朋友圈的刷屏传播。”电视穿透圈层的传播价值将被重新发现。

  2017年2月,前可口可乐全球首席执行官Marcosde Quinto在卸任之前也指出:自2014年以来,可口可乐在电视上每投入1美元能换来2.13美元的回报,而数字媒体带来的回报仅为1.26美元,在所有的广告渠道中,电视仍然提供了最好的投资回报率。

  此外,在2017年,宝马、可口可乐、Dior、宝洁、奔驰等广告主纷纷在OTT电视上投放广告,这侧面反映了开机率的走高,而人们对大屏的需求也在逐渐上升。

  纵观2017年电视台节目的内容,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综艺节目都诞生了广受赞誉的好作品,《人民的名义》《鸡毛飞上天》《白鹿原》《朗读者》《国家宝藏》等等都是一股股清流。2017电视剧的特征是大IP式微、大女主盛行、现实题材风起。而综艺方面,上半年是一片红海,《极限挑战》第三季的冠名费有4亿元,《中国新歌声2》的冠名费更达到5亿元,网综也不甘示弱,《奇葩说》从第一季的5000万,到第四季总招商金额4亿元,增幅可观。但随着“限娱令”和广电总局的政策收紧,全明星真人秀被挤出黄金档,致使2017年的综艺整体呈现出文化类、“慢”综类的趋势、特征,这可能会使观众老龄化越发明显。

  从电视台格局来讲,“马太效应”不只适用于视频网站和短视频平台,对卫视来说同样如此。二、三线卫视广告收入进一步下滑,与一线卫视差距逐渐拉大,而一线卫视广告收入已超过卫视整体收入的3/4,近三成的上星频道贡献了近七成的线上直播关注度。不过,从根本上卫视还是要依赖内容生产方面的创新,比如多家二、三线卫视在2017年涌现出一批有口皆碑的文化类、科技类节目,如山东卫视的《国学小名士》、黑龙江卫视的《见字如面》、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等。因此,未来二、三线卫视仍有生存空间,格局并非那么牢不可破。

  2018年,网络和技术会给电视行业带来更多的改变,促其自我进化,应对来自视频网站的挑战。电视台将不断创新内容、寻求差异化发展、全面拥抱互联网,而广告主和广告公司将在这块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的屏幕上提供更精准、更有体验感的品牌广告体验。

  在未来,电视的收视内容可能会完全网络化、可定制,与各种媒介无缝对接。到时候,“你还看电视吗”就变成一个伪命题。

  2

  视频网站:内容决定成败,付费占比攀升

  2017年,台网联动更为紧密。对广告主来说,台网关系预示着广告费用的分配,以《军师联盟》为例,部分大剧在2018年可能会“先网后台”,广告主的预算将向视频网站偏移。在相互竞争、融合的过程中,电视媒体与视频网站其实均有收获与折损,比如前文提及的《奇葩说》第四季总招商金额4亿元其实还有后半句——70%的网综都在赔钱赚吆喝。

  这是一场烧钱的“战争”。分属BAT的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处于视频平台垄断地位,剩余流量则被搜狐、乐视、芒果等视频平台瓜分。三年前,人均拥有视频App的数量是3.4个,现在则是1.7个,说明用户在收看共享版权的网剧和综艺时是有所选择的。对于自制内容,如果视频平台不持续投入,也会被用户抛弃。

  2018年,这场“战争”仍将持续,自制内容将决定成败。在打法上,爱奇艺将在2018年着重依靠AI,实行视频网站的精准自制、版权购买、口味分析、票房预估,在其2018年的节目单上,不仅有第二季《中国有嘻哈》,还有以同样的制作模式开发的《热血街舞团》《机器人争霸》《偶像练习生》等综艺。优酷更看重网剧,比如2017年的《军师联盟》和《白夜追凶》,在其公布的2018年重点剧集、IP大剧中包括了《白夜追凶2》《军师联盟2》《终极一班5》等多部续作。腾讯视频将重点布局偶像产业链,从个人厂牌、团体偶像、艺能偶像和偶像产业等各个角度全方位打造年轻偶像系列IP,自制综艺数量近30部,另外还将推出《王者荣耀》实景真人对抗赛《王者出击》以迎合游戏市场。搜狐将在原有各类型领域如自制网剧、迷你剧以及版权美剧、美综等上面提高增量和均匀度。芒果TV将配合受众特点坚持做内容,其目标将内容规模扩大至2017年的两倍,倾力打造亲子节目带、悬疑智力节目带、酷文化节目带、新型情感节目带、芒果系综艺带、广告定制节目带这六大自制黄金节目带。阿里文娱则将在未来三年内投入超过500亿元以扶持内容原创,尤其是加大对头部内容的投入。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付费用户的增长趋势。以优酷为例,仅2017年暑期档,其日付费用户就同比增长超过了100%。付费观看的蓬勃发展要归功于网络大电影的爆发式增长、点播用户的增加和院线放映比例的下滑。同时,从2013年互联网视频正版化联盟成立至今,视频网站侵权内容下架、版权意识提升,购买版权已成主流。

  2017年,付费用户已超1亿,64.2% 的视频付费用户集中在25-35岁。网络视频付费将成为视频网站收入的重要来源。

  3

  短视频的黄金时代,直播的不惑之年

  2017年,短视频愈发火热,短视频将成为下一个内容创业的趋势。在2017年乌镇互联网大会上,快手发布注册用户7亿、日活1亿的新数据,这是在腾讯以3.5亿美元投资快手后的又一热议话题;而今日头条在短视频营销峰会上宣布,其每日短视频播放量达30亿,同比增加了200%。加上360以及其他巨头的布局,短视频已基本完成对手机网民的覆盖。

  几乎所有主流的新闻资讯端、网络视频平台、直播平台都上线了“短视频”或“小视频”板块。在2018年,更多自媒体将会采用短视频方式输出内容,而短视频将对视频平台造成冲击。在内容探索上,短视频对AI的运用也迫在眉睫,这将辅佐短视频内容的垂直化、专业化。在内容分发层面,MCN的队伍将继续壮大,为处在头部、腰部的平台和大号牵线搭桥。

  相比短视频,直播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2016年,直播蔚然成风,相关企业上百家;2017年,直播全面洗牌,中小平台退出,资源向头部倾斜;2018年,直播或将成为短视频的一种变现方法。

  行业环境方面,2017年上半年,监管部门查处关停了70余家直播平台、9万余个直播间和10万多个账号,这使得投资者更为谨慎,想要达到品效合一更是难上加难。表现形式方面,2017年游戏直播接近饱和,一些平台开始尝试“狼人杀”直播等新场景,在2018年将会有更多的探索和尝试。内容方面,将出现更深度、垂直的直播内容,迎合受众需求。当然,直播还得看主播,他们掌握了核心资源——用户。直播行业必然会加强对主播的培养和包装,2017年就有几个头部平台如斗鱼、花椒、陌陌、YY等相继推出了造星计划。

  说到底,直播流量已不再是单一割裂的需求。为了促进用户黏性和口碑传播,视频网站、短视频及社交圈的建立显得尤为迫切。未来,短视频、直播和社交将全面打通,成为一站式视频内容产业链。

  这是一个大融合的时代,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没有什么东西能独立来谈,只有融合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