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那些欺骗式营销,在家电市场上还能走多远?    

那些欺骗式营销,在家电市场上还能走多远?

长期以来,在中国家电产业,一些欺骗式营销手段屡见不鲜:一方面是,市场商业竞争环境不成熟,很多家电厂商缺乏商业底线和商业诚信,完全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普遍陷入一锤子买卖的通道中;

另一方面,则是用户消费理念不成熟,过度关注价格的高低,忽视产品性能优劣和服务的水平。当然这也是整个家电市场从推广萌芽期进入市场成熟的必经之路。

尽管最近几年来,整个中国家电产业快速步入发展成熟期,特别是在一些大巨头、大资本的推动之下,整个家电制造产业、家电零售产业的进入门槛大幅度提升。但是,受到商业利益最大化的驱动,在看似成熟而完善的家电市场上,仍然存在大量的商业投机者。通过所谓的"低价格"为噱头实施欺骗式营销

梳理过去30年以来中国家电厂商频频抛出的"欺骗式"营销,主要集中是在三个方面:一是围绕消费群体,主要是信息不对称的农村;二是围绕营销手段,主要是屡创新低的价格战;三是市场网络,主要是偏远地区的县镇市场。

长期以来,很多农村市场上的消费群体,普遍面临着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公开的困扰。这也就给大量的僵尸家电品牌商业投机,提供了谋利空间。

一大批家电老品牌,其市场经营主体早在破产,但是却将品牌不断授权给其它的商家和个体,通过授权贴牌生产的方式,制造大量劣质家电产品,在农村市场上打着"大品牌"旗号进行欺骗式营销

特别是在很多的偏远贫穷地区的县镇市场上,直到今年还出现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那就很多的僵尸家电品牌,竟然比一些的领军家电品牌的市场认知度高,产品销售量。关键原因,就是偏安一隅的家电经销商们,就利用了当地农村消费者对于家电品牌信息的不熟悉,从而造成"以次充好"独占市场的局面出现。

与此同时,整个家电厂商的市场营销手段中,价格战可以说是从本土家电厂商的发展、崛起,到成长、变革,一直相伴左右。在这一场场一轮还比一轮低的低价格战中,普遍存在着大量"价格欺骗"。以前是"先涨后降","偷工减料",现在则是"概念忽悠、政策圈套"。

无论是一些厂商的"买家电第二件半价",还是"买家电以旧换新",本质上就是通过这种概念和手段的层层包装和叠加,以低价格噱头忽悠消费者。

当前,在一些区域市场上,之所以还存在不少的商家,利用"僵尸家电"品牌充分大品牌、名牌来欺骗消费者。以及家电厂商的价格战促销,利用"政策层层包装"、"条款环环相扣"来激活消费者眼球。本质上,还是信息的不公开、不透明,甚至是不对称,最终给一些商业投机者们提供了空间。

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深入,特别是互联网的手段和工具化,这实际上带来的最大冲击,就是过去的种种信息不透明,不对称被全面公开化。电商网购的崛起,本质上就是利用信息的透明公开,满足了一大批消费者的消费知情权。

相信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平台和方式,将过去大量隐藏在家电厂商内部不可造人的"所谓商业信息"公开化。这也将会通过完全的市场化手段,倒逼上述的欺骗式营销出局。

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长期以来,面对上述的家电厂商在市场经营过程中的一系列欺骗式营销,从今年初开始的国家宏观政策、市场微观整顿,以及消费群体的成熟和市场竞争格局的城镇化,投机空间被不断挤压。

从中央的"供给则"改革到国务院的"品质革命",以及发改委的消费升级,质检总局的"质检利剑",以及工信部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这些都在推动和指引市场和商家的转型。

客观来讲,在当前的家电市场环境之下,一些围绕产品功能、价格和品牌的"欺骗式"营销,仍然存在一定商业投机空间,但离死路却是越来越近了。

如果一些家电厂商此时还不"迷途知返",不及时利用当前的市场寒冬、市场换挡,快速抛弃这种低劣的市场营销手段,那么只会越陷越深,从而迷失自我!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